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模式和具体方法在教育领域不断地出现,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所负有的责任和教育目标也在发生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感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着重探讨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29-1
引言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陶冶情感的目标。这样的教育使中学语文教育出现了人文底蕴的流失,使有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学习,变成了纯粹的应试训练,所以重视情感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感情丰富的文学作品占据了相当的篇幅。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知识,使教师、学生和作品在思想上、心灵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进而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合理运用情感教学
从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来讲,它反映着明显的感情色彩,当学生接触到这门学科时,看到的不仅是文章的表面形式,更多的是接受文章的内容以及内容所想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1]。
情感好像吸铁石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可以吸收多大分量的铁,铁粉在此过程中毫无躲闪余地。情感就是这样,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催人泪下的戏剧、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情景交融的诗歌,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文章都有助于学生培养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有感情的内容,带动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通过教师的引导,以不同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教师寓教于乐,让情感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单方面的从教师接受学习信息,而让学生处于旁观者的角度。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上,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这样在学生学习内容时产生的情感会更加自然,学生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才会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情感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引导,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文章作者的生平资料,文章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是清贫或富有、堕落或积极、得意或失意等等,这样在理解文章时就可以很好地感同身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时,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以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营造文中所涉及的独特意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学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应试课程,更是培养自己综合素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合理设置问题,提升情感教学的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因有兴趣而去求知。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问题去理解文章,分析文中设置的人物是什么身份、性格、为人处世等内容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深刻认知与理解。这样教师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还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出现这种情感的原由。
3.营造情境,强化学生情感认知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感受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一种方法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创设意境,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不乏催人泪下的戏剧体裁的文章,这类文章就可以表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色彩是悲壮、欢喜或是纠结、矛盾等等。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视听设备来创设意境。音乐、影像可以带给人们直接的感官享受,在学生朗诵课文时,教师便可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充分利用,以配乐朗读等形式来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及学生对美的享受和欣赏。带有配乐的朗诵,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境的形象世界,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文章所描述的情感世界。如朗诵朱自清的散文《绿》和《荷塘月色》时,前者可配以轻快而深情的乐曲,后者配以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是轻快的淡雅的哀伤便“一目了然”。
除了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变化,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和真情,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由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播者、甚至于引导者,确保在教课时充满激情和真正的情感变化,这样教师就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于此同时,教师还应切实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于情感教学方法的应用,并对其不断创新与完善,以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严兴建.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八年级,2013(01).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29-1
引言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陶冶情感的目标。这样的教育使中学语文教育出现了人文底蕴的流失,使有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学习,变成了纯粹的应试训练,所以重视情感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感情丰富的文学作品占据了相当的篇幅。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知识,使教师、学生和作品在思想上、心灵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进而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合理运用情感教学
从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来讲,它反映着明显的感情色彩,当学生接触到这门学科时,看到的不仅是文章的表面形式,更多的是接受文章的内容以及内容所想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1]。
情感好像吸铁石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可以吸收多大分量的铁,铁粉在此过程中毫无躲闪余地。情感就是这样,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催人泪下的戏剧、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情景交融的诗歌,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文章都有助于学生培养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有感情的内容,带动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通过教师的引导,以不同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教师寓教于乐,让情感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单方面的从教师接受学习信息,而让学生处于旁观者的角度。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上,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这样在学生学习内容时产生的情感会更加自然,学生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才会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情感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引导,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文章作者的生平资料,文章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是清贫或富有、堕落或积极、得意或失意等等,这样在理解文章时就可以很好地感同身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时,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以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营造文中所涉及的独特意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学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应试课程,更是培养自己综合素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合理设置问题,提升情感教学的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因有兴趣而去求知。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问题去理解文章,分析文中设置的人物是什么身份、性格、为人处世等内容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深刻认知与理解。这样教师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还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出现这种情感的原由。
3.营造情境,强化学生情感认知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感受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一种方法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创设意境,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不乏催人泪下的戏剧体裁的文章,这类文章就可以表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色彩是悲壮、欢喜或是纠结、矛盾等等。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视听设备来创设意境。音乐、影像可以带给人们直接的感官享受,在学生朗诵课文时,教师便可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充分利用,以配乐朗读等形式来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及学生对美的享受和欣赏。带有配乐的朗诵,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境的形象世界,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文章所描述的情感世界。如朗诵朱自清的散文《绿》和《荷塘月色》时,前者可配以轻快而深情的乐曲,后者配以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是轻快的淡雅的哀伤便“一目了然”。
除了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变化,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和真情,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由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播者、甚至于引导者,确保在教课时充满激情和真正的情感变化,这样教师就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于此同时,教师还应切实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于情感教学方法的应用,并对其不断创新与完善,以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严兴建.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八年级,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