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怎么总是和别人打架?今天又把李梓豪打流血了。”“是他先推的我。”“即使是他先动手,你把他打伤,打残,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到时候你该傻了!”孩子听后眼皮往上一翻,用白眼珠看了老师一眼后,立即转身,歪着头,迈着螺圈脚,轮着胳膊,弯着腰大步走出办公室。(这是他一贯的走姿)可刚到门口,他又立刻转身,依然以刚才的姿态走向老师,只是步伐快了些,脸憋得通红。走到老师面前,说出了第一句让老师们第一遍能听清的话——“你還傻呢!”从教以来从未有过的惊诧使我不知孩子是怎样走出办公室的。
这是被全校师生认为“弱智”的张强,不合群,发音不准确,走路不协调,每天都和老师,学生产生矛盾。老师说重,说轻都不听。上述事情后,“你还傻呢”成了他的座佑名。而这位老大难的学生升级后成了我从班主任转岗到《品德与社会》教师的第一波学生。
第一堂《品德与社会》课,他便第一个闯进了我的视野。他真像别的老师们所说:好象不会笑,也不会说话,脏兮兮地在离其他孩子很远的自己的“小天地”里 ,用一种陌生而又戒备的眼神直直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在看一场无声的电影。当然更不要奢求有学生和他做朋友了。我看他既觉可怜,又感自悲。难道他真是无药可救了吗?我心里坚定的回答:不!不会的,上天给每一个生灵在世上生存的机会,同样会给他们生存的技能,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他的潜能而以,我必须帮助他。
于是,我开始观察他的表现,试着了解他的内心和需要。开始是相当困难的,他不信任我,不愿与我讲话。上课时我把远离大家的“张强”安排在离我最近的中间行第一桌。不为别的,只想有机会和他交流。课上,我把最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不断启发,耐心倾听他发不好的语音;课下,办公室里失去了我的身影,我抓时机和张强交谈;放学,我有计划地去他家家访,进行沟通,了解……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能跟我聊天了。在交流中,我感受到他其实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学习,只是基础太差,再加上“历史的定论”造成了他自卑和无望的心理,于是我开始对张强进行长期心理交流工作。一年时间过去了,他变了许多,对我的教导他能理解了,他把我当朋友了!
但好景不长,那节体育课使我觉得我对孩子的教育道路任重道远。“张老师,张强又惹事了,他想拿石头砸李老师。”我心里既气愤,又不解。气愤的是刚刚有转变的他怎么又回到了从前;不解的是以严肃让全校学生敬畏的李老师怎么会教导不了他!“李老师偏心眼,他不让我做。”对于我的盘问,他只有一句话反复的回答,无奈我只好向李老师询问,原来是张强同学上课又晚了,李老师正在进行体育达标测试,他让张强在一边先看着,等测试完再进行他的项目。一下课,李老师忘记了给他测试,可张强误解了。于是就发生了“拿石头砸人”的一幕。
真相大白后,我的心有过欣慰,欣慰的是张强有了进取心,有了自我意识;同时也产生过自责,自责的是还没有培养好他的自制力;然而更多的是沉思:一个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老师自己所能达到的,它需要全班同学,所有任课教师的群力群策。
在事后处理中,我向李老师说明了张强的内心需要和近期变化。和他探讨多关注张强,多尊重张强的教育方法,并借机转告了所有任课教师。同时,我号召全班同学都宽容他。在课间我和他聊集体的重要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的评优中,张强被评为“进步生”。为此我也得到了一张大大的奖状,奖状是张强自己手绘的,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奖励给:品社老师,您是我第一个老师。张强
双手托着这张奖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在不断地感到:作为山区教师,由于地域环境,婚姻状况等原因,遇到像张强这样“弱智”的孩子,我们不必抱怨,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又说:“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大写‘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收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种精神丰富的人。”我坚信对于“弱智”生,只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与温暖,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情,创造机会,唤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定会点燃他们进步的火焰,他们同样可以成为大千世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是被全校师生认为“弱智”的张强,不合群,发音不准确,走路不协调,每天都和老师,学生产生矛盾。老师说重,说轻都不听。上述事情后,“你还傻呢”成了他的座佑名。而这位老大难的学生升级后成了我从班主任转岗到《品德与社会》教师的第一波学生。
第一堂《品德与社会》课,他便第一个闯进了我的视野。他真像别的老师们所说:好象不会笑,也不会说话,脏兮兮地在离其他孩子很远的自己的“小天地”里 ,用一种陌生而又戒备的眼神直直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在看一场无声的电影。当然更不要奢求有学生和他做朋友了。我看他既觉可怜,又感自悲。难道他真是无药可救了吗?我心里坚定的回答:不!不会的,上天给每一个生灵在世上生存的机会,同样会给他们生存的技能,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他的潜能而以,我必须帮助他。
于是,我开始观察他的表现,试着了解他的内心和需要。开始是相当困难的,他不信任我,不愿与我讲话。上课时我把远离大家的“张强”安排在离我最近的中间行第一桌。不为别的,只想有机会和他交流。课上,我把最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不断启发,耐心倾听他发不好的语音;课下,办公室里失去了我的身影,我抓时机和张强交谈;放学,我有计划地去他家家访,进行沟通,了解……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能跟我聊天了。在交流中,我感受到他其实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学习,只是基础太差,再加上“历史的定论”造成了他自卑和无望的心理,于是我开始对张强进行长期心理交流工作。一年时间过去了,他变了许多,对我的教导他能理解了,他把我当朋友了!
但好景不长,那节体育课使我觉得我对孩子的教育道路任重道远。“张老师,张强又惹事了,他想拿石头砸李老师。”我心里既气愤,又不解。气愤的是刚刚有转变的他怎么又回到了从前;不解的是以严肃让全校学生敬畏的李老师怎么会教导不了他!“李老师偏心眼,他不让我做。”对于我的盘问,他只有一句话反复的回答,无奈我只好向李老师询问,原来是张强同学上课又晚了,李老师正在进行体育达标测试,他让张强在一边先看着,等测试完再进行他的项目。一下课,李老师忘记了给他测试,可张强误解了。于是就发生了“拿石头砸人”的一幕。
真相大白后,我的心有过欣慰,欣慰的是张强有了进取心,有了自我意识;同时也产生过自责,自责的是还没有培养好他的自制力;然而更多的是沉思:一个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老师自己所能达到的,它需要全班同学,所有任课教师的群力群策。
在事后处理中,我向李老师说明了张强的内心需要和近期变化。和他探讨多关注张强,多尊重张强的教育方法,并借机转告了所有任课教师。同时,我号召全班同学都宽容他。在课间我和他聊集体的重要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的评优中,张强被评为“进步生”。为此我也得到了一张大大的奖状,奖状是张强自己手绘的,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奖励给:品社老师,您是我第一个老师。张强
双手托着这张奖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在不断地感到:作为山区教师,由于地域环境,婚姻状况等原因,遇到像张强这样“弱智”的孩子,我们不必抱怨,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又说:“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大写‘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收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种精神丰富的人。”我坚信对于“弱智”生,只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与温暖,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情,创造机会,唤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定会点燃他们进步的火焰,他们同样可以成为大千世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