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语言中的重要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提问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宣告这一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三合一的过程,即提问,反应和反馈,相应地教师就有提问策略,启答策略和理答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提问;启答;理答
提问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宣告这一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三合一的过程,即提问、反应和反馈,相应地教师就有提问策略、启答策略和理答提策略的研究,即教师如何提问、如何启发学生作答和如何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职其分的反应。教师要想通过提问方式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师生这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必须在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优化教师的提问策略
1.多提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关的问题。每个人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是很熟悉的,当谈论起这方面的情况时,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在课文中,学生可能对课文不理解,难以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但如果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启发生谈论自己,谈论周围的环境,那是最恰当的话题了。
2.变换问题的角度,提出新颖的问题。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来表达问题。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解度提问,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3.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面向全班同学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太难,学生无法回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易,学生凭记忆就能回答,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只有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关系,但又有些不同时,这个问题才难易适中,才利于这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必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普及面要广,不能整节课只照顾少数的优等生而忽视了多数的中等生和少数的差生,应把回答问题和主动提问的机会公平地分配给每个学生。
4.清楚祥细地表述问题,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清楚、详细而准确的表述问题,避免模棱两可、模糊的发问;应提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学生受挫折或迷惑。教师话语的使用是否得当会对学生的输出和表述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时,这时教师的话语就更加重要。此时教师不能全盘托出答案,而要从另一角度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促使学生自己说出答案。
二、优化教师的启答策略
启答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回答问题。从信息交流的过程看,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创造学生正确答问的气氛、环境、条件、动力、方法等使学生在课堂上抬起头、爱答问、敢答问、会答问、这样才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宽松、民主、愉快、自由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抬起头、爱答问、敢答问和会答问,而教师的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重要条件,它会消除学生害怕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同时,教师应视学生为平等的主体,尊重学生,并落实到行动上,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学生愿说、敢说、不怕出错。
2.适当延长候答时间。候答时间指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研究提示,许多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平均只有一分,一分之后若该生回答不了,教师就自己回答,或让其它学生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后再提问。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往往放弃回答的机会。但如果教师把等待的时间延长至2-3分,则出现许多好外,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3.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便于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初中学生害怕出错的焦虑低,他们回答教师的提问较积极,而高中学沉默不语的居多,只有教师点名下才会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优化教师的理答策略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实践证明,学习者只有吸收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才能顺利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反馈。
1.老师注意倾听,对学生表示尊重。学生回答问题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行为,他们期待别人的重视和关心,教师注意倾听是给学生用心作答的一个极大鼓励。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面带微笑,身体微微前倾,表示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教师用饱含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适当的点头和一些简单的鼓励话语,会使学生认为教师是把自己当成平等的主体来对待,从而愿意与教师交流。
2.认真仔细地听取学生回答的内容,不仅仅是用好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仔细地听,然后作出恰如其分的反馈。如果教师想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一些新的信息,则要提出参阅性的问题。如果教师仅用好来反馈学生的回答,而没有注意学生回答的内容,这显然不存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因为无任何话语意义,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是应该禁止的。
3.对学生回答给予恰当的反应。学生的程度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必须给予恰当的反应。对于回答优秀者,教师可正面评价加以强化,在这种积极的评价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会激起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不要当场下结论,更不要中途打断,以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教师即使认为是不对的回答,教师不要对他们一追到底而应灵活处理,否则,教师会处于尴尬的局面,使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
提问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部分,是启发生学思维的主要方式。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注重对提问的运用,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它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提问;启答;理答
提问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宣告这一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三合一的过程,即提问、反应和反馈,相应地教师就有提问策略、启答策略和理答提策略的研究,即教师如何提问、如何启发学生作答和如何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职其分的反应。教师要想通过提问方式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师生这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必须在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优化教师的提问策略
1.多提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关的问题。每个人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是很熟悉的,当谈论起这方面的情况时,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在课文中,学生可能对课文不理解,难以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但如果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启发生谈论自己,谈论周围的环境,那是最恰当的话题了。
2.变换问题的角度,提出新颖的问题。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来表达问题。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解度提问,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3.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面向全班同学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太难,学生无法回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易,学生凭记忆就能回答,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只有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关系,但又有些不同时,这个问题才难易适中,才利于这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必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普及面要广,不能整节课只照顾少数的优等生而忽视了多数的中等生和少数的差生,应把回答问题和主动提问的机会公平地分配给每个学生。
4.清楚祥细地表述问题,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清楚、详细而准确的表述问题,避免模棱两可、模糊的发问;应提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学生受挫折或迷惑。教师话语的使用是否得当会对学生的输出和表述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时,这时教师的话语就更加重要。此时教师不能全盘托出答案,而要从另一角度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促使学生自己说出答案。
二、优化教师的启答策略
启答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回答问题。从信息交流的过程看,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创造学生正确答问的气氛、环境、条件、动力、方法等使学生在课堂上抬起头、爱答问、敢答问、会答问、这样才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宽松、民主、愉快、自由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抬起头、爱答问、敢答问和会答问,而教师的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重要条件,它会消除学生害怕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同时,教师应视学生为平等的主体,尊重学生,并落实到行动上,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学生愿说、敢说、不怕出错。
2.适当延长候答时间。候答时间指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研究提示,许多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平均只有一分,一分之后若该生回答不了,教师就自己回答,或让其它学生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后再提问。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往往放弃回答的机会。但如果教师把等待的时间延长至2-3分,则出现许多好外,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3.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便于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初中学生害怕出错的焦虑低,他们回答教师的提问较积极,而高中学沉默不语的居多,只有教师点名下才会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优化教师的理答策略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实践证明,学习者只有吸收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才能顺利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反馈。
1.老师注意倾听,对学生表示尊重。学生回答问题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行为,他们期待别人的重视和关心,教师注意倾听是给学生用心作答的一个极大鼓励。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面带微笑,身体微微前倾,表示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教师用饱含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适当的点头和一些简单的鼓励话语,会使学生认为教师是把自己当成平等的主体来对待,从而愿意与教师交流。
2.认真仔细地听取学生回答的内容,不仅仅是用好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仔细地听,然后作出恰如其分的反馈。如果教师想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一些新的信息,则要提出参阅性的问题。如果教师仅用好来反馈学生的回答,而没有注意学生回答的内容,这显然不存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因为无任何话语意义,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是应该禁止的。
3.对学生回答给予恰当的反应。学生的程度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必须给予恰当的反应。对于回答优秀者,教师可正面评价加以强化,在这种积极的评价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会激起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不要当场下结论,更不要中途打断,以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教师即使认为是不对的回答,教师不要对他们一追到底而应灵活处理,否则,教师会处于尴尬的局面,使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
提问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部分,是启发生学思维的主要方式。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注重对提问的运用,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它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