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些年认识一江浙女子,开厂经商,后与丈夫离婚,分得现金百余万,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居北京。忧于未来保障,遂开始陆续买入商铺,以谋些租金供给生活。开始只敢买点边缘地段的便宜小铺面,后来慢慢入道,卖掉数个小铺面,借助银行信贷,开始买卖核心地段的高价旺铺。经年下来,从朝阳买到海淀,居然在京城几个有名商区都拥有了自己的铺面。近二十年过去,盘指一算,目前拥有的商铺价值竟然已达数亿元!财富增值的速度与倍数,让所有生意都望尘莫及。
这只是北京商铺传奇的一小段剪影。运营北京商业地产出名的公司,有大开大合的大国企金融街,有小打小闹的小私企SOHO,每个项目都是风生水起,利润数亿。据坊间测算,在东边华茂商圈,插手中介的特殊关系户,从开发商手上硬分走的利润就有几个亿;在西边世纪城商圈,累积开发的商业利润已过30亿。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商铺传奇,让当年教育大陆人的很多香港商业地产教父都目瞪口呆。
我没有研究过商业地产,也买有投资过商铺,只是感觉在住宅限购、房产调控、股市低迷、资产去泡沫的大背景下,商业地产作为最后一个资金游戏的堡垒,似乎正在进入最后的疯狂。
春节前回老家云南,在县级市里,铺天盖地的都是商铺的售卖广告。大型超市,物流中心,学区教育,文化旅游,北上广流行的商业元素,广告里都有。一楼商铺,二三楼住家,楼顶还可做花园,成为三四线城市最流行的地产模式。刚刚从村里进到城里的农民或者开个小矿的老板,在售楼处前排起了抽签的长队。看的多了,我就发现排队抽签已经成为商铺销售的不二法宝。只是,一个亲戚三四年前托人才买到的珠江古城,几年过去了还租不出去,古色古香的小楼,每天只有一些搓麻将的声音。
弟弟也买了昆明螺蛳湾二期的一个小商铺,号称是东南亚最大的商贸体,“义乌第六代经营模式”。开盘的时候万人空巷,一个排队号就可以转手卖5万元,当地温州商会携巨资与炒手,腾挪期间。弟弟是托了贷款银行的关系才买到的商铺。25万的投入,开盘就涨到50万,很快不断有电话来问60万卖不卖,70万卖不卖,80万卖不卖,记得好像有人最高出到了85万。我坐在旁边听到了,插嘴说这么短时间涨三倍多还不卖啊。弟媳很认真的说,人家(操盘大佬)说了,肯定能到100万。结果过完春节,70万没人要,60万没人要,现在估计40万也难成交。
一铺能否养三代?编辑部里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我没有买卖商铺的经验,只能无语。但我想,商铺最多才50年的产权,能管一代就不错了,何如遑论三代富啊。
这只是北京商铺传奇的一小段剪影。运营北京商业地产出名的公司,有大开大合的大国企金融街,有小打小闹的小私企SOHO,每个项目都是风生水起,利润数亿。据坊间测算,在东边华茂商圈,插手中介的特殊关系户,从开发商手上硬分走的利润就有几个亿;在西边世纪城商圈,累积开发的商业利润已过30亿。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商铺传奇,让当年教育大陆人的很多香港商业地产教父都目瞪口呆。
我没有研究过商业地产,也买有投资过商铺,只是感觉在住宅限购、房产调控、股市低迷、资产去泡沫的大背景下,商业地产作为最后一个资金游戏的堡垒,似乎正在进入最后的疯狂。
春节前回老家云南,在县级市里,铺天盖地的都是商铺的售卖广告。大型超市,物流中心,学区教育,文化旅游,北上广流行的商业元素,广告里都有。一楼商铺,二三楼住家,楼顶还可做花园,成为三四线城市最流行的地产模式。刚刚从村里进到城里的农民或者开个小矿的老板,在售楼处前排起了抽签的长队。看的多了,我就发现排队抽签已经成为商铺销售的不二法宝。只是,一个亲戚三四年前托人才买到的珠江古城,几年过去了还租不出去,古色古香的小楼,每天只有一些搓麻将的声音。
弟弟也买了昆明螺蛳湾二期的一个小商铺,号称是东南亚最大的商贸体,“义乌第六代经营模式”。开盘的时候万人空巷,一个排队号就可以转手卖5万元,当地温州商会携巨资与炒手,腾挪期间。弟弟是托了贷款银行的关系才买到的商铺。25万的投入,开盘就涨到50万,很快不断有电话来问60万卖不卖,70万卖不卖,80万卖不卖,记得好像有人最高出到了85万。我坐在旁边听到了,插嘴说这么短时间涨三倍多还不卖啊。弟媳很认真的说,人家(操盘大佬)说了,肯定能到100万。结果过完春节,70万没人要,60万没人要,现在估计40万也难成交。
一铺能否养三代?编辑部里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我没有买卖商铺的经验,只能无语。但我想,商铺最多才50年的产权,能管一代就不错了,何如遑论三代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