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蒸发致冷作用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这一过程既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称为蒸发;也可以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称为沸腾.敞开的杯子中放些水,过一些时间后水必然会减少,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就会干了,洗过的衣服即使没有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后也会变干,这些都是液体的蒸发现象.无论是蒸发还是沸腾都必须吸收热量,例如水的沸腾通常是通过燃料燃烧来提供热量,那么液体蒸发时从哪里吸热呢?又为什么会吸热呢?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小实验进行研究:
  感受 涂有酒精的手背会感到——凉爽;夏天在房子里洒些水会感到——凉快;在江河里游泳,上岸后立刻感到——冷,当有风吹来的时候,觉得——更冷.
  探究 首先将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出其读数;然后将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读出其读数;最后再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仔细观察其读数的变化情况.我们将会发现,将温度计置于空气中和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时,温度计的读数是相同的,而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会发现其读数先下降后回升.这是什么原因呢?
  分析 手背上涂了酒精、夏天在房子里洒些水或游泳上岸后都感觉到凉,这是因为液体蒸发后吸热的缘故,当风吹来的时候觉得更冷是由于风加快了液体蒸发的速度,从而更快地吸收了热量引起的.温度计置于空气中和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测量的是空气或液体的温度,其读数相同,但当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附着在温度计液泡上的酒精就会蒸发吸热,使液泡的温度下降,从而使温度计的读数下降,当液泡上的酒精蒸发结束后,由于液泡的温度比周围空气的温度低,因而必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从而使温度计的读数再回升.
  结论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说明了液体具有蒸发致冷作用.
  液体的蒸发致冷作用其本质是由液体的微观结构而造成的.液体是由大量的分子所组成,分子在时刻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有的运动得较快,有的运动得较慢,液体的温度取决于组成液体的分子的平均运动快慢情况,分子的平均运动情况较快,则液体的温度就较高;分子的平均运动情况较慢,则液体的温度就较低.在液体表面时常有一些运动得较快的分子能够跳到空气中,既然运动得比较快的分子跳出去了,剩下的分子的平均运动情况就必然变慢了,所以液体的温度就降低了.液体温度的降低又直接导致了液体与其周围物体之间存在了一定的温度差,因而液体又会与周围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现象而从周围物体(依附物、留下的液体、空气等)吸热,导致周围物体的温度也会下降.
  利用蒸发致冷作用可以解释许多物理现象,如: 人体利用汗液的蒸发可以调控体温——汗液蒸发从人体吸收了热量;夏天,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通过舌头上唾液的蒸发吸收了舌头的热量,进而为身体散热;洗了热水澡后,会感到特别凉爽——洗澡后身体表面的热水蒸发得很快,而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从人体吸热,使得人体的温度下降,故而凉爽;人站在电风扇前吹会感到凉快,而放在电风扇前吹的温度计的示数却不会下降——人感到凉快是由于人体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吸热更多,而温度计的液泡外没有液体,不会发生蒸发现象,不会吸热,因而示数不会下降,等等.
  液体的蒸发致冷作用在日常生活、社会和科技等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给高烧病人身上涂抹酒精可以降温退烧;为了确定风向,可以将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根据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就可以判断风是从哪一面吹来的;用火车运送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时,常用液态氨或液态二氧化碳的蒸发来降低车厢内的温度;在医疗中,可用液态氮迅速蒸发时的冷却作用使病灶处的细胞冷却坏死;导弹在大气中高速飞行时由于跟空气摩擦,会达到极高的温度,为了保护弹壳,常在弹壳表面涂上防护层,防护层的物质受热熔化和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了导弹表面的温度.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汽化的过程必须吸收热量,但只有蒸发的时候液体的温度是下降的,而沸腾的时候则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此时液体自己的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因而沸腾并不具有致冷作用.蒸发现象是液体在各种温度下都会进行的,只有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即达到沸点时,液体才会沸腾,从而变成了沸腾现象.
  思考 试分析诗句“桥下有水桥面凉”一句所包含的物理道理;一块0℃的冰放入一杯0℃的水中,若周围环境都是0℃,那么一会儿后,冰和水的量会发生变化吗?电冰箱是如何制冷的呢?早上饮牛奶时,如果牛奶太热,可以用哪些简单的办法使牛奶较快地冷却下来?火可以点燃纸,但为什么用纸做的小锅却能在火上烧水呢?大力倡导建设城市绿化带和疏通城市河流,这样做能够调节城市的环境温度吗?
  
  责任编辑/南 冲
其他文献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24分)  1. 下列句子中,是命题的是( ).  A. AB与CD相等吗 B. 作直线AB⊥CD,垂足为P  C. 连接A、B两点 D. 正数大于负数  2. 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  A.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D.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 下列命题:① 方程2x=x的解是x=
期刊
《萍踪侠影》中有一段描写“……摸进山谷,西行数里,残星明灭,曙色隐现,方庆再行一二里路,天边已现出乳白色,忽闻扑鼻清香,精神为之一爽,前面果然有一带桃林,还杂着许多不知名的花树,红的白的,灿如云霞,蔚成花海……”桃花的芬芳气味充满在空气中。  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烧饭的时候,满屋子都可以闻到菜香味;走近鱼摊就会闻到浓浓的鱼腥味等等,这些都是扩散现象。  我们可以来做个实验(如图1所示)
期刊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冬季节,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有时见面握手也经常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疼痛,令人大惊失色;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也经常会有“触电”的感觉,还时常会发出“啪、啪”的声响,上述几种现象都是由于摩擦使人体带上了静电,使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物体带上电荷后,因为
期刊
一、探究过程  情景再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中国古代质量计量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之间的社会分工扩大以及交换关系的发展,开始提出对质量等计量的需要,古书记载,夏禹曾以自己的身长、体重作为长度和质量的标准,这些传说记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计量发展的萌芽情况,真正有信物可证的,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的青铜器铭文中,记有“锊”、“匀”为质量单位的名称,从铭文记事得知,周王室和领主贵族以
期刊
同学们通过对“物体的浮与沉”一节内容的学习知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名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本文就《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谈一谈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数学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一、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例1 课本习题3.4第1题,如图,求两个正方形图形中草坪的面积,比较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解:由图1知:草坪面积=202-2×20×a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早晨,闹钟的响声提醒我们该起床上学了;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授知识,精彩的语言一直回响在我们的耳边……对于声音这样一个大家都习以为常的现象,你是否思考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实验法是物理上研究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既然要研究声音的产生,不妨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发声的小实验.  实验① 用塑料刻度尺做实验: 使刻度尺的一部分伸出桌边,一只手将刻度尺另一部分紧压在桌边上,另
期刊
在解物理计算题时,有些题目要用到多个公式,解题步骤十分繁琐,如果选用比例法来解这类题,就可以减少计算步骤,简化数学运算,  以密度知识为例,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计算不便于直接称量的物体的质量,计算形状不规则或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这些都是“密度知识的应用”的主要方面,要想运用好比例法,关键是要抓住“不变或相等的量”,利用这样的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下面,我们用实例来体
期刊
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通过测定密度,工艺师可以很快地判定一件镀金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地质勘探人员根据矿石的色泽、硬度、密度和其他有关特性可以判断矿石的品种,通过测定密度还可以判定物体是否空心,“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的问题既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之一,又是一种常见的题型,由于这类问题综合性强,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多,方法灵活,同学们往往由于思路不清而无法下手或因方法不当而不能正确判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