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人机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应用于各项传统领域中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本文以无人机本身具有的优势与特点进行探究,并应用于无人机在消防灭火救援工作中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其具体应用与优势所在。
[关键词]无人机;消防灭火;救援工作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2-0153-01
火灾本身具有危害性与突发性,需要快速灭火才能制止火灾的蔓延,火灾不仅仅会对财产构成危险,也会对被困其中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如何快速得知火灾现场的情况,进行火灾实情的了解,并对被困人民群众进行救援成为当下的首要难题。而无人机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本文以无人机的特点与实际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1.无人机的特点
1.1 具体优点
无人机的制造成本非常低廉,具有維护简单、操作简便、没有危险等特点,非常适宜进行危险的勘察与运输任务,其自身无需专用的起落机场,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起飞与降落,不会受到复杂地形的影响。无人机的飞行操作只需要驾驶员进行远程操作,无需亲自冒险,驾驶员的训练时间只需要短短数周即可进行实际操作[1]。
1.2 操作性
无人机的操作具有简便性与灵活性,同时具备多种操作方式,可以提前预设飞行路线,可以使用无线的方式对无人机进行实时操作,可以随时改变预设飞行设定或者中途调整为无线操作。一旦出现任务,只需要数分钟就可完成准备工作,快速飞往工作现场进行任务的执行,适应火灾的突发性,保证第一时间进入火灾现场并得到实际情况[2]。
1.3 工作过程
当火灾出现时,无人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火灾现场[3],使用机载摄像头对事发现场进行拍照与摄像,或者依靠无人机上的生命探测系统对火灾现场进行被困群众的寻找,以得知是否存在被困群众与被困群众的具体方位,随后将现场情况传输到后方的指挥现场,使指挥层可以得知火灾蔓延程度与人员被困位置,快速给予前方待命的消防人员以明确的指示,进行火灾的消防与人员的救助。从以上无人机的工作过程中得知,其参与火灾救助之时,具有能够快速达到现场、探明火情、寻找被困群众的特性,为人民群众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2、具体应用
2.1 火灾危险情况的侦查
许多火灾是由危险物发生爆炸引发的,消防人员在进行灭火时会承担很高的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危害生命安全。前段时间的天津物流中心危险品爆炸案中,就存在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工作时,火灾现场出现二次爆炸,导致多名消防人员丧生。为了防止此类型的问题再次出现,就需要无人机进行现场侦查任务,检查现场存在的危险情况,保证消防人员的安全。无人机可以携带专门的有毒气体与可燃气体检测设备,用于查看现场的实际状况,后方检测人员根据现场与数据的分析,就能快速得出现场实际危险状况。
2.2 现场火灾状况的侦查
许多火灾现场具有复杂的地理环境与房屋构造,如建筑群的火灾或者森林火灾等等,一旦出现上述状况,消防人员无法及时探明火情,了解现场具体情况,耽误火灾救援的速度与效率,这时就需要无人机进行现场的勘察任务。无人机可以运用热成像技术进行火灾现场的火情分析,找出火灾的火势范围与起火点,便于消防人员依靠控制火势蔓延与扑灭起火点的方式进行高效的消防工作。
使用无人机可以进行高空勘探,全面监视现场情况,防止意外的发生。通过无人机传输的摄像与现场数据,工作人员可以快速评估火灾状况,掌握火势蔓延情况,为制定消防计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保证消防工作的展开。无人机传输的数据与视频会成为珍贵的资料,用于事后进行分析工作,也可成为教学教材,以现场实际情况教导相关专业的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火灾现场的分析。
2.3 传达信息
在进行被困人员的救援前,需要对被困人员进行疏导与指挥。对此,可以对无人机安装喇叭等信息发送装置,进而实现信息的传达,解救被困人员。同时,无人机也可在监视现场的提前下,进行现场指挥,根据现场状况随时改变指挥方针,以高效的指挥进行消防工作。
2.4 运送救援
火灾现场,被困人员往往缺少防火设备与防护装备,导致只需要简单的消毒面具加上灭火器就能进行自我救助的现场,因缺乏相应设备出现救援与逃离工作无法展开,致使被困人员出现生命安全,使用无人机就可进行相关设备的运输,直接送入被困人员手中。同时,无人机也可给予前线消防人员运输缺乏的设备,保证救援消防工作的进行。
总结
伴随无人机技术的逐步完善,应用于消防部队的功能与用途将会越来越全面,充分发挥无人机的特征进行消防与救援工作。未来,应当对无人机进行更多功能与性能的改造与提升,发掘其自身潜力,使无人机可以适应更多的领域与范围,使其应用途径越来越宽广,最终,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阎烁宇.无人机火灾救援,准备好了吗[J].军事文摘,2015,(19):63-65.
[2] 吕明哲.多旋翼无人机在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3):297.
[3] 张峰,佟巍,周立冬,刘爱兵.无人机在救援方面的应用及发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11):641-645.
[关键词]无人机;消防灭火;救援工作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2-0153-01
火灾本身具有危害性与突发性,需要快速灭火才能制止火灾的蔓延,火灾不仅仅会对财产构成危险,也会对被困其中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如何快速得知火灾现场的情况,进行火灾实情的了解,并对被困人民群众进行救援成为当下的首要难题。而无人机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本文以无人机的特点与实际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1.无人机的特点
1.1 具体优点
无人机的制造成本非常低廉,具有維护简单、操作简便、没有危险等特点,非常适宜进行危险的勘察与运输任务,其自身无需专用的起落机场,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起飞与降落,不会受到复杂地形的影响。无人机的飞行操作只需要驾驶员进行远程操作,无需亲自冒险,驾驶员的训练时间只需要短短数周即可进行实际操作[1]。
1.2 操作性
无人机的操作具有简便性与灵活性,同时具备多种操作方式,可以提前预设飞行路线,可以使用无线的方式对无人机进行实时操作,可以随时改变预设飞行设定或者中途调整为无线操作。一旦出现任务,只需要数分钟就可完成准备工作,快速飞往工作现场进行任务的执行,适应火灾的突发性,保证第一时间进入火灾现场并得到实际情况[2]。
1.3 工作过程
当火灾出现时,无人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火灾现场[3],使用机载摄像头对事发现场进行拍照与摄像,或者依靠无人机上的生命探测系统对火灾现场进行被困群众的寻找,以得知是否存在被困群众与被困群众的具体方位,随后将现场情况传输到后方的指挥现场,使指挥层可以得知火灾蔓延程度与人员被困位置,快速给予前方待命的消防人员以明确的指示,进行火灾的消防与人员的救助。从以上无人机的工作过程中得知,其参与火灾救助之时,具有能够快速达到现场、探明火情、寻找被困群众的特性,为人民群众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2、具体应用
2.1 火灾危险情况的侦查
许多火灾是由危险物发生爆炸引发的,消防人员在进行灭火时会承担很高的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危害生命安全。前段时间的天津物流中心危险品爆炸案中,就存在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工作时,火灾现场出现二次爆炸,导致多名消防人员丧生。为了防止此类型的问题再次出现,就需要无人机进行现场侦查任务,检查现场存在的危险情况,保证消防人员的安全。无人机可以携带专门的有毒气体与可燃气体检测设备,用于查看现场的实际状况,后方检测人员根据现场与数据的分析,就能快速得出现场实际危险状况。
2.2 现场火灾状况的侦查
许多火灾现场具有复杂的地理环境与房屋构造,如建筑群的火灾或者森林火灾等等,一旦出现上述状况,消防人员无法及时探明火情,了解现场具体情况,耽误火灾救援的速度与效率,这时就需要无人机进行现场的勘察任务。无人机可以运用热成像技术进行火灾现场的火情分析,找出火灾的火势范围与起火点,便于消防人员依靠控制火势蔓延与扑灭起火点的方式进行高效的消防工作。
使用无人机可以进行高空勘探,全面监视现场情况,防止意外的发生。通过无人机传输的摄像与现场数据,工作人员可以快速评估火灾状况,掌握火势蔓延情况,为制定消防计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保证消防工作的展开。无人机传输的数据与视频会成为珍贵的资料,用于事后进行分析工作,也可成为教学教材,以现场实际情况教导相关专业的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火灾现场的分析。
2.3 传达信息
在进行被困人员的救援前,需要对被困人员进行疏导与指挥。对此,可以对无人机安装喇叭等信息发送装置,进而实现信息的传达,解救被困人员。同时,无人机也可在监视现场的提前下,进行现场指挥,根据现场状况随时改变指挥方针,以高效的指挥进行消防工作。
2.4 运送救援
火灾现场,被困人员往往缺少防火设备与防护装备,导致只需要简单的消毒面具加上灭火器就能进行自我救助的现场,因缺乏相应设备出现救援与逃离工作无法展开,致使被困人员出现生命安全,使用无人机就可进行相关设备的运输,直接送入被困人员手中。同时,无人机也可给予前线消防人员运输缺乏的设备,保证救援消防工作的进行。
总结
伴随无人机技术的逐步完善,应用于消防部队的功能与用途将会越来越全面,充分发挥无人机的特征进行消防与救援工作。未来,应当对无人机进行更多功能与性能的改造与提升,发掘其自身潜力,使无人机可以适应更多的领域与范围,使其应用途径越来越宽广,最终,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阎烁宇.无人机火灾救援,准备好了吗[J].军事文摘,2015,(19):63-65.
[2] 吕明哲.多旋翼无人机在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3):297.
[3] 张峰,佟巍,周立冬,刘爱兵.无人机在救援方面的应用及发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11):64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