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稿日期: 2014-03-06
基金项目: 南通大学人文社会科类引进人才项目(03080569)。
摘 要:
基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视角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动原因进行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与劳动收入比重之间互为因果:中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会使农业边际产出下降,降低农村劳动者的保留工资,制约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导致劳动收入比重下降。而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会使劳动者减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加剧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程度。因此,减弱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是稳定劳动收入比重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边际产出;人力资本;劳动收入比重
文章编号:2095-5960(2014)04-0012-08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从1990年的5342%下降至2011年的4493%,中间虽然有波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劳动收入比重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过低,劳动所有者获得较少,虽经二次分配的调整,也会影响社会最终分配公平。[1]此外,资本所有者边际消费水平较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过低会导致投资比重较高,消费比重过低,对经济的未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关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对研究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和解决现实具体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收入比重为什么不断下降呢?本文的解释是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与劳动收入比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者相互强化,使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首先,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状态,更多的劳动者留在了农村,出现隐性失业现象,农业边际产出被压低。而农业边际产出决定了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保留工资。农村劳动者的低收入还制约了城市户口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导致我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其次,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导致劳动者减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减少会增加现有就业人员中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增加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3]
本文拟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分析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原因。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现有文献的回顾;第三部分是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机制;第四部分是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对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反作用机制;第五部分是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劳动收入比重之间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现有研究文献
针对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现有研究主要从产业结构变化、要素市场结构变化、产品市场结构变化、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制度因素六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Kuznets (1941)指出不同产业部门的劳动报酬比重是不同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演变,致使整体劳动报酬的比重发生显著的变化。[4] Carmen (2006)对产业层面上和国家层面上劳动报酬比重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国家层面上劳动报酬比重变动的重要原因。[5]中国学者也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引起劳动收入比重的相应变化,劳动收入比重与经济发展阶段存在U型关系。[6]目前,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原因在于中国正处在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7][8][9]
(二)要素市场结构的变化。 Harrison (2002)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要素市场结构发生变化,要素市场中资本谈判地位加强,恶化了劳动者的收入。[10]世界经济展望2007( 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07) 也指出全球化加强了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降低了劳动议价能力,对劳动收入比重产生负面影响。李稻葵等(2009)认为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呈U型规律。由于劳动力在部门之间转移存在阻力,劳动力的流动速度低于资本,劳动收益也低于资本。随着劳动力转移完成,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将上升。[11]龚刚和杨光(2010)发现,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下劳动力的无限供给。[12]
(三)产品市场结构的变化。 Blanchard和Giavazzi(2003)指出,产品市场的垄断会产生垄断利润,但垄断利润的分配取决于劳动者的议价能力。如果劳动者议价能力弱,垄断利润完全或大部分为资方占有,垄断程度的加剧会降低劳动收入的份额。[13]中国学者也研究发现,产品市场垄断加剧是中国近年来资本收入份额上扬的一个重要因素,垄断加强对于工业部门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贡献度达到30%。[14][15]
(四)技术进步。 Solow(1958)提出技术进步会加快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加剧劳动者之间的竞争,最终影响劳动收入比重。[16]Acemoglu(2000)认为技术进步具有偏向性,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会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17] Bentolila 和Saint-Paul ( 2003 )、Guscina(2006)研究发现,技术进步资本属性的增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显著为负。[18][19]黄先海和徐圣(2009)分析了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对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认为偏向性的技术进步是中国整体劳动收入比重走低的重要原因。[20]
(五)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Azmat 等(2007) 研究发现,OECD 国家的私有化程度加剧对劳动报酬比重有显著的负面影响。[21]中国学者分析了中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发现非公经济中劳方议价能力较弱,随着中国经济中私有制比重的增加,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22][23][24]
(六)制度因素。 制度的变动是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劳动收入比重的下降和工会化程度的下降、政府财政制度的变动显著相关。[25]中国学者也发现国有企业改制、地区分权背景下各地区的招商引资竞赛、政府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动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7][14][26]
对于劳动收入比重下降问题,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我们认为现有研究尚存有待完善之处。第一,现有研究认为劳动收入比重的发展呈U型趋势,我国现处于下降阶段,随着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流动,劳动收入比重日后会呈现上升态势。这背后一个隐含的假设是劳动力的流动是自由的。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正处在由政府统一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型期,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因素,劳动力的流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没有劳动力的流动是自由的这个假设,劳动收入比重日后会呈现上升态势这个结论就很值得商榷。第二,产品市场结构变化、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制度因素对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产生影响必须要有劳动力市场这个媒介,这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市场,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大量的农业劳动力需要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却难以融入城市,劳动力产业间的转移受到很大的限制,形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因此,本文拟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研究劳动市场的城乡分割与劳动收入比重的关系,剖析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变动的体制因素,可以形成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更好地探讨我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问题。
三、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
(一)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发展和现状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是指由于户籍制度和户籍制度衍生制度的存在,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两个及以上不同特征和运行规则的劳动力市场的一种现象。[27]由于存在分割,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可以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但是很难融入。这些劳动者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子女就业等方面待遇要低于从事同样工作的城市户籍劳动者。[28]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出现有特殊的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要快速发展经济,就必须集中一切可能的资源优先发展关键性行业。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计划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劳动力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也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配置。政府实施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把劳动者隔离在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部门,劳动者部门之间的流动有极其严格的指标限制。透过户籍制度的安排,政府可以把资源集中于城市部门,使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这种计划经济模式,对于经济落后国家快速发展经济,实施超越式发展非常有效,但是也带来很多遗留问题。就劳动力市场而言,户籍制度安排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两个市场的劳动者在就业、报酬、社会保障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各种经济资源进入市场交易,由市场机制配置。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横亘在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市场之间的障碍开始松动。农村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并靠自己的能力获取一份工作。小城镇户口全面放开,不少省份开始实施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传统的户籍制度的地位逐渐被削弱。
但是户籍制度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完全消除:首先,大中城市的户口并没有完全放开。这些城市大都设置了户口准入条件,多数农村劳动者很难满足这些条件,户籍制度还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巨大障碍。其次,城市户口的放开并不意味着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消除。户籍制度是指户口制度和户口制度的衍生制度,包括户口、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子女入学等一系列措施。一些省份实施的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只是取消了户口限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户籍制度的地位,进城的农村劳动者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以及子女入学等相关待遇要低于城镇居民。
(二)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
中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业歧视。农村劳动者一般只能进入城市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很难进入正规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工作不但条件差,稳定性也不强。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2年,在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60%,其次是建筑业占177%,服务业占122%。截至2012年,农民工从事现职的平均时间为27年,从事现职累计不满1年的占227%,1—2年的占431%,3—5年的占209%,5年以上的仅占133%。而且他们的工资也无法和城市劳动者相提并论,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身份约束。现在户籍制度已经松动,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收益差异也逐渐缩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进城的农村劳动者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还是要远远低于城市劳动者,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2年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39%、236%、167%、8%和56%。而且,目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只是消除或者减少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城市户口劳动者和农村户口劳动者之间因为身份而造成的收益差异,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差异。身份约束使农村劳动者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只是过境的“候鸟”。
最后,子女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者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发生了变化,从“个体流动”转向“家庭流动”。于是子女教育问题就成为影响农村劳动者流动的重要因素。这些劳动者希望子女能够获得和城市劳动者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但是,城市由于体制的弊端并不能为这些劳动者子女提供正规教育。目前有些大城市开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效还不明朗。[29]
当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时,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状态,更多的劳动者留在了农村,出现隐性失业现象。本文借鉴盖美(2010)的研究,采用固定时期测算法来估算中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数量。[30]
表11978—2011年中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数量(万人)
年份
农业总就业
有效就业
隐性失业人口
年份
农业总就业
有效就业
隐性失业人口 1978
30638
17357
13281
1995
49025
31535
174901979
30582
17584
12998
1996
49028
33137
158911980
31371
17783
13588
1997
49039
33592
154471981
32227
18694
13533
1998
49021
33287
157341982
33278
19331
13947
1999
48982
33753
152291983
34258
19882
14376
2000
48934
32171
167631984
35368
20779
14589
2001
48674
32707
159671985
37065
22022
15043
2002
48121
32474
156471986
37990
23143
14847
2003
47506
32198
153081987
39000
24303
14697
2004
46971
32280
146911988
40067
25222
14845
2005
46258
32879
133791989
40939
25460
15479
2006
45348
32871
124771990
47708
25824
21884
2007
44368
32801
115671991
48026
26436
21590
2008
43461
32982
104791992
48291
27489
20802
2009
42506
31130
113761993
48546
29399
19147
2010
41418
29932
114861994
48802
29814
18988
2011
40506
29963
10543
资料来源:农村总就业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有效就业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公报计算得出。
从表1,中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的测算结果看,从1978年至2011年,我国农业总就业人口大于农业有效就业人口,农村隐性失业现象比较严重,未来中国农村仍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转移。
农村隐性失业现象意味着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状态,农村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给定农村的土地和资本,农业现有就业量大于有效就业量,会导致劳动力的边际产出被压低。本文借鉴高铁梅(2011)的研究,在考虑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化肥、用电等)消耗的情况下,估算中国农业劳动边际产出Y/L(Y为农业实际总产值,L为农业从业人数)。[31]
表21994—2011年中国农业劳动边际产出
年份
农业劳动边际产出(万元)
年份
农业劳动边际产出(万元)〖BHD〗1994
-068
2003
-0671995
-093
2004
-0611996
-093
2005
-0361997
-094
2006
-0381998
-092
2007
-0261999
-088
2008
-0222000
-083
2009
-0192001
-099
2010
-0132002
-086
2011
-009
资料来源:农业劳动边际产出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由表2可以看出,1994年至2011年我国农业劳动边际产出虽然增长较为迅速,但是均为负值。这说明随着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转移,隐性失业人口的逐渐减少,我国农业劳动边际产出逐渐增加。然而,我国农业还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而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导致我国劳动力的农业边际产出被压低。
农村劳动者在农业的边际产出决定了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保留工资。大量隐性失业人口的存在导致农村劳动者农业边际产出被压低,而较低的劳动者农业边际产出则会使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可以接受的工资远低于从事同样工作的城市户口劳动者。2000—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如表3所示。
表32000—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
单位:元
年份
工资性收入
年份
工资性收入 2000
7023
2006
137482001
7719
2007
1596222002
84022
2008
1853732003
91838
2009
206132004
99846
2010
2431052005
117453
2011
296343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3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在较低水平上缓慢增长。2004年以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农村劳动者的消费模式不同于城市劳动者,他们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他们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如果消除2004年以后我国食品价格和城市房租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村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是十分缓慢的。
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来自农村的劳动者由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受到各种制度歧视,无法享受到城市劳动者相应的待遇,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依然会影响到城市劳动者。在竞争性的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农村劳动者的低收入制约了城市户口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农村劳动者进入的主要经济部门私营单位,工资水平一直要远远低于农村劳动者难以进入的非私营单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是私营单位工资水平的179倍,2010年是178倍,2011年是173倍。如果我们再考虑社保、福利等因素,这个差距会更大。考虑到私营单位的就业人数占我国就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农村劳动者的低工资会导致我国劳动收入比重较低。
综上所述,中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可以概述为: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状态,更多的劳动者留在了农村,出现隐性失业现象,劳动力的农业边际产出被压低。而农业边际产出决定了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保留工资。在竞争性的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农村劳动者的低收入又制约了城市户口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导致我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
四、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对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反作用
在国家税赋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意味着劳动所有者的报酬减少,本属于劳动者的报酬转移到资本所有者手中。这会从两个方面影响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由于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劳动者现期的收入减少,劳动者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能力下降。而且,劳动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会使劳动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进一步减少劳动者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和意愿。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09年,在农民工中,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511%,2011年为524%,2010年为688%,2012年则为692%。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总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2000—2011年投资率与各教育层次的入学率如表4所示。
表42000—2011年投资率与各教育层次的入学率
年份
投资率
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小学升学率
初中升学率
高中升学率
总计入学率
总入学率/投资率 2000
3530
9910
9490
5120
7320
31840
902 2001
3648
9910
9545
5295
7880
32630
895 2002
3782
9860
9700
5830
8350
33740
892 2003
4096
9870
9790
5960
8340
33960
829 2004
4302
9890
9811
6380
8254
34335
798 2005
4154
9915
9840
6970
7630
34355
827 2006
4174
9930
10000
7570
7510
35010
839 2007
4162
9950
9990
8050
7030
35020
841 2008
4378
9954
9971
8210
7268
35403
809 2009
4716
9940
9910
8560
7760
36170
767 2010
4806
9970
9870
8750
8330
36920
768 2011
4831
9979
9830
8890
8650
37349
773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4可以看出,跟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入学率/投资率从2000至2011年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快速增长,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要缓慢得多。
第二,由于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一部分劳动者报酬以利润的形式转移到资本所有者手中,使其收入增加。但是由于相对于劳动者,资本所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其收入的增加则意味着储蓄过多,资本的价格——实际利率下降,资本更“便宜”。趋利的本性会使企业更多地使用资本。据笔者统计(见表5),1997年至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32]
表5中国1997—2010年固定资产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比
年份
固定资产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年份
固定资产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1997
0106
0088
2004
0123
01101998
0105
0078
2005
0128
00731999
0102
0071
2006
0130
00752000
0101
0080
2007
0134
01102001
0103
0073
2008
0133
00902002
0111
0097
2009
0141
00812003
0120
0100
2010
0131
0092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GDP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资本存量,以1990年为不变价格,根据苏永照(2010)方法求得。
此外,劳动收入比重下降,资本价格的下降,会使劳动变得相对“昂贵”, 趋利的本性又导致企业减少在劳动力方面的投资。企业在劳动力方面的投资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两部分。[33]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福利还有其为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属于显性投资。显性投资由于受到国家法律的明确保护,减少其份额是劳动者可以直接感受的,具有刚性,企业一般不会大幅减少。企业对劳动者的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属于隐性投资,这部分投资具有灵活性,减少其份额劳动者没有直接感受。因此,企业一般会减少这部分隐性投资。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的调查数据,被调查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平均提取比例要低于国家的最低标准。多数企业虽然也按照法律规定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但是真正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并不多。[34]
由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我国农村劳动者很难在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工作,他们主要集中在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提供的操作性岗位和一些大企业提供的临时性岗位,这些岗位对技能的需求较低,就业主体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和部分下岗工人。[35]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2年,在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763%。低技能劳动者数量较大,劳动者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是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显著特征。我们可以用现有就业人员中低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来代表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低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越大表明二级劳动力市场越大,城乡分割程度越高。因此,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对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影响,会加大现有就业人员中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增加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
综上所述,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对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影响可以概述为: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会导致劳动者减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减少会增加现有就业人员中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增加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
五、实证分析
(一)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原理
本文采用2001年Hurlin和Venet提出的固定系数面板数据Granger检验方法来检验中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劳动收入比重的格兰杰因果关系。[36]根据Hurlin和Venet的研究,对于每一个截面i和时间t,我们可以检验滞后p∈R期的模型:
Yi,t=∑pk=1γ(k)Yi,t-1+∑pk=1β(k)iXi,t-k+Vi,t(1)
Xi,t=∑pk=1γ(k)Xi,t-1+∑pk=1β(k)iYi,t-k+Vi,t(2)
其中Vi,t=αi+ωt+εi,t,εi,t~iid(0, σ2ε),X、Y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变量, 检验的焦点都集中在自回归系数γ(k)和回归系数β(k)是否显著不为零,如果显著不为零则存在因果关系,否则不存在因果关系。
本文利用以下两个模型来检测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劳动收入比重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LSi,t=∑pk=1γ(k)LSi,t-1+∑pk=1β(k)iMSi,t-k+Vi,t(3)
MSi,t=∑pk=1γ(k)MSi,t-1+∑pk=1β(k)iLSi,t-k+Vi,t(4)
其中,MS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LS为我国劳动收入比重。
(二)数据选择
由于劳动者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是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显著特征,因此可以用现有就业人员中低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来代表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低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越大说明城乡分割程度越高。我国劳动收入比重用劳动者报酬与收入法GDP的比值来表示,采用的基础数据为2000—2011年的全国各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各期劳动统计年鉴和各期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我国调整了劳动者报酬的统计口径,为消除调整的影响,本文采用周明海等(2010)的方法对2004年以后的劳动收入比重进行调整。[37]在实证分析前,为保证数据的平稳性,分别对这两组面板数据进行了差分处理。
(三)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数据是平稳的,如果数据是非平稳数据,就需要我们先进行协整,结果符合要求,才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而对非平稳数据进行检验,就无法避免伪回归问题。目前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一般采用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主要有LLC、IPS、ADF-FISHER、PP-FISHER四种检验方法,分为同质性假设检验和异质性假设检验,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了使检验的结果更理想,本文拟同时采用LLC、IPS、ADF-FISHER、PP-FISHER四种检验方法,最后综合分析它们的检验结果。我们借助统计分析软件EVIEWS对将要分析的面板数据进行LLC、IPS、ADF-FISHER、PP-FISHER检验,得到面板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表6所示。
表6LS、MS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劳动收入比重 LS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
方法
统计量
显著性概率
统计量
显著性概率 LLC检验
-128897
00000﹡﹡
-121008
00000﹡﹡IPS检验
-610276
00000﹡﹡
-524947
00000﹡﹡ADF-Fisher检验
147968
78897e-66﹡﹡
144377
00000﹡﹡PP-Fisher检验
235478
00000﹡﹡
149802
00000﹡﹡
注:**表示1%统计水平上统计显著
通过对LS和MS的面板单位根检验可以得出: 无论是同质性假设检验还是异质性假设检验,LS和MS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LS和MS均不存在单位根,即我们研究的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劳动收入比重变量是稳定的。数据不需要协整就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四)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
我们通过对样本数据的VAR检验来实现格兰杰因果分析,首先,选取AIC的最小值以确定最佳滞后期,经检验最适滞后期为2。其次,根据面板格兰杰因果分析的原理,利用EVIEWS软件对我们的数据进行因果分析, LS和MS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如表7所示。
表7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
变量
劳动收入比重 LS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
C
16958
(00776)
17118
(00829)
18867
(00908)
-21877
(00691)
-30709
(00875)
-42688
(00549)
LSi,t-1
63938
(00875)
99364
(00784)
-48772
(00526)
-77132
(00357)
-34338
(00921)
MSi,t-1
-38676
(00681)
-41643
(00534)
-38682
(00810)
178781
(00086)
159769
(00069)
MSi,t-2
61488
(00053)
79235
(00077)
LSi,t-2
52978
(00604)
49313
(00687)
表7描述了对模型(3)和(4)分别在劳动收入比重 LS和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滞后1期和2期的条件下进行回归的结果。从回归结果看,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在劳动收入比重 LS分别为滞后1期和2期的条件下的P值为00875和00604,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当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在劳动收入比重 LS滞后两期同时回归时P值分别为00784和00687,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劳动收入比重 LS在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分别为滞后1期和2期条件下的P值为00086和00053,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当劳动收入比重 LS和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滞后两期同时回归时P值分别为00069和00077,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根据2001年Hurlin和Venet提出的固定系数面板数据Granger检验方法原理,表7的回归结果显示: 劳动收入比重滞后1期和2期时劳动收入比重都是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格兰杰原因。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滞后1期和2期时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都是劳动收入比重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劳动收入比重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六、结论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理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收入比重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稳定我国劳动收入比重的关键是消除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
首先,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过去我们一直关注产业升级的问题,然而产业的合理化布局更为重要。当前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有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未来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者需要转移,这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宝贵资源。然而,这些劳动者存在总体技能水平不高的特点,因此要适度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业,诸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农业,给农村劳动者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消除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稳定劳动收入比重。
其次,要完善相关制度。要彻底消除户籍制度在隔离城乡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影响,实行城乡无差别的户籍制度,使劳动者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与此相应的是改革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别,而不只是消除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城乡户籍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差别,最终实施城乡无差别的社会保障制度。此外,各地要根据地区特征制定相应的政策帮助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有效减少农村的隐性失业人口。
最后,要增加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其就业技能。政府应根据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工,不但要完善当前的各种教育培训财政补贴政策,更要制定有利于地区长远产业发展的教育培训激励政策,调动农村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农村劳动者的培训工作中来,对从事培训的社会力量进行有效激励,并完善社会力量从事农村劳动者培训的各种规范。
参考文献:
[1]周德海.论基尼系数与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6):36-40.
[2]张士斌,郭晓峰.贵州初次分配格局问题研究——基于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视角[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2):100-104.
[3]蔡武.异质型人力资本溢出、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3):30-37.
[4]Kuznets S,Lillian E,Elizabeth J.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R].NBER working paper,1941: 61-95.
[5]Carmen G R.Are Factor Shares Constant?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from a New Perspective[J].Macroeconomics,2006(19):1-19.
[6]石丹,王涛.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5):18-25.
[7]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J].管理世界,2009(5):25-35.
[8]石涛,张磊.劳动报酬占比变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8):18-29.
[9]白重恩,钱震杰.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 (12): 3-24.
[10]Harrison A E.Has Globalization Eroded Labor’s Share? Some Cross Country Evidence[R].NBER Working Paper,2002,October.
[11]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1):70-82.
[12]龚刚,杨光.论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演变[J].管理世界,2010(5):45-55.
[13]Blanchard O, Giavazzi F.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Regulation and Deregulation in Goods and Labor Market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18(3):879-907.
[14]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8):16-28.
[15]伍山林.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制:一个微观模型[J].经济研究,2011(9):55-68.
[16]Solow A.Skeptical Note on the Constancy of Relative Shar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1958,Vol.48 Issue 4:618-630.
[17]Acemoglu D. 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2,69(4): 781-809.
[18]Bentolina S, Saint-Paul G.Explaining Movements in Labor Share[J].Contributions to Macroeconomics,2003,3(1):9-16.
[19]Guscina A.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Labor's Share in National Income[R].IMF Working Paper,2006:294-300.
[20]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2009(7): 34-45.
[21]Azmat G, Alan M, John V R.Entry Regul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Labor's Share of GDP: A Cross Country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Industries[R].CEP Discussion Paper, No 806 June 2007:1-55.
[22]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J].管理世界,2010(10):24-43.
[23]程恩富,胡靖春.论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可能性、迫切性与途径[J].经济学动态,2010(11):33-39.
[24]李炳炎,沈佳坤,沈建国.我国初次分配的现状与改革对策思考[J].探索,2012(2):87-92.
[25] Andrew T Y. One of the things we know that aren’t so: Is US labor's share relatively stable? [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10(32):90-102.
[26]莫亚琳,张志超.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支出与社会收入分配[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11(3): 79-89.
[27]徐成波.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演进研究——基于就业研究文献述评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3):40-46.
[28]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
[29]王云多.人力资本、内生生育行为和经济增长[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2(4):77-82.
[30]盖美,田成诗.中国农村有效就业量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0(2):4-6.
[31]高铁梅,范晓非.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2-31.
[32]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失衡与“大学生就业难”[J].财经科学,2010(4):86-93.
[33]刘培.以企业发展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培训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6):48-52.
[34]邱国庆.当前我国企业技工短缺的原因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6,(81):44-46.
[35]朱文娟,汪小勤.最低工资标准、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与劳动者就业[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3):58-62.
[36]Hurlin C, Venet B. Granger causality in panel data models with fixed coefficients[DB/OL].http://www.core.ucla.cbe/archives/EC2-2001/program.html, 2001-12-13.
[37]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失衡[J].中国工业经济,2010(6):35-45.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and Labor Share
-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SU Yongzhao
(School of Busines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on the variations in labor income share from the angle of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We fi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and the labor share in china is bilateral Granger causality. The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decrease agricultural marginal output. The decline of agricultural marginal output results in the low rural labors reservation wages and city workers wages; and this will decrease labor sha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cline of labor share results in the insufficient of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he increasing of unskilled workers proportion; and this further raises the level of the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So taking the efficient steps to reduce the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is the key element to stabilize the labor share.
Key words: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marginal output; human capital;labor share
责任编辑:吴锦丹
吴锦丹 萧敏娜 常明明
基金项目: 南通大学人文社会科类引进人才项目(03080569)。
摘 要:
基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视角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动原因进行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与劳动收入比重之间互为因果:中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会使农业边际产出下降,降低农村劳动者的保留工资,制约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导致劳动收入比重下降。而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会使劳动者减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加剧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程度。因此,减弱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是稳定劳动收入比重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边际产出;人力资本;劳动收入比重
文章编号:2095-5960(2014)04-0012-08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从1990年的5342%下降至2011年的4493%,中间虽然有波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劳动收入比重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过低,劳动所有者获得较少,虽经二次分配的调整,也会影响社会最终分配公平。[1]此外,资本所有者边际消费水平较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过低会导致投资比重较高,消费比重过低,对经济的未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关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对研究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和解决现实具体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收入比重为什么不断下降呢?本文的解释是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与劳动收入比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者相互强化,使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首先,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状态,更多的劳动者留在了农村,出现隐性失业现象,农业边际产出被压低。而农业边际产出决定了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保留工资。农村劳动者的低收入还制约了城市户口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导致我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其次,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导致劳动者减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减少会增加现有就业人员中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增加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3]
本文拟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分析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原因。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现有文献的回顾;第三部分是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机制;第四部分是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对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反作用机制;第五部分是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劳动收入比重之间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现有研究文献
针对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现有研究主要从产业结构变化、要素市场结构变化、产品市场结构变化、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制度因素六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Kuznets (1941)指出不同产业部门的劳动报酬比重是不同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演变,致使整体劳动报酬的比重发生显著的变化。[4] Carmen (2006)对产业层面上和国家层面上劳动报酬比重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国家层面上劳动报酬比重变动的重要原因。[5]中国学者也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引起劳动收入比重的相应变化,劳动收入比重与经济发展阶段存在U型关系。[6]目前,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原因在于中国正处在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7][8][9]
(二)要素市场结构的变化。 Harrison (2002)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要素市场结构发生变化,要素市场中资本谈判地位加强,恶化了劳动者的收入。[10]世界经济展望2007( 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07) 也指出全球化加强了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降低了劳动议价能力,对劳动收入比重产生负面影响。李稻葵等(2009)认为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呈U型规律。由于劳动力在部门之间转移存在阻力,劳动力的流动速度低于资本,劳动收益也低于资本。随着劳动力转移完成,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将上升。[11]龚刚和杨光(2010)发现,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下劳动力的无限供给。[12]
(三)产品市场结构的变化。 Blanchard和Giavazzi(2003)指出,产品市场的垄断会产生垄断利润,但垄断利润的分配取决于劳动者的议价能力。如果劳动者议价能力弱,垄断利润完全或大部分为资方占有,垄断程度的加剧会降低劳动收入的份额。[13]中国学者也研究发现,产品市场垄断加剧是中国近年来资本收入份额上扬的一个重要因素,垄断加强对于工业部门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贡献度达到30%。[14][15]
(四)技术进步。 Solow(1958)提出技术进步会加快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加剧劳动者之间的竞争,最终影响劳动收入比重。[16]Acemoglu(2000)认为技术进步具有偏向性,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会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17] Bentolila 和Saint-Paul ( 2003 )、Guscina(2006)研究发现,技术进步资本属性的增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显著为负。[18][19]黄先海和徐圣(2009)分析了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对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认为偏向性的技术进步是中国整体劳动收入比重走低的重要原因。[20]
(五)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Azmat 等(2007) 研究发现,OECD 国家的私有化程度加剧对劳动报酬比重有显著的负面影响。[21]中国学者分析了中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发现非公经济中劳方议价能力较弱,随着中国经济中私有制比重的增加,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22][23][24]
(六)制度因素。 制度的变动是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劳动收入比重的下降和工会化程度的下降、政府财政制度的变动显著相关。[25]中国学者也发现国有企业改制、地区分权背景下各地区的招商引资竞赛、政府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动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7][14][26]
对于劳动收入比重下降问题,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我们认为现有研究尚存有待完善之处。第一,现有研究认为劳动收入比重的发展呈U型趋势,我国现处于下降阶段,随着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流动,劳动收入比重日后会呈现上升态势。这背后一个隐含的假设是劳动力的流动是自由的。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正处在由政府统一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型期,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因素,劳动力的流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没有劳动力的流动是自由的这个假设,劳动收入比重日后会呈现上升态势这个结论就很值得商榷。第二,产品市场结构变化、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制度因素对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产生影响必须要有劳动力市场这个媒介,这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市场,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大量的农业劳动力需要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却难以融入城市,劳动力产业间的转移受到很大的限制,形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因此,本文拟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研究劳动市场的城乡分割与劳动收入比重的关系,剖析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变动的体制因素,可以形成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更好地探讨我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问题。
三、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
(一)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发展和现状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是指由于户籍制度和户籍制度衍生制度的存在,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两个及以上不同特征和运行规则的劳动力市场的一种现象。[27]由于存在分割,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可以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但是很难融入。这些劳动者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子女就业等方面待遇要低于从事同样工作的城市户籍劳动者。[28]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出现有特殊的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要快速发展经济,就必须集中一切可能的资源优先发展关键性行业。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计划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劳动力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也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配置。政府实施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把劳动者隔离在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部门,劳动者部门之间的流动有极其严格的指标限制。透过户籍制度的安排,政府可以把资源集中于城市部门,使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这种计划经济模式,对于经济落后国家快速发展经济,实施超越式发展非常有效,但是也带来很多遗留问题。就劳动力市场而言,户籍制度安排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两个市场的劳动者在就业、报酬、社会保障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各种经济资源进入市场交易,由市场机制配置。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横亘在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市场之间的障碍开始松动。农村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并靠自己的能力获取一份工作。小城镇户口全面放开,不少省份开始实施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传统的户籍制度的地位逐渐被削弱。
但是户籍制度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完全消除:首先,大中城市的户口并没有完全放开。这些城市大都设置了户口准入条件,多数农村劳动者很难满足这些条件,户籍制度还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巨大障碍。其次,城市户口的放开并不意味着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消除。户籍制度是指户口制度和户口制度的衍生制度,包括户口、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子女入学等一系列措施。一些省份实施的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只是取消了户口限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户籍制度的地位,进城的农村劳动者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以及子女入学等相关待遇要低于城镇居民。
(二)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
中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业歧视。农村劳动者一般只能进入城市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很难进入正规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工作不但条件差,稳定性也不强。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2年,在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60%,其次是建筑业占177%,服务业占122%。截至2012年,农民工从事现职的平均时间为27年,从事现职累计不满1年的占227%,1—2年的占431%,3—5年的占209%,5年以上的仅占133%。而且他们的工资也无法和城市劳动者相提并论,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身份约束。现在户籍制度已经松动,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收益差异也逐渐缩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进城的农村劳动者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还是要远远低于城市劳动者,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2年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39%、236%、167%、8%和56%。而且,目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只是消除或者减少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城市户口劳动者和农村户口劳动者之间因为身份而造成的收益差异,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差异。身份约束使农村劳动者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只是过境的“候鸟”。
最后,子女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者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发生了变化,从“个体流动”转向“家庭流动”。于是子女教育问题就成为影响农村劳动者流动的重要因素。这些劳动者希望子女能够获得和城市劳动者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但是,城市由于体制的弊端并不能为这些劳动者子女提供正规教育。目前有些大城市开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效还不明朗。[29]
当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时,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状态,更多的劳动者留在了农村,出现隐性失业现象。本文借鉴盖美(2010)的研究,采用固定时期测算法来估算中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数量。[30]
表11978—2011年中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数量(万人)
年份
农业总就业
有效就业
隐性失业人口
年份
农业总就业
有效就业
隐性失业人口 1978
30638
17357
13281
1995
49025
31535
174901979
30582
17584
12998
1996
49028
33137
158911980
31371
17783
13588
1997
49039
33592
154471981
32227
18694
13533
1998
49021
33287
157341982
33278
19331
13947
1999
48982
33753
152291983
34258
19882
14376
2000
48934
32171
167631984
35368
20779
14589
2001
48674
32707
159671985
37065
22022
15043
2002
48121
32474
156471986
37990
23143
14847
2003
47506
32198
153081987
39000
24303
14697
2004
46971
32280
146911988
40067
25222
14845
2005
46258
32879
133791989
40939
25460
15479
2006
45348
32871
124771990
47708
25824
21884
2007
44368
32801
115671991
48026
26436
21590
2008
43461
32982
104791992
48291
27489
20802
2009
42506
31130
113761993
48546
29399
19147
2010
41418
29932
114861994
48802
29814
18988
2011
40506
29963
10543
资料来源:农村总就业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有效就业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公报计算得出。
从表1,中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的测算结果看,从1978年至2011年,我国农业总就业人口大于农业有效就业人口,农村隐性失业现象比较严重,未来中国农村仍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转移。
农村隐性失业现象意味着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状态,农村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给定农村的土地和资本,农业现有就业量大于有效就业量,会导致劳动力的边际产出被压低。本文借鉴高铁梅(2011)的研究,在考虑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化肥、用电等)消耗的情况下,估算中国农业劳动边际产出Y/L(Y为农业实际总产值,L为农业从业人数)。[31]
表21994—2011年中国农业劳动边际产出
年份
农业劳动边际产出(万元)
年份
农业劳动边际产出(万元)〖BHD〗1994
-068
2003
-0671995
-093
2004
-0611996
-093
2005
-0361997
-094
2006
-0381998
-092
2007
-0261999
-088
2008
-0222000
-083
2009
-0192001
-099
2010
-0132002
-086
2011
-009
资料来源:农业劳动边际产出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由表2可以看出,1994年至2011年我国农业劳动边际产出虽然增长较为迅速,但是均为负值。这说明随着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转移,隐性失业人口的逐渐减少,我国农业劳动边际产出逐渐增加。然而,我国农业还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而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导致我国劳动力的农业边际产出被压低。
农村劳动者在农业的边际产出决定了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保留工资。大量隐性失业人口的存在导致农村劳动者农业边际产出被压低,而较低的劳动者农业边际产出则会使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可以接受的工资远低于从事同样工作的城市户口劳动者。2000—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如表3所示。
表32000—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
单位:元
年份
工资性收入
年份
工资性收入 2000
7023
2006
137482001
7719
2007
1596222002
84022
2008
1853732003
91838
2009
206132004
99846
2010
2431052005
117453
2011
296343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3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在较低水平上缓慢增长。2004年以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农村劳动者的消费模式不同于城市劳动者,他们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他们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如果消除2004年以后我国食品价格和城市房租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村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是十分缓慢的。
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来自农村的劳动者由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受到各种制度歧视,无法享受到城市劳动者相应的待遇,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依然会影响到城市劳动者。在竞争性的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农村劳动者的低收入制约了城市户口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农村劳动者进入的主要经济部门私营单位,工资水平一直要远远低于农村劳动者难以进入的非私营单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是私营单位工资水平的179倍,2010年是178倍,2011年是173倍。如果我们再考虑社保、福利等因素,这个差距会更大。考虑到私营单位的就业人数占我国就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农村劳动者的低工资会导致我国劳动收入比重较低。
综上所述,中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可以概述为: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状态,更多的劳动者留在了农村,出现隐性失业现象,劳动力的农业边际产出被压低。而农业边际产出决定了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保留工资。在竞争性的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农村劳动者的低收入又制约了城市户口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导致我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
四、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对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反作用
在国家税赋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意味着劳动所有者的报酬减少,本属于劳动者的报酬转移到资本所有者手中。这会从两个方面影响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由于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劳动者现期的收入减少,劳动者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能力下降。而且,劳动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会使劳动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进一步减少劳动者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和意愿。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09年,在农民工中,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511%,2011年为524%,2010年为688%,2012年则为692%。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总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2000—2011年投资率与各教育层次的入学率如表4所示。
表42000—2011年投资率与各教育层次的入学率
年份
投资率
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小学升学率
初中升学率
高中升学率
总计入学率
总入学率/投资率 2000
3530
9910
9490
5120
7320
31840
902 2001
3648
9910
9545
5295
7880
32630
895 2002
3782
9860
9700
5830
8350
33740
892 2003
4096
9870
9790
5960
8340
33960
829 2004
4302
9890
9811
6380
8254
34335
798 2005
4154
9915
9840
6970
7630
34355
827 2006
4174
9930
10000
7570
7510
35010
839 2007
4162
9950
9990
8050
7030
35020
841 2008
4378
9954
9971
8210
7268
35403
809 2009
4716
9940
9910
8560
7760
36170
767 2010
4806
9970
9870
8750
8330
36920
768 2011
4831
9979
9830
8890
8650
37349
773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4可以看出,跟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入学率/投资率从2000至2011年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快速增长,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要缓慢得多。
第二,由于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一部分劳动者报酬以利润的形式转移到资本所有者手中,使其收入增加。但是由于相对于劳动者,资本所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其收入的增加则意味着储蓄过多,资本的价格——实际利率下降,资本更“便宜”。趋利的本性会使企业更多地使用资本。据笔者统计(见表5),1997年至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32]
表5中国1997—2010年固定资产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比
年份
固定资产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年份
固定资产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1997
0106
0088
2004
0123
01101998
0105
0078
2005
0128
00731999
0102
0071
2006
0130
00752000
0101
0080
2007
0134
01102001
0103
0073
2008
0133
00902002
0111
0097
2009
0141
00812003
0120
0100
2010
0131
0092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GDP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资本存量,以1990年为不变价格,根据苏永照(2010)方法求得。
此外,劳动收入比重下降,资本价格的下降,会使劳动变得相对“昂贵”, 趋利的本性又导致企业减少在劳动力方面的投资。企业在劳动力方面的投资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两部分。[33]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福利还有其为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属于显性投资。显性投资由于受到国家法律的明确保护,减少其份额是劳动者可以直接感受的,具有刚性,企业一般不会大幅减少。企业对劳动者的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属于隐性投资,这部分投资具有灵活性,减少其份额劳动者没有直接感受。因此,企业一般会减少这部分隐性投资。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的调查数据,被调查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平均提取比例要低于国家的最低标准。多数企业虽然也按照法律规定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但是真正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并不多。[34]
由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我国农村劳动者很难在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工作,他们主要集中在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提供的操作性岗位和一些大企业提供的临时性岗位,这些岗位对技能的需求较低,就业主体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和部分下岗工人。[35]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2年,在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763%。低技能劳动者数量较大,劳动者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是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显著特征。我们可以用现有就业人员中低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来代表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低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越大表明二级劳动力市场越大,城乡分割程度越高。因此,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对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影响,会加大现有就业人员中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增加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
综上所述,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对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影响可以概述为:劳动收入比重下降会导致劳动者减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减少会增加现有就业人员中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增加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
五、实证分析
(一)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原理
本文采用2001年Hurlin和Venet提出的固定系数面板数据Granger检验方法来检验中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劳动收入比重的格兰杰因果关系。[36]根据Hurlin和Venet的研究,对于每一个截面i和时间t,我们可以检验滞后p∈R期的模型:
Yi,t=∑pk=1γ(k)Yi,t-1+∑pk=1β(k)iXi,t-k+Vi,t(1)
Xi,t=∑pk=1γ(k)Xi,t-1+∑pk=1β(k)iYi,t-k+Vi,t(2)
其中Vi,t=αi+ωt+εi,t,εi,t~iid(0, σ2ε),X、Y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变量, 检验的焦点都集中在自回归系数γ(k)和回归系数β(k)是否显著不为零,如果显著不为零则存在因果关系,否则不存在因果关系。
本文利用以下两个模型来检测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劳动收入比重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LSi,t=∑pk=1γ(k)LSi,t-1+∑pk=1β(k)iMSi,t-k+Vi,t(3)
MSi,t=∑pk=1γ(k)MSi,t-1+∑pk=1β(k)iLSi,t-k+Vi,t(4)
其中,MS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LS为我国劳动收入比重。
(二)数据选择
由于劳动者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是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显著特征,因此可以用现有就业人员中低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来代表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低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越大说明城乡分割程度越高。我国劳动收入比重用劳动者报酬与收入法GDP的比值来表示,采用的基础数据为2000—2011年的全国各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各期劳动统计年鉴和各期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我国调整了劳动者报酬的统计口径,为消除调整的影响,本文采用周明海等(2010)的方法对2004年以后的劳动收入比重进行调整。[37]在实证分析前,为保证数据的平稳性,分别对这两组面板数据进行了差分处理。
(三)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数据是平稳的,如果数据是非平稳数据,就需要我们先进行协整,结果符合要求,才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而对非平稳数据进行检验,就无法避免伪回归问题。目前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一般采用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主要有LLC、IPS、ADF-FISHER、PP-FISHER四种检验方法,分为同质性假设检验和异质性假设检验,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了使检验的结果更理想,本文拟同时采用LLC、IPS、ADF-FISHER、PP-FISHER四种检验方法,最后综合分析它们的检验结果。我们借助统计分析软件EVIEWS对将要分析的面板数据进行LLC、IPS、ADF-FISHER、PP-FISHER检验,得到面板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表6所示。
表6LS、MS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劳动收入比重 LS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
方法
统计量
显著性概率
统计量
显著性概率 LLC检验
-128897
00000﹡﹡
-121008
00000﹡﹡IPS检验
-610276
00000﹡﹡
-524947
00000﹡﹡ADF-Fisher检验
147968
78897e-66﹡﹡
144377
00000﹡﹡PP-Fisher检验
235478
00000﹡﹡
149802
00000﹡﹡
注:**表示1%统计水平上统计显著
通过对LS和MS的面板单位根检验可以得出: 无论是同质性假设检验还是异质性假设检验,LS和MS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LS和MS均不存在单位根,即我们研究的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劳动收入比重变量是稳定的。数据不需要协整就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四)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
我们通过对样本数据的VAR检验来实现格兰杰因果分析,首先,选取AIC的最小值以确定最佳滞后期,经检验最适滞后期为2。其次,根据面板格兰杰因果分析的原理,利用EVIEWS软件对我们的数据进行因果分析, LS和MS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如表7所示。
表7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
变量
劳动收入比重 LS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
C
16958
(00776)
17118
(00829)
18867
(00908)
-21877
(00691)
-30709
(00875)
-42688
(00549)
LSi,t-1
63938
(00875)
99364
(00784)
-48772
(00526)
-77132
(00357)
-34338
(00921)
MSi,t-1
-38676
(00681)
-41643
(00534)
-38682
(00810)
178781
(00086)
159769
(00069)
MSi,t-2
61488
(00053)
79235
(00077)
LSi,t-2
52978
(00604)
49313
(00687)
表7描述了对模型(3)和(4)分别在劳动收入比重 LS和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滞后1期和2期的条件下进行回归的结果。从回归结果看,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在劳动收入比重 LS分别为滞后1期和2期的条件下的P值为00875和00604,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当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在劳动收入比重 LS滞后两期同时回归时P值分别为00784和00687,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劳动收入比重 LS在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分别为滞后1期和2期条件下的P值为00086和00053,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当劳动收入比重 LS和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MS滞后两期同时回归时P值分别为00069和00077,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根据2001年Hurlin和Venet提出的固定系数面板数据Granger检验方法原理,表7的回归结果显示: 劳动收入比重滞后1期和2期时劳动收入比重都是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格兰杰原因。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滞后1期和2期时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都是劳动收入比重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劳动收入比重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六、结论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理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收入比重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稳定我国劳动收入比重的关键是消除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
首先,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过去我们一直关注产业升级的问题,然而产业的合理化布局更为重要。当前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有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未来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者需要转移,这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宝贵资源。然而,这些劳动者存在总体技能水平不高的特点,因此要适度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业,诸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农业,给农村劳动者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消除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稳定劳动收入比重。
其次,要完善相关制度。要彻底消除户籍制度在隔离城乡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影响,实行城乡无差别的户籍制度,使劳动者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与此相应的是改革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别,而不只是消除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城乡户籍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差别,最终实施城乡无差别的社会保障制度。此外,各地要根据地区特征制定相应的政策帮助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有效减少农村的隐性失业人口。
最后,要增加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其就业技能。政府应根据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工,不但要完善当前的各种教育培训财政补贴政策,更要制定有利于地区长远产业发展的教育培训激励政策,调动农村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农村劳动者的培训工作中来,对从事培训的社会力量进行有效激励,并完善社会力量从事农村劳动者培训的各种规范。
参考文献:
[1]周德海.论基尼系数与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6):36-40.
[2]张士斌,郭晓峰.贵州初次分配格局问题研究——基于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视角[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2):100-104.
[3]蔡武.异质型人力资本溢出、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3):30-37.
[4]Kuznets S,Lillian E,Elizabeth J.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R].NBER working paper,1941: 61-95.
[5]Carmen G R.Are Factor Shares Constant?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from a New Perspective[J].Macroeconomics,2006(19):1-19.
[6]石丹,王涛.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5):18-25.
[7]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J].管理世界,2009(5):25-35.
[8]石涛,张磊.劳动报酬占比变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8):18-29.
[9]白重恩,钱震杰.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 (12): 3-24.
[10]Harrison A E.Has Globalization Eroded Labor’s Share? Some Cross Country Evidence[R].NBER Working Paper,2002,October.
[11]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1):70-82.
[12]龚刚,杨光.论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演变[J].管理世界,2010(5):45-55.
[13]Blanchard O, Giavazzi F.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Regulation and Deregulation in Goods and Labor Market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18(3):879-907.
[14]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8):16-28.
[15]伍山林.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制:一个微观模型[J].经济研究,2011(9):55-68.
[16]Solow A.Skeptical Note on the Constancy of Relative Shar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1958,Vol.48 Issue 4:618-630.
[17]Acemoglu D. 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2,69(4): 781-809.
[18]Bentolina S, Saint-Paul G.Explaining Movements in Labor Share[J].Contributions to Macroeconomics,2003,3(1):9-16.
[19]Guscina A.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Labor's Share in National Income[R].IMF Working Paper,2006:294-300.
[20]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2009(7): 34-45.
[21]Azmat G, Alan M, John V R.Entry Regul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Labor's Share of GDP: A Cross Country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Industries[R].CEP Discussion Paper, No 806 June 2007:1-55.
[22]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J].管理世界,2010(10):24-43.
[23]程恩富,胡靖春.论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可能性、迫切性与途径[J].经济学动态,2010(11):33-39.
[24]李炳炎,沈佳坤,沈建国.我国初次分配的现状与改革对策思考[J].探索,2012(2):87-92.
[25] Andrew T Y. One of the things we know that aren’t so: Is US labor's share relatively stable? [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10(32):90-102.
[26]莫亚琳,张志超.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支出与社会收入分配[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11(3): 79-89.
[27]徐成波.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演进研究——基于就业研究文献述评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3):40-46.
[28]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
[29]王云多.人力资本、内生生育行为和经济增长[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2(4):77-82.
[30]盖美,田成诗.中国农村有效就业量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0(2):4-6.
[31]高铁梅,范晓非.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2-31.
[32]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失衡与“大学生就业难”[J].财经科学,2010(4):86-93.
[33]刘培.以企业发展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培训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6):48-52.
[34]邱国庆.当前我国企业技工短缺的原因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6,(81):44-46.
[35]朱文娟,汪小勤.最低工资标准、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与劳动者就业[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3):58-62.
[36]Hurlin C, Venet B. Granger causality in panel data models with fixed coefficients[DB/OL].http://www.core.ucla.cbe/archives/EC2-2001/program.html, 2001-12-13.
[37]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失衡[J].中国工业经济,2010(6):35-45.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and Labor Share
-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SU Yongzhao
(School of Busines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on the variations in labor income share from the angle of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We fi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and the labor share in china is bilateral Granger causality. The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decrease agricultural marginal output. The decline of agricultural marginal output results in the low rural labors reservation wages and city workers wages; and this will decrease labor sha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cline of labor share results in the insufficient of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he increasing of unskilled workers proportion; and this further raises the level of the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So taking the efficient steps to reduce the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 is the key element to stabilize the labor share.
Key words:
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marginal output; human capital;labor share
责任编辑:吴锦丹
吴锦丹 萧敏娜 常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