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继续教育航空运输服务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120900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继续教育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建设必须确立就业化、市场化、需求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作为出发点,根据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本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实际,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坚持以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将人人成才作为永恒使命,坚守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并将追求卓越作为一以贯之的优秀品质。高校继续教育航空服务特色专业建设应从高校自身的改革创新、行业企业的鼎力支持、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以及各院校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航空运输服务专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2-0042-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2.009
  伟大事业的发端,来自时代的召唤、使命的驱动。我国民航业正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目标迈进,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对空乘、空保、地勤等优质服务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一所承载着培养高端应用技术人才使命的高等学府,应时代需求,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于2007年正式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空中乘务专业办学资源,积极探索更好地满足中国民航发展人才需求的途径,在高校继续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航空运输服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之路。
  一、 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建设的背景与思路
  (一)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建设的现实基础
  高校转型发展意味着地方本科高校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体制、办学举措等方面的整体转变,是地方本科高校从追求既定的、传统的“学术型态”向创新的、现代的“应用型态”的整体位移[1],是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教育改革等方面迫使高等教育与高等继续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客观需要。在高校转型和高校继续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复杂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应在“新常态”下向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迈进。201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出台《关于推进本市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在“服务功能、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模式和质量管理”的整体战略转型,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和多样化终身教育培训需求[2]。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离不开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的改革创新,而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体系建设,离不开高校通过内生改革,主动探索和创新办学模式,完善高校继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称“上应大”,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100所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应用型、技术型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始终秉承这一核心办学理念,凭借良好声誉吸引学生,依靠优质资源培养学生,使用先进理念影响学生,成就了无数个优秀学员人生的新起点。继续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共同构成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二)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建设的社会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交际圈和出行频率也持续扩大。人们选择更加优质高效的出行和交通方式,对航空运输服务的质量和要求也随之提高。根据《2016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487 960 000人次,比2015年增长11.9个百分点。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436 340 000人次,比2015年增长了10.7个百分点,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9 850 000人次,比2015年下降3.4个百分点;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达到5 162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22.7个百分点[3]。航空运输服务专业的毕业生是航空运输企事业单位的紧缺人才,历年的人才需求量都数以万计,特别需要即掌握航空服务理论基础,又能够对接一线岗位,具有实际应变操作能力的人才。人才的发展促进了航空运输服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从上海来看,上海是我国航空运输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完善与全球枢纽节点地位相匹配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优化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提高航运要素集聚度,不断提升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到2020年,预计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左右,货邮吞吐量达到400万吨以上,机场中转旅客比例达到15%以上。”[4]上海作为国家着力打造的国际航空枢纽港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对空乘、空保、地勤等优质服务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现有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公司、上海吉祥航空公司三家本土航空公司以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上海营业部、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上海分公司、海航集团旗下扬子江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另外虹桥国际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作为目前国内吞吐量最大的两大机场,提供了巨大的就业空间。
  (三)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2007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正式开办空中乘务专业。十年来,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空中乘务专业资源优势,用奉献和激情为民航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运输服务人才。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为:
  第一,契合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特色。航空运输服务是一个涉及范围比较宽泛的专业,涵盖物流、旅游、商务、酒店、形象设计等众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航空运输服务专业的特色是一种以岗位职业能力的传授与学习为基础而形成的科学的教育关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5]。因此,高校继续教育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建设必须确立就业化、市场化、需求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作为出发点,根据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本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实际,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从2007年就开始立足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面向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求,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把培养方向确定为空中乘务、空中保安和地面服务三个方面。此外,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对接国际、高端定位,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高校接轨,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高端航空服务人才,为学生们成就更加精彩卓越的人生,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第二,基于全纳教育理论的教育理念。“基于个体差异的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思想视域下的高校继续教育的核心内涵,并蕴含着“基于高质量的教育公平”价值取向。在我国的普通教育体系之中,有众多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处于隐性或显性的边缘化与排斥之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倡导的全纳教育理念下的高校继续教育,营造一种理解、尊重、关心学生的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氛围,打破普通教育体系中的困境,努力使被排斥、被边缘化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能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大学教育。实践过程中,确保高等继续教育本身和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全纳和公平,从而解决在教育入学、维持、参与、完成以及学习结果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边缘化、排斥、弱势、不平等和不公平问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践行的高校继续教育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等教育基本环节中都融汇着公平观照每一位学生的价值取向。
  二、 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合作共建“上海教育培训基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突出专业特色,活化教学过程,强化英语情境教学;打造素质教育精品课程,以特色化、精细化管理,成就德才兼备的航空英才。学院聘请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飞乘委主任、中国民航大学原乘务学院院长、东方航空公司原培训中心主任和客舱部副总等业内专家指导修订了学院航空运输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方案,严格对照职业标准,提出了“提升生源质量,强化过程培养、提高就业升空率、打造教育品牌”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以提升学生职业形象、职业能力、英语口语能力和体能素质为重点的培训计划。
  (二)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注市场导向,满足学生需求,双向一体化设计招生策略;倾力打造优质生源基地,与生源学校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实现科学对接;努力将高等学历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有机融合,为每一位立志于从事航空服务业的学生提供“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机会,让“人人成才”成为现实。学院依托学校空中乘务专业资源优势,紧扣航空运输服务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与机遇,在生源把控上,针对空中乘务专业对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求,基于对航空服务行业企业的广泛调研,严格按照航空运输服务行业的用人标准,制定生源标准。生源中大多数都是面向高考不够理想的高中毕业生或“三校生”(技校、中专或职高的学生),培养其成为航空运输服务行业的优秀合格人才。这些学生相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自律性不强、自我行为规范力不够,是容易被遗忘的“中间人群”,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他们自身和家长缺乏自信,归属感不强,对职业前途没有憧憬。在招生过程中,我们不以学生的前期学业成功与否作为标准,而是以整体素质合格和具备发展潜力为准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三)打造航空服务精英人才
  立足上海、对接区域、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着力打造孕育航空服务精英人才的摇篮。学院的毕业生半数以上活跃于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乘务员、乘务长以及飞行员岗位上。选择进入其他行业领域工作的学生,也以其高品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书写着各自职业生涯的辉煌篇章。十年来经学院培养的空乘专业的学生,遍布在国内的各航空公司和国外的航空公司,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承担了乘务长岗位的工作。其中还有毕业生从乘务员岗位走上了飞行员的岗位。毕业生工作在国航、南航、东航和海南、厦门、深圳、春秋、吉祥等航空公司,韩国韩亚、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以及北京首都机场集团、上海机场集团等国内外十多个航空企业,受到了相关航空公司和企业的欢迎和好评,为航空事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追求卓越教学品质
  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始终传递着追求卓越、勇于攀登的“接力棒”,历经十年积淀,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与管理团队。学院以社会为课堂,取经于业内领军人物,中国民航大学原乘务学院的领导和众多民航专家及教员都应邀参与和指导教学与管理。对接国际、高端定位,学院与韩国湖南大学等海外名校精诚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高端航空服务人才,为学生们成就更加精彩卓越的人生,拓展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学院教学改革的影响力逐步增强,2012年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合作共建了“上海教育培训基地”,为空乘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平台。2015年,学院举办了“中国航空运输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相关部门的领导、中航协领导、来自全国各航空企业和航空类高校的70余名领导、专家和教师参加了研讨会。学院与韩国湖南大学于2016年12月签署航空运输服务教育项目合作协议书,该项目得到两校高度重视,双方精心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对接课程,共同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优良的国际化航空服务人才。
  三、航空运输服务专业建设的策略与展望
  (一)高校自身的改革创新
  我国航空事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航空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大规模的增加,对航空服务人员的需求由初期的人员数量改变为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同时由于各种教育体制及非主流教育模式的多层渗透,严重影响了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使得人才培养陷于窘境。因此,提高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作为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同时作为航空运输服务人才的培育者,需要适时根据情况,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科学对课程进行设置,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强化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实现航空运输服务人才培养的新突破[6]。
  (二)行业企业的鼎力支持
  高等继续教育航空运输服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折射出的是航空运输服务行业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完善现代民航教育培训体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建成与民航持续安全和民航强国建设相匹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强化民航专业学科建设,拓宽飞行、机务、空管、机场等专业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地方职业院校积极举办航空运输类专业,培养适应区域民航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鼓励支持企业创办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化培训机构。当前完善的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没有形成,尤其缺少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参与,希望不久的将来,民航行业企业能够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帮助和接受行业企业以外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各类院校,早日形成我国多元化、开放式的民航教育培训体系。
  (三)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
  高等继续教育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需要随时掌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资讯与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来预测未来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的需求,进一步设置新专业或更新舊专业。政府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有针对性的发布和传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政策、整体宏观走势,并协调、调度与之相配套的人才资源的储备。如:《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巩固提升亚太航空枢纽港地位。着力提高浦东、虹桥机场服务辐射能力,完成浦东机场三期扩建、第五跑道和虹桥机场T1航站楼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之间的快速交通通道,提升机场客货集疏运能力。”[7]当地方区域产业布局方案发布和确立之后,与之相对应的各类专业人才的配备工作便成为当务之急。政府部门应当成为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之间沟通协调与合作的桥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构建有序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在宏观层面上对高校给予指导和引领。
  参考文献:
  [1]颜炳乾.高校转型发展:职教与高教的共同战略切入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4(31).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关于推进本市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shmec.gov.cn/web/xxgk/rows_content_view.html?article_code=418312017002.
  [3]中国民用航空局.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EB/OL].http://www.caac.gov.cn/xxgk/xxgk/tztg/201705/t20170508_44010.html.
  [4][7]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EB/OL].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5/nw4411/u21aw1101112.html.
  [5][6]丁永玲.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与发展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1).
  (责任编辑:王岚)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在江苏选取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样本,分别就教师科学素养与学生思维发展的现状展开调查,以初步探究教师科学素养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思维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品质,以及对学生的研究性指导,与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多维思考习惯、科学实践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相关。因此,需要加强教师有关科学素养的职前教育与职后
期刊
[摘要]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数据的分析表明,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退缩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且存着在一定的攻击行为。女生的亲社会和退缩行为多于男生,独生子女的亲社会行为多于非独生子女,农业户口学生的攻击和退缩行为多于非农业户口学生,寄宿生的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多于非寄宿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自信是影响初中生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因素,且父母教养方式的严格程度和学习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已进入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在线分期消费本质上仍是一种借贷行为,任何一种借贷都会面临逾期风险。对于无固定收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的大学生来说,在线借贷的逾期风险较其他人群更为显著。基于河南7所高校的样本,针对校园在线分期消费群体特征和逾期现状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群体有着较强的消费倾向和分期消费意愿,但也存在着较高的逾期率。逾期的原因来自两个
期刊
[摘 要]“战疫”期间,延期开学,如何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习质量不降低”是各高校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对高校网络教学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次考验。为保障“云教学”,实现“云管理”,促进“云学习”,吉林农业大学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构建全环节“云端教学”空间,全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学校在线教学的服务能力,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疫
期刊
[摘要]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和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提出,中学物理教育必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通过对2017年度《中学物理教与学》中论文研究現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揭示了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对中学物理教育中研究热点进行梳理,促使一线中学物理教师和中学物理教育研究者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明晰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与学;物理核心素养;高考
期刊
[摘 要]基于个体的教育收益不仅包括以工资收入反映出来的经济回报,还涵盖了涉及人类生存各方面的非经济收益,倍受关注的个体幸福感也是其中之一。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2年的全国数据为基础,对教育是否能够提升个体幸福感及其提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教育能够促进个体幸福感的提升;个体的健康水平、个体的社会地位、个体的休闲程度和个体的人际关系都可以部分地解释教育提升个体幸福感指数的作用,其部分中
期刊
[摘要]推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与美国大学相比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教师教学发展兴起的背景、运作方式等方面。相对而言,美国大学在“背”负社会外在压力下,积极主动发展,已经步入了发展的“深水区”,而我国发展时期较短,且“被”发展意味较重,发展理念及运作方式等还处在“浅水滩”。借鉴美国大学在这方面的经验与做法,期望通过比较分析能为我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新疆高校1081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并从6个方面对新疆高校受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研究,同时以性别、户籍、生源地及专业为分组变量,以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发现:无法充分证明性别对每次自习时间有显著影响;不同户籍受访学生在早起学习习惯、每学期借阅专业及非专业书籍数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生源地因素对受访学生每周自习天数、每次自习时间及每学期借阅非专业书籍数量方
期刊
[摘 要]新工科是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壮大的重要机遇。当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的新工科建设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人财物资源的短缺性、教育资源整合的艰巨性、“责权利”问题的复杂性、教学管理的繁杂性等共性问题面前缺乏改革的勇气和信心。针对这些问题,南华大学谱写了新工科建设的“变观念、明要求、建策略、育人才”四部曲,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期刊
[摘要]近年来,吉林省民办高校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迅速发展,其数量已经占据全省高校总数的1/3。本文基于对吉林省12所民办高校法人实体状况和省级政策实施的考察,认为在国家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吉林省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政策体系的构建只有紧紧把握其时效性、系统性、实质性三个特征才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 民办高校改革;分类管理;法人治理政策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