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优良平菇新品种逐步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但因平菇品种繁多,名称不统一,直观判断其优劣不够准确和科学,给深入研究带来了很多不便。本试验利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初步研究了17种异源菌种的优劣,而后利用原生质技术中的单单杂交方法对2种异源菌种进行了杂交,经过菌丝镜检、A0713与亲本拮抗试验和A0713出菇试验初步证明融合成功。
关键词:平菇;模糊综合分析;单核菌丝;单单杂交
平菇是一种广为人知的食用菌资源,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我国有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隶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平菇是一种白腐真菌,菌丝体为白色的丝状体。1朵平菇其中含数亿孢子,平菇是四极性异宗结合的品种,是由成熟子实体产生担孢子在适宜环境下长出芽管,初期多核,芽管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质配)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主要特征是在隔膜上有锁状联合。在适宜条件下双核菌丝可以形成子实体。平菇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等优点,因而栽培广泛,
随着食用菌行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平菇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产品也备受人们喜爱,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各种矿物质。为了让食用菌能够适应更多样的环境或者使其含有更丰富的营养,选育新的平菇菌种至关重要。本试验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异源平菇菌种,以便更加科学地判断菌种优劣,为改良平菇菌种提供必要的材料和理论依据。
目前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已成为食(药)用菌生理、生化、遗传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进行菌种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1957年,Eddv等首次用蜗牛酶溶解酵母菌细胞壁,分离到原生质体。这项技术应用到食用菌行业是在1973年,当时Wessds和Devries分离得到了裂褶菌的原生质体。利用原生质体培育新品种的技术主要有: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原生质体诱变技术、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技术、原生质体的转化等方法。本试验是把初筛得出的拥有良好性状的平菇进行单核融合,然后利用有无锁状联合初步选择出融合子,通过出菇试验进行验证,为平菇菌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对28种平菇拮抗试验供试菌种:平特大8号、大白平1号、短平、苏引6号、华平49、华平36、华平97-2、杂交16、杂优6号、白平5号由华中农业大学提供;109、平二号、皑雪、黑平王、四季大白、539、平一号、澳黑、326由哈尔滨食用菌研究所提供;00412、801、802、00329、00410、优光1号、黑平菇22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提供;平保1、平保2由东北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培养基: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1.1.2 对17种异源侧耳模糊综合评价供试菌种:澳黑、平特大8号、短平、苏引6号、黑平王、华平36、杂交16、白平5号、109、平二号、皑雪、四季大白、539、326、00412、801、优光1号。培养基: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液体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蒸馏水1000mL)。
1.1.3 利用单单杂交技术选育平菇供试菌种:选择综合指数比较好,而且蛋白和漆酶含量较高的Y5号和Y1号菌株。培养基: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液体再生培养基(MB):蛋白胨0.5g,酵母膏0.5g,甘露醇10g,葡萄糖2g,MgS040.5g,蒸馏水100mL,pH值7.0。
上述培养基均在1.21 x105Pa下湿热灭菌30min。配制0.6mol·L-1MgS04,0.6mol·L-1甘露醇待用。溶壁酶: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用前配制,0.22μm微孔滤膜过滤。
1.2 试验方法
1.2.1 对28种平菇拮抗试验 以选定菌株的粗蛋白含量、漆酶活性、日均生长量、干物质质量为变量,采用模糊概率法更科学地评价多个菌种生物特性的综合规律变化,从而客观评价菌株优劣。此方法克服了用单一条件评价菌株优劣的局限,王国印将模糊概率应用于棉花品种综合评价,并取得良好结果。在PDA培养基试管上做拮抗试验。每2种菌株为1组,把2个不同菌株接到同1试管斜面上,2个接种点间距约4cm,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当不同菌源菌丝生长边缘靠近时,自正面观察其继续生长情况,自反面观察色素沉着情况。
1.2.2 对17种异源侧耳模糊综合评价试验 以选定菌株的粗蛋白含量、漆酶活性、日均生长速度、干物质质量为变量,采用模糊概率法更科学地评价多个菌种生物特性的综合规律变化,从而客观评价菌株的优劣。此方法克服了用单一条件评价菌株优劣的局限。将菌种接于固体PDA平板培养基上,以接种点为中心在其萌发后第2天开始测每天的长速:在含玻璃碎片液体PDA培养基里,用接种器接入半径3mm菌种块,于黑暗中静止4d后进行摇床培养,培养条件为25℃,220r.min-1,培养4d后按10%接种量接人摇瓶培养基中,在温度25℃、转速220 r·min-1的摇床中震荡培养5d,测干物质质量、漆酶活性和粗蛋白含量。
1.2.3 利用单单杂交技术选育平菇试验 由于1973年Wessels和Devries在研究裂褶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中,发现再生菌丝体中存在双核、单核2种。后来研究发现菌丝体在制备原生质体时出现3种类型的原生质体,即无核原生质体、单核原生质体和双核原生质体。所以本试验采用利用原生质体再生的方法培育出菌丝。然后挑出其中单核菌丝进行杂交,通过杂交后子代与亲本拮抗试验和出菇试验进一步证明融合是否成功。
1.2.3.1 菌丝培养 在PDA液体菌种内加适量玻璃碎片灭菌后接入直径约6min菌种。先在黑暗25℃条件下静止4d,然后置于摇床培养5d,吸取1~2mL菌悬液接到含20mL液体培养基的150mL三角瓶中,在220r·min-1的摇床上培养6d,温度25℃。
1.2.3.2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 通过过滤获取培养好的幼嫩菌丝体200mg,经无菌水清洗2遍和渗透
关键词:平菇;模糊综合分析;单核菌丝;单单杂交
平菇是一种广为人知的食用菌资源,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我国有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隶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平菇是一种白腐真菌,菌丝体为白色的丝状体。1朵平菇其中含数亿孢子,平菇是四极性异宗结合的品种,是由成熟子实体产生担孢子在适宜环境下长出芽管,初期多核,芽管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质配)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主要特征是在隔膜上有锁状联合。在适宜条件下双核菌丝可以形成子实体。平菇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等优点,因而栽培广泛,
随着食用菌行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平菇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产品也备受人们喜爱,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各种矿物质。为了让食用菌能够适应更多样的环境或者使其含有更丰富的营养,选育新的平菇菌种至关重要。本试验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异源平菇菌种,以便更加科学地判断菌种优劣,为改良平菇菌种提供必要的材料和理论依据。
目前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已成为食(药)用菌生理、生化、遗传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进行菌种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1957年,Eddv等首次用蜗牛酶溶解酵母菌细胞壁,分离到原生质体。这项技术应用到食用菌行业是在1973年,当时Wessds和Devries分离得到了裂褶菌的原生质体。利用原生质体培育新品种的技术主要有: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原生质体诱变技术、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技术、原生质体的转化等方法。本试验是把初筛得出的拥有良好性状的平菇进行单核融合,然后利用有无锁状联合初步选择出融合子,通过出菇试验进行验证,为平菇菌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对28种平菇拮抗试验供试菌种:平特大8号、大白平1号、短平、苏引6号、华平49、华平36、华平97-2、杂交16、杂优6号、白平5号由华中农业大学提供;109、平二号、皑雪、黑平王、四季大白、539、平一号、澳黑、326由哈尔滨食用菌研究所提供;00412、801、802、00329、00410、优光1号、黑平菇22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提供;平保1、平保2由东北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培养基: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1.1.2 对17种异源侧耳模糊综合评价供试菌种:澳黑、平特大8号、短平、苏引6号、黑平王、华平36、杂交16、白平5号、109、平二号、皑雪、四季大白、539、326、00412、801、优光1号。培养基: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液体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蒸馏水1000mL)。
1.1.3 利用单单杂交技术选育平菇供试菌种:选择综合指数比较好,而且蛋白和漆酶含量较高的Y5号和Y1号菌株。培养基: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液体再生培养基(MB):蛋白胨0.5g,酵母膏0.5g,甘露醇10g,葡萄糖2g,MgS040.5g,蒸馏水100mL,pH值7.0。
上述培养基均在1.21 x105Pa下湿热灭菌30min。配制0.6mol·L-1MgS04,0.6mol·L-1甘露醇待用。溶壁酶: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用前配制,0.22μm微孔滤膜过滤。
1.2 试验方法
1.2.1 对28种平菇拮抗试验 以选定菌株的粗蛋白含量、漆酶活性、日均生长量、干物质质量为变量,采用模糊概率法更科学地评价多个菌种生物特性的综合规律变化,从而客观评价菌株优劣。此方法克服了用单一条件评价菌株优劣的局限,王国印将模糊概率应用于棉花品种综合评价,并取得良好结果。在PDA培养基试管上做拮抗试验。每2种菌株为1组,把2个不同菌株接到同1试管斜面上,2个接种点间距约4cm,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当不同菌源菌丝生长边缘靠近时,自正面观察其继续生长情况,自反面观察色素沉着情况。
1.2.2 对17种异源侧耳模糊综合评价试验 以选定菌株的粗蛋白含量、漆酶活性、日均生长速度、干物质质量为变量,采用模糊概率法更科学地评价多个菌种生物特性的综合规律变化,从而客观评价菌株的优劣。此方法克服了用单一条件评价菌株优劣的局限。将菌种接于固体PDA平板培养基上,以接种点为中心在其萌发后第2天开始测每天的长速:在含玻璃碎片液体PDA培养基里,用接种器接入半径3mm菌种块,于黑暗中静止4d后进行摇床培养,培养条件为25℃,220r.min-1,培养4d后按10%接种量接人摇瓶培养基中,在温度25℃、转速220 r·min-1的摇床中震荡培养5d,测干物质质量、漆酶活性和粗蛋白含量。
1.2.3 利用单单杂交技术选育平菇试验 由于1973年Wessels和Devries在研究裂褶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中,发现再生菌丝体中存在双核、单核2种。后来研究发现菌丝体在制备原生质体时出现3种类型的原生质体,即无核原生质体、单核原生质体和双核原生质体。所以本试验采用利用原生质体再生的方法培育出菌丝。然后挑出其中单核菌丝进行杂交,通过杂交后子代与亲本拮抗试验和出菇试验进一步证明融合是否成功。
1.2.3.1 菌丝培养 在PDA液体菌种内加适量玻璃碎片灭菌后接入直径约6min菌种。先在黑暗25℃条件下静止4d,然后置于摇床培养5d,吸取1~2mL菌悬液接到含20mL液体培养基的150mL三角瓶中,在220r·min-1的摇床上培养6d,温度25℃。
1.2.3.2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 通过过滤获取培养好的幼嫩菌丝体200mg,经无菌水清洗2遍和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