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1958年建市,面积3882平方公里,人口86万,城镇人口占53.6%。2009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成员城市。铜川资源丰富,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距西安和咸阳国际机场60多公里,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北移和地铁线、西黄第二条高速公路的建设,铜川已融入西安大都市经济圈。近年来,铜川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先后实施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7年位居全省前列。
一、在规划实施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扎实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围绕建设西北能源、建材、食品基地的目标,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一是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加强与华能、中铝等央企和陕有色、陕煤化、陕汽等企业集团的合作,引进实施了一批大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煤炭产能由低迷时的800多万吨提高到2000万吨,电解铝产能由5.5万吨提高到25万吨,水泥产能由420万吨提高到1700万吨。在支柱产业扩能增效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性替代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电源、旅游等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新兴产业比重已达到30%以上。
二是加快园区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根据全市的资源、项目和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规划建设了八个工业园区。与陕煤化、陕有色集团合作、投资150亿元的航汽铝工业园区已开始实施。八个工业园区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通过工业园区建设,拉大了城市骨架,城市规划区面积由原来的55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
三是多措并举扶持壮大骨干企业。2005年省上给我市下划了5户省属企业,我们通过政策性破产、资产重组等途径,使这些企业走出了困境,近万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引进了冀东水泥,对秦岭水泥公司实施了破产重整,使多年亏损的老企业实现了盈利。以存量换增量,把东风昌河公司市级国有股份无偿划拨给陕汽集团,在铜川新区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通过引进合作伙伴,新上2条陶瓷地砖生产线项目,西北耐火材料厂闲置资产正在逐步盘活。
四是狠抓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形象。2003年我们自筹资金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滑塌区居民整体搬迁,矿区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去年已累计建成135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1.5万户、6万多群众喜迁新居。在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关闭拆除了51条水泥落后生产线,水泥污染顽疾得到有效根治,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4天,先后创建成为陕西省卫生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
五是大力发展果业,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利用铜川位于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这一优势,大力发展以苹果、大樱桃为主的鲜果和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打造陕西渭北果业基地。全市鲜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200万亩,农民人均达到5亩果,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六是加强各类培训基地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延大铜川校区即将开工建设,陕西体育专修学院、省武警总队、消防总队培训基地、渭北果业学院等项目也取得实质进展。
2009年,我们抢抓建设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的机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5.86亿元、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10.08亿元、增长34.29%,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7元,增长24.6%,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21.06亿元、增长31.5%,农民人均纯收入3968元、增长20.5%,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大关中经济区打造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空间发展框架,“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铜川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将积极融入西安大都市圈,主动接受西安的辐射带动,以经济转型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培育煤电、铝业、水泥、新兴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为重点,努力建设渭北果业之心、西北建材能源之都、避暑休闲胜地、宜商宜居城市。
(一)加快推进四大基地建设
一是构筑关天经济区能源基地。抓住中省支持铜川转型的机遇,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加快煤炭资源就地深度转化和综合节约利用。延长现有煤炭资源开采时限,重点发展百万吨以上的大煤矿,使煤炭产能稳定在2000万吨。依托华能集团、陕煤化集团等大型企业,引进实施一批煤炭转化项目,发展煤电产业和煤化工,建设华能铜川电厂2×100万千瓦二期工程、铜川铝业电厂2×60万千瓦工程,使全市发电装机尽快达到400万千瓦,把铜川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二是构筑陕西铝工业基地。以航汽铝工业园区为依托,实施好电解铝产能扩建、预焙阳极等项目,电解铝产能达到50万吨,预焙阳极产能达到15万吨,抓好铸轧铝板、合金铝铝板材、汽车精密铝铸件等下游深加工产业,实现铝业由初级产品向精深产品的战略转型,把铜川打造成西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三是构筑西北地区现代建材基地。新建及改扩建8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形成以秦岭、声威两大水泥集团为核心产业集聚区,使水泥产能达到2000万吨。加快发展油井水泥等高附加值水泥制品、节能环保型建材新产品,延伸水泥产业链。积极承接东部陶瓷产业转移,引进建设一批陶瓷项目,尽快使建筑陶瓷产能达到3000万平方米。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铜川新区中星材料科技园为依托,重点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及相关产业,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建材业基地。
四是构筑关天经济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以台湾旺旺、佰度食品、凯维酒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快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和奶牛养殖业发展,巩固200万亩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成果,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奶制品、方便面、核桃乳、浓缩蔬菜汁以及植物油蛋白生物生化制品,打造享誉全国的名、优、特产品,把铜川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积极发展新材料、半导体照明、装备制造、医药、电源等新兴产业,尽快使其产值达到100亿元。
(二)加快推进铜川大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55万城镇人口大城市和西铜同城化发展的目标,抓紧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城市骨架,构建“北市区—黄堡—耀州区—新区—坡头”的大城市格局,确保城市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超前做好重大基础设施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加快西铜第二通道铜川段工程建设,开通西铜公交专线,力争合凤高速公路和耀旬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启动铜川铁路连接线项目和西铜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三)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按照“421”的旅游发展思路,重点建设照金香山、玉华宫、药王山、陈炉四大景区,形成以照金香山为中心,集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南部旅游板块,形成以玉华宫为中心,集佛教文化、休闲避暑、滑雪狩猎等为一体的北部旅游板块,打造大唐国瓷文化旅游创意园,着力构筑旅游精品区,使铜川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继续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千方百计落实好项目配套资金,加快民生工程的实施。抓住今年国家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机遇,开工建设17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搬迁6万住房困难群众,争取两年内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继续深入推进以水泥粉尘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治理,巩固提高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三城联创”活动,让铜川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着力解决好就业再就业问题,力争五年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实现群众生活水平大提升、大跨越。
一、在规划实施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扎实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围绕建设西北能源、建材、食品基地的目标,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一是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加强与华能、中铝等央企和陕有色、陕煤化、陕汽等企业集团的合作,引进实施了一批大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煤炭产能由低迷时的800多万吨提高到2000万吨,电解铝产能由5.5万吨提高到25万吨,水泥产能由420万吨提高到1700万吨。在支柱产业扩能增效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性替代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电源、旅游等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新兴产业比重已达到30%以上。
二是加快园区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根据全市的资源、项目和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规划建设了八个工业园区。与陕煤化、陕有色集团合作、投资150亿元的航汽铝工业园区已开始实施。八个工业园区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通过工业园区建设,拉大了城市骨架,城市规划区面积由原来的55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
三是多措并举扶持壮大骨干企业。2005年省上给我市下划了5户省属企业,我们通过政策性破产、资产重组等途径,使这些企业走出了困境,近万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引进了冀东水泥,对秦岭水泥公司实施了破产重整,使多年亏损的老企业实现了盈利。以存量换增量,把东风昌河公司市级国有股份无偿划拨给陕汽集团,在铜川新区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通过引进合作伙伴,新上2条陶瓷地砖生产线项目,西北耐火材料厂闲置资产正在逐步盘活。
四是狠抓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形象。2003年我们自筹资金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滑塌区居民整体搬迁,矿区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去年已累计建成135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1.5万户、6万多群众喜迁新居。在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关闭拆除了51条水泥落后生产线,水泥污染顽疾得到有效根治,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4天,先后创建成为陕西省卫生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
五是大力发展果业,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利用铜川位于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这一优势,大力发展以苹果、大樱桃为主的鲜果和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打造陕西渭北果业基地。全市鲜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200万亩,农民人均达到5亩果,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六是加强各类培训基地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延大铜川校区即将开工建设,陕西体育专修学院、省武警总队、消防总队培训基地、渭北果业学院等项目也取得实质进展。
2009年,我们抢抓建设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的机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5.86亿元、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10.08亿元、增长34.29%,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7元,增长24.6%,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21.06亿元、增长31.5%,农民人均纯收入3968元、增长20.5%,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大关中经济区打造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空间发展框架,“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铜川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将积极融入西安大都市圈,主动接受西安的辐射带动,以经济转型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培育煤电、铝业、水泥、新兴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为重点,努力建设渭北果业之心、西北建材能源之都、避暑休闲胜地、宜商宜居城市。
(一)加快推进四大基地建设
一是构筑关天经济区能源基地。抓住中省支持铜川转型的机遇,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加快煤炭资源就地深度转化和综合节约利用。延长现有煤炭资源开采时限,重点发展百万吨以上的大煤矿,使煤炭产能稳定在2000万吨。依托华能集团、陕煤化集团等大型企业,引进实施一批煤炭转化项目,发展煤电产业和煤化工,建设华能铜川电厂2×100万千瓦二期工程、铜川铝业电厂2×60万千瓦工程,使全市发电装机尽快达到400万千瓦,把铜川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二是构筑陕西铝工业基地。以航汽铝工业园区为依托,实施好电解铝产能扩建、预焙阳极等项目,电解铝产能达到50万吨,预焙阳极产能达到15万吨,抓好铸轧铝板、合金铝铝板材、汽车精密铝铸件等下游深加工产业,实现铝业由初级产品向精深产品的战略转型,把铜川打造成西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三是构筑西北地区现代建材基地。新建及改扩建8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形成以秦岭、声威两大水泥集团为核心产业集聚区,使水泥产能达到2000万吨。加快发展油井水泥等高附加值水泥制品、节能环保型建材新产品,延伸水泥产业链。积极承接东部陶瓷产业转移,引进建设一批陶瓷项目,尽快使建筑陶瓷产能达到3000万平方米。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铜川新区中星材料科技园为依托,重点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及相关产业,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建材业基地。
四是构筑关天经济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以台湾旺旺、佰度食品、凯维酒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快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和奶牛养殖业发展,巩固200万亩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成果,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奶制品、方便面、核桃乳、浓缩蔬菜汁以及植物油蛋白生物生化制品,打造享誉全国的名、优、特产品,把铜川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积极发展新材料、半导体照明、装备制造、医药、电源等新兴产业,尽快使其产值达到100亿元。
(二)加快推进铜川大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55万城镇人口大城市和西铜同城化发展的目标,抓紧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城市骨架,构建“北市区—黄堡—耀州区—新区—坡头”的大城市格局,确保城市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超前做好重大基础设施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加快西铜第二通道铜川段工程建设,开通西铜公交专线,力争合凤高速公路和耀旬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启动铜川铁路连接线项目和西铜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三)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按照“421”的旅游发展思路,重点建设照金香山、玉华宫、药王山、陈炉四大景区,形成以照金香山为中心,集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南部旅游板块,形成以玉华宫为中心,集佛教文化、休闲避暑、滑雪狩猎等为一体的北部旅游板块,打造大唐国瓷文化旅游创意园,着力构筑旅游精品区,使铜川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继续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千方百计落实好项目配套资金,加快民生工程的实施。抓住今年国家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机遇,开工建设17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搬迁6万住房困难群众,争取两年内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继续深入推进以水泥粉尘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治理,巩固提高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三城联创”活动,让铜川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着力解决好就业再就业问题,力争五年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实现群众生活水平大提升、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