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亲情,但没有血缘的亲情通常是不牢固的。然而江西省永新县才丰乡州湖村老居组的周清香却在丈夫去世后,在艰难抚养4个孩子的同时,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又聋又哑、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姑——智障残疾人张美英,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之歌!
一
周清香20岁嫁到才丰乡州湖村老居组张家,丈夫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一个妹妹后来嫁到了外地,另一个妹妹张美英是天生又聋又哑、智力低下、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智障残疾人。公公早年去世,周清香和婆婆一起照顾智障小姑。天有不测风云,周清香43岁时,丈夫患癌症去世,留下4个孩子需要抚养,最小的孩子只有11岁。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年婆婆去世,留下了智障小姑,谁来照料这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周清香没了“顶梁柱”的丈夫,还要抚养4个孩子,生活极为艰难。从亲情上来说,智障小姑上有一个亲哥哥,下有一个亲妹妹,周清香没有义务和责任照料她。然而,周清香却出人意料地担起了照料小姑的责任。
一个寡妇要撑起一家6口人的生活,谈何容易?周清香每天在田里辛勤劳作,回家后还要忙着喂猪养鸡,日子过得十分艰辛。牵牛犁地等重体力农活一般是男人干的,周清香没人帮忙,犁地插秧样样要干,她简直成了一个地道的“莊稼汉”!每天忙完了地里的活,疲惫不堪的她回家还要照料孩子和小姑。生活的打击让原本性格温顺的周清香性情大变,加上艰辛劳作的苦楚,遇上不顺心的事,她就会对着已故的丈夫及公婆的遗像,号啕大哭一顿,尽情发泄后,又自己开导自己说:“她是个智障残疾人,十分可怜,我怎能不管她呢?”
周清香向笔者诉说着辛酸往事:“我每天凌晨就要起床煮好稀饭,自己喝点米汤,稀饭留给小姑和4个孩子吃;然后就赶到田里干农活;忙活了一上午,回家时还要拔些猪草;中午回家,猪、鸡都围着我吵闹吃喝,我只好先舀瓢水充饥,接着赶紧喂鸡喂猪;然后再煮上稀饭拌些野菜,就是全家的中餐。吃完中饭,我在田里一直要干到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尽管自己汗水泥巴一身,却先要为在外弄得一身泥巴、大吵大闹的小姑洗澡换衣服;晚饭后,我剁猪草,弄好第二天猪鸡的食,洗完全家人的衣服等,忙完家务活常常已到深夜……”
二
张美英有个“怪癖”,她在家中是待不住的,天天要向外走,喜欢四处流浪看热闹,谁也拦不住她。她走路腰不能伸直,容易摔跟头。由于常年在外流落,她全身晒得黑不溜秋的。因为张美英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又无法与别人沟通交流,好几次外走都差点送命,由于及时送医院抢救才挽回性命。
张美英离家出走的范围有时很大,除了邻村的院溪、清塘之外,甚至还走到邻近烟阁、曲白乡去了。她走累了,随时在马路边、江边、树下躺下就睡,经常不知道回家的路。每次张美英在外流浪没回家,周清香就会带着4个孩子分五路寻找,见路人就问:“你看到一个智障妇女吗?”有人经过的地方还好找,好心路人见到过都会告知。但是荒无人烟的山里却很难找。有一次张美英走失了,周清香找遍附近的乡村一无所获后,向南华山的深山里找去,找了两天,依然没见踪影。后来她听一个砍柴的农夫讲,在南华山里砍柴看过一个智障妇女向深山里走了。周清香马上返回村里,请10多个邻居到深山里四处寻找,终于在深山的溪水边找到了张美英,此时张美英已经饿晕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张美英就活活饿死了!
“那年春天的一天傍晚,又打雷又下雨还刮大风,大家都赶回了家,小姑出去却没回家,全家人都慌了!带着雨具,冒着大风大雨四处寻找,结果在江边的天桥下找到了她。她独自一人在天桥下躲雨时睡着了,睡着睡着被雷声惊醒,便惊恐地爬起来就跑,脑袋磕在天桥下的桥墩石上,鲜血直流。我赶到时,她满身都是鲜血,晕倒在地上。我火速请村里的三轮车将她送到乡卫生院抢救,又是打吊针又是缝针。经过医生一番抢救,才见她缓过气来。医生说,病人情况严重,生命危在旦夕。我流着眼泪哭着叫她的名字,十分不甘心她就这样死去!我连夜送她到县人民医院抢救。在县人民医院打了半个月吊针,终于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周清香讲着她和小姑的故事,眼里流出激动的泪水。
三
如今,周清香已经66岁,张美英也有65岁。周清香的4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了,3个儿子结婚成家,常年在外打工;女儿也嫁在本村,会常回家来看看母亲。周清香已不再为生计艰辛劳作,4个子女争着要母亲到家来住,让老人享清福。村里有人看周清香依然整天为张美英忙碌着,就好心劝她将张美英送到敬老院,但周清香就是不愿意。她说,别人不熟悉小姑的生活习性,难免会照顾不周,自己不能让小姑受委屈。就这样,周清香老人没有到任何一个儿女家住,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全身心照顾小姑的吃喝拉撒,她已决定要成为智障小姑终身的“免费保姆”!
现在周清香有的是时间满足小姑喜欢外出流浪的“怪癖”,在村里热闹的地方,在圩场集市里,在田间小道……人们常常看到周清香牵着小姑四处悠闲漫步,同时还不停地和她述说着……
一
周清香20岁嫁到才丰乡州湖村老居组张家,丈夫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一个妹妹后来嫁到了外地,另一个妹妹张美英是天生又聋又哑、智力低下、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智障残疾人。公公早年去世,周清香和婆婆一起照顾智障小姑。天有不测风云,周清香43岁时,丈夫患癌症去世,留下4个孩子需要抚养,最小的孩子只有11岁。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年婆婆去世,留下了智障小姑,谁来照料这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周清香没了“顶梁柱”的丈夫,还要抚养4个孩子,生活极为艰难。从亲情上来说,智障小姑上有一个亲哥哥,下有一个亲妹妹,周清香没有义务和责任照料她。然而,周清香却出人意料地担起了照料小姑的责任。
一个寡妇要撑起一家6口人的生活,谈何容易?周清香每天在田里辛勤劳作,回家后还要忙着喂猪养鸡,日子过得十分艰辛。牵牛犁地等重体力农活一般是男人干的,周清香没人帮忙,犁地插秧样样要干,她简直成了一个地道的“莊稼汉”!每天忙完了地里的活,疲惫不堪的她回家还要照料孩子和小姑。生活的打击让原本性格温顺的周清香性情大变,加上艰辛劳作的苦楚,遇上不顺心的事,她就会对着已故的丈夫及公婆的遗像,号啕大哭一顿,尽情发泄后,又自己开导自己说:“她是个智障残疾人,十分可怜,我怎能不管她呢?”
周清香向笔者诉说着辛酸往事:“我每天凌晨就要起床煮好稀饭,自己喝点米汤,稀饭留给小姑和4个孩子吃;然后就赶到田里干农活;忙活了一上午,回家时还要拔些猪草;中午回家,猪、鸡都围着我吵闹吃喝,我只好先舀瓢水充饥,接着赶紧喂鸡喂猪;然后再煮上稀饭拌些野菜,就是全家的中餐。吃完中饭,我在田里一直要干到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尽管自己汗水泥巴一身,却先要为在外弄得一身泥巴、大吵大闹的小姑洗澡换衣服;晚饭后,我剁猪草,弄好第二天猪鸡的食,洗完全家人的衣服等,忙完家务活常常已到深夜……”
二
张美英有个“怪癖”,她在家中是待不住的,天天要向外走,喜欢四处流浪看热闹,谁也拦不住她。她走路腰不能伸直,容易摔跟头。由于常年在外流落,她全身晒得黑不溜秋的。因为张美英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又无法与别人沟通交流,好几次外走都差点送命,由于及时送医院抢救才挽回性命。
张美英离家出走的范围有时很大,除了邻村的院溪、清塘之外,甚至还走到邻近烟阁、曲白乡去了。她走累了,随时在马路边、江边、树下躺下就睡,经常不知道回家的路。每次张美英在外流浪没回家,周清香就会带着4个孩子分五路寻找,见路人就问:“你看到一个智障妇女吗?”有人经过的地方还好找,好心路人见到过都会告知。但是荒无人烟的山里却很难找。有一次张美英走失了,周清香找遍附近的乡村一无所获后,向南华山的深山里找去,找了两天,依然没见踪影。后来她听一个砍柴的农夫讲,在南华山里砍柴看过一个智障妇女向深山里走了。周清香马上返回村里,请10多个邻居到深山里四处寻找,终于在深山的溪水边找到了张美英,此时张美英已经饿晕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张美英就活活饿死了!
“那年春天的一天傍晚,又打雷又下雨还刮大风,大家都赶回了家,小姑出去却没回家,全家人都慌了!带着雨具,冒着大风大雨四处寻找,结果在江边的天桥下找到了她。她独自一人在天桥下躲雨时睡着了,睡着睡着被雷声惊醒,便惊恐地爬起来就跑,脑袋磕在天桥下的桥墩石上,鲜血直流。我赶到时,她满身都是鲜血,晕倒在地上。我火速请村里的三轮车将她送到乡卫生院抢救,又是打吊针又是缝针。经过医生一番抢救,才见她缓过气来。医生说,病人情况严重,生命危在旦夕。我流着眼泪哭着叫她的名字,十分不甘心她就这样死去!我连夜送她到县人民医院抢救。在县人民医院打了半个月吊针,终于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周清香讲着她和小姑的故事,眼里流出激动的泪水。
三
如今,周清香已经66岁,张美英也有65岁。周清香的4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了,3个儿子结婚成家,常年在外打工;女儿也嫁在本村,会常回家来看看母亲。周清香已不再为生计艰辛劳作,4个子女争着要母亲到家来住,让老人享清福。村里有人看周清香依然整天为张美英忙碌着,就好心劝她将张美英送到敬老院,但周清香就是不愿意。她说,别人不熟悉小姑的生活习性,难免会照顾不周,自己不能让小姑受委屈。就这样,周清香老人没有到任何一个儿女家住,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全身心照顾小姑的吃喝拉撒,她已决定要成为智障小姑终身的“免费保姆”!
现在周清香有的是时间满足小姑喜欢外出流浪的“怪癖”,在村里热闹的地方,在圩场集市里,在田间小道……人们常常看到周清香牵着小姑四处悠闲漫步,同时还不停地和她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