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班主任,一直是我们探寻的问题。班主任必须有无私的爱心,要给学生无限的关爱;班主任必须严格,因为“教不严,师之惰”;班主任必须不断适应时代的潮流,因为时代在进步,学生也在不断发展成长。班主任应该怎样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呢?
一、班主任是明智的领导者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应该帮助班集体确定集体的目标,并阐明目标的意义;应该将集体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活动;应该团结全体学生,帮助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应该在全班学生中间和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氛围;应该热爱这个班级体并锐意把集体建设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让学生感到心情愉快,追求成功,充满信心。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班主任的领导者角色分成两类:监督型和参与型。
监督型的领导往往凌驾于班集体之上,通过施加监督和控制来领导班集体工作。教师单独决定班集体的一切事项,对学生有权施加惩罚,其结果就形成了“猫”和“老鼠”的“游戏”。这样的班集体虽然纪律较好,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不关心,学生的情绪和态度都比较消沉或冷漠,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压力多于动力。
参与型的领导是明智的,教育学生对班集体的各项工作共同关心、积极参与,并在教师的领导下,以民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认真达成集体的目标。学生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具有集体荣誉感。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关心,互相支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如果班主任缺乏理智的头脑和民主的作风,一味严厉,势必将自己定位在“救火队长”或“监狱长”(学生给此类教师的别称)的角色上,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班主任是严父兼慈母
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接触父母的时间少而又少,其良好习惯的形成主要靠学校教育。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是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的。无论是校纪校规,还是为人处世,都应严格要求、正确引导,要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仅是教师,更是严正的父兄,在潜意识中有一种模仿的欲望,进而形成习惯,自觉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要让学生敬重,必须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树立榜样。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班主任还必须有慈母一般的爱心。要将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必须如慈母一般去关爱学生。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要及时发现,及时帮助,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他。在生活中更应该这样,当学生生病时,出现思想问题时,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出现在学生的身边。这样才会使学生真正的爱这个集体,爱老师。
三、班主任是促进交流的桥梁
这里所说的桥梁,不仅是学业上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有家长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桥梁。班内的交往,特别是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可以用以下几种形式来具体表述:
1.教师与学生单向交流,效果较差。
2.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流,效果较好。
3.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流,同时也让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交流,效果好。
4.教师成为相互交流的桥梁或共同纽带,促进所有成员的双向交流,效果最好。
上述第四种模式是多向交流。教师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名普通而又特殊的成员与每一个学生充分交流,同时成为联系学生的纽带,进而促进更多的学生学会与老师交往,学会互相交往。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交往。教师作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许多学生与家长存在代沟,彼此存在对立,却不一定愿意说穿。教师则可以带领双方跨越这条代沟,化解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间的误会和对立,更有效地对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宣传,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争取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四、班主任是善解人意的心理医生
一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懂得心理学理论,学会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如果不懂得心理学理论,或不按心理学规律办事,就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势必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从初中开始,学生就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中,对社会了解甚少,加上家庭教育的种种偏差,一旦离开了家庭的温室,独立地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生活,生理上需要适应,心理上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据权威杂志公布的数据,以往我们认为正常的学生,至少有70%存在着心理不健全的情况。这说明学生不是没有心理疾病,而是我们忽略了它们的存在。班主任应该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给学生以及时的咨询和适当的治疗。
有这样一个学生。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但她对于一些记忆性的内容,或者考试中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总是迟迟不敢下笔,瞻前顾后,浪费了许多时间,为此深感苦恼。针对这个情况,班主任帮她进行了分析:1.平时记忆方式有问题,形象记忆过多;2.复习巩固效率不高;3.在以前的生活中出现过某种变故而影响了自信心。果然第三种情况被学生认可,她讲述了幼年的经历。班主任建议她多做记忆训练,努力保证正确率,同时忘却幼时的经历,逐步消除心理影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还有一名学生,行为习惯差,并伴有暴力倾向:踢坏门,摔东西,打架,等等。按以往就会将此学生归入“双差生”行列,而严格约束他的行为。班主任利用就餐时间与之轻松交谈,并同他的家长进行多次交流,终于了解到:该学生的父亲性情急躁,教育方式粗暴。在家中经常摔东西,打孩子,久而久之这个学生也就被同化了。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主动同其父亲交谈,指出他的行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最终使得父子关系有了较大改善,该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都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班主任要善于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以适合时代的需求,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创造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新途径。而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一个“爱”字上。只有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神圣的育人任务。
(作者单位:平果高级中学,广西平果,531400)
一、班主任是明智的领导者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应该帮助班集体确定集体的目标,并阐明目标的意义;应该将集体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活动;应该团结全体学生,帮助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应该在全班学生中间和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氛围;应该热爱这个班级体并锐意把集体建设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让学生感到心情愉快,追求成功,充满信心。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班主任的领导者角色分成两类:监督型和参与型。
监督型的领导往往凌驾于班集体之上,通过施加监督和控制来领导班集体工作。教师单独决定班集体的一切事项,对学生有权施加惩罚,其结果就形成了“猫”和“老鼠”的“游戏”。这样的班集体虽然纪律较好,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不关心,学生的情绪和态度都比较消沉或冷漠,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压力多于动力。
参与型的领导是明智的,教育学生对班集体的各项工作共同关心、积极参与,并在教师的领导下,以民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认真达成集体的目标。学生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具有集体荣誉感。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关心,互相支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如果班主任缺乏理智的头脑和民主的作风,一味严厉,势必将自己定位在“救火队长”或“监狱长”(学生给此类教师的别称)的角色上,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班主任是严父兼慈母
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接触父母的时间少而又少,其良好习惯的形成主要靠学校教育。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是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的。无论是校纪校规,还是为人处世,都应严格要求、正确引导,要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仅是教师,更是严正的父兄,在潜意识中有一种模仿的欲望,进而形成习惯,自觉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要让学生敬重,必须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树立榜样。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班主任还必须有慈母一般的爱心。要将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必须如慈母一般去关爱学生。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要及时发现,及时帮助,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他。在生活中更应该这样,当学生生病时,出现思想问题时,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出现在学生的身边。这样才会使学生真正的爱这个集体,爱老师。
三、班主任是促进交流的桥梁
这里所说的桥梁,不仅是学业上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有家长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桥梁。班内的交往,特别是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可以用以下几种形式来具体表述:
1.教师与学生单向交流,效果较差。
2.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流,效果较好。
3.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流,同时也让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交流,效果好。
4.教师成为相互交流的桥梁或共同纽带,促进所有成员的双向交流,效果最好。
上述第四种模式是多向交流。教师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名普通而又特殊的成员与每一个学生充分交流,同时成为联系学生的纽带,进而促进更多的学生学会与老师交往,学会互相交往。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交往。教师作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许多学生与家长存在代沟,彼此存在对立,却不一定愿意说穿。教师则可以带领双方跨越这条代沟,化解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间的误会和对立,更有效地对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宣传,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争取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四、班主任是善解人意的心理医生
一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懂得心理学理论,学会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如果不懂得心理学理论,或不按心理学规律办事,就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势必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从初中开始,学生就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中,对社会了解甚少,加上家庭教育的种种偏差,一旦离开了家庭的温室,独立地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生活,生理上需要适应,心理上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据权威杂志公布的数据,以往我们认为正常的学生,至少有70%存在着心理不健全的情况。这说明学生不是没有心理疾病,而是我们忽略了它们的存在。班主任应该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给学生以及时的咨询和适当的治疗。
有这样一个学生。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但她对于一些记忆性的内容,或者考试中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总是迟迟不敢下笔,瞻前顾后,浪费了许多时间,为此深感苦恼。针对这个情况,班主任帮她进行了分析:1.平时记忆方式有问题,形象记忆过多;2.复习巩固效率不高;3.在以前的生活中出现过某种变故而影响了自信心。果然第三种情况被学生认可,她讲述了幼年的经历。班主任建议她多做记忆训练,努力保证正确率,同时忘却幼时的经历,逐步消除心理影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还有一名学生,行为习惯差,并伴有暴力倾向:踢坏门,摔东西,打架,等等。按以往就会将此学生归入“双差生”行列,而严格约束他的行为。班主任利用就餐时间与之轻松交谈,并同他的家长进行多次交流,终于了解到:该学生的父亲性情急躁,教育方式粗暴。在家中经常摔东西,打孩子,久而久之这个学生也就被同化了。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主动同其父亲交谈,指出他的行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最终使得父子关系有了较大改善,该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都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班主任要善于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以适合时代的需求,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创造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新途径。而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一个“爱”字上。只有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神圣的育人任务。
(作者单位:平果高级中学,广西平果,5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