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老年食管癌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methean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10例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计算生存状况.结果 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为34.5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有低白蛋白血症、合并症、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浸润度、手术方式、脉管瘤栓、术后放化疗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期、合并症、术后放化疗是影响老年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采用Cox模型最后筛选出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存具有重要影响的独立因素,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法,必先治神".当今众多医者仅将"治神"理解为针刺中施行一定的手法可以做到,这是非常狭隘的.它应当运用到医事活动的整个过程才是正确的认识,
目的:观察微调3号方配合西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赵氏微调3号方(党参、白术、茯苓、猪苓、山药、八月扎、徐长卿等)配合西药(支持疗法、顺铂、鸦胆子乳灌注)治疗本病21
目的 分析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发现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ICU住院,按晚发型败血症诊断标准诊断的62例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并随机选择同期我院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确诊的60例未患败血症的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比对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危险因素、主要感染途径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新生儿科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1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体位变更,顺序为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时间为0.5h-2h-0.5h,俯卧位时新生儿头偏向一侧,躯干及下肢为俯卧状.对照组新生儿行常规持续仰卧位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按需吸痰次数、开奶时间及通气期间日平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血乳酸(LAC)和心肌酶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新生儿窒息导致损害程度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 将入选的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窒息组75例(依据Apgar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窒息组46例和重度窒息组29例).两组新生儿孕周、出生体重和孕母孕期情况均无特异性差异分别测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h内和24 h的血LAC和心肌酶[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老年带状疱疹患者100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水疱吸收、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两组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EG患儿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17例患儿中,腹痛12例(70.6%)、腹泻9例(52.9%)、血便5例(29.4%)、恶心呕吐4例(23.5%)、体重下降1例(5.9%)、过敏史4例(23.5%).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8例(47.1%),嗜酸性粒细胞(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