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探析

来源 :鄱阳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r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最为关键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的好坏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江西实现绿色崛起、进位赶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源总体水平不高,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必须强化经济区人力资源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营造人力资源开发环境,适应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需要,大力提升经济区人力资源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源;人才开发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3-0073-0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承载着引领江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日益成为江西省实现绿色崛起、进位赶超的关键。该区人口占全省近一半,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存量,但与国内其他省份的国家战略区划特别是发达省份的相比,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还比较低,差距较大,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经济区人力资源质量,成为当前经济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源现状剖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的追加,经济区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经济区人力资源总体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与发达甚至中部地区其它省份的国家战略区划的比较劣势也很明显。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对经济区人力资源的现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一)人力资源存量大、密度高、增长快
  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2008年底总人口为2006.6万,经济区以江西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一半的人口。①由表1、表2可知,截至2010年年末,经济区总人口为2053.55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3.8%,较2008年年末2006.6万人增长了2.3%;人口密度为401人/平方公里,超出全国140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和全省267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一大截,相比经济区2008年的人口密度提升了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经济区人口基数较大,人力资源存量丰富,人力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可以说,经济区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高素质人才短缺
  总体而言,经济区人力资源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生理、思想和文化三个方面。生理素质方面,由于经济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投入不足,卫生基础设施较差,劳动力健康状况不佳、健康水平提高缓慢;思想素质方面,受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和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经济区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求稳,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比较单薄,导致市场适应能力较差;文化素质方面,经济区人力资源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职业技能较差。据统计,经济区2010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9年,虽然比全省8.6年多出0.4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此外,当前适应经济区建设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对不足,能掌握现代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也很欠缺,高素质人才短缺现象亟待解决。总体来说,经济区人力资源质量方面存在劣势,亟待提升。
  (三)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流动性较差
  随着江西全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近年来,经济区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凸显。就人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布而言,据统计,经济区社会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比例为1∶0.5∶0.74,可见,经济区人力资源在传统产业的分布过于集中。目前,随着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区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配置的现象非常严重。此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低,导致经济区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再加之经济区当前户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机制存在的缺陷,阻碍了劳动力在地域、产业间的充分流动,同时增加了劳动力流动的直接成本。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相对落后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存在着重要影响。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江西全省改革力度相对不足、工业化水平较低、缺乏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经济发展速度大大低于沿海发达省份,人才大量外流(近年来人才流进的比例略大于流出比例);而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才外流,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发展。
  近年来,尽管江西改革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经济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2009年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9.4亿元,2010年为5558亿元,增长了23.8%,然而经济区要缩短与发达甚至中部地区其它省份的国家战略区划(如:武汉经济圈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9548.5亿元)的差距,实现崛起和赶超,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
  (二)缺乏统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不明确
  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即从根本上构建政策优惠、组织健全、市场优化、资源整合、服务完善、氛围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实现经济区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富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持续强大的动力。从江西全省来看,自“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提出后,全省人力资源开发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人力资源的存量、素质和流动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经济区未来要担负江西实现绿色崛起、进位赶超的“发动机”角色,必须在“科教兴赣”、“人才强省”的大背景下,制定明确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然而,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出针对经济区实际的系统而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方案,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缺乏明确方向和统筹安排。   (三)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从政府层面来看,经济区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保健和科研三项事业的投入水平偏低,据统计,经济区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与4.5%的世界水平和3.5%的全国水平差距较大,要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2012年4%的投入指标要求,需要经济区超常规的财政投入;从全国总体水平来看,经济区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还处于滞后水平,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医院(卫生院)床位、卫生人力资源等指标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科研投入方面,尽管近年来总量不断增长,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①
  从企事业单位层面来看,由于经济区内企事业单位片面追求利润和有形资产增长的眼前的短期效益,而忽视了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潜在的长远效益,致使企事业单位用于员工各类培训的投入很低。
  从家庭或居民个人层面来看,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经济区内家庭或居民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更加强烈,家庭或居民个人教育支出已呈现多元化趋势,然而,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性观念仍旧是制约家庭或居民个人加大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①
  (四)人力资源开发跟不上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当前,江西全省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江西省人民政府已发布实施《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于经济区而言,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步伐相对更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已制定并付诸实施。然而,就当前经济区人力资源分布而言,人力资源的产业分布不均衡,人力资源相对集中于传统产业。经济区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已不适应经济区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制约着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一)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强高端领军人才的引进,开拓人才的国际视野
  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制定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并有效实施,才能在根本上保证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为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为此,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实际,用国际战略眼光来统筹规划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尽快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既立足于区内自主培养和开发,又放眼于外来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人力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促进经济区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要加快引进海内外高端领军人才,鼓励支持留学回国人员来经济区发展创业,切实保障“外面的人才引得进,走出去的人才回得来”。此外,对于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有关部门要在法律法规上予以保障,为战略的实施推进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加大人力资本和教育事业投资,加强教育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就经济区而言,要实现对国内发达甚至中部地区省份的国家战略区划的赶超,就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本追赶的先导作用,要超常规地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首先,经济区要不断追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教育经费的人均占有水平,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教育经费,提倡教育多元化投资形式。要通过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优化师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全面提高经济区人力资源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技能,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满足经济区今后发展中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其次,要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要增加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建立起基本的医疗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区全民的身体素质。要积极运用财政转移支付工具,增加对经济区内贫困地区、不发达地区等财政困难区域的转移支付,以调节经济区内不同区域之间的财力差距,改善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当、效率较低的现状,对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再次,要切实强化和加大社会各方面对科研的基本投入,同时,应健全和完善财政对科研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在确保政府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政策性融资和税收优惠政策,对加大和推动民间资本的介入形成积极有效的促进。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研经费投入产出率,改进科技奖励制度,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创造更高价值和经济社会建设之中,以切实保障经济区科研人才队伍得以不断壮大。①
  此外,还要鼓励和提倡经济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员工的在职培训;积极引导居民个人形成“生产性投资观念”,自觉自愿地增加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②
  (三)人力资源开发要预判经济转型的方向,要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当前,经济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产业结构正在经历较大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要有预判经济转型的超前思维。因为大量已发生的投入将失去价值,现有的经济区人力资源结构将失衡、高素质人才短缺的现象将进一步恶化。为此,相关部门应及时掌握人力资源市场动向,充分利用就业市场相关信息,通过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对人力资源培养、开发模式进行合理适度调整,切实保障人力资源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相协调。
  有关部门要围绕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优势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以产业为导向的人才开发平台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相应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合力构筑经济区人才高地,形成经济区特有的人才向心力与影响力。
  (四)加强农村实用型人力资源的培训,实现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整体提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好坏某种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水平,从全国、全省来看都是如此,对于经济区而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同样十分重要而紧迫。从人力资源的城乡分布角度来看,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且能力基础薄弱,智力资本提升的社会需求最为迫切,实用致富科技的推广面最广阔。为此,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着眼提高总量、改善结构、增强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型人力资源的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以实现经济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整体提升。
  (五)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推进经济区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性开发
  经济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千千万万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此,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性开发,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氛围,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在培育人才方面,要继续实施经济区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加大拔尖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吸引人才方面,要实行“柔性流动”的人才政策,始终坚持“人才以用为本”的原则,不求所有、但能所用,不求所在、但有所为,特别是要结合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海外、省外拔尖人才,包括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在留住人才方面,要按照“用事业引人,用感情暖人,用待遇留人,用环境育人”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作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适度的社会氛围。
其他文献
利用概率的下连续性.我们定义了无穷伯努利试验中一个连贯问题的概率,进而我们用一个比较简单但在一般场合也可以应用的方法导出了这个概率的计算公式。
居住建筑用悬挑梁外挑阳台,挑梁嵌入砖墙内的长度是阳台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详细地进行了计算,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文章全面阐述了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以此为借鉴,根据高职机械类各专业的专业特点。探讨其数控技术课程设置。
由于2根钢丝接触问题可以作为整个拉索断面平行钢丝间接触问题的简化,故在用ANSYS有限元方法分析整个拉索断面平行钢丝排列模型的接触问题之前,运用经典理论解和ANSYS有限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