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卷《儒林外史》只说儒林悲欢旧事,对女子的记述自然寥寥。书里写到的女子不是范进妻母那样粗陋不堪的妇人,就是柔柔弱弱仰人鼻息的馆娃歌妓之流。只有她那样一竿青竹模样的女子,风流袅娜,却卓然不惧风雨。
她的父亲沈大年是落魄贡生,因屡试不中,索性放弃科举坐馆教书。虽然落魄,几代的书香蕴藉还没褪尽,沈大年为爱女取名琼枝,取玉质琼枝之意。沈琼枝登场时已是十七八岁年纪,秀质天成容妆正俏。沈大年为女儿寻了一门亲事,许与扬州盐商宋为富。宋家遣人来接新娘时却一点不见郑重样子,只道“老爷叫把新娘抬进府里去,沈老爷留在店里住着,叫店家好生款待”。
沈大年疑心盐商骗他,只是想纳女儿为妾。宋家毕竟是滔天的富贵,沈大年问女儿这门亲事是就得还是就不得,琼枝自知宋氏无心,她不愿为妾,却也不想此时纠葛坏了父亲清名。她宽慰罢父亲便登上了宋家的轿子。宋为富果然只是想纳她做妾,宋家家仆也只把她当“新娘”服侍—女子三媒六礼嫁入大户人家后,大都是要改称“奶奶”的,只有妾室才一辈子都是“新娘”。
她与宋为富辩驳,聪慧如她,知道父亲手里有宋为富许下的正室聘书,告到官府也是他理亏。没曾想宋为富早已买通知府,生生将沈大年的诉状压了下来,说沈大年既将女儿许作正室,何必私送琼枝入宋府?沈氏父女败诉。沈大年再讼,官府竟诬他是无赖,将他押解回了常州。
沈琼枝此时孤立无援,若她是寻常女儿家,无人可依之下兴许就从了宋为富。虽然是妾室,宋家的富贵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金玉绫罗,画栋雕梁,皆唾手可得。
然而她不是寻常女子。她知道父亲败诉后,装作无事的样子,趁众人不备,裹了金银细软,穿了七件罗裙,装扮成老妈子模样买通丫鬟,趁天黑从后门逃了出去。弱质女子竟有这样的胆识和勇气,实则令人佩服。
她不愿回常州徒惹乡人耻笑,索性坐船去了金陵。闺中18年,她习得一手好字,顾绣精绝,就在利涉桥边挂了招牌,靠画扇卖诗养活自己。“毗陵沈,工画扇”,沈琼枝的招牌是画桥畔,看起来总是别样风流。妙龄女子寓居深巷,少不了流氓无赖骚扰,她蕙质但不矜弱,竟一一骂了回去。
金陵繁华之地多的是风流妩媚的青楼女子和倚门卖笑的红颜娼妓,却只有一个不肯卖笑不肯委身富贵的沈琼枝。她美丽聪慧,更有不让须眉的侠女风范,她不须仰仗男子生存,她是风雨中亭亭一竿翠竹,压而不弯韧而不折。
后来杜少卿施手相助,她在这位金陵名士前也进退自如,待得知杜少卿的夫人也在金陵后,便到府上婉叙实情。宋家缉捕逃妾的差人到了杜少卿府上,沈琼枝也毫不慌乱,跟着差人到了金陵州府,与知县据理力争。知县读罢杜少卿的求情信,又惊讶于沈琼枝作诗的文采,便致书江都县令,托他“开释此女,断还伊父,另行择婿”。回扬州的路上,护送她的差人想从她这捞一点油水,沈琼枝自然不肯,干脆跳上岸逃走了,吓得差人们赶忙给她租了一顶轿子好生护着回扬州。
小说的结局是皇帝拟旨,将天下有名望却不曾挣得功名的文人封作进士。杜少卿是一甲第三名,探花的位置;而沈琼枝是三甲第一名,皇榜里唯一的女子,授翰林院庶吉士。然而这是万历年间了,才子佳人早已化为枯骨,功名自然也是叶上浮尘。江边与差人的反抗是沈琼枝最后一次出现在书里。小时候读到这处总要埋怨作者太吝惜笔墨,如此英气卓绝的女儿,吴敬梓却只写了两章,不过寥寥数千字。而那时最遗憾的就是沈琼枝没能和杜少卿在一起,沈琼枝玉质慧心,杜少卿名士风流,郎才女貌,又都是难得的真性情,成了一对该多好。
年岁愈长,便愈喜欢沈琼枝的才气,更钦佩她的自尊与勇气。她瞧不上附庸风雅的财主,更不愿意把自己标上价码以色侍人。富贵于她不过是浮云流水,一辈子囚在朱门高户里做个商人妾,费尽心思求一点垂怜,纵然金碗玉碟霓裳为衣,也比不得自己赚钱买一所小院,茅屋竹篱下莳花烹茶来得自由。
女子依附男人的思想古来久矣,可反观她的行为,反倒比新时代的许多女子更独立。而今再想沈琼枝与杜少卿便觉得释然。杜少卿纵然洒脱,却要不起沈琼枝这样的奇女子。他虽有疏狂豪气之名,但刻意效仿名士,不如沈琼枝利落干脆。而沈琼枝与金陵知县辩驳时说,“张耳之妻,怎肯事外黄佣奴!”是了,她这样英气又眼光卓绝的女子,要嫁的该是张耳那样勇毅的英雄,即便那个人还未得志,她也甘心效红拂夜奔。何必为琼枝惋惜呢?罗敷未嫁,使君有妻,更何况罗敷的心从来不在使君身上。
吴敬梓不写沈琼枝的结局,我渐渐也释然了。《儒林外史》写的都是些腐儒,连名士也免不了带点书生气,哪里配得上她这样心气高傲又放任自由的姑娘?她是孤芳自傲的琼枝,是飞过枯林的青鸟,出现在这本书不过是个美丽的错误。她的故事要借唐人的笔写一篇瑰艳风流的传奇。美貌灵透的女子遇见还未成名的少年,于是惊艳和倾心,追逐与爱情,这才开始。
她的父亲沈大年是落魄贡生,因屡试不中,索性放弃科举坐馆教书。虽然落魄,几代的书香蕴藉还没褪尽,沈大年为爱女取名琼枝,取玉质琼枝之意。沈琼枝登场时已是十七八岁年纪,秀质天成容妆正俏。沈大年为女儿寻了一门亲事,许与扬州盐商宋为富。宋家遣人来接新娘时却一点不见郑重样子,只道“老爷叫把新娘抬进府里去,沈老爷留在店里住着,叫店家好生款待”。
沈大年疑心盐商骗他,只是想纳女儿为妾。宋家毕竟是滔天的富贵,沈大年问女儿这门亲事是就得还是就不得,琼枝自知宋氏无心,她不愿为妾,却也不想此时纠葛坏了父亲清名。她宽慰罢父亲便登上了宋家的轿子。宋为富果然只是想纳她做妾,宋家家仆也只把她当“新娘”服侍—女子三媒六礼嫁入大户人家后,大都是要改称“奶奶”的,只有妾室才一辈子都是“新娘”。
她与宋为富辩驳,聪慧如她,知道父亲手里有宋为富许下的正室聘书,告到官府也是他理亏。没曾想宋为富早已买通知府,生生将沈大年的诉状压了下来,说沈大年既将女儿许作正室,何必私送琼枝入宋府?沈氏父女败诉。沈大年再讼,官府竟诬他是无赖,将他押解回了常州。
沈琼枝此时孤立无援,若她是寻常女儿家,无人可依之下兴许就从了宋为富。虽然是妾室,宋家的富贵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金玉绫罗,画栋雕梁,皆唾手可得。
然而她不是寻常女子。她知道父亲败诉后,装作无事的样子,趁众人不备,裹了金银细软,穿了七件罗裙,装扮成老妈子模样买通丫鬟,趁天黑从后门逃了出去。弱质女子竟有这样的胆识和勇气,实则令人佩服。
她不愿回常州徒惹乡人耻笑,索性坐船去了金陵。闺中18年,她习得一手好字,顾绣精绝,就在利涉桥边挂了招牌,靠画扇卖诗养活自己。“毗陵沈,工画扇”,沈琼枝的招牌是画桥畔,看起来总是别样风流。妙龄女子寓居深巷,少不了流氓无赖骚扰,她蕙质但不矜弱,竟一一骂了回去。
金陵繁华之地多的是风流妩媚的青楼女子和倚门卖笑的红颜娼妓,却只有一个不肯卖笑不肯委身富贵的沈琼枝。她美丽聪慧,更有不让须眉的侠女风范,她不须仰仗男子生存,她是风雨中亭亭一竿翠竹,压而不弯韧而不折。
后来杜少卿施手相助,她在这位金陵名士前也进退自如,待得知杜少卿的夫人也在金陵后,便到府上婉叙实情。宋家缉捕逃妾的差人到了杜少卿府上,沈琼枝也毫不慌乱,跟着差人到了金陵州府,与知县据理力争。知县读罢杜少卿的求情信,又惊讶于沈琼枝作诗的文采,便致书江都县令,托他“开释此女,断还伊父,另行择婿”。回扬州的路上,护送她的差人想从她这捞一点油水,沈琼枝自然不肯,干脆跳上岸逃走了,吓得差人们赶忙给她租了一顶轿子好生护着回扬州。
小说的结局是皇帝拟旨,将天下有名望却不曾挣得功名的文人封作进士。杜少卿是一甲第三名,探花的位置;而沈琼枝是三甲第一名,皇榜里唯一的女子,授翰林院庶吉士。然而这是万历年间了,才子佳人早已化为枯骨,功名自然也是叶上浮尘。江边与差人的反抗是沈琼枝最后一次出现在书里。小时候读到这处总要埋怨作者太吝惜笔墨,如此英气卓绝的女儿,吴敬梓却只写了两章,不过寥寥数千字。而那时最遗憾的就是沈琼枝没能和杜少卿在一起,沈琼枝玉质慧心,杜少卿名士风流,郎才女貌,又都是难得的真性情,成了一对该多好。
年岁愈长,便愈喜欢沈琼枝的才气,更钦佩她的自尊与勇气。她瞧不上附庸风雅的财主,更不愿意把自己标上价码以色侍人。富贵于她不过是浮云流水,一辈子囚在朱门高户里做个商人妾,费尽心思求一点垂怜,纵然金碗玉碟霓裳为衣,也比不得自己赚钱买一所小院,茅屋竹篱下莳花烹茶来得自由。
女子依附男人的思想古来久矣,可反观她的行为,反倒比新时代的许多女子更独立。而今再想沈琼枝与杜少卿便觉得释然。杜少卿纵然洒脱,却要不起沈琼枝这样的奇女子。他虽有疏狂豪气之名,但刻意效仿名士,不如沈琼枝利落干脆。而沈琼枝与金陵知县辩驳时说,“张耳之妻,怎肯事外黄佣奴!”是了,她这样英气又眼光卓绝的女子,要嫁的该是张耳那样勇毅的英雄,即便那个人还未得志,她也甘心效红拂夜奔。何必为琼枝惋惜呢?罗敷未嫁,使君有妻,更何况罗敷的心从来不在使君身上。
吴敬梓不写沈琼枝的结局,我渐渐也释然了。《儒林外史》写的都是些腐儒,连名士也免不了带点书生气,哪里配得上她这样心气高傲又放任自由的姑娘?她是孤芳自傲的琼枝,是飞过枯林的青鸟,出现在这本书不过是个美丽的错误。她的故事要借唐人的笔写一篇瑰艳风流的传奇。美貌灵透的女子遇见还未成名的少年,于是惊艳和倾心,追逐与爱情,这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