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联是深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语言艺术。在古代,它是一种雅俗共赏、人人皆可一为的大众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下面撷取几则对联故事,以博会心一笑。
明朝有位才子名叫解缙。他七岁时由父亲带着一起去江里游泳,把衣服脱下来挂在一棵老树上。有一位塾师路过,想和他们开个玩笑,就出了个上联让他们对:“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答出了下联:“万里长江作浴盆。”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不知怎的得罪了县官。县官想找碴儿,故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对对联。县官出了上联:“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并指定要“贼二爷”来对,想让他当众出丑。“贼二爷”顺手把西瓜皮朝县官身上甩去,哈哈一笑对出下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抛。”
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鞭打黄牛背。”正巧,迎面而来的讨饭小孩子听见,接口应了下联:“棍戳黑狗牙。”
郭沫若在县城读书时,有一天看见农民挑大粪出城,守门役吏敲诈勒索,一担粪要收两个铜板的出城费。郭沫若十分气愤,随口吟出一副对联讽刺道:“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该对联语言浅易,讽刺有力,入木三分。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子与他开玩笑说:“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马承学应道:“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如果你对此有进一步的兴趣,可以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书籍来读。比如清代人车万育编写的《声律启蒙》,就是一本很有趣的学习对联的小书。
明朝有位才子名叫解缙。他七岁时由父亲带着一起去江里游泳,把衣服脱下来挂在一棵老树上。有一位塾师路过,想和他们开个玩笑,就出了个上联让他们对:“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答出了下联:“万里长江作浴盆。”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不知怎的得罪了县官。县官想找碴儿,故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对对联。县官出了上联:“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并指定要“贼二爷”来对,想让他当众出丑。“贼二爷”顺手把西瓜皮朝县官身上甩去,哈哈一笑对出下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抛。”
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鞭打黄牛背。”正巧,迎面而来的讨饭小孩子听见,接口应了下联:“棍戳黑狗牙。”
郭沫若在县城读书时,有一天看见农民挑大粪出城,守门役吏敲诈勒索,一担粪要收两个铜板的出城费。郭沫若十分气愤,随口吟出一副对联讽刺道:“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该对联语言浅易,讽刺有力,入木三分。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子与他开玩笑说:“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马承学应道:“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如果你对此有进一步的兴趣,可以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书籍来读。比如清代人车万育编写的《声律启蒙》,就是一本很有趣的学习对联的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