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生命之梦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王红祥,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内科学(血液病)专业医学博士。近年关注干细胞生物学和移植免疫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相关课题研究。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湖北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武汉分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职业病鉴定专家库成员;武汉市十百千人才,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
  1908年,柏林召开的一次血液病大会上,俄国组织学家Alexander A. Maximow第一次提出“干细胞”的概念。至今仅百余年,从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到从实验人员人体胚胎组织中培养出人的多能干细胞,干细胞的出现让人类一直幻想的长生不老成为可能。
  因而,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是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在这条未知而艰辛的道路上,王红祥意气奋发地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在血液病治疗的源头和终端披荆斩棘,创新前行。
  惟楚有才
  王红祥是地道的武汉伢,生于斯长于斯,从上学到工作一直在自家门口。填报大学志愿时,因为自己感觉考得不错、家人又希望他能在本地上大学,于是填报当地分数线较高的211医科院校同济医科大学,就这样冥冥之中与医学结缘,为病患心忧。
  “当初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医”,王红祥坦言。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武汉市第二医院(现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当上了一名医生。在职的8年,他以医者仁心对待每一次诊治,捍卫每一个生命的尊严。因血液病不是小疾小病,是人类健康的和生命的一大杀手,王红祥也因此看到了多幕人生的悲喜和生死,他给记者讲述了让自己难忘的一段往事。
  1998年,一位老师得了慢性白血病来找他看病。在当时,还没有很好的药物可以治疗,每天只能采用打干扰素这种普通的治疗方式。后来慢慢地,效果非常差,病情转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很快就去世了。所谓医者,应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看到自己也无能为力,王红祥很难受,让他深深地感到,科技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今回想起来,他深有感触,如果是他现在得这种病,肯定不会死,吃药肯定可以活得很好。他说:“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如果不去深造,肯定无法深入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救人的本事,王红祥毅然再次读书,研习医学知识。当年,他已结婚生子,去外地读书已有诸多不便,于是他再次选择了在家门口深造。这一次,他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邹萍教授门下攻读研究生。
  邹教授当时是医院的副院长,同时也是血液科的学科主任。在血液学上造诣深厚的她桃李满天下,王红祥说,“湖北省各大医院血液科的主任几乎都是她的学生”,因为“邹教授都是以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模式来培养的”。
  他谈到,邹老师会经常把学生召集起来开会,让大家谈谈科研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大家经常讨论一些问题,而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们就组成一个团队。在学校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血液科任务很重、很累,而且又学不到什么东西,也没什么好处,加之血液病病情重,治疗起来很没有成就感。此时,除了在学习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外,邹教授给予了学生很多鼓励和关怀,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让我在血液学研究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
  硕博连读完成深造后,王红祥再次回到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而此时,他发现自己的眼界高了很多,不再只是盯着临床上的一些事情,也有了一些科研的思路。
  2009年,一名20多岁的幼儿园老师得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情非常严重,危及生命。当时血液学界针对该病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治愈率极高。于是,王红祥按照这个规范对她进行了治疗,两年后,病人彻底治愈。这件事让身为医生的他很有成就感,因为自己把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治愈了,还当了妈妈,“科研的动力就在此”。
  突破干细胞移植的瓶颈
  白血病,俗称“血癌”,死亡率在我国成人恶性肿瘤中排第8位,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排第1位。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6万,其中有一半是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现和逐步应用,成为目前唯一可以治愈大多数白血病的方法。
  干细胞的“干”译自英文“stem”,意为“树干”和“起源”。干细胞就是起源细胞,其功能是控制和维持细胞的再生。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取出体外作为移植物,然后回输移植给经过预处理的受者,重建受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过程。
  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却面临着造血干细胞来源、移植后排异反应、严重并发症等诸多世界性难题,导致移植的成功率不那么令人满意,白血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王红祥的研究就围绕此展开。
  在采访中,王红祥告诉记者,很多白血病患者因为和供者的骨髓配型不相合,容易在移植后产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危及生命。现在有研究认为,体内有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避免或治疗排斥反应,减少身体对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的排斥。王红祥说,他们做的研究就是去了解,为什么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治疗排斥反应?
  从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王红祥一直密切关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征、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MSC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了完成相关研究,他在硕博连读期间,熟练地掌握了分离培养和扩增不同组织来源MSC的实验技术,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既能纵向分化为起源于中胚层的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又能横向分化为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元样细胞。尤其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SC)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前期的发现为他随后完成博士论文和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因此,他参与的“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得200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学是有延续性的,任何科技的发展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科学家只有专注于自己本来的研究领域才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血液学研究尤其如此。为研究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机制,2012年,他成功申请到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微泡靶向投递造血调控miRNA促进移植后造血重建”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微泡对HSC增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尝试解决脐带血移植中突出的造血延迟问题,以及脐血扩增过程中干性大幅丢失的难题。   经过近2年的工作,课题组成员在他的带领下,按计划完成了成果产出考核指标和人才基地建设考核指标,发表SCI论文3篇,并参加了1次国际学术交流,相关成果在大会展板上获得展示,在国内外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王红祥告诉记者,这项研究最大的收获在于:阐明了间充质干细胞促造血重建的主要机制,深化了对MV作用特点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MSC-MV可望取代MSC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促造血重建手段,并可应用于其他多种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开启血液病的重生之门
  如果说,作为细胞治疗之一的免疫治疗,让人们看到了攻克癌症和肿瘤的可能,那么作为细胞治疗的另一个方向,干细胞则在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各种疾病的治疗上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干细胞在医学界也被称为“万用细胞”,而与干细胞相关的医学研究有时也被称为“再生医学”,皆是因为干细胞本身具有独特的修复和重建功能以及再生成为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能力。
  王红祥在长期关注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抑制急性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中,通过文献复习,了解到微泡/微粒在其中的可能作用,进而对微泡/微粒这种亚细胞器产生了浓厚兴趣。2011年,他以审校者身份发表《微粒的蛋白质组学》综述,认为微泡/微粒作为独特的胞外细胞器,内含种类丰富的蛋白质,对其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有重要影响。
  第二年,他又成功申请到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微粒自净体系参与调控其激素敏感性”项目继续开展研究。
  这个项目重点研究了多发性骨髓瘤(MM)微泡的生物学特性、其内容物糖皮质激素受体及在血清剥夺情况下微泡内容物的改变。结果发现,血清剥夺条件下骨髓瘤细胞来源MVs内存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有3种蛋白质表达升高。相关论文已于2014年发表,课题也在2015年验收通过。在研究中,他和课题组成员有了新的发现,通过这些结果,得出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微粒(微泡)是一种自净体系,能参与调控其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的结论。
  随着基础研究的迅速发展,干细胞应用方面也进展迅速。王红祥提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范围很广泛:第一类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这是一块很大的领域,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第二类是一些先天性疾病,比如两广一带发病率较高的地中海贫血;第三类就是类似糖原累积症一类的代谢性疾病。
  一个年轻的科室
  1994年,当大学毕业的王红祥分配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时,血液科还是很小的科。而当他学成归来时,血液科分离出来且不断壮大,散发出勃勃生机。在主任王红祥的眼里,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40多岁的自己算年纪最大的。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血液学研究上的前进步伐。
  在这支拥有由博士和硕士组成的技术精湛医疗团队,在实战中展现了雄厚的技术力量。目前,他们开展了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种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成功开展多例自体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亲缘性及非亲缘性异体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LA配型不完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移植等,其诊断和治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现在,血液科拥有包括普通病房、重症病房和干细胞移植部在内的开放床位50张。其中的干细胞移植部是武汉市市属医院中唯一通过国家卫生部“干细胞采集、移植准入”评审,具有合法开展亲缘、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格的机构(这一资质在武汉仅有三家:协和医院、同济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2015年成为湖北省首家中华骨髓库指定的涉外捐献定点医院,同年荣获优秀采集医院荣誉称号。
  群雁高飞头雁领,作为血液科的主任,他鼓励科室成员通过做科研的方式,拓宽自己的思路,可以做一些最新的成果,为更多的病人谋福利;鼓励开展学术交流。近年来,血液科多次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并协助中华医学会湖北省血液学分会和武汉市血液学分会承办了多次学术会议。
  付出终有所得。多年的努力让我国在干细胞移植上的研究水平并不逊于国际。在血液学科发展越来越精细,精准化医疗日益繁盛的今天,王红祥分析说,现在很多疾病都是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诊治。这也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的病都用一种方法,而是针对每个具体的病人采用适合他的方法,“这是最重要的”。他希望,血液科能把病人进行分层,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方法,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这是我们在专业上的目标”。
  年轻时喜欢外出旅行的他,如今已忙碌到只能通过和人聊天、打球来排解压力,开会的间隙也不再有时间游山玩水。对家人和孩子,他也觉得亏欠,因为一年50多个周末,他二三十个周末都在开会中度过。他坦言,现在当医生压力非常大,“一方面需要不停地学习,然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临床上,有时候病人还不见得能理解”。
  “20年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死亡率超过90%,但现在的治愈率却达到80%以上。”在惊叹于科技力量惊人的同时,王红祥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能够把攻克一些所谓的不治之症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为此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厕所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2013年7月,联合国大会全体成员一致赞同通过由新加坡、中国、俄罗斯等近百个国家共同提案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以推动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建设,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及卫生的环境。  如今,水冲厕所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地区已经相当普及,它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防止粪源性疾病的流行起到了
美国的《Science》杂志为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2012年《Science》杂志的影响因子为31.027,排名所有科学期刊的第16位。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在该刊发表文章,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  《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涉及所有科学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中最重要的、最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据
随着石墨烯发明者——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于2010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研发热潮迅速席卷全球。  一、石墨烯:新世纪的材料宠儿  人们常见的石墨是一层层以蜂窝状有序排列的碳原子堆叠而形成的。当石墨被剥离到单层、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时所得到的石墨片就是石墨烯,它看上去就像是一张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这种独特的二维结构使之具有诸多优异性能。研究发现,石墨烯是目前已
众所周知,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是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在全球能源日趋枯竭的当下,发展新型能源材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研究者所重视。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令斌正是一位在新型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刻苦钻研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主要从事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针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组装技术进行着系统的研究。  孔令斌19
摘 要:在开发某车型时,参考2018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柔性小腿(Flex-PLI)碰撞规则,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对其前端保险杠结构进行优化。基于前端碰撞模型的简化模型,分析了前保险杠结构布置尺寸与碰撞伤害指标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优化方案,并通过CAE仿真分析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以上研究为改进行人保护柔性腿型碰撞的车辆前保险杠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行人保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现场  2015年11月4日,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京举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叶沿林教授喜获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从1978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开始,叶沿林在核物理研究的道路上攀行了30多年。30年中,他经历了“出国潮”“下海潮”以及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的发展,很多人来了又去,而他选择坚守在核物理学科,特别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之后,
题记  2017年4月28日到5月6日,北京大学茶马古道考察队在北京大学翁洪武科研原创基金等项目支持下,考察了福建主要茶山以及茶叶运输的水路和陆路,线路从福州、安溪、泉州、莆田、武夷山、建瓯到宁德。  在中国各省区中,福建以茶类多、名茶多和茶业历史悠久而著称。具有独特生态环境的武夷山茶业率先发展了茶叶发酵术,这是茶史上的一个转折,由此导致了红茶、乌龙茶和白茶的产生。欧美人恃茶行为的兴起,尤其是欧洲
专家简介:  杨青巍,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员。生于1961年12月,198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等离子体物理专业。长期在本院从事等离子体诊断及托卡马克装置物理实验研究工作。被推选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中核集团“111”人才工程人选,获得“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现为“973” ITER国内配套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成果:2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
“宇宙一度又烫又稠密,亿年前终于爆了炸等着瞧……地球开始降温,自养生物来起哄,穴居人发明工具,一切由大爆炸开始……星系形成时间比唱完这支歌还要短,元素在微秒间便形成了……”相信很多美剧迷对《生活大爆炸》这段歌词一定不陌生,也对其中不断爆出的科学理论知识充满好奇。王然所从事的就是充满玄妙的天体物理学,眼前的她,优雅中透着知性,就是这样一位温柔如水的女性,在天体物理研究上却可以有穿透坚硬磐石般的韧性。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新生儿约1600万,而出生缺陷率达5%~6%,也就是说每年会有90万的缺陷儿降生。先天缺陷不仅使新生儿自身饱受痛苦,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沉重的精神压力。目前,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是阻断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中的二级、三级预防。  “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