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中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高中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调整教材内容,灵活安排上课形式;按兴趣分组,关注个体差异;重视激励作用,提升参与信心;融洽师生关系,课内外相结合等激发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以期为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服务。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课 兴趣 激发策略
  
  随着社会上对高学历人才的追求,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成为高中生普遍面临的压力。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运动严重不足,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体育成绩对高考录取结果的影响不大,学生的主动锻炼意识变得逐渐淡薄,在仅存的体育课这块阵地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成为体育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
  1.高中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我在走访资深一线体育教师及部分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安徽省抽取了3所中学,并每所学校面向高中生随机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45份。统计结果显示对体育课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为119人,占总人数的48.57%;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为126人,占总人数的51.43%,这部分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已经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很值得反思。在这些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中,究其原因依次是:(1)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体育课教材多、课时少的现状造成教授内容只能泛泛而过,无法深入学习,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所学内容基本雷同。教材内容低层次地多次重复使用,使学生一上课就已厌烦,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2)学业太重、无心活动。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给予学生升学的压力及体育课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很多学生只是把体育课作为一种调节,甚至是对学校纪律的一种消极应对。在学生的自主练习时间内,他们脑海里可能还在苦苦思考一道数学题的解法或者直接拿起词典默读英语单词。(3)运动基础薄弱,怕出丑。现在的高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丰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减少了他们参加身体锻炼的机会,也造成了运动基础的薄弱。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时期,往往会由于担心老师或同学对自己技术动作的不认可而出现知难而退、干脆就躲在一边的现象。(4)天气太冷或太热,不宜活动。安徽省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季气温经常在零下5℃以下,而夏季则可以达到35℃以上。由于体育课的特点及学校场地器材的限制,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进行。在这种极端的天气条件下,没有极强的意志品质很难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
  2.激发高中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策略
  2.1调整教材内容体系,灵活安排课堂形式。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同学喜欢体育课上的“自由活动”,而不喜欢教师的指导。究其原因,“自由活动”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运动能力选择运动水平相近的伙伴来参加适合于自己的锻炼活动。运动小团体的组成,完全出于自愿,学生锻炼起来劲头十足、兴趣盎然。新课程标准只是对教学目标提出了要求,却未涉及教学内容,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上可以多选择一些学生喜爱且有利于终身体育形成的锻炼项目,着重进行教学。“一种教材,万种教法”,教师善于总结与思索,适当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新颖的教法、组织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他们参与其中,激发兴趣,让体育教学常教常新。
  2.2按兴趣分组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教学分组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兴趣小组,这种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作用很大,这种按兴趣分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及毕业班。新大纲要求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照顾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在各小组中巡回指导,进行必要的讲解与示范,对个别不能够很好参加锻炼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关注,甚至帮助他们制定完备的运动处方,以助其尽快融入到集体中,让其在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技术,更深刻地巩固锻炼兴趣。
  2.3发挥激励作用,增强参与运动参与的兴趣与信心。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每个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第斯多惠指出:“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老师,必须做到:时刻准备着激励学生。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懂得如何体面地维护学生的自尊,而不是粗暴地摧毁它。体育兴趣往往是伴随着学生参与活动时成功的心理体验而逐渐产生的,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的成功体验逐渐积累并发展成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教师适度的表扬经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对于学生做得好的一面第一时间给予首肯,即使只是一个注目、一个点头、一次鼓掌也是对学生的激励,都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4融洽师生关系,创建良好课堂氛围。
  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实践课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共同分享运动的苦与乐。师生关系融洽,将有助于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有助于培养体育课的兴趣。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从体育教师的不喜欢开始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相处,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这也是教师树立威信,融洽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习的兴趣,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享受。
  2.5课内外结合,发展兴趣。
  体育课由于其特殊的一面,很多练习需要课内外相结合才能巩固和提高动作质量。仅仅在课堂上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不现实,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要靠课外体育活动来进行消化、巩固。所以,注重课内外结合是保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提供必要的设备与帮助,方便学生锻炼,使其在体育课之外还有活动的机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组织各类兴趣训练小组,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锻炼。通过课内外结合,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体育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得到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3.结语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既是学生的内在动力,又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一定程度地决定了体育课程目标的实施。体育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和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加以应用和推广,使更多的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成军杰.体育课教学内容与体育兴趣[J].学校体育学,2006,(3).
  [3]王梁.浅论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中国教研交流,2006,(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科学的育人方法去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以展现人格魅力、优化师生情感、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新型 师生关系     从体育教学改革的角度看,现代体育教育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在体育教
摘 要: 本文针对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经济法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经济法课程教学 问题 改革    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经济类专业学生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公民,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基本的法律制度,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是适应法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要求。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
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自然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面貌,当诗人对现实生活中某事物有所感觉时,就会投入感情,凝结成形象,通过有色彩、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出现,就产生了诗。  优美的古代诗词中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是经过历史长河浪潮的冲击而筛选出来的,其中极其精湛的语言,对于儿童是良好的词语刺激物,对发展和丰富儿童的语言有积极的影响。郭沫若在回顾家庭教育时说:“母亲很聪明,巧于刺绣。”“在我未发蒙前便教过我好些唐宋
摘 要: 作者从体育教学的基本标准、效率标准、评价标准等方面,论述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化,具体为提出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大力开展新课程实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等优化内容。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优化内容 基本前提 优化对象    1.优化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  优化体育教学是指通过改革、创新,使体育教学达到最佳状态。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结构,
摘 要: 在职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开展课堂质疑,进行科学有系统的训练,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 职校语文教学 口语训练 有效方法    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经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缺少口语表达的能力,不会“说话”:在课堂上,缺乏胆量、不会表达;在主题班会上,主持人离不开主持稿,
一、分析现实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从教学内容的变化,到教学理念的创新,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作文教学也在这片改革声中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开放式作文、创新作文、新概念作文……反观学生的作文,我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仍留有应试教育的痕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2.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  3.作文无个性,不真
《三字经》云:“教之道,德为先。”教师的师德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至为重要,所以新时期教育大抓师德师风建设,各地各校也因此制定了许多对教师师德方面的要求,教师更多地听到了许多“不准”、“不许”、“不能”。许多教师慑于规定、纪律、政策的要求,体罚谩骂讥讽学生的违背师德的行为减少了,可是另外却又出现了新的不能直接显现其危害的有违“教之道”的行为。  为何原因,究其本质,教师中有一句话可以诠释:我都不快乐
语言是人类间传递信息的产物,是人们用来交流与学习的重要工具,它分为传统意义上的话语交流和肢体语言的交流。在体育教学中,它就是一把闪亮的金钥匙。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增强教学效果,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钻研和探索的课题。语言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所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教学环境、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学中语言表达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如果不懂得语言的针对性表达,就很难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思维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老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自信心。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 自信心 培养    人们在遇到困难时,知难而上、不屈不挠、不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成功,这就是自信心。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