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1年,我国开展第8次课程改革,这在我国教育事业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解10年来课程改革研究重点所在,以及研究的成就及其不足,本文采取《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中10间年发表的311篇文章并对其搜集的813个关键词进行分类处理分析。得出10年来取得的成就显著,但研究问题也很多,主要表现在研究盲点较多,研究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
【关键词】课程改革 题名 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60-02
在《教育大辞典》中对课程改革进行了这样的定义,课程改革是指按照某种观点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造。[1]我国在1949-1952年开始了第一次课程改革之后,分别在1953-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6年、1977-1985年、1986-1991年、1992-2000年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于2001年正式开始第八次课程改革又称新课标。本文着重对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我国有关课程改革的文章进行整理,分析10年来,我国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所在,并通过筛选以《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为样本,搜集三套杂志自2001年到2010年发表的与课程改革相关的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整理,就本文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尽可能的客观回答。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搜集相关文章。首先,以“题名”搜索“课程改革”所得相关文章数量如下:跨库检索13789篇,期刊全文13280篇,优秀硕士论文371篇,博士论文15篇,重要会议123篇。以“主题”搜索“课程改革”所得相关文章数量如下:跨库检索72970篇,期刊全文65681篇,优秀硕士论文6599篇,博士论文172篇,重要会议518篇。以“关键词”搜索“课程改革”所得相关文章数量如下:跨库检索51739篇,期刊全文49174篇,优秀硕士论文2166篇,博士论文49篇,重要会议350篇。其次,以“题名”、“主题”、“关键词”分别对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发表的文章进行搜集,搜集的具体数据如表1:
经过数据整理之后,2001年到2010年“题名”、“主题”、“关键词” 10年间相关文章数目趋势图如图1:
由图1可得,“题名”、“主题”、“关键词”不同搜集方法所得出的研究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本文以“题名”搜集数据作为参考系。
最后,通过“题名”且锁定《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三套杂志分别进行搜索,统计得:10年间《教育研究》发表相关文章51篇,《教育理论与实践》发表相关文章120篇,《课程、教材、教法》发表相关文章140篇。除部分相关会议以及一些特殊文章没有关键词外,在这311篇文章中共搜集关键词813个,关键词主要包括: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具体学科、教师与学生、教育理念等几类,具体数据如表2:
10年,我国“课程改革”研究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我国课程改革研究不仅在量上获得了重要成果,在质上也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教研人员就“课程改革”开展了很好的研究。从2001~2010年,以题名进行搜索得到的文章数量,在2001年最低值为462篇,最高是在2007年为1918篇,10年间相关论文共搜集13789篇,平均每年发表1378.9篇,由此可见我国在课程改革这个时代课题面前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二、“课程改革”研究人员对课程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第一、就“课程”研究而言,研究人员从课程结构、课程类型、课程比例、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重建、课程理解、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课程资源、课程管理、科学伦理等方面均开展了研究,由此可见,对以课程为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二、在教学方面,我国教研人员主要开展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研究。及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教学资源、教学实践、教学智慧、教学态度、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在教学方法研究方面,普遍提出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师经由反思之后开展教学是值得肯定的。第三、在开展的研究中,对“课程改革”观念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树立什么样的知识观,如何来看待以前的课程改革和对待当下的改革,归根到底,进行课程改革重在观念的变革!第四、对评价的研究。新课程改革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对新课程改革进行评价的问题,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是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第五、意义教学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莫过于谈我们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涉及到我们如何开展课程改革如何进行课程评价的问题,是开展课程改革的最核心所在,课程改革就是在寻求意义!
在我国“课程改革”研究取得丰收成果的时候,回顾10年所走的路程,研究中所体现的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主要表现在:
一、重要会议对“课程改革”研究发挥着主导作用。由表1可得,我国“课程改革”研究受重要会议召开的影响。当重要会议逐年递增的时候,在2~3年之后,期刊全文、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当重要会议没有召开的时候,相应的论文发表数量发生回落。在期刊全文、优秀碩士论文、博士论文、重要会议中,只有重要会议的召开具有可控性。由此可得,重要会议对“课程改革”研究发挥着主导作用。发展趋势是当重要会议提出重要研究方向时,在经过几年具体实际研究之后,在发表论文数量得到体现,且研究领域与重要会议召开内容有密切关系。具体发表数量趋势在图1中可以得出。例如,当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重要会议成增加趋势时,发表的文章也成增加趋势,当2005年重要会议达到最大量时,论文发表也在2007年达到了峰值,当2005年至2010年没有重要会议召开时,发表论文数量也从2007年出现回落,且在优秀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中表现尤为明显。硕博论文2009年和2010年中国知网没有收录相关文章。 二、对“课程改革”相关性研究较为不足。通过对《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三本杂志311篇文章813个关键词进行分类整体得出数据分析可得,我国“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对“课程”与对“教学”以及“具体学科”和“教师”的研究,但设计“课程改革”的相关方面研究则较少。第一、“课程改革”所需经费即经费如何分布以及课改经费落实问题我国研究甚少。在311篇文章中只有3个关键词设计经费问题占总关键词的0.4%。第二、对高等教育阶段课改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师范院校对其它综合类等学校研究较少。第三、课程改革具体落实在学生与教师上,我国的“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对教师方面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研究。在311篇中设计学生的关键词只有一个。第四、对“课程改革”中的创新问题研究较少,改革与创新息息相关,而创新在总关键词仅占0.7%。第五、对相关行政人员以及学校领导研究较少。学校领导集中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缺乏对这方面的研究就“课改”谈“课改”可能收效甚微。在813个关键词中只有0.5%涉及这方面。
三、对“课程改革”研究角度较多,但研究不均匀现象严重。在对“课程改革”研究中,研究人员从“课程改革”是什么,如何实施课程改革,以及从教育学角度、哲学角度、文化学角度、社会学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之后,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我国关于课程改革的研究角度仍然较少,且较为不均匀。如社会学角度仅占1.5%,文化层面占2.7%,政策层面占2.6%,而“课程改革”占21.4%。课程占14.0%,两者相较,差距悬殊。
四、忽视教材方面研究较为严重。课程改革是指按照某种观点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造,由此可知改革的对象有两个“课程”与“教材”,在2001~2010年十年间,我国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对课程进行研究,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把对课堂活动中文化的直接载体的教材摆在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是不正确的。
通过对2001年到2010年10年间《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中相关文章的整理,得出优缺点之后,为更好开展“课程改革”相关方面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研究人员的独立性,降低对重要会议指示精神的依赖。为更加优化地促进我国“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的开展,应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研究的积极性,但并不是要提出什么指示左右研究方向,使得研究领域享受比较宽松的研究环境。
二、加强对“课程改革”研究的相关性研究。“课程改革”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不仅仅只是关于课程与教学,为更全面的、以更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课程改革,我们需要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相关性研究,如“课程改革”设计的经费问题以及学生问题、家长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三、注重教材方面的研究。“课程改革”的两个主要方面就是课程与教材,只要双管齊下才能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的开展,偏重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会造成对另一个方面研究的不足,这都将影响我们对“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的客观审视。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版/顾明远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2002.8重印)
作者简介:
张旭(1991-),男,山西高平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
何瑾(1991,6-),女,東鄉族,甘肅省臨夏人,公共管理學院學生
【关键词】课程改革 题名 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60-02
在《教育大辞典》中对课程改革进行了这样的定义,课程改革是指按照某种观点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造。[1]我国在1949-1952年开始了第一次课程改革之后,分别在1953-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6年、1977-1985年、1986-1991年、1992-2000年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于2001年正式开始第八次课程改革又称新课标。本文着重对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我国有关课程改革的文章进行整理,分析10年来,我国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所在,并通过筛选以《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为样本,搜集三套杂志自2001年到2010年发表的与课程改革相关的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整理,就本文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尽可能的客观回答。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搜集相关文章。首先,以“题名”搜索“课程改革”所得相关文章数量如下:跨库检索13789篇,期刊全文13280篇,优秀硕士论文371篇,博士论文15篇,重要会议123篇。以“主题”搜索“课程改革”所得相关文章数量如下:跨库检索72970篇,期刊全文65681篇,优秀硕士论文6599篇,博士论文172篇,重要会议518篇。以“关键词”搜索“课程改革”所得相关文章数量如下:跨库检索51739篇,期刊全文49174篇,优秀硕士论文2166篇,博士论文49篇,重要会议350篇。其次,以“题名”、“主题”、“关键词”分别对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发表的文章进行搜集,搜集的具体数据如表1:
经过数据整理之后,2001年到2010年“题名”、“主题”、“关键词” 10年间相关文章数目趋势图如图1:
由图1可得,“题名”、“主题”、“关键词”不同搜集方法所得出的研究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本文以“题名”搜集数据作为参考系。
最后,通过“题名”且锁定《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三套杂志分别进行搜索,统计得:10年间《教育研究》发表相关文章51篇,《教育理论与实践》发表相关文章120篇,《课程、教材、教法》发表相关文章140篇。除部分相关会议以及一些特殊文章没有关键词外,在这311篇文章中共搜集关键词813个,关键词主要包括: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具体学科、教师与学生、教育理念等几类,具体数据如表2:
10年,我国“课程改革”研究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我国课程改革研究不仅在量上获得了重要成果,在质上也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教研人员就“课程改革”开展了很好的研究。从2001~2010年,以题名进行搜索得到的文章数量,在2001年最低值为462篇,最高是在2007年为1918篇,10年间相关论文共搜集13789篇,平均每年发表1378.9篇,由此可见我国在课程改革这个时代课题面前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二、“课程改革”研究人员对课程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第一、就“课程”研究而言,研究人员从课程结构、课程类型、课程比例、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重建、课程理解、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课程资源、课程管理、科学伦理等方面均开展了研究,由此可见,对以课程为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二、在教学方面,我国教研人员主要开展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研究。及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教学资源、教学实践、教学智慧、教学态度、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在教学方法研究方面,普遍提出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师经由反思之后开展教学是值得肯定的。第三、在开展的研究中,对“课程改革”观念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树立什么样的知识观,如何来看待以前的课程改革和对待当下的改革,归根到底,进行课程改革重在观念的变革!第四、对评价的研究。新课程改革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对新课程改革进行评价的问题,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是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第五、意义教学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莫过于谈我们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涉及到我们如何开展课程改革如何进行课程评价的问题,是开展课程改革的最核心所在,课程改革就是在寻求意义!
在我国“课程改革”研究取得丰收成果的时候,回顾10年所走的路程,研究中所体现的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主要表现在:
一、重要会议对“课程改革”研究发挥着主导作用。由表1可得,我国“课程改革”研究受重要会议召开的影响。当重要会议逐年递增的时候,在2~3年之后,期刊全文、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当重要会议没有召开的时候,相应的论文发表数量发生回落。在期刊全文、优秀碩士论文、博士论文、重要会议中,只有重要会议的召开具有可控性。由此可得,重要会议对“课程改革”研究发挥着主导作用。发展趋势是当重要会议提出重要研究方向时,在经过几年具体实际研究之后,在发表论文数量得到体现,且研究领域与重要会议召开内容有密切关系。具体发表数量趋势在图1中可以得出。例如,当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重要会议成增加趋势时,发表的文章也成增加趋势,当2005年重要会议达到最大量时,论文发表也在2007年达到了峰值,当2005年至2010年没有重要会议召开时,发表论文数量也从2007年出现回落,且在优秀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中表现尤为明显。硕博论文2009年和2010年中国知网没有收录相关文章。 二、对“课程改革”相关性研究较为不足。通过对《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三本杂志311篇文章813个关键词进行分类整体得出数据分析可得,我国“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对“课程”与对“教学”以及“具体学科”和“教师”的研究,但设计“课程改革”的相关方面研究则较少。第一、“课程改革”所需经费即经费如何分布以及课改经费落实问题我国研究甚少。在311篇文章中只有3个关键词设计经费问题占总关键词的0.4%。第二、对高等教育阶段课改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师范院校对其它综合类等学校研究较少。第三、课程改革具体落实在学生与教师上,我国的“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对教师方面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研究。在311篇中设计学生的关键词只有一个。第四、对“课程改革”中的创新问题研究较少,改革与创新息息相关,而创新在总关键词仅占0.7%。第五、对相关行政人员以及学校领导研究较少。学校领导集中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缺乏对这方面的研究就“课改”谈“课改”可能收效甚微。在813个关键词中只有0.5%涉及这方面。
三、对“课程改革”研究角度较多,但研究不均匀现象严重。在对“课程改革”研究中,研究人员从“课程改革”是什么,如何实施课程改革,以及从教育学角度、哲学角度、文化学角度、社会学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之后,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我国关于课程改革的研究角度仍然较少,且较为不均匀。如社会学角度仅占1.5%,文化层面占2.7%,政策层面占2.6%,而“课程改革”占21.4%。课程占14.0%,两者相较,差距悬殊。
四、忽视教材方面研究较为严重。课程改革是指按照某种观点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造,由此可知改革的对象有两个“课程”与“教材”,在2001~2010年十年间,我国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对课程进行研究,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把对课堂活动中文化的直接载体的教材摆在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是不正确的。
通过对2001年到2010年10年间《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中相关文章的整理,得出优缺点之后,为更好开展“课程改革”相关方面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研究人员的独立性,降低对重要会议指示精神的依赖。为更加优化地促进我国“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的开展,应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研究的积极性,但并不是要提出什么指示左右研究方向,使得研究领域享受比较宽松的研究环境。
二、加强对“课程改革”研究的相关性研究。“课程改革”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不仅仅只是关于课程与教学,为更全面的、以更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课程改革,我们需要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相关性研究,如“课程改革”设计的经费问题以及学生问题、家长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三、注重教材方面的研究。“课程改革”的两个主要方面就是课程与教材,只要双管齊下才能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的开展,偏重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会造成对另一个方面研究的不足,这都将影响我们对“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的客观审视。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版/顾明远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2002.8重印)
作者简介:
张旭(1991-),男,山西高平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
何瑾(1991,6-),女,東鄉族,甘肅省臨夏人,公共管理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