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语法翻译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现有的教学需要。任务教学法正在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口语特点,以口语任务教学法与现行口语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在任务教学法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实际操作,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以获得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些新启示。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大学英语口语
【作者简介】徐璟(1981-), 女,汉族,重庆巴南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实践与翻译。
一、引言
英语口语教学目前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关注,对摆脱“哑巴英语”的呼声也愈来愈烈。从近年来高校招生英语口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口语确实不容乐观。有的甚至连标准的读音都发不清楚,何谈能够说英语。于是这不得不引起英语教学者对现行交际教学法的思考,逐渐意识到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任务教学法为解决此种问题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该理论模式视外语教学为解决交际任务的过程,课堂活动的组织以任务为核心,任务不仅是运用以学过的语言知识的一种手段,也为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创造了条件。本文就以口语任务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口语特点分析并与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在任务教学法的理论指导下,提些建议,不断探索教学改进方法,更新教学资源形式,借此获得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些新启示。
二、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论认识
任务型教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的对第二外语学习研究而提出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Ellis,1985)。是目前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国家普遍认可并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基于输入输出理论要求任务的信息是可理解性的,其中同时也要包含信息差否则学生就会很快失去对活动的兴趣。满足这个条件以后,教师还必须注重学生在执行任务时的输出。他们的输出是要有意义能满足活动要求的,即使有错误,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监控,而且在活动结束后(不是活动中)及时进行纠正。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也是从任务设计出发,以任务完成实现语言教学目标为目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任务”应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
3.交际问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4.重点是要完成任务。
三、建立在任务型教学基础上的口语教学的实施
1.大学英语口语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口语就像是一种技能,注重信息的传达,沟通的顺畅,任务的完成。美国语言学家道格拉斯·布朗在《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指出:“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的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由此可见只有将语言学习运用于听,说,读,写之中传达信息传达情感,将只言片语转化成真正的言语行为才是能称为语言学习。口语的另一特征就是受时间的制约。鉴于以上口语的两个特征,笔者现列出我们教学中常用的五种口语教学活动,共同来探讨一下哪种对学习真实的口语更有帮助。
(1)大声朗读。
(2)背诵一篇准备好的话或文章。
(3)说出一段准备好的谈话。
(4)开展面试或接受面试活动。
(5)操练对话。
以上的活动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笔者认为对学生的会话能力有真正帮助的是第四种,因为更模拟现实,更能考察学生交际、应变能力。第三种活动也比较接近现实。至于大声朗读,背诵对话或操练对话应算是机械的语言练习,对初学者可以大量使用,对口语有一定的帮助,但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也不得不采取更多贴近生活的口语任务弥补这种方式的不足。
2.设计口语任务的原则。任务教学法是兼容交际法和传统教学理念的折中主义教学,因此在语言形式和意义交流之间保持平衡是任务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在设计口语任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最大限度地说外语。目前的课堂教学,学生一般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才说几个简单的句子,或者说一段简单的话,没有达到在课堂上说什么都能够用英语思考的程度;要么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说的太多,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2)注意全体参与。学生性格不一样,所以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教学时能分组,给每个不同性格水平的学生找到相对的搭檔,这样学生在组内交流时就会感到轻松自由,能大胆的说英语。
(3)话题新颖,能引起学生兴趣。有趣的话题是最能激发人想说话的欲望的。所以在设计口语任务时,学生感到有趣自然就愿意多说多讲,并在其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悦。
(4)设计切合学生语言水平的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是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如果学生大量缺乏相关单词,他们就会转向用汉语交谈,这样就让用英语交流的任务失去了意义。
3.实现口语任务的形式和方法。基于上述应该遵循的任务教学的原则,笔者认为在探寻口语教学的途径中,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思考:
(1)信息差的产生。在未知其他信息时,学生始终带有一种好奇感,所以信息差更能促使学生说英语。
(2)听说结合,坚持互动。不宜直接用书面语言当口语材料。教师应该有意穿插使用非正式言语,着力寻求与之相关的真实话题,鼓励,要求学生用已知的信息和体验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复述,改编,续编等口语活动。
(3)分组活动,活化内容。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坚持多开展小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和焦虑感。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划分。教师应当给水平稍差的学生设计一些相对容易的口语任务,给水平高的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这将使所有学生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在做分组活动时,可以采取多种结构比如两人组,多人组,男女组,正反方组等。内容贴切生活社会热点,学生就这些进行讨论辩论。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谈得过瘾,还可使课堂交际更加活跃,真实,自然。 (4)对话和角色扮演。近年来编写的英语教材采用对话的形式教学生口语。这种形式存在一个语言不够真实的问题。学生所学到的对话是教师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得来的。一旦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运用了。Cunningsworth 指出:读和背课文上的对话并不能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答能力,而这一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达到语言流畅的先决条件。对话至少是两个人之间进行,是不可能预料别人要说些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对话变成角色扮演,使对话更具交际性。
四、建议几种有效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笔者就提出这么几个策略供参考。
1.迂回策略。学生们在交际中遇到了障碍,突然不知道一个词该怎么用英语表达,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这个词的意思换成一个词组,或者一句话来说,然后才介绍一个对应的恰当的词语。这种迂回策略显示了教师用英语解释词汇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的学生用不同句子表达同一意义的能力。
2.求助策略。实际上,所有在真实谈话中所使用的语篇或补救策略都可以被学生们用作学习策略。学生可以通过重复对方的话语或者问题,让对话者知道他在求助。学生也可以通过询问问句的方式让对话者提供解释,通过解释,学生再分析利用并模仿说出。
3.借助形体语言。几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包括:微笑(Smile);开放式的站立姿势(Open posture);身体微前倾(Forward lean);接触(Touch);目光交流(Eye-contact);点头(Nod)。 把这几个技巧的首字母连起来,就是唐·加博尔(Don·Gabor)所归纳的善用体态语言的六字技巧:S-O-F-T-E-N(文秋芳,1991)。
4.練习策略。从学习的角度来看,练习可以被理解为对于已吸收的知识在认知方面的深化(Willing, 1989)。
(1)课堂练习策略。学生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活动,配合教师完成为练习语言知识所设计的各种练习活动,抓住每一个可能的说话机会,也要努力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树立信心;在交流中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理解他人的情感,等。
(2)课外练习策略。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创造口语训练的机会,参加“英语角”,组织“英语沙龙” 等。
(3)英语口语练习材料可用资源。广播(谈话节目,新闻,等等);语言游戏;电视节目;所有用英语进行的游戏;电影 ;公共标识;歌曲;电话录音;报纸;与朋友交谈;你感兴趣的英语书籍;针对某一特定语言点寻求帮助:
五、建议和总结:对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能体现很多现代教育的新理念,能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笔者深感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来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来传授,注重应试性,而且这个观念也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活动忽视语言的交际应变性和得体性。任务型教学则要求教师改变课堂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创设有利于习得语言的条件,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各种活动,通过语言的使用来掌握语言。因此,实施任务型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善于接受各种各样的观点,容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然,这仍然是一个需要师生乃至全社会的人士予以不断探索、学习研究和落实的。
参考文献:
[1]Ellis,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56-7.
[2]Piaget.J.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M].New York:Meridian Books,1995:231-2.
[3]Brown,R.Group work,task difference,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卷):1-12.
[4]文秋方.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67.
[5]Willing,K.Teaching how to learn:Learning strategies in ESL[M]. Sydney:Macquaire University,1989:151-5.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大学英语口语
【作者简介】徐璟(1981-), 女,汉族,重庆巴南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实践与翻译。
一、引言
英语口语教学目前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关注,对摆脱“哑巴英语”的呼声也愈来愈烈。从近年来高校招生英语口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口语确实不容乐观。有的甚至连标准的读音都发不清楚,何谈能够说英语。于是这不得不引起英语教学者对现行交际教学法的思考,逐渐意识到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任务教学法为解决此种问题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该理论模式视外语教学为解决交际任务的过程,课堂活动的组织以任务为核心,任务不仅是运用以学过的语言知识的一种手段,也为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创造了条件。本文就以口语任务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口语特点分析并与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在任务教学法的理论指导下,提些建议,不断探索教学改进方法,更新教学资源形式,借此获得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些新启示。
二、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论认识
任务型教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的对第二外语学习研究而提出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Ellis,1985)。是目前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国家普遍认可并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基于输入输出理论要求任务的信息是可理解性的,其中同时也要包含信息差否则学生就会很快失去对活动的兴趣。满足这个条件以后,教师还必须注重学生在执行任务时的输出。他们的输出是要有意义能满足活动要求的,即使有错误,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监控,而且在活动结束后(不是活动中)及时进行纠正。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也是从任务设计出发,以任务完成实现语言教学目标为目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任务”应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
3.交际问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4.重点是要完成任务。
三、建立在任务型教学基础上的口语教学的实施
1.大学英语口语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口语就像是一种技能,注重信息的传达,沟通的顺畅,任务的完成。美国语言学家道格拉斯·布朗在《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指出:“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的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由此可见只有将语言学习运用于听,说,读,写之中传达信息传达情感,将只言片语转化成真正的言语行为才是能称为语言学习。口语的另一特征就是受时间的制约。鉴于以上口语的两个特征,笔者现列出我们教学中常用的五种口语教学活动,共同来探讨一下哪种对学习真实的口语更有帮助。
(1)大声朗读。
(2)背诵一篇准备好的话或文章。
(3)说出一段准备好的谈话。
(4)开展面试或接受面试活动。
(5)操练对话。
以上的活动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笔者认为对学生的会话能力有真正帮助的是第四种,因为更模拟现实,更能考察学生交际、应变能力。第三种活动也比较接近现实。至于大声朗读,背诵对话或操练对话应算是机械的语言练习,对初学者可以大量使用,对口语有一定的帮助,但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也不得不采取更多贴近生活的口语任务弥补这种方式的不足。
2.设计口语任务的原则。任务教学法是兼容交际法和传统教学理念的折中主义教学,因此在语言形式和意义交流之间保持平衡是任务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在设计口语任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最大限度地说外语。目前的课堂教学,学生一般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才说几个简单的句子,或者说一段简单的话,没有达到在课堂上说什么都能够用英语思考的程度;要么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说的太多,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2)注意全体参与。学生性格不一样,所以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教学时能分组,给每个不同性格水平的学生找到相对的搭檔,这样学生在组内交流时就会感到轻松自由,能大胆的说英语。
(3)话题新颖,能引起学生兴趣。有趣的话题是最能激发人想说话的欲望的。所以在设计口语任务时,学生感到有趣自然就愿意多说多讲,并在其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悦。
(4)设计切合学生语言水平的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是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如果学生大量缺乏相关单词,他们就会转向用汉语交谈,这样就让用英语交流的任务失去了意义。
3.实现口语任务的形式和方法。基于上述应该遵循的任务教学的原则,笔者认为在探寻口语教学的途径中,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思考:
(1)信息差的产生。在未知其他信息时,学生始终带有一种好奇感,所以信息差更能促使学生说英语。
(2)听说结合,坚持互动。不宜直接用书面语言当口语材料。教师应该有意穿插使用非正式言语,着力寻求与之相关的真实话题,鼓励,要求学生用已知的信息和体验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复述,改编,续编等口语活动。
(3)分组活动,活化内容。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坚持多开展小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和焦虑感。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划分。教师应当给水平稍差的学生设计一些相对容易的口语任务,给水平高的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这将使所有学生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在做分组活动时,可以采取多种结构比如两人组,多人组,男女组,正反方组等。内容贴切生活社会热点,学生就这些进行讨论辩论。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谈得过瘾,还可使课堂交际更加活跃,真实,自然。 (4)对话和角色扮演。近年来编写的英语教材采用对话的形式教学生口语。这种形式存在一个语言不够真实的问题。学生所学到的对话是教师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得来的。一旦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运用了。Cunningsworth 指出:读和背课文上的对话并不能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答能力,而这一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达到语言流畅的先决条件。对话至少是两个人之间进行,是不可能预料别人要说些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对话变成角色扮演,使对话更具交际性。
四、建议几种有效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笔者就提出这么几个策略供参考。
1.迂回策略。学生们在交际中遇到了障碍,突然不知道一个词该怎么用英语表达,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这个词的意思换成一个词组,或者一句话来说,然后才介绍一个对应的恰当的词语。这种迂回策略显示了教师用英语解释词汇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的学生用不同句子表达同一意义的能力。
2.求助策略。实际上,所有在真实谈话中所使用的语篇或补救策略都可以被学生们用作学习策略。学生可以通过重复对方的话语或者问题,让对话者知道他在求助。学生也可以通过询问问句的方式让对话者提供解释,通过解释,学生再分析利用并模仿说出。
3.借助形体语言。几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包括:微笑(Smile);开放式的站立姿势(Open posture);身体微前倾(Forward lean);接触(Touch);目光交流(Eye-contact);点头(Nod)。 把这几个技巧的首字母连起来,就是唐·加博尔(Don·Gabor)所归纳的善用体态语言的六字技巧:S-O-F-T-E-N(文秋芳,1991)。
4.練习策略。从学习的角度来看,练习可以被理解为对于已吸收的知识在认知方面的深化(Willing, 1989)。
(1)课堂练习策略。学生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活动,配合教师完成为练习语言知识所设计的各种练习活动,抓住每一个可能的说话机会,也要努力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树立信心;在交流中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理解他人的情感,等。
(2)课外练习策略。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创造口语训练的机会,参加“英语角”,组织“英语沙龙” 等。
(3)英语口语练习材料可用资源。广播(谈话节目,新闻,等等);语言游戏;电视节目;所有用英语进行的游戏;电影 ;公共标识;歌曲;电话录音;报纸;与朋友交谈;你感兴趣的英语书籍;针对某一特定语言点寻求帮助:
五、建议和总结:对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能体现很多现代教育的新理念,能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笔者深感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来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来传授,注重应试性,而且这个观念也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活动忽视语言的交际应变性和得体性。任务型教学则要求教师改变课堂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创设有利于习得语言的条件,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各种活动,通过语言的使用来掌握语言。因此,实施任务型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善于接受各种各样的观点,容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然,这仍然是一个需要师生乃至全社会的人士予以不断探索、学习研究和落实的。
参考文献:
[1]Ellis,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56-7.
[2]Piaget.J.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M].New York:Meridian Books,1995:231-2.
[3]Brown,R.Group work,task difference,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卷):1-12.
[4]文秋方.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67.
[5]Willing,K.Teaching how to learn:Learning strategies in ESL[M]. Sydney:Macquaire University,1989: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