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油田开发过程之中,测试资料参数变化分析是相当重要的。准确有效地分析各种变化对测试资料的影响,并在油田开发之中进行应用,可以为油田开发提供有效地支持。为此,需要做好测试资料参数变化的分析工作。该文通过对测试资料实测曲线及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阐述了注聚合物后地层参数及压力变化特点,分析了流压变化对曲线形态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如何提高产量的方法及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以期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好的参考。
关键词:油田 参数变化 流压
中图分类号:P6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c)-0054-02
近年来,不稳定试井作为油田开发录取资料的一项重要手段越来越受重视,它可以计算油藏参数,评价油藏特征,判断近井地带的完善情况。随着油田增产措施井数不断地增加,我们如何应用测试解释结果为油田开发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一直进行测试参数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结果与地质动态反映相吻合。
1 流压变化对测试资料的影响
在试井解释中流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流压变化对曲线的续流段形态有很大影响。通过对3区1号井2次测压资料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次测压生产压差分别为8.6 MPa和8.8 MPa,生产压差增大,在静压保持基本稳定状态基础情况下,这2次测压流动压力于2014年6月测为2.93 MPa,2015年9月测试流压为1.46 MPa,流压下降使这口井的井储系数变大,2014年测双对数实测曲线显示,早期段部分数据点在模板曲线450线以下,而2015年测的双对数曲线显示,导数早期点与典型曲线450线相吻合,前次测试井储系数小时,导数曲线的径向流部分明显变平,径向流出现时间23 h。后次测试导数曲线径向流出现时间为38 h,说明井储系数与井底流压具有一定关系。
2 注聚合物后地层参数及压力曲线变化分析
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控制作用是聚合物驱油的重要机理之一,向油层注入聚合物的结果,可使驱油过程中的油水流度比大大改善,从而延缓了采出液中的含水上升速度,使实际驱油效率更接近极限驱油效率,甚至达到极限驱油效率。
注聚后见效前阶段聚合物在地层中起作用的特征表现是导数曲线有上翘趋势。若投产初期地层为均质无限大地层,注聚合物后测试双对数的导数曲线图会有后期上翘显示,反映地层特征线性封闭边界,若投产初期曲线显示已有封闭边界,注聚后双对数曲线上翘程度会再明显些,反映边界现象出现的时间有所提前。这两种现象都表明注入聚合物在地层中已起相应作用,地层内流体流动阻力有所增加,流动系数下降,地层压力上升。
有些井在聚合物注入过程中,地层参数有如下变化规律,表皮系数呈下降显示,随着聚合物溶液的注入,部分聚合物溶液滞留在地层中,使地层的有效渗透率降低。注聚合物后注水井注入压力升高、流压上升、注采压差增大。
3 测试资料在油藏动态系统中的分析
由于油藏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油藏中有时存在多口井,存在井间干扰现象,测试井不同时刻的特征曲线有所不同,利用综合分析,可以减少解释的多解性以及有效的指导油藏的高效开发。
根据同区块同时刻不同井试井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可知,在油藏的开发中,往往都是多口生产井与注入井同时运行,井与井之间有时相互干扰,有时只用一口井的解释分析确定油井的动态变化是不全面的。特别是单井试井测试资料压力恢复曲线特征和周围井是相联系的,根据油藏特征的连续性以及流体参数的影响程度,可以进一步判断该井试井特征形态。进行综合分析,为油田开发提供更精细的测试信息,更好地用于油田开发。
4 用测试资料分析低渗透油藏油层污染程度及时采取增产措施提高产量
低渗透油藏常常通过压裂改造获得工业开发价值,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典型曲线特征分析:某27井,2012年3月26日测压,关井120 hr。该井产量为4.3 t/d,含水69%,表皮系数为0.89,压裂后2013年6月3日测压,关井120.46 hr,表皮系数-4.96,产量为13 t/d,解释成果图如图1所示。
表明压裂后表皮系数变小,地层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地层导流能力,从而井筒内流量相对增加,沉没度增加,产量上升。
5 用S值评价单井措施效果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5.1 表皮因子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由于钻井时泥浆侵入,射孔时射开不完善生产过程中采取酸化、压裂等措施使井筒周围小环形区域的渗透率与地层大不相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井壁污染和增产措施见效。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个渗透性不同的区域,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集中在井筒周围一个很薄的环状“表皮区”,并把这个现象称为表皮效应,把由于表皮效应产生的附加压力降ΔPs无因次化,得到无因次附加压力降,用来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表皮因子在油田开发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但是要实现其作用就必须把它应用于油田开发。采取酸化压裂措施后,不但使井筒附近的污染被解除或基本解除,而且使地层渗透率也相应提高,表现在S值减小而K值增大。
5.2 用表皮系数S值评价单井措施效果
例:某31水井2013年7月16日采取酸化措施,日注量由酸化前的54 m3/d到酸化后增到116 m3/d,渗透率由0.01 μm2升到0.035 μm2,S值措施前为-2.16措施后降到-3.32,从措施前后S值大小可以看出酸化效果较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井壁附近的污染,改善了地层情况。
如果测试结果显示井底的表皮系数S值很大,说明在钻井和完井过程中,井底附近的地层被一些污物堵塞,如果这些堵塞物是酸溶性的,或者地层本身即是灰质一类的酸溶性物质时,则可以使用酸化措施来解堵。
6 结语
(1)利用试井资料可以判断流压变化对测试资料的影响及分析油井产油能力。
(2)聚合物注入后,测试曲线的形态也在随之变化,通过曲线特征可判断聚合物在地层中的驱油过程。
(3)利用表皮因子及其他参数可以确定测试井是否需要通过措施进一步增产。
(4)精细的油藏参数可以给油田提供可靠的资料,对指导油田开发起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加恩.实用试井分析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 陈华强.测井资料在中高渗透率油层开发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
[3] 姚刚.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
关键词:油田 参数变化 流压
中图分类号:P6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c)-0054-02
近年来,不稳定试井作为油田开发录取资料的一项重要手段越来越受重视,它可以计算油藏参数,评价油藏特征,判断近井地带的完善情况。随着油田增产措施井数不断地增加,我们如何应用测试解释结果为油田开发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一直进行测试参数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结果与地质动态反映相吻合。
1 流压变化对测试资料的影响
在试井解释中流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流压变化对曲线的续流段形态有很大影响。通过对3区1号井2次测压资料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次测压生产压差分别为8.6 MPa和8.8 MPa,生产压差增大,在静压保持基本稳定状态基础情况下,这2次测压流动压力于2014年6月测为2.93 MPa,2015年9月测试流压为1.46 MPa,流压下降使这口井的井储系数变大,2014年测双对数实测曲线显示,早期段部分数据点在模板曲线450线以下,而2015年测的双对数曲线显示,导数早期点与典型曲线450线相吻合,前次测试井储系数小时,导数曲线的径向流部分明显变平,径向流出现时间23 h。后次测试导数曲线径向流出现时间为38 h,说明井储系数与井底流压具有一定关系。
2 注聚合物后地层参数及压力曲线变化分析
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控制作用是聚合物驱油的重要机理之一,向油层注入聚合物的结果,可使驱油过程中的油水流度比大大改善,从而延缓了采出液中的含水上升速度,使实际驱油效率更接近极限驱油效率,甚至达到极限驱油效率。
注聚后见效前阶段聚合物在地层中起作用的特征表现是导数曲线有上翘趋势。若投产初期地层为均质无限大地层,注聚合物后测试双对数的导数曲线图会有后期上翘显示,反映地层特征线性封闭边界,若投产初期曲线显示已有封闭边界,注聚后双对数曲线上翘程度会再明显些,反映边界现象出现的时间有所提前。这两种现象都表明注入聚合物在地层中已起相应作用,地层内流体流动阻力有所增加,流动系数下降,地层压力上升。
有些井在聚合物注入过程中,地层参数有如下变化规律,表皮系数呈下降显示,随着聚合物溶液的注入,部分聚合物溶液滞留在地层中,使地层的有效渗透率降低。注聚合物后注水井注入压力升高、流压上升、注采压差增大。
3 测试资料在油藏动态系统中的分析
由于油藏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油藏中有时存在多口井,存在井间干扰现象,测试井不同时刻的特征曲线有所不同,利用综合分析,可以减少解释的多解性以及有效的指导油藏的高效开发。
根据同区块同时刻不同井试井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可知,在油藏的开发中,往往都是多口生产井与注入井同时运行,井与井之间有时相互干扰,有时只用一口井的解释分析确定油井的动态变化是不全面的。特别是单井试井测试资料压力恢复曲线特征和周围井是相联系的,根据油藏特征的连续性以及流体参数的影响程度,可以进一步判断该井试井特征形态。进行综合分析,为油田开发提供更精细的测试信息,更好地用于油田开发。
4 用测试资料分析低渗透油藏油层污染程度及时采取增产措施提高产量
低渗透油藏常常通过压裂改造获得工业开发价值,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典型曲线特征分析:某27井,2012年3月26日测压,关井120 hr。该井产量为4.3 t/d,含水69%,表皮系数为0.89,压裂后2013年6月3日测压,关井120.46 hr,表皮系数-4.96,产量为13 t/d,解释成果图如图1所示。
表明压裂后表皮系数变小,地层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地层导流能力,从而井筒内流量相对增加,沉没度增加,产量上升。
5 用S值评价单井措施效果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5.1 表皮因子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由于钻井时泥浆侵入,射孔时射开不完善生产过程中采取酸化、压裂等措施使井筒周围小环形区域的渗透率与地层大不相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井壁污染和增产措施见效。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个渗透性不同的区域,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集中在井筒周围一个很薄的环状“表皮区”,并把这个现象称为表皮效应,把由于表皮效应产生的附加压力降ΔPs无因次化,得到无因次附加压力降,用来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表皮因子在油田开发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但是要实现其作用就必须把它应用于油田开发。采取酸化压裂措施后,不但使井筒附近的污染被解除或基本解除,而且使地层渗透率也相应提高,表现在S值减小而K值增大。
5.2 用表皮系数S值评价单井措施效果
例:某31水井2013年7月16日采取酸化措施,日注量由酸化前的54 m3/d到酸化后增到116 m3/d,渗透率由0.01 μm2升到0.035 μm2,S值措施前为-2.16措施后降到-3.32,从措施前后S值大小可以看出酸化效果较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井壁附近的污染,改善了地层情况。
如果测试结果显示井底的表皮系数S值很大,说明在钻井和完井过程中,井底附近的地层被一些污物堵塞,如果这些堵塞物是酸溶性的,或者地层本身即是灰质一类的酸溶性物质时,则可以使用酸化措施来解堵。
6 结语
(1)利用试井资料可以判断流压变化对测试资料的影响及分析油井产油能力。
(2)聚合物注入后,测试曲线的形态也在随之变化,通过曲线特征可判断聚合物在地层中的驱油过程。
(3)利用表皮因子及其他参数可以确定测试井是否需要通过措施进一步增产。
(4)精细的油藏参数可以给油田提供可靠的资料,对指导油田开发起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加恩.实用试井分析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 陈华强.测井资料在中高渗透率油层开发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
[3] 姚刚.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