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消费金融对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及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速。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 现状 模式 展望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基本内涵
消费金融又称消费信贷,即以满足居民个人及家庭消费为目的的小额短期信用贷款,贷款期限一般在1个月至12个月之间。按照相关规定,消费金融的贷款范围一般涵盖家电、电子产品、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不包括车贷、房贷。消费金融具有无抵押担保,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贷款期限短的特点。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一种新型消费金融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完成消费信贷的线上申请、审核、放款、还款等业务流程。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的消费金融相比,具有单笔额度低,服务方式灵活,申请流程简便,到账迅速,贷款期限短的特点。
二、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 起步晚,发展快,市场潜力大
2009年,银监会(现称银保监会)出台《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明确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标准和监管事项,北银等4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标志我国消费金融进入规范发展阶段。2013年,银监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金融试点范围,进一步放开消费金融市场准入,鼓励国内外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以京东“白条”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率先进入公众的视野,此后蚂蚁金服也推出了“花呗”服务。2015年,人民银行牵头并会同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平台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标志着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信贷交易规模的不断增长,具体统计数据见下图(单位:万亿元人民币),快速增长的数据体现的是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较快的发展增速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发展环境日渐优化完善
首先,互联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日渐完善成熟。如上文所述,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健全成熟的政策环境。其次,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提升,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在政府连续多轮消费政策刺激下,国内零售消费品总额不断攀升,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再次,近年来国内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迅速,移动支付等金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这些新兴技术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最后,与传统金融遵循的“二八法则”不同,互联网消费金融定位服务于普通消费者客户,尤其针对农民、普通城镇居民、学生等低收入群体,借助互利网技术解决广大“长尾客户”短期消费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基础和持续的增长潜力。
(三) 信用体系不健全,风险控制困难,经营风险高
消费金融是一种信用借贷,金融机构授信对象的筛选和授信额度的确定完全基于客户的信用资质。现阶段,我国缺少健全有效的社会征信体系,消费者个人征信资质主要依赖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该系统覆盖面窄,记录内容有限,不能全面有效的反映消费者的信用资质。尽管,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开始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基于客户线上消费历史数据进行场景化风险控制,但是这种场景化风控的基础还不够牢固,风控模型也不够成熟,容易片面放大授信额度。在此环境下,金融机构难以全面有效的评估客户信用资质,借款人出现借款逾期赖账等违约行为的概率较高,导致某些互利网金融平台的消费金融业务不良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10%,这为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三、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互利网消费金融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初步形成参与主体多元,发展模式多样,服务业态丰富的格局。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利网购物平台、垂直领域消费金融平台。经过深入比较分析,本文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模式总结如下。
(一) 银行系电商化平台运营模式
传统商业银行在多方竞争压力下,纷纷发力布局零售业务,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进行零售业务转型的首选。商业银行一般通过信用卡业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的形式发展其消费金融业务。在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一方面凭借其现有的客户资源优势,通过自有的手机银行客户端创建消费场景,鼓励客户在线分期购物,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及线上线下卖家合作,在消费者付款阶段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具有如下优势:资金充足且资金成本低,完善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广泛的客户覆盖面和良好的客户基础,先天的牌照及政策优势等。
(二)电商类平台运营模式
电商平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用户信息和历史交易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大数据风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电商平台企业依托自有的消费场景,基于风控模型描述的客户信用“画像”,为平台用户提供线上消费分期服务。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有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这类互利网金融平台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借助其成熟便捷的支付平台体系,也开始向线下消费场景渗透,为消费者提供线下消费金融服务。电商类消费金融发展具有以下优势:庞大的用户基础,线上自有消费场景,新兴消费群体对于线上消费的认可和依赖。
(三) 消费金融公司类平台运营模式 消费金融公司一般是由几家发起创立的法人股东以其自有资金出资,向银保监会申请备案成立,向国内居民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短期、小额贷款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不得吸收公众存款。按照出资来源及控股股东的不同,消费金融公司分为银行类消费金融公司和产业类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类消费金融公司能够借助母体银行在客户资源、资金、风控体系、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与母体银行的错位竞争,互补发展。但是,严格的监管环境和消费场景缺失是其发展的劣势。产业类消费金融公司以产业企业出资为主导,力图实现消费金融服务与产品消费场景相结合,以消费金融服务带动产品销量的提升,海尔消费金融是其典型的代表。目前,由于资金来源有限以及客户触达等方面的劣势,产业类消费金融公司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四)分期购平台运营模式
分期购平台是专注定位于某一垂直的细分消费领域,借助互联网手段将线上线下的商家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分期服务。目前,分期购平台服务较多的场景有在家装消费金融、旅游消费金融、医美消费金融、教育培训消费金融、婚庆消费金融等。这类平台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方式单一,坏账率较高;同时,由于市场过于细分,平台用户量相对有限,同质平台之间竞争激烈;此外,随着大型电商平台切入细分领域,业务模式单一的分期购平台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
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展望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必将带来消费升级。此外,政府连续出台消费刺激政策,二孩政策放开带来新一轮的人口红利,这将促使消费金融市场将继续保持迅猛的增长。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笔者认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行业竞爭将日趋激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行业现有企业以及新进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的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大企业吞并小企业,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二)企业注重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和健全的风控流程,以提升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渠道资源,借助渠道引流以拓展客户,提升自主获客能力;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客户申请、审核及还款的程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以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
参考文献:
[1]唐源,陈一君,彭静.电商时代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新模式[J].商业经济研究,2018(24):143-145.
[2]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2018消费金融产业发展白皮书[R].2018.12.
[3]比达咨询.2018年第1季度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R].2018.6.
[4]胡璇,李存.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1):33-35.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 现状 模式 展望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基本内涵
消费金融又称消费信贷,即以满足居民个人及家庭消费为目的的小额短期信用贷款,贷款期限一般在1个月至12个月之间。按照相关规定,消费金融的贷款范围一般涵盖家电、电子产品、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不包括车贷、房贷。消费金融具有无抵押担保,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贷款期限短的特点。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一种新型消费金融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完成消费信贷的线上申请、审核、放款、还款等业务流程。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的消费金融相比,具有单笔额度低,服务方式灵活,申请流程简便,到账迅速,贷款期限短的特点。
二、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 起步晚,发展快,市场潜力大
2009年,银监会(现称银保监会)出台《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明确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标准和监管事项,北银等4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标志我国消费金融进入规范发展阶段。2013年,银监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金融试点范围,进一步放开消费金融市场准入,鼓励国内外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以京东“白条”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率先进入公众的视野,此后蚂蚁金服也推出了“花呗”服务。2015年,人民银行牵头并会同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平台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标志着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信贷交易规模的不断增长,具体统计数据见下图(单位:万亿元人民币),快速增长的数据体现的是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较快的发展增速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发展环境日渐优化完善
首先,互联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日渐完善成熟。如上文所述,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健全成熟的政策环境。其次,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提升,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在政府连续多轮消费政策刺激下,国内零售消费品总额不断攀升,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再次,近年来国内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迅速,移动支付等金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这些新兴技术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最后,与传统金融遵循的“二八法则”不同,互联网消费金融定位服务于普通消费者客户,尤其针对农民、普通城镇居民、学生等低收入群体,借助互利网技术解决广大“长尾客户”短期消费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基础和持续的增长潜力。
(三) 信用体系不健全,风险控制困难,经营风险高
消费金融是一种信用借贷,金融机构授信对象的筛选和授信额度的确定完全基于客户的信用资质。现阶段,我国缺少健全有效的社会征信体系,消费者个人征信资质主要依赖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该系统覆盖面窄,记录内容有限,不能全面有效的反映消费者的信用资质。尽管,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开始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基于客户线上消费历史数据进行场景化风险控制,但是这种场景化风控的基础还不够牢固,风控模型也不够成熟,容易片面放大授信额度。在此环境下,金融机构难以全面有效的评估客户信用资质,借款人出现借款逾期赖账等违约行为的概率较高,导致某些互利网金融平台的消费金融业务不良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10%,这为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三、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互利网消费金融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初步形成参与主体多元,发展模式多样,服务业态丰富的格局。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利网购物平台、垂直领域消费金融平台。经过深入比较分析,本文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模式总结如下。
(一) 银行系电商化平台运营模式
传统商业银行在多方竞争压力下,纷纷发力布局零售业务,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进行零售业务转型的首选。商业银行一般通过信用卡业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的形式发展其消费金融业务。在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一方面凭借其现有的客户资源优势,通过自有的手机银行客户端创建消费场景,鼓励客户在线分期购物,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及线上线下卖家合作,在消费者付款阶段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具有如下优势:资金充足且资金成本低,完善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广泛的客户覆盖面和良好的客户基础,先天的牌照及政策优势等。
(二)电商类平台运营模式
电商平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用户信息和历史交易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大数据风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电商平台企业依托自有的消费场景,基于风控模型描述的客户信用“画像”,为平台用户提供线上消费分期服务。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有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这类互利网金融平台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借助其成熟便捷的支付平台体系,也开始向线下消费场景渗透,为消费者提供线下消费金融服务。电商类消费金融发展具有以下优势:庞大的用户基础,线上自有消费场景,新兴消费群体对于线上消费的认可和依赖。
(三) 消费金融公司类平台运营模式 消费金融公司一般是由几家发起创立的法人股东以其自有资金出资,向银保监会申请备案成立,向国内居民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短期、小额贷款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不得吸收公众存款。按照出资来源及控股股东的不同,消费金融公司分为银行类消费金融公司和产业类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类消费金融公司能够借助母体银行在客户资源、资金、风控体系、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与母体银行的错位竞争,互补发展。但是,严格的监管环境和消费场景缺失是其发展的劣势。产业类消费金融公司以产业企业出资为主导,力图实现消费金融服务与产品消费场景相结合,以消费金融服务带动产品销量的提升,海尔消费金融是其典型的代表。目前,由于资金来源有限以及客户触达等方面的劣势,产业类消费金融公司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四)分期购平台运营模式
分期购平台是专注定位于某一垂直的细分消费领域,借助互联网手段将线上线下的商家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分期服务。目前,分期购平台服务较多的场景有在家装消费金融、旅游消费金融、医美消费金融、教育培训消费金融、婚庆消费金融等。这类平台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方式单一,坏账率较高;同时,由于市场过于细分,平台用户量相对有限,同质平台之间竞争激烈;此外,随着大型电商平台切入细分领域,业务模式单一的分期购平台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
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展望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必将带来消费升级。此外,政府连续出台消费刺激政策,二孩政策放开带来新一轮的人口红利,这将促使消费金融市场将继续保持迅猛的增长。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笔者认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行业竞爭将日趋激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行业现有企业以及新进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的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大企业吞并小企业,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二)企业注重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和健全的风控流程,以提升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渠道资源,借助渠道引流以拓展客户,提升自主获客能力;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客户申请、审核及还款的程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以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
参考文献:
[1]唐源,陈一君,彭静.电商时代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新模式[J].商业经济研究,2018(24):143-145.
[2]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2018消费金融产业发展白皮书[R].2018.12.
[3]比达咨询.2018年第1季度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R].2018.6.
[4]胡璇,李存.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1):33-35.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