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陕西关中东北部,与山西省接壤。全市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辖七镇七乡两办275个行政村23个居委会,共有家庭7.9万余户、人口39.5万。
韩城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特色鲜明。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农业以椒、果、菜、畜为主,其中“大红袍”花椒形成了3000万株、年产1600万公斤的规模,产量占全国1/6,是全国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工业形成了煤、焦、电、钢四大主导产业,其中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钢铁、焦炭分别达到300万吨、500万吨,均居西北第一,是陕西及西北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文物旅游方面,现存国家乡重点保护文物7处,省级11处,尤以司马迁祠墓、党家村民居、金城明清一条街及最近发现的梁带村古墓群等最为著名,素有“华夏史笔惟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称。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们按照“建园区、抓项目、优环境、兴产业”的思路,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十五”,全市生产总值连续四年以10亿元的速度递增,财政增长保持在30%以上。到2005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2.85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区域财政收入达到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78.5元和70476元,提前两年完成“五十”经济发展目标。市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西部百强第46位,迈入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市”行列。同时还获得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式城市、省级教育强市等荣誉称号。
下面,我就韩城开展和谐家庭建设情况作以简要通报:
韩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遍布城乡的门楣、牌匾、家训都包含着简练、朴素的家教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工作。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组建了家庭教育工作研究会,连续多年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框架下的和谐家庭建设活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建设和谐家庭的新路子,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以统一思想认识为抓手,建立共识共动的工作格局。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后,我们通过学习文件、领会精神,深刻认识到: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抓好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和谐家庭,一个家庭的和谐必然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家庭联结着个人和社会,促进个人的全面成长,家庭是重要阵地和第一课堂;家庭建设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必须抓好的“民心工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和谐家庭建设纳入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格局之中,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放在开展和谐家庭建设上。我们成立了相关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实施意见。建立了“党政统一领导、综治部门和妇女组织牵头、相关单位通力协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特别明确了宣传、教育、公安、民政、财政等部门的职责。坚持每年都多渠道、多层次地组织开展调查问卷、读书演讲、专题讲座以及群众性家庭文明创建等活动。初步形成了“人人渴望和谐,家家促进和谐,处处体现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以家庭美德建设为关键,全面提高家长素质。
成人及家长是一家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家庭的和谐程度。我们坚持以美德教育人,以亲情感化人,大力弘扬家庭传统美德,广泛开展了“十大孝子”评选 ,创建“绿色家园”、“美德在农家”、“十星级文明户”、“拒绝邪教进家庭”、“远离黄、赌、毒”等主题活动,重点开展了以“孝敬父母好儿女、教育孩子好爸妈、夫妻恩爱好伴侣、和睦相处好婆媳、团结互助好邻里”为主题的“五好文明家庭”建设活动。全市共表彰市级“五好文明家庭”100多户,“绿色家园文明户”120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优秀家庭成员300多个。在抓好普遍教育、全面创建的基础上,我们还有针对性地抓好不同群体的家庭文明教育。在民营企业家中组织开展了“关爱家庭”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举行家庭建设辅导报告,引导各级干部在繁忙工作中更加关注家庭、关爱家人、关心子女、树好形象。在领导干部家属中,组织开展了“家庭助廉”、“家庭廉政承诺”等活动。在广大妇女中,坚持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全市共创建“妇字号”基地36个,培养“双学双比”女能手300多人,建立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37个,“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达到22支,3000多人,使广大妇女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家庭的温馨和谐。
三、以普及家教知识为核心,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局限,一些家长教育理念陈旧,方法简单粗糙,思想上灌输,学习上硬压,态度上粗暴,行动上强制,导致孩子抵触情绪增加,“代沟”加深。为此,我们在广大家长中深入开展科学家教知识培训教育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亲子观、育人观。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在巩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家长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全市共创建各类家长学校162个,其中政府机关大院、司马社区、建功建筑公司、新城办留芳村等家长学校被评为省、渭南市级示范家长学校。二是开展互动沟通活动。组织家长广泛开展家庭读书竞赛活动、家教知识有奖征文、答题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五小”活动进家庭、道德实践活动知识竞赛,精心策划亲子实践活动内容,吸引家长和孩子在互动中享受亲情温暖,在快乐中学会沟通和理解。三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针对县市一级家教工作力量薄弱、师资缺乏的实际,我们采取邀请外地知名专家学者、市内培养专业人员、聘请社会兼职人员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建立家教师资队伍。近两年来,先后邀请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学者、《知心姐姐》杂志家教讲师团等来韩作报告20多场次,受益家长达8万多人。同时,在各行业确定了近100名有一定家教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专职师资力量,先后吸纳200多名中小学、教师、老干部及农村“五老”,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工作之中,形成了覆盖全市、遍及城乡的家教师资网络。四是组织开展“问题少年”帮教活动。韩城每年约有2500名初、高中生走向社会。这一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和管理的断档时期。如果不加强教育管理,他们极易违法违纪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明确提出,对刚步入社会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必须补上来,帮教措施必须赶上去。一方面,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青少年进行摸底调查,先后对排查出的200余名“问题少年”,逐人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教育、挽救”的方针,成立了公安、乡镇、单位(或村组)、家庭“四位一体”的帮教小组,落实了帮教对象和帮教责任,建立了定期回访、谈心、交流制度,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法制教育,真正帮助这些青少年度过“困难期”。另一方面,开展了挽救失足青少年的“爱心呼唤”系列活动,创造性地把家长学校“办”进看守所,邀请专家、家长和在押的未成年人开展宣讲、交流和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去年我市获得了全国首届“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县市称号。
四、以实施关爱行动为重点,着力促进特殊家庭的和谐平安。
家庭收入状况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标志。由于因病、因灾、因残等原因,全市还有一些家庭存在生活困难、收入缓慢等问题。以人为本,首先要以民生为本。建设和谐家庭,首先要关注特殊的困难家庭。工作中,我们坚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动员社会开展帮扶活动,尽心尽力地为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排忧解难。一是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工程。全市共培训下岗职工累计8300多人次,安排就业5321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85.4%。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1万人、对外劳务输出4,1万人。二是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市财政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目前覆盖城市和农村困难家庭分别达1711户、1353户,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同时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筹集财物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三是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两年共筹集资金1719.5万元,参与群众达歪22.2万人,占到农民总数的90%,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是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最近两年,共计投入60万元,对农村双女户、独生子女户的学生给予学杂费减免.今年,还投入86万元,对农村计生工作的双女户、独生子女户进行了扶助奖励。五是实施“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两年免费接送转诊救治危重孕产妇和病人百余次,为3万多群众提供义诊和宣传咨询服务。六是深入实施“春蕾计划”工程,全市先后有169名女童受到资助。其中32名女童完成9年义务教育、6名升入高中、2名升入大学。通过以上工作,使困难群体及家庭得到了救济和帮助,理顺了群众情绪,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五、以协作联动为基础,坚持社会。“大和谐”带动家庭“小和谐”。
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支持。为了给每个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多方入手,切实加强各项和谐建设,以家庭和谐推进社会和谐,以社会和谐带动家庭和谐。一是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音符。在市、乡、村普遍建立了调解中心,及时对邻里纠纷、地界争端、家庭不和、家庭暴力等矛盾进行调解处理,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治安防范,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完善市、乡、村治安防范网络,深入开展“两抢一盗”、“禁毒”、 “追逃”等专项斗争,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三是着力创造思文求乐的条件。近年先后投入2亿多元;实施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步伐。建立了禹甸园、龙门公园等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利用节假日开展群众性歌咏比赛、健美操大赛等活动。组织民间自乐班开展文艺演出,加强对音像和书刊等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大对校园周边网吧、电子游戏厅、迪厅、歌舞厅的整治力度,为广大群众创造了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四是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先后建立完善了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服务处,开通妇女148维权专线。近年来共为540多名妇女提供了法律帮助,较好地化解了家庭矛盾,促进了家庭和谐。
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仅仅是个探索和开端。我们将以这次“论坛”为契机,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动员全市上下积极投入到和谐家庭建设之中,把各项工作抓细、做深、求实,为韩城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省韩城市市长)
韩城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特色鲜明。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农业以椒、果、菜、畜为主,其中“大红袍”花椒形成了3000万株、年产1600万公斤的规模,产量占全国1/6,是全国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工业形成了煤、焦、电、钢四大主导产业,其中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钢铁、焦炭分别达到300万吨、500万吨,均居西北第一,是陕西及西北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文物旅游方面,现存国家乡重点保护文物7处,省级11处,尤以司马迁祠墓、党家村民居、金城明清一条街及最近发现的梁带村古墓群等最为著名,素有“华夏史笔惟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称。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们按照“建园区、抓项目、优环境、兴产业”的思路,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十五”,全市生产总值连续四年以10亿元的速度递增,财政增长保持在30%以上。到2005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2.85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区域财政收入达到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78.5元和70476元,提前两年完成“五十”经济发展目标。市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西部百强第46位,迈入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市”行列。同时还获得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式城市、省级教育强市等荣誉称号。
下面,我就韩城开展和谐家庭建设情况作以简要通报:
韩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遍布城乡的门楣、牌匾、家训都包含着简练、朴素的家教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工作。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组建了家庭教育工作研究会,连续多年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框架下的和谐家庭建设活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建设和谐家庭的新路子,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以统一思想认识为抓手,建立共识共动的工作格局。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后,我们通过学习文件、领会精神,深刻认识到: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抓好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和谐家庭,一个家庭的和谐必然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家庭联结着个人和社会,促进个人的全面成长,家庭是重要阵地和第一课堂;家庭建设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必须抓好的“民心工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和谐家庭建设纳入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格局之中,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放在开展和谐家庭建设上。我们成立了相关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实施意见。建立了“党政统一领导、综治部门和妇女组织牵头、相关单位通力协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特别明确了宣传、教育、公安、民政、财政等部门的职责。坚持每年都多渠道、多层次地组织开展调查问卷、读书演讲、专题讲座以及群众性家庭文明创建等活动。初步形成了“人人渴望和谐,家家促进和谐,处处体现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以家庭美德建设为关键,全面提高家长素质。
成人及家长是一家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家庭的和谐程度。我们坚持以美德教育人,以亲情感化人,大力弘扬家庭传统美德,广泛开展了“十大孝子”评选 ,创建“绿色家园”、“美德在农家”、“十星级文明户”、“拒绝邪教进家庭”、“远离黄、赌、毒”等主题活动,重点开展了以“孝敬父母好儿女、教育孩子好爸妈、夫妻恩爱好伴侣、和睦相处好婆媳、团结互助好邻里”为主题的“五好文明家庭”建设活动。全市共表彰市级“五好文明家庭”100多户,“绿色家园文明户”120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优秀家庭成员300多个。在抓好普遍教育、全面创建的基础上,我们还有针对性地抓好不同群体的家庭文明教育。在民营企业家中组织开展了“关爱家庭”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举行家庭建设辅导报告,引导各级干部在繁忙工作中更加关注家庭、关爱家人、关心子女、树好形象。在领导干部家属中,组织开展了“家庭助廉”、“家庭廉政承诺”等活动。在广大妇女中,坚持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全市共创建“妇字号”基地36个,培养“双学双比”女能手300多人,建立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37个,“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达到22支,3000多人,使广大妇女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家庭的温馨和谐。
三、以普及家教知识为核心,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局限,一些家长教育理念陈旧,方法简单粗糙,思想上灌输,学习上硬压,态度上粗暴,行动上强制,导致孩子抵触情绪增加,“代沟”加深。为此,我们在广大家长中深入开展科学家教知识培训教育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亲子观、育人观。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在巩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家长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全市共创建各类家长学校162个,其中政府机关大院、司马社区、建功建筑公司、新城办留芳村等家长学校被评为省、渭南市级示范家长学校。二是开展互动沟通活动。组织家长广泛开展家庭读书竞赛活动、家教知识有奖征文、答题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五小”活动进家庭、道德实践活动知识竞赛,精心策划亲子实践活动内容,吸引家长和孩子在互动中享受亲情温暖,在快乐中学会沟通和理解。三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针对县市一级家教工作力量薄弱、师资缺乏的实际,我们采取邀请外地知名专家学者、市内培养专业人员、聘请社会兼职人员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建立家教师资队伍。近两年来,先后邀请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学者、《知心姐姐》杂志家教讲师团等来韩作报告20多场次,受益家长达8万多人。同时,在各行业确定了近100名有一定家教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专职师资力量,先后吸纳200多名中小学、教师、老干部及农村“五老”,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工作之中,形成了覆盖全市、遍及城乡的家教师资网络。四是组织开展“问题少年”帮教活动。韩城每年约有2500名初、高中生走向社会。这一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和管理的断档时期。如果不加强教育管理,他们极易违法违纪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明确提出,对刚步入社会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必须补上来,帮教措施必须赶上去。一方面,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青少年进行摸底调查,先后对排查出的200余名“问题少年”,逐人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教育、挽救”的方针,成立了公安、乡镇、单位(或村组)、家庭“四位一体”的帮教小组,落实了帮教对象和帮教责任,建立了定期回访、谈心、交流制度,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法制教育,真正帮助这些青少年度过“困难期”。另一方面,开展了挽救失足青少年的“爱心呼唤”系列活动,创造性地把家长学校“办”进看守所,邀请专家、家长和在押的未成年人开展宣讲、交流和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去年我市获得了全国首届“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县市称号。
四、以实施关爱行动为重点,着力促进特殊家庭的和谐平安。
家庭收入状况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标志。由于因病、因灾、因残等原因,全市还有一些家庭存在生活困难、收入缓慢等问题。以人为本,首先要以民生为本。建设和谐家庭,首先要关注特殊的困难家庭。工作中,我们坚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动员社会开展帮扶活动,尽心尽力地为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排忧解难。一是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工程。全市共培训下岗职工累计8300多人次,安排就业5321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85.4%。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1万人、对外劳务输出4,1万人。二是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市财政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目前覆盖城市和农村困难家庭分别达1711户、1353户,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同时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筹集财物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三是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两年共筹集资金1719.5万元,参与群众达歪22.2万人,占到农民总数的90%,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是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最近两年,共计投入60万元,对农村双女户、独生子女户的学生给予学杂费减免.今年,还投入86万元,对农村计生工作的双女户、独生子女户进行了扶助奖励。五是实施“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两年免费接送转诊救治危重孕产妇和病人百余次,为3万多群众提供义诊和宣传咨询服务。六是深入实施“春蕾计划”工程,全市先后有169名女童受到资助。其中32名女童完成9年义务教育、6名升入高中、2名升入大学。通过以上工作,使困难群体及家庭得到了救济和帮助,理顺了群众情绪,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五、以协作联动为基础,坚持社会。“大和谐”带动家庭“小和谐”。
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支持。为了给每个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多方入手,切实加强各项和谐建设,以家庭和谐推进社会和谐,以社会和谐带动家庭和谐。一是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音符。在市、乡、村普遍建立了调解中心,及时对邻里纠纷、地界争端、家庭不和、家庭暴力等矛盾进行调解处理,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治安防范,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完善市、乡、村治安防范网络,深入开展“两抢一盗”、“禁毒”、 “追逃”等专项斗争,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三是着力创造思文求乐的条件。近年先后投入2亿多元;实施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步伐。建立了禹甸园、龙门公园等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利用节假日开展群众性歌咏比赛、健美操大赛等活动。组织民间自乐班开展文艺演出,加强对音像和书刊等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大对校园周边网吧、电子游戏厅、迪厅、歌舞厅的整治力度,为广大群众创造了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四是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先后建立完善了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服务处,开通妇女148维权专线。近年来共为540多名妇女提供了法律帮助,较好地化解了家庭矛盾,促进了家庭和谐。
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仅仅是个探索和开端。我们将以这次“论坛”为契机,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动员全市上下积极投入到和谐家庭建设之中,把各项工作抓细、做深、求实,为韩城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省韩城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