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定额作为企业对职工劳动量考核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基础性工作,是企业实施工资分配、职工获得劳动收入的重要依据。劳动定额是研究劳动者劳动时间消耗的合理确定、合理利用规律的科学。以研究企业劳动的定额的制定与管理为对象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其目的是寻求节约劳动时间的途径与方法,实现合理组织,最大限度地节约活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作用;劳动生产率
一、前言
在现阶段,劳动的特点之一是人们的劳动还是有定额、有报酬的劳动。因此,必须规定劳动量和劳动报酬。劳动定额是林业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在林业企业中,劳动定额及其管理是林业企业在其所处经济大环境下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更是贯彻按劳分配,体现分配公平、合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劳动定额标准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分配制度合理化,从而影响企业的最终盈利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周期。林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它受客观条件局限性的制约,林业生产过程中,必须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规定这些消耗的“标准”就是劳动定额。通过执行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建立起劳动者按劳分配标准,实现劳动定额和劳动报酬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定额作用,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劳动定额的现状
所谓劳动定额,简单地说,就是指预先规定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劳动定额不合理,就难以科学地衡量劳动业绩,合理地进行工资分配。在一些林业企业里,它不是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劳动定额标准,而仅仅是以获得高利润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劳动定额标准。这种让职工加班加点才能获得基本工资的行为,实则变相侵犯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目前劳动定额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放任自由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职工切身利益因此受损,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极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统一参考标准,缺乏科学性。二是编制方法落后,缺乏专业性。三是定额修订滞后,缺乏发展性。四是企业单方面制定,缺乏民主性。
(二)管理覆盖范围过窄
长期以来劳动定额工作偏重于生产岗位定额标准的制定、应用和统计,很少和其他部门发生联系或是有联系也十分少,甚至与其他管理部门脱节,协调性比较差。
(三)手段以行政命令和控制为主
传统的劳动定额大多依“控制”为核心,它在思想上效率意识不强,在管理手段上主要靠行政命令,考核标准主要是以时间为准。这种传统的劳动定额标准大都是在工人“习惯”性操作的基础上测定的,带有较多的经验估工成分。
三、劳动定额的发展方向
毋庸置疑,当前在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尽快规范劳动定额标准,以科学的劳动定额治理工资分配歧视、保障职工的劳动报酬权不受侵犯是当务之急。
(一)国家尽快建立劳动定额指导和行业专业管理机构,制定行业统一的劳动定额标准,通过行业、地方多层面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相互配合和补充,使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制定标准、企业参照执行、工会和职工民主参与和监督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政府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也应将行业协会发布的劳动定额标准作为执法检查的依据,有效地制止林业企业随意制定和提高劳动定额,肆意压低职工工资的行为。
(二)林业企业在管理范围上,应由单纯的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为适应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定额工作必须走出“就定额谈定额”的圈子,重新设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扩大劳动定额管理的范围,真正纳入综合管理的轨道。研究的基本内容要从生产组织、方法研究到成本控制。通过研究制定生产作业计划,人员调配和技能培训计划,以及成本控制和资产、设备的高效配置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在林业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三)林业企业制定标准定额的方法。首先,分析影响因素,确定定额项目,划分定额阶段。其次,根据对统计资料和技术测定资料的分析研究和计算,确定各种时间标准和产量定额,提出标准定额的初步方案。最后,充实修改定额方案,经群众讨论后,将会对新定额的制定工作和定额水平等提出宝贵意见。专业人员本着积极、慎重、负责的精神,把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反映到新定额中去,对定额方案进行充实、修改,形成新定额水平。
(四)通过与项目成本管理有机结合,促进劳动定额水平的提高。在生产经营成本管理中可通过对“经营成本总额承包”的办法,将传统的“平均先进”的定额标准向“科学先进”的定额标准转变。通过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追求最大收益的过程和采用先进的制定定额标准的方法,将定额水平逐步推向科学先进,在推进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同时,又提高了劳动定额的水平。
(五)加强劳动定额管理、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首先,改善精简组织机构,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其次,改善生产组织 优化劳动生产。再次,改善劳动组织,强化现场管理,合理配置职工的岗位。第四,强化管理和制度考核,提升员工素质。第五,注重培训、提高职工的工技术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实现。最后,加大功效学研究,提高职工劳动积极性 从“人性化”和职工职业健康入手,改善施工环境,尊重和关心职工学习、工作、生活,让职工以精神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四、结束语
“企业发展依靠员工、企业发展为了员工、企业发展成果员工共享”。离开提高生产率的发展缺乏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会使职工利益受损,发挥劳动定额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增加职工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安鸿章.劳动定额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趋势[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1).
[2]桑华.新时期劳动定额管理的若干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1).
[3]吴宝良主编.劳资定额与产品市场价格[M].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标准专业委员会、全国劳资定额定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4]姜鹏飞、李慧、吕佳伟《劳动定额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06
【关键词】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作用;劳动生产率
一、前言
在现阶段,劳动的特点之一是人们的劳动还是有定额、有报酬的劳动。因此,必须规定劳动量和劳动报酬。劳动定额是林业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在林业企业中,劳动定额及其管理是林业企业在其所处经济大环境下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更是贯彻按劳分配,体现分配公平、合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劳动定额标准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分配制度合理化,从而影响企业的最终盈利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周期。林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它受客观条件局限性的制约,林业生产过程中,必须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规定这些消耗的“标准”就是劳动定额。通过执行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建立起劳动者按劳分配标准,实现劳动定额和劳动报酬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定额作用,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劳动定额的现状
所谓劳动定额,简单地说,就是指预先规定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劳动定额不合理,就难以科学地衡量劳动业绩,合理地进行工资分配。在一些林业企业里,它不是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劳动定额标准,而仅仅是以获得高利润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劳动定额标准。这种让职工加班加点才能获得基本工资的行为,实则变相侵犯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目前劳动定额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放任自由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职工切身利益因此受损,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极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统一参考标准,缺乏科学性。二是编制方法落后,缺乏专业性。三是定额修订滞后,缺乏发展性。四是企业单方面制定,缺乏民主性。
(二)管理覆盖范围过窄
长期以来劳动定额工作偏重于生产岗位定额标准的制定、应用和统计,很少和其他部门发生联系或是有联系也十分少,甚至与其他管理部门脱节,协调性比较差。
(三)手段以行政命令和控制为主
传统的劳动定额大多依“控制”为核心,它在思想上效率意识不强,在管理手段上主要靠行政命令,考核标准主要是以时间为准。这种传统的劳动定额标准大都是在工人“习惯”性操作的基础上测定的,带有较多的经验估工成分。
三、劳动定额的发展方向
毋庸置疑,当前在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尽快规范劳动定额标准,以科学的劳动定额治理工资分配歧视、保障职工的劳动报酬权不受侵犯是当务之急。
(一)国家尽快建立劳动定额指导和行业专业管理机构,制定行业统一的劳动定额标准,通过行业、地方多层面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相互配合和补充,使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制定标准、企业参照执行、工会和职工民主参与和监督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政府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也应将行业协会发布的劳动定额标准作为执法检查的依据,有效地制止林业企业随意制定和提高劳动定额,肆意压低职工工资的行为。
(二)林业企业在管理范围上,应由单纯的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为适应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定额工作必须走出“就定额谈定额”的圈子,重新设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扩大劳动定额管理的范围,真正纳入综合管理的轨道。研究的基本内容要从生产组织、方法研究到成本控制。通过研究制定生产作业计划,人员调配和技能培训计划,以及成本控制和资产、设备的高效配置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在林业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三)林业企业制定标准定额的方法。首先,分析影响因素,确定定额项目,划分定额阶段。其次,根据对统计资料和技术测定资料的分析研究和计算,确定各种时间标准和产量定额,提出标准定额的初步方案。最后,充实修改定额方案,经群众讨论后,将会对新定额的制定工作和定额水平等提出宝贵意见。专业人员本着积极、慎重、负责的精神,把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反映到新定额中去,对定额方案进行充实、修改,形成新定额水平。
(四)通过与项目成本管理有机结合,促进劳动定额水平的提高。在生产经营成本管理中可通过对“经营成本总额承包”的办法,将传统的“平均先进”的定额标准向“科学先进”的定额标准转变。通过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追求最大收益的过程和采用先进的制定定额标准的方法,将定额水平逐步推向科学先进,在推进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同时,又提高了劳动定额的水平。
(五)加强劳动定额管理、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首先,改善精简组织机构,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其次,改善生产组织 优化劳动生产。再次,改善劳动组织,强化现场管理,合理配置职工的岗位。第四,强化管理和制度考核,提升员工素质。第五,注重培训、提高职工的工技术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实现。最后,加大功效学研究,提高职工劳动积极性 从“人性化”和职工职业健康入手,改善施工环境,尊重和关心职工学习、工作、生活,让职工以精神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四、结束语
“企业发展依靠员工、企业发展为了员工、企业发展成果员工共享”。离开提高生产率的发展缺乏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会使职工利益受损,发挥劳动定额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增加职工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安鸿章.劳动定额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趋势[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1).
[2]桑华.新时期劳动定额管理的若干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1).
[3]吴宝良主编.劳资定额与产品市场价格[M].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标准专业委员会、全国劳资定额定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4]姜鹏飞、李慧、吕佳伟《劳动定额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