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模具小组作为一种独特的团队生产模式,始终伴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而发展。模具小组综合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模具生产的精度和效率。本文就以宁海县为例,谈谈模具小组生产模式对模具行业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模具生产 模具小组 生产模式
浙江省宁海县的模具产业闻名国内外,大型塑料模具、精密模、橡胶模具、压铸模具、冲压模具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宁海的县模具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60—70年代,到80年代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90年代发展成中国模具之乡,至今已成为宁海县的支柱产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模具小组作为一种独特的团队生产模式,始终伴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模具小组生产模式往往以组长承包责任的形式出现。一套模具的加工组装完全是在模具小组组长的安排下进行的,组长负责模具的生产计划实施,掌控整个模具的加工流程,跟踪加工进度并最后装配试模,并做好客户的售后服务,小组的其他成员则根据组长的分配完成各项任务。当一套模具加工完成并交付客户之后,模具小组组长将获得总价3%~7%的报酬,组长则按小组其他成员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发放工资与奖金。模具小组生产模式还有一个特殊职能,它只对企业直接负责,不受车间主任节制,而车间主任只是做好具体的服务工作。
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现在宁海县大、中型模具生产很少有单个模具钳工作业,而是一个小组团队形式进行协作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模具小组综合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模具生产的精度和效率。因此分析模具小组这一独特的生产模式对模具行业的影响与作用十分有必要。
一、模具小组的产生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宁海县模具企业中胶木模的出现,模具师傅作为一个独特的工种从钳工当中分离出来。模具师傅带领夹作老师(半熟练模具工)以及学徒组成一个模具生产团队。其夹作老师(半熟练模具工)、学徒工资以及模具师傅自己的工资都是由企业定标发放。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出现,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的营销、财务管理与模具生产开始分离。企业主管理营销和财务等,模具生产则由模具组长负责,由此就有模具组长承包制的出现,形成模具小组这样独特的生产模式。模具小组的用工由组长聘用组合,工资、奖金都由组长考核发放。企业只对模具作综合验收,这样企业省去了很多管理上的事务,提高了经营效率。之后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个体模具企业逐渐出现,许多模具组长也成了个体企业的小老板。这些小老板为了生产的需要,也在自己的企业里组织多个模具小组。
二、模具小组的发展变化
20世纪80年代,模具生产主要靠模具钳工手工生产,模具的生产水平较低,生产周期长,模具生产对钳工的依赖性较强,手工加工占很大的比例,对模具钳工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模具加工的体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模具制造精度全靠模具小组的组长以及成员的手工技术来保证。
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电加工设备和数控加工中心,随着数控加工的设备不断投入,模具加工的效率、精度不断提高,模具钳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模具钳工的工作量在减轻,但模具组长的要求在提高。组长在原有的基础上,必须懂得精加工,编排加工工艺,加工的核算,解决一些加工的成本问题,要学会生产管理。由于组长的能力不同,模具小组也在随时随地变化重组,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到了21世纪初,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在企业生产中大量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生产技术在应用交流沟通上更加便捷、信息量增大。又一次对模具小组生存模式和模具组长提出了挑战,模具造型和工艺编排、技术文件的制定很多工作内容从模具小组的工作内容中分离出来。
三、模具小组对模具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模具小组作为宁海县模具行业一种独特的生产模式,早期能够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模具小组这种生产模式有以下积极作用。
1.责任到人,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模具小组这个生产模式由于责任到人,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不管在生产效率和模具质量上,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宁海县的模具产业,以高精度、高难度、长寿命等制模优势闻名国内外,与宁海县拥有众多的生产水准高超的模具小组是分不开的。
2.双腿走路,大量培养模具熟练工
宁海县模具行业培养模具钳工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师带徒,它的优点是技能基础扎实,劳动态度好,但由于大多数初中毕业就当学徒,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于一些高精度模具制造的理解困难;二是通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动作规范,并且有很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经验,有待一线生产的磨练。这两种培养模式殊途同归,模具工都纳入模具小组的熔炉冶炼,逐步成就为熟练的模具工。模具小组组长是其他模具钳工指导者,起到了模具技能的传承作用。
3.因小见大,不断推动模具产业链
一般情况下,每个模具小组只有5~8个人组成,小组虽小却推动了一個大行业。以2012年宁海县模具生产为例,总值50亿,按照每500万一个模具小组,模具小组的需求量是1000多个,每个模具组5~8人计算,模具钳工5000~8000人。而宁海全县实际有模具企业有500多家,模具行业从业人员达到50000左右,包括管理人员、销售人员、设计人员以及服务人员和其他的加工人员,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4.组长负责,造就行业领头羊
模具小组是宁海县模具行业独特的一种生产模式,同样组长责任制也是宁海模具生产管理的一大特色,它造就宁海县模具行业一大批领头羊。宁海县模具第一代私营企业老总基本上都当过模具组长,如一塑的鲍明飞、跃飞的张德标都是宁海县第一批的模具组长。同时,在2012年模具企业科技人员调查中也发现46.75%担任过模具组组长,目前宁海模具钳工的技师、高级技师大多数是模具组长或者有过模具组长的经历。 四、模具小组对目前模具行业的负面影响
在目前模具企业规模日渐扩大、科技含量不得提升、客户要求日趋提高、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模具小组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其本身管理综合效率低下的缺点,难以适应模具行业内质量、标准化生产的竞争要求。
1.组长能力参差不齐,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模具小组生产模式主要表现为组长承包制,模具组长成为模具生产的核心,加工的精度,模具结构的制定,加工工艺的安排由模具组长决定。这就使得企业在生产质量上过分依赖模具组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真空化”。模具生产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模具组长落实,一位好的模具组长就会造出一副高质量的模具,同样一个差的模具组长也会生产出一副低质量甚至是不合格的模具,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2.模具工根据经验操作,难以适应标准化生产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模具制造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模具零件标准化生产是模具生产的趋势。因而模具小组需要不断完善,模具组长承包制难以适应模具生产的需求,企业生产要求建构更合理的生产机制。
3.模具工知识水平偏低,无法确保交货期限
现代模具的制造向高、精、尖及大型模具发展,要求提高,交货期缩短,几十吨重的模具2~3个月交货很正常。由于模具工专业知识结构偏低,对复杂的模具结构难以理解或理解错误,造成模具结构的偏差(如:冷却孔、排气孔的形状位置、型腔结构的装配精度等),导致模具交货期的延期甚至出现模具的报废,给企业造成经济和信誉的损失。
五、对模具小组生产模式今后发展的思考
1.开展模具工培训,加强单兵作战能力
在现代模具设计生产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到很多专业知识,如材料学、机械基础、金属加工学等。如果沒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很难把问题分析到位。
针对现状,宁海县模具协会开始主动寻找合作院校,积极开展模具工的培训,提高模具工的专业基础知识,加强模具工的单兵作战能力。如,2004年,宁海模具协会与宁海技工学校合作,开展高级工班、技师班、高级技师班的培训,通过短期的培训迅速培养模具高技能人才。到目前为止,宁海技工学校已为模具协会培养了高级技师15名、技师112人,高级工800名。
同时,宁海各模具企业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派优秀人才到职业技术院校进行脱产培训,培养宁海模具工的尖端人才。
2.创建大师工作室,增强团队攻坚能力
模具小组组长是宁海县模具生产中高技能人才的代表。这些组长经过校企合作的培训,有一部分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具有高级技师或技师资格,而且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超的技能水平,成为优秀的模具技能大师。模具企业通过这些脱颖而出的技能大师,在模具小组的基础上组建技能团队,一方面团队力量进行模具的创新设计、研发制造,另一方面通过名师带徒的方式来培养技能型人才,起到了模具技能的传承作用。
在此基础上,宁海县总工会组建了技师协会,建立了技师工作室,定期举办“技师沙龙”,召集高级技师、技师进行宁海模具前景讨论和当前各企业的技术攻坚。以宁波得力集团的梁伟峰大师工作室为例,企业选拔优秀的模具工、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组建攻坚团队,在大师梁伟峰带领下,边研发边生产,边生产边学习。
通过大师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室的大师们不但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的人才,而且也使自己不断地提升:单永平、俞其昌、金德奎被评为宁波市首席工人,单永平获得宁波市劳动模范的荣誉,陈育勤获得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俞其昌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梁伟峰获得宁波市高技能人才奖。
总而言之,模具小组生产模式作为宁海县模具行业独特的衍生物,它随宁海县模具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对模具行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模具生产 模具小组 生产模式
浙江省宁海县的模具产业闻名国内外,大型塑料模具、精密模、橡胶模具、压铸模具、冲压模具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宁海的县模具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60—70年代,到80年代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90年代发展成中国模具之乡,至今已成为宁海县的支柱产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模具小组作为一种独特的团队生产模式,始终伴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模具小组生产模式往往以组长承包责任的形式出现。一套模具的加工组装完全是在模具小组组长的安排下进行的,组长负责模具的生产计划实施,掌控整个模具的加工流程,跟踪加工进度并最后装配试模,并做好客户的售后服务,小组的其他成员则根据组长的分配完成各项任务。当一套模具加工完成并交付客户之后,模具小组组长将获得总价3%~7%的报酬,组长则按小组其他成员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发放工资与奖金。模具小组生产模式还有一个特殊职能,它只对企业直接负责,不受车间主任节制,而车间主任只是做好具体的服务工作。
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现在宁海县大、中型模具生产很少有单个模具钳工作业,而是一个小组团队形式进行协作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模具小组综合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模具生产的精度和效率。因此分析模具小组这一独特的生产模式对模具行业的影响与作用十分有必要。
一、模具小组的产生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宁海县模具企业中胶木模的出现,模具师傅作为一个独特的工种从钳工当中分离出来。模具师傅带领夹作老师(半熟练模具工)以及学徒组成一个模具生产团队。其夹作老师(半熟练模具工)、学徒工资以及模具师傅自己的工资都是由企业定标发放。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出现,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的营销、财务管理与模具生产开始分离。企业主管理营销和财务等,模具生产则由模具组长负责,由此就有模具组长承包制的出现,形成模具小组这样独特的生产模式。模具小组的用工由组长聘用组合,工资、奖金都由组长考核发放。企业只对模具作综合验收,这样企业省去了很多管理上的事务,提高了经营效率。之后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个体模具企业逐渐出现,许多模具组长也成了个体企业的小老板。这些小老板为了生产的需要,也在自己的企业里组织多个模具小组。
二、模具小组的发展变化
20世纪80年代,模具生产主要靠模具钳工手工生产,模具的生产水平较低,生产周期长,模具生产对钳工的依赖性较强,手工加工占很大的比例,对模具钳工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模具加工的体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模具制造精度全靠模具小组的组长以及成员的手工技术来保证。
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电加工设备和数控加工中心,随着数控加工的设备不断投入,模具加工的效率、精度不断提高,模具钳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模具钳工的工作量在减轻,但模具组长的要求在提高。组长在原有的基础上,必须懂得精加工,编排加工工艺,加工的核算,解决一些加工的成本问题,要学会生产管理。由于组长的能力不同,模具小组也在随时随地变化重组,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到了21世纪初,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在企业生产中大量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生产技术在应用交流沟通上更加便捷、信息量增大。又一次对模具小组生存模式和模具组长提出了挑战,模具造型和工艺编排、技术文件的制定很多工作内容从模具小组的工作内容中分离出来。
三、模具小组对模具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模具小组作为宁海县模具行业一种独特的生产模式,早期能够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模具小组这种生产模式有以下积极作用。
1.责任到人,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模具小组这个生产模式由于责任到人,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不管在生产效率和模具质量上,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宁海县的模具产业,以高精度、高难度、长寿命等制模优势闻名国内外,与宁海县拥有众多的生产水准高超的模具小组是分不开的。
2.双腿走路,大量培养模具熟练工
宁海县模具行业培养模具钳工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师带徒,它的优点是技能基础扎实,劳动态度好,但由于大多数初中毕业就当学徒,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于一些高精度模具制造的理解困难;二是通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动作规范,并且有很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经验,有待一线生产的磨练。这两种培养模式殊途同归,模具工都纳入模具小组的熔炉冶炼,逐步成就为熟练的模具工。模具小组组长是其他模具钳工指导者,起到了模具技能的传承作用。
3.因小见大,不断推动模具产业链
一般情况下,每个模具小组只有5~8个人组成,小组虽小却推动了一個大行业。以2012年宁海县模具生产为例,总值50亿,按照每500万一个模具小组,模具小组的需求量是1000多个,每个模具组5~8人计算,模具钳工5000~8000人。而宁海全县实际有模具企业有500多家,模具行业从业人员达到50000左右,包括管理人员、销售人员、设计人员以及服务人员和其他的加工人员,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4.组长负责,造就行业领头羊
模具小组是宁海县模具行业独特的一种生产模式,同样组长责任制也是宁海模具生产管理的一大特色,它造就宁海县模具行业一大批领头羊。宁海县模具第一代私营企业老总基本上都当过模具组长,如一塑的鲍明飞、跃飞的张德标都是宁海县第一批的模具组长。同时,在2012年模具企业科技人员调查中也发现46.75%担任过模具组组长,目前宁海模具钳工的技师、高级技师大多数是模具组长或者有过模具组长的经历。 四、模具小组对目前模具行业的负面影响
在目前模具企业规模日渐扩大、科技含量不得提升、客户要求日趋提高、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模具小组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其本身管理综合效率低下的缺点,难以适应模具行业内质量、标准化生产的竞争要求。
1.组长能力参差不齐,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模具小组生产模式主要表现为组长承包制,模具组长成为模具生产的核心,加工的精度,模具结构的制定,加工工艺的安排由模具组长决定。这就使得企业在生产质量上过分依赖模具组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真空化”。模具生产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模具组长落实,一位好的模具组长就会造出一副高质量的模具,同样一个差的模具组长也会生产出一副低质量甚至是不合格的模具,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2.模具工根据经验操作,难以适应标准化生产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模具制造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模具零件标准化生产是模具生产的趋势。因而模具小组需要不断完善,模具组长承包制难以适应模具生产的需求,企业生产要求建构更合理的生产机制。
3.模具工知识水平偏低,无法确保交货期限
现代模具的制造向高、精、尖及大型模具发展,要求提高,交货期缩短,几十吨重的模具2~3个月交货很正常。由于模具工专业知识结构偏低,对复杂的模具结构难以理解或理解错误,造成模具结构的偏差(如:冷却孔、排气孔的形状位置、型腔结构的装配精度等),导致模具交货期的延期甚至出现模具的报废,给企业造成经济和信誉的损失。
五、对模具小组生产模式今后发展的思考
1.开展模具工培训,加强单兵作战能力
在现代模具设计生产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到很多专业知识,如材料学、机械基础、金属加工学等。如果沒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很难把问题分析到位。
针对现状,宁海县模具协会开始主动寻找合作院校,积极开展模具工的培训,提高模具工的专业基础知识,加强模具工的单兵作战能力。如,2004年,宁海模具协会与宁海技工学校合作,开展高级工班、技师班、高级技师班的培训,通过短期的培训迅速培养模具高技能人才。到目前为止,宁海技工学校已为模具协会培养了高级技师15名、技师112人,高级工800名。
同时,宁海各模具企业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派优秀人才到职业技术院校进行脱产培训,培养宁海模具工的尖端人才。
2.创建大师工作室,增强团队攻坚能力
模具小组组长是宁海县模具生产中高技能人才的代表。这些组长经过校企合作的培训,有一部分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具有高级技师或技师资格,而且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超的技能水平,成为优秀的模具技能大师。模具企业通过这些脱颖而出的技能大师,在模具小组的基础上组建技能团队,一方面团队力量进行模具的创新设计、研发制造,另一方面通过名师带徒的方式来培养技能型人才,起到了模具技能的传承作用。
在此基础上,宁海县总工会组建了技师协会,建立了技师工作室,定期举办“技师沙龙”,召集高级技师、技师进行宁海模具前景讨论和当前各企业的技术攻坚。以宁波得力集团的梁伟峰大师工作室为例,企业选拔优秀的模具工、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组建攻坚团队,在大师梁伟峰带领下,边研发边生产,边生产边学习。
通过大师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室的大师们不但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的人才,而且也使自己不断地提升:单永平、俞其昌、金德奎被评为宁波市首席工人,单永平获得宁波市劳动模范的荣誉,陈育勤获得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俞其昌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梁伟峰获得宁波市高技能人才奖。
总而言之,模具小组生产模式作为宁海县模具行业独特的衍生物,它随宁海县模具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对模具行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