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组具有生物学异质性的B细胞恶性肿瘤.CD20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使得DLBCL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应用联合利妥昔
【机 构】
: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组具有生物学异质性的B细胞恶性肿瘤.CD20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使得DLBCL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应用联合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后疗效不佳.因此,根据DLBCL的不同亚型及细胞起源,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成为目前DLBCL治疗关注的重点.本文就DLBCL的亚型及细胞起源等方面,总结DLBCL治疗方法及其预后研究的最新进展.
其他文献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随着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耐药成为临床治疗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二代、三代TKI.及某些新
目的 通过对哮喘患儿进行系统规范的教育管理及相关的护理干预,以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保证哮喘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方法 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新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对46例哮喘患儿进行规范管理,并比较教育与护理干预前后患儿在急诊次数、住院次数、缺课天数和肺功能方面的差异,评价其效果.结果 各项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系统的教育管理和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减少患儿急诊住院的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通外科中切除脏器较多、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的手术之一,其中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胰瘘可导致患者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随着Janus激酶(JAK)2 V617F、MPL、钙网蛋白(CALR)等基因突变的发现,MPN进入到一个新的分子生物学时代,而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acute pancreatitis、oral、food intake、refeeding、feeding、diet”为英文关键词,以“急
经典的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呈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等,该类疾
问:请问I was about to go back to sleep when suddenly my bedroom became as bright as day and I heard a strange sound.一句中when引导的是时间状语从句。表示“当……
目的 通过探讨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肝组织中的表达,来初步判断NLRP3在HIR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纯系C57BL/6雄性小鼠共42只,7~8周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