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大雪记忆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长大的孩子,记忆中很少见过漫天飞雪的场面。小时候读到谢才女的咏雪诗“未若柳絮因风起”,会觉得难以理解,雪怎么会像柳絮?在上海只见过下小雪珠,一粒粒混着雨丝落下来,既不轻柔也不飘逸,还不如说撒盐比较像。
  同样的道理,上海的孩子对于“雪泥鸿爪”“雪上空留马行处”之类的形容是缺乏直观感受的,因为雪珠直挺挺地砸到地上,马上变成了水,几乎见不到一星半点的白,哪里来的积雪能印个爪子上去?
  但是印象中,上海还是有过那么几场屈指可数的大雪。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大雪会在人们的记忆中停留很久,一到冬天就翻出来回味一下——“不知道今年会不会下一场××年那样的大雪?”“今年这场雪和××年那场没法比啊。”对很多上海的80后来说,一场罕见的大雪是成长回忆的一部分。
2008年雪后的上海豫园。

  匆匆那年的一场雪
  小凡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她印象最深的一场雪是在2004年底,那时她是一名高三学生。
  小凡记得,学校给高三学生安排的教室,据说是整个校园风水最好的。虽然她不懂风水,但从教室望出去的风景确实不错,正对着主花坛。不过高三学生没几个人有兴趣抬头看风景,大家都在教室里埋首做题。
  下雪的那天是个例外。不知谁最先发现外面下雪了,大家跑到窗口望出去,地上白茫茫一片,花坛已经“千树万树梨花开”。上海孩子几乎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大家一下子雀跃起来,沉闷紧张的自习气氛一扫而空。
  几个男生最先跑下楼玩雪,团起一把地上的积雪,朝同学身上扔过去,对方再掀起一轮反击。楼上的女生们趴在窗口观战,不知谁团了一个雪球,往二楼教室窗口扔上来,大家尖叫着躲开,索性也下去参战。班主任到教室里,发现没几个学生在自习,大家都在下面玩雪,也笑笑不阻止。
  “高三是压力最大的一年,大家难得有机会可以释放一下,那场大雪成为高三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亮点。”小凡回忆。
  后来小凡到北京读大学,见识了真正的大雪。“下雪天,圆明园里的昆明湖结了冰,盖上厚厚一层雪,人走在上面,突然就体会到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小凡喜欢在雪天逛故宫,里面游客寥落,好像走进了书里的世界。丹陛石上积了雪,上面的图案若隐若现。红墙和琉璃瓦也在大雪的映衬下,变得越发鲜艳。如果碰巧在某个宫院寻到一株雪中红梅,画面更是美得不可方物。
  人们说,一场雪会把北京变成北平,北京的雪确实能满足文艺青年的一切幻想。但小凡也喜欢上海的雪,虽然上海的雪总是很迷你,下好几个小时都堆不了一个雪人,如果你想文艺一把烫壶酒赏雪,酒没热雪就停了。但上海的薄雪有家常的味道,每个上海小囡都有那么几桩和雪有关的淘气事。
  更何况,和雪有关的记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美食。
  韩剧里面说,初雪的日子要吃炸鸡喝啤酒。确实,高颜值的男女主角坐在窗边,看着漫天飞雪喝啤酒,这样的画面既养眼又暖心。但是在上海人家的习惯里,下雪天桌面上是不大会摆这两样吃食的,因为不落胃。
  啤酒冷冽爽口,夏天解暑再好不过,下雪天喝却是一个透心凉。用宝钗的话来说,冬日饮冷酒,倒要用五脏六腑去暖它,不免伤身。所以倒不如烫上一壶上海黄酒,最好是兑了蜂蜜或黑糖的那种,就着雪景慢慢饮,暖心暖身。
  《红楼梦》里,雪天最好的下酒菜是烤鹿肉,现代人是没有这个口福了。上海人冬季喜欢吃羊肉御寒,雪天来一盘孜然羊排,大概也可以与烤鹿肉媲美。家里烤羊肉不方便,但一砂锅红烧羊肉是每家每户都会做的,上桌前撒上一把碧绿的蒜叶,那是会香得掉眉毛的。如果嫌羊肉砂锅麻烦,外面买两斤白切冻羊肉也凑合。
  火锅自然也是雪天的应景食物,端上桌一屋子都是暖暖的。但与火锅相比,砂锅的味道更加香醇浓厚,老一辈上海人做的三鲜锅,蛋饺、肉皮和丸子都是标配。现在都市年轻人更喜欢砂锅的日本变种——寿喜锅。用昆布干和木鱼花熬出高汤,加入白菜、香菇、蘑菇、金针菇、葱段、雪花牛肉片、鸡蛋等各种食材熬煮,淋上寿喜酱油,是雪夜极好的陪伴。
  大雪见证城市进化
  2004年上海大雪的时候,小深还是一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一新生。那场上海难得一见的大雪,给她留下的印象并没有多少理想化的浪漫,而是现实中的困顿。
  下雪那天是个周五,上完半天课,本地学生中不少人都会选择回家过周末,尤其是刚入学不久的大一新生。当小深和同学们全副武装好,背着包、提着拉杆箱、打着伞走出寝室楼,走进漫天大雪,还没意识到这次的回家之路会分外艰辛。
  那个时候上海地铁9号线还没开通,松江大学城的学生往返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靠班车和公交车。松江大学城离松江中心城区还有一段距离,学生先要从大学城坐班车到松江火车站,换乘公交车沪松线到徐汇区万体馆,之后再转车回家。
  下午1点,小深和同学们走到校门口等车。由于突降大雪,从大学城到松江汽车站的班车全部停运,只有少数几路公交车还继续载客。而这几路车都是从华东政法大学发车,开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经是松江大学城最后一站,车厢内早已拥挤不堪。
  小伙伴们在雪地里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等来的公交车一辆比一辆挤,大家的期望越来越低。空载的出租车也不见一辆。有人提出报警吧,有困难找警察。但拨通110之后,警方无奈地告诉他们,所有警车都已经出动维持交通秩序,雪天路滑,高架上发生了多起连环撞车事故,警力非常吃紧,没有余力来帮助他们了。
  大家只好另想办法。小深想起从松江大学城到地铁1号线莘庄站的班车还没停运,不如到莘庄去坐地铁回家。于是大家拖着行李去班车点,一步一个脚印踩在积雪上,滑轮箱从雪地上拖过,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虽然小深戴着帽子和围巾,但在雪中折腾太久,鼻尖和耳朵都冻红了。
  到了班车站点,大家又排了很长时间队,总算都上了车,小深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车厢内暖气开得很足,人多拥挤空气混浊,令小深几欲作呕,只能在心里默默盼望着早点到站下车。而雪天路堵,车行缓慢,等到了莘庄地铁站,已经是下午5点。
  小深正好赶上了晚高峰时段,地面交通因为大雪而拥堵异常,不少下班族都选择坐地铁回家,挤地铁变成一件体力活。小深随着人流挤上地铁车厢,感觉自己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小深最后回到家将近晚上8点,平时2个多小时的回家路程,因为这场大雪花了7个小时。
  一场大雪考验出城市交通运力的不足,但令人感到安慰的是,这座城市在不断进化。
  2007年12月,上海地铁9号线开通,松江大学城的学子们往返市区便捷了不少,交通部门专门开辟了几条公交线从大学城到地铁站。小深记得,2008年上海下大雪时大家就没那么狼狈。
  如今上海轨道交通已经发展到15条线路,到2020年将扩展到19条,市区步行600米就会有一座地铁站。随着城市交通设施的进化,人们因为雨雪冰冻天气而遭遇困顿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
其他文献
如果你在地铁上看到对面的那位不停摆弄手机,会不会心虚地检查一下自己的短裙有没有走光,或者拉链是不是到位?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个人都能够理解身边出现一个“眼镜混蛋”(Glasshole)带来的不自在。这个词是由Glass和asshole组合而成,指的是那些在公共场合戴着谷歌眼镜随意乱拍、丝毫不顾及他人隐私的家伙。  这是不是谷歌眼镜停售的主要原因呢?  更多功能,更强依赖?  1月15日,谷歌
对于吃货而言,一年有五季。亘古不变的春夏秋冬中间,有滋有味地平行着一个“小龙虾季”。  从每年5月份开吃,有冰啤酒和支付宝的支持,可以一口气吃到10月份——这就是一个美食季的时间表。进入上海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漫长的暴热,吃货们唯一的慰藉便是聚集在大排档喝喝冰啤酒、剥剥小龙虾、传传八卦桥段,任全身汗水汇成庐山瀑布濡湿裙衫裤腰。其时也,小龙虾的“美丽人生”渐入佳境,出落得最为剽悍,赛过美国西部牛仔,皮
近日,由凤凰网主办、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协办的2017凤凰网“美丽童行”慈善晚宴在上海顺利落幕。晚宴通过爱心竞拍、定向捐赠、现场认捐三个板块共筹得善款逾1040万元,将全部用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留守儿童艺术教育及医疗救助、困境儿童家庭医疗救助、儿童急救知识普及、儿童肝病预防,以及凤凰网公益专项基金益童计划项目。本次晚宴关注困境儿童的医疗和教育,旨在以慈善之心传递人间大爱,让处于困境中的儿童感受到来自
人间四月天,物华竞放好个春!随着2017上海国际花展在上海植物园拉开序幕,仿佛也敲响了百花争春的锣鼓——樱花节、桃花节、郁金香节、菜花节、月季节……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是春意闹枝头。这个春天,一起踏青赏花去吧!  蝶恋花  宋·向子諲  洲上百花如锦绣。水满池塘,更作溅溅溜。断送风光惟有酒。苦吟不怕因诗瘦。  寻壑经丘长是久。晚晚归来,稚子柴门候。万事付之醒梦后,眉头不为闲愁皱。  上海国际花展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世界顶尖的艺术不仅越来越多地“走进来”,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结晶,也得以自信、从容地“走出去”,真正做到平等地展示对话,和谐地交流发展。更让人明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金秋十月,艺术盛事,中西交融,一期一会。在万众瞩目之下,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近日盛大开幕。本届艺术节继续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在引进国际优质演展内容的同时,坚持为人民服务
蓬勃发展的中国数字市场其潜力空间远比西方世界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巨大,阿里巴巴在很多方面都已超越亚马逊了。仅仅是它的支付工具支付宝,就占据全球在线支付总金额2.5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这个公司令人晕眩的崛起是中国上升为全球经济大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克拉克说马云这个人身材矮小但野心勃勃,且富有领导力和创造力。其实在西方读者的认知范围内,一家科技巨头的首席执行官通常都是从编程达人、技术宅的极客(
中央政府着力实施的创新宏观调控、以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以创新驱动和“双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等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  无论是领导人在多个场合的反复强调,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上下的遍地开花,中国在创新这件事儿上的热情和实干,为世人瞩目。如果说世界经济还在苦苦寻求复苏的“良药”,中国无疑已经为它开出了创新驱动这一单最合适的“处方”。  “逆袭”的秘诀    从2012年开始,经历了“
在这个越来越注重“话语正确”的社会,存在着两种几乎不被质疑的歧视,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这两种歧视,一是智商歧视,一是肥胖歧视。  对高智商的推崇,已经成为一般社会意识、一般社会知识、一般生活背景,以至一般社会规则。任何一种媒体上,都不难见到对高智商的褒扬,人们见之不以为怪,就像高智商值得褒扬是一个公理,智商夸耀成了包围着从少年到青壮年的环境,高智商优先则成为社会安排中不言自明的规则。  早
听山姆·宏邦博士讲述两代人的信仰追求  伏夏,骄阳似火。山姆·宏邦博士出现在记者见面会的时候,身穿黑灰细格西装、白色T恤和浅灰色西裤,显得庄重又不失轻松。他面对记者微笑时,一口整齐而亮白的牙齿格外醒目。他步履矫健,言语利索,令人一点儿也看不出他已经80岁出头了。  我对山姆·宏邦的身份倍感兴趣,他是一位科学家,又是纽崔莱创始人卡尔·宏邦之子,目前任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总裁,从他那儿了解和发掘安
刘震云觉得,“文学这个词,是我在北大学到的最好知识,‘文’是文章;‘学’是学问,‘文学’说的是文章的学问,或学问的文章。好作品里肯定有极大的学问,极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是态度的不同,作品里体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个世界对现在的世界是极大的颠覆。这是我在北大中文系学习得到的最大的收获。”  高考结束了。  “我相信考得不错。我预感我能被录取。不能上重点大学,起码也能上普通大学。我把自己的感覺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