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最后一片叶子》中,为了激励危在旦夕的年轻画家琼茜坚强地活下去,老画家贝尔曼冒着风雨画下了永不凋零的最后一片叶子却因此而去世。故事的叙事方式同样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使该小说产生回味无穷的魅力。本文主要从叙事时间、数字的运用的角度,结合文本分析《最后一片叶子》,凸显生与死的二元对立。
关键词:《最后一片叶子》;叙事时间;二元对立
欧.亨利是美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美国短篇小说家,其小说以欧亨利式结尾的特征而闻名。其代表作之一《最后一片叶子》讲述了关于三个穷画家的故事—琼茜、苏以及60多岁的老画家贝尔曼。琼茜不幸患上肺炎,由于病情的加重,琼茜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天天看着窗外不断被风吹落的常春藤叶子,将其视为自己生命的象征。她认为树上最后一片叶子的掉落也意味着自己生命的结束。住在楼下的贝尔曼在听苏讲完琼茜的故事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画下了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子,琼茜被激起生的希望而活了下去,贝尔曼却因此患上肺炎,两天后则因病去世。小说除了内容对深层意义的揭示,叙事形式的特征升华了小说主题。该小说情节上,曲折离奇,平凡中显奇迹,明暗交叉,结尾出其不意;思想上,以歌颂人性美为主流方向,散发人性美阳光;语言上,充满幽默与诙谐。本文主要从叙事时间、数字的运用的角度,结合文本分析《最后一片叶子》,凸显生与死的二元对立。欧亨利理性的叙事方式与感性的文字表达,将作品与现实结合起来,形成作品的张力,使叙述更加生动。
一、叙事学理论
叙事作品的研究早已有之,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文学的六个要素,情节居于首位。1969年茨维坦.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叙事学,并指出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1]。另一位著名法国叙事学家则认为,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等[1]。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其中一个范畴,如男与女、黑与白、索绪尔提出的共时与历时。结构主义者认为,这种无处不在的二元对立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基础,也是语言的基础。本文从叙事时间的角度,结合文本分析寻找共同要素,确立二元对立。
二、生与死的二元对立
小说开端说道,在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里,街道仿佛发了狂似的分成了许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这句话表明了当时在繁华富丽的大都市华盛顿里,同样遍地可见穷苦的街道。可以看出这一空间铺垫是对贫富差距的批判。三个穷画家為了生存来到了洋房别墅错落有致的都市,在贫民区里寻找生的希望,这一空间背景是对生的肯定。
除了空间背景对生的肯定,小说故事中同样深藏生与死这两大对立的要素。因此笔者将小说的故事进行分解,寻找每一事件中的共同要素,按二元对立结构框架重新组合,现其本质意义和价值,揭示小说的深层结构。
经过一番的分类后,可以清晰地看见小说背后隐含的意义。第一个纵列表达的是“对生的肯定”,第二个纵列是“对生的否定,对死的肯定。笔者在以上表格中所归纳的“生”包含生命与生存两层意义。小说中提到年轻的画家为了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不得不给杂志里的故事画插图,因此1.4事件是苏艾与琼茜为了生存,为了生活而努力,是对生的肯定。3.7、10、12这四件事件是对患肺炎的琼茜的生命的肯定。第二个纵列中,2.5.6、9四件事描述了琼茜患上肺炎后,在漫漫长夜的的煎熬中渐渐心灰意冷,随着作为她精神寄托的叶子一片片飘下,而一步步走向黑暗的死亡。同时,贝尔曼成为了琼茜的守护神,为琼茜画下最后一片叶子,因此付出自己的生命,在事件8、11.13中有所体现。
如果说苏艾与琼茜是生的火苗,那贝尔曼的自我牺牲就是熊熊燃烧的死亡烈火,令人震撼、热血沸腾。为了最后的杰作,贝尔曼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贝尔曼是成功的,因为他的牺牲,年轻的琼茜活了下来。他让这种牺牲挽救了琼茜的生命,向我们表明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是人性中最为伟大和美好的东西,也是这样的生死交替与轮回在支持人类不断向前发展。
三、叙事时间
热奈特认为:“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2]。”时序包括叙事时序与故事时序。笔者将该该小说的故事时序与叙事时序进行了梳理,如下:
故事时序:
1.苏艾和琼茜共同租下画室;2.琼茜染上肺炎,对生命没有渴望;3.医生希望苏艾可以激起琼茜活下去的欲望;4.苏艾开始画画;5.琼茜数叶子;6.贝尔曼为苏做模特,看到最后一片叶子落下;7.贝尔曼夜晚画了最后一片叶子;8.贝尔曼染上肺炎,生病;9.琼茜看到最后一片叶子,仍然没有活下去的欲望;10.琼茜燃起活下去的欲望;11.贝尔曼被送到医院;12.琼茜脱离危险;13.贝尔曼去世
叙事时序:
1 2 3 4 5 6 9 10 11 12 13 8 7
由叙事时序可看出从1→6叙事时序为顺序,作者将8,7两件事置于了文章末尾,与13构成呼应,从9→7层层递进。首先是琼茜在早晨奇迹地发现最后一片常春藤树叶在一晚上的风吹雨打下仍傲然地挂在离地20多英尺的藤枝上,这是不合乎常理的,因而在事件9中埋下悬念。10→12中,讲述了琼茜从对生活重新产生希望直至脱离危险,同时贝尔曼去世,去世的原因是患上肺病,之所以患上肺炎是因为在风雨交加的晚上画出最后一片叶子,故事逐渐揭开悬念。小说结尾揭开谜团,勾勒出一幅既生动又悲壮的感人景象:在一个凄风苦雨、寒冷漆黑的夜晚,一位年迈体弱的老人,提着灯笼,吃力地移动着梯子,颤颤巍巍爬到离地面二十英尺的高度,为琼茜画出那片黄绿交加,似枯非枯的生命之叶。9→12与13→7分别讲述了琼茜与贝尔曼生命的变化过程,琼茜从死走向生,同时揭示了贝尔曼死亡的原因。两条线索几乎同时发展,却存在着生命的互换,蕴含了截然不同的开端与结束。 小说以欧亨利式的结局呈现在读者面前,按故事发展在结局时应该逝去的是琼茜,意料之外的是老画家却为了最后一片叶子而逝去。一片叶子留下了琼茜的生命,成为了一生一无所成的贝尔曼的艺术佳作。如此结局与情节的安排让读者回味无穷。笔者认为小说的叙事时序使结局产生特别的魅力。结合图1,比较故事时序与叙事时序,可以得出1→13的故事时序表示生→死,是小说常规的叙事方式,无悬念也无惊喜之处,小说显得乏然无味,无法激起读者的兴趣。同时由生至死意味着结局是死亡,构成了小说悲伤的基调,但小说真正的结局却是琼茜没有离去,贝尔曼虽离去,却留下了生命的结晶—最后一片叶子,以及体现其人性美的温情。叙事时序1→7是生→生的循环,象征着琼茜生命的延续,符合整篇小说充满温情的基调,采取这样的叙事方式使得整篇小说别具一格。
四、数字的运用
小说中,欧.亨利多次用不同的数字描写了不同的事物或现象:20英尺外的空墙、年过60的老贝尔曼、20多英尺的藤枝、飘零的叶片数、病情恢复的可能性以及有关时间的数字。笔者首先归纳了关于时间与叶子的数字,从这一角度,探析时间与生命的关系。表时间的数字在小说中出现的顺序如下:
18世纪→5月→11月→3天
表叶子片数的数字顺序如下:
100片→12→11→10、9→8、7→6→5→4→1
从以上两图可看出小说的时间跨度很大,由世纪跨越到月,再由月跳跃到天数。随着时间不断快速地减短,琼茜对生命越发没有求生的欲望,但医生对琼茜病情的评判却由1/10增长到1/5,与结局相符,琼茜最终挽回生命。同时藤枝上留下的的叶片数由最初的100急速减少到12再缓缓地减少。笔者认为100→12的急速减少表明琼茜在患上严重的肺炎后,瞬间对未来丧失了信心。剩余12片后一片片地落下,可看出琼茜的病情慢慢地有所缓解,心情也有所缓解,从对死的恐惧慢慢转化为对生的的向往,直至剩余最后一片叶子的经久不衰,琼茜看到了希望,经过治疗和自我锻炼,奇迹般战神了死神。叶子与时间象征着生命,变化的程度与琼茜的生命成反比,随着时间的缩短与叶子的不断减少,相反琼茜的生命长度不断延长。数字的变化是作者对结局的铺垫,客观地反映出小说结局的意外。
结合以上分析,总结小说中所出现的数字包括:20、60、20、18、5.11.3.100、12→1.1/10、1/5。根据这些数字可以概括出小说的核心故事,琼茜与苏艾来到18世纪的阁楼,在5月租下了画室。11月,琼茜患上肺炎,对生命喪失信心,数着20英尺外空墙边的20多英尺的藤枝上的树叶,将其视为精神的寄托。但医生认为她病情好转的机会可以从1/10增至到1/5。3天前还剩差不多100片的叶子急剧掉落地只剩12片,慢慢减少为一片。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之际,年过60的贝尔曼画下他的杰作最后一片叶子,重燃琼茜生命的希望,而他因此付出生命。数字是最客观的证据,作者通过数字将整个小说串联起来,以客观的数字反映出故事的趋势,揭示出琼茜从死走向生的过程。
五、结语
《最后一片叶子》作为欧亨利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不仅仅表达了作品本身的优秀,更是赞美了贝尔曼的奉献精神。这幅作品唤起了生的希望,代表着广大底层人民对生命的渴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片叶子很平常,贝尔曼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是贝尔曼的第一幅也是最后一幅作品,代表了人性的崇高和无私。整篇文章的聚焦点为最后一片叶子,琼茜将其视为自己生命消失的征兆,也正是最后一片叶子使她枯萎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付出生命换来的杰作,是他生命留在世界上的结晶。在最后的一片叶子中存在着生与死的对立。除文本所表达的主题外,形式的特点也暗含着作品的主题。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叙事时间进行分析,揭示出小说中的深层主题生与死的二元对立并客观地分析数字揭示出生死极端间的过程。总之,对小说形式的研究既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又利于读者把握小说的叙事特征。
参考文献
[1] 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 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申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经浩.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
[6] 吴丽聪.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叙事单元及魅力解析[J].作家,2013.
作者简介
胡雪苗(1994—),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最后一片叶子》;叙事时间;二元对立
欧.亨利是美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美国短篇小说家,其小说以欧亨利式结尾的特征而闻名。其代表作之一《最后一片叶子》讲述了关于三个穷画家的故事—琼茜、苏以及60多岁的老画家贝尔曼。琼茜不幸患上肺炎,由于病情的加重,琼茜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天天看着窗外不断被风吹落的常春藤叶子,将其视为自己生命的象征。她认为树上最后一片叶子的掉落也意味着自己生命的结束。住在楼下的贝尔曼在听苏讲完琼茜的故事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画下了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子,琼茜被激起生的希望而活了下去,贝尔曼却因此患上肺炎,两天后则因病去世。小说除了内容对深层意义的揭示,叙事形式的特征升华了小说主题。该小说情节上,曲折离奇,平凡中显奇迹,明暗交叉,结尾出其不意;思想上,以歌颂人性美为主流方向,散发人性美阳光;语言上,充满幽默与诙谐。本文主要从叙事时间、数字的运用的角度,结合文本分析《最后一片叶子》,凸显生与死的二元对立。欧亨利理性的叙事方式与感性的文字表达,将作品与现实结合起来,形成作品的张力,使叙述更加生动。
一、叙事学理论
叙事作品的研究早已有之,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文学的六个要素,情节居于首位。1969年茨维坦.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叙事学,并指出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1]。另一位著名法国叙事学家则认为,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等[1]。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其中一个范畴,如男与女、黑与白、索绪尔提出的共时与历时。结构主义者认为,这种无处不在的二元对立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基础,也是语言的基础。本文从叙事时间的角度,结合文本分析寻找共同要素,确立二元对立。
二、生与死的二元对立
小说开端说道,在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里,街道仿佛发了狂似的分成了许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这句话表明了当时在繁华富丽的大都市华盛顿里,同样遍地可见穷苦的街道。可以看出这一空间铺垫是对贫富差距的批判。三个穷画家為了生存来到了洋房别墅错落有致的都市,在贫民区里寻找生的希望,这一空间背景是对生的肯定。
除了空间背景对生的肯定,小说故事中同样深藏生与死这两大对立的要素。因此笔者将小说的故事进行分解,寻找每一事件中的共同要素,按二元对立结构框架重新组合,现其本质意义和价值,揭示小说的深层结构。
经过一番的分类后,可以清晰地看见小说背后隐含的意义。第一个纵列表达的是“对生的肯定”,第二个纵列是“对生的否定,对死的肯定。笔者在以上表格中所归纳的“生”包含生命与生存两层意义。小说中提到年轻的画家为了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不得不给杂志里的故事画插图,因此1.4事件是苏艾与琼茜为了生存,为了生活而努力,是对生的肯定。3.7、10、12这四件事件是对患肺炎的琼茜的生命的肯定。第二个纵列中,2.5.6、9四件事描述了琼茜患上肺炎后,在漫漫长夜的的煎熬中渐渐心灰意冷,随着作为她精神寄托的叶子一片片飘下,而一步步走向黑暗的死亡。同时,贝尔曼成为了琼茜的守护神,为琼茜画下最后一片叶子,因此付出自己的生命,在事件8、11.13中有所体现。
如果说苏艾与琼茜是生的火苗,那贝尔曼的自我牺牲就是熊熊燃烧的死亡烈火,令人震撼、热血沸腾。为了最后的杰作,贝尔曼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贝尔曼是成功的,因为他的牺牲,年轻的琼茜活了下来。他让这种牺牲挽救了琼茜的生命,向我们表明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是人性中最为伟大和美好的东西,也是这样的生死交替与轮回在支持人类不断向前发展。
三、叙事时间
热奈特认为:“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2]。”时序包括叙事时序与故事时序。笔者将该该小说的故事时序与叙事时序进行了梳理,如下:
故事时序:
1.苏艾和琼茜共同租下画室;2.琼茜染上肺炎,对生命没有渴望;3.医生希望苏艾可以激起琼茜活下去的欲望;4.苏艾开始画画;5.琼茜数叶子;6.贝尔曼为苏做模特,看到最后一片叶子落下;7.贝尔曼夜晚画了最后一片叶子;8.贝尔曼染上肺炎,生病;9.琼茜看到最后一片叶子,仍然没有活下去的欲望;10.琼茜燃起活下去的欲望;11.贝尔曼被送到医院;12.琼茜脱离危险;13.贝尔曼去世
叙事时序:
1 2 3 4 5 6 9 10 11 12 13 8 7
由叙事时序可看出从1→6叙事时序为顺序,作者将8,7两件事置于了文章末尾,与13构成呼应,从9→7层层递进。首先是琼茜在早晨奇迹地发现最后一片常春藤树叶在一晚上的风吹雨打下仍傲然地挂在离地20多英尺的藤枝上,这是不合乎常理的,因而在事件9中埋下悬念。10→12中,讲述了琼茜从对生活重新产生希望直至脱离危险,同时贝尔曼去世,去世的原因是患上肺病,之所以患上肺炎是因为在风雨交加的晚上画出最后一片叶子,故事逐渐揭开悬念。小说结尾揭开谜团,勾勒出一幅既生动又悲壮的感人景象:在一个凄风苦雨、寒冷漆黑的夜晚,一位年迈体弱的老人,提着灯笼,吃力地移动着梯子,颤颤巍巍爬到离地面二十英尺的高度,为琼茜画出那片黄绿交加,似枯非枯的生命之叶。9→12与13→7分别讲述了琼茜与贝尔曼生命的变化过程,琼茜从死走向生,同时揭示了贝尔曼死亡的原因。两条线索几乎同时发展,却存在着生命的互换,蕴含了截然不同的开端与结束。 小说以欧亨利式的结局呈现在读者面前,按故事发展在结局时应该逝去的是琼茜,意料之外的是老画家却为了最后一片叶子而逝去。一片叶子留下了琼茜的生命,成为了一生一无所成的贝尔曼的艺术佳作。如此结局与情节的安排让读者回味无穷。笔者认为小说的叙事时序使结局产生特别的魅力。结合图1,比较故事时序与叙事时序,可以得出1→13的故事时序表示生→死,是小说常规的叙事方式,无悬念也无惊喜之处,小说显得乏然无味,无法激起读者的兴趣。同时由生至死意味着结局是死亡,构成了小说悲伤的基调,但小说真正的结局却是琼茜没有离去,贝尔曼虽离去,却留下了生命的结晶—最后一片叶子,以及体现其人性美的温情。叙事时序1→7是生→生的循环,象征着琼茜生命的延续,符合整篇小说充满温情的基调,采取这样的叙事方式使得整篇小说别具一格。
四、数字的运用
小说中,欧.亨利多次用不同的数字描写了不同的事物或现象:20英尺外的空墙、年过60的老贝尔曼、20多英尺的藤枝、飘零的叶片数、病情恢复的可能性以及有关时间的数字。笔者首先归纳了关于时间与叶子的数字,从这一角度,探析时间与生命的关系。表时间的数字在小说中出现的顺序如下:
18世纪→5月→11月→3天
表叶子片数的数字顺序如下:
100片→12→11→10、9→8、7→6→5→4→1
从以上两图可看出小说的时间跨度很大,由世纪跨越到月,再由月跳跃到天数。随着时间不断快速地减短,琼茜对生命越发没有求生的欲望,但医生对琼茜病情的评判却由1/10增长到1/5,与结局相符,琼茜最终挽回生命。同时藤枝上留下的的叶片数由最初的100急速减少到12再缓缓地减少。笔者认为100→12的急速减少表明琼茜在患上严重的肺炎后,瞬间对未来丧失了信心。剩余12片后一片片地落下,可看出琼茜的病情慢慢地有所缓解,心情也有所缓解,从对死的恐惧慢慢转化为对生的的向往,直至剩余最后一片叶子的经久不衰,琼茜看到了希望,经过治疗和自我锻炼,奇迹般战神了死神。叶子与时间象征着生命,变化的程度与琼茜的生命成反比,随着时间的缩短与叶子的不断减少,相反琼茜的生命长度不断延长。数字的变化是作者对结局的铺垫,客观地反映出小说结局的意外。
结合以上分析,总结小说中所出现的数字包括:20、60、20、18、5.11.3.100、12→1.1/10、1/5。根据这些数字可以概括出小说的核心故事,琼茜与苏艾来到18世纪的阁楼,在5月租下了画室。11月,琼茜患上肺炎,对生命喪失信心,数着20英尺外空墙边的20多英尺的藤枝上的树叶,将其视为精神的寄托。但医生认为她病情好转的机会可以从1/10增至到1/5。3天前还剩差不多100片的叶子急剧掉落地只剩12片,慢慢减少为一片。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之际,年过60的贝尔曼画下他的杰作最后一片叶子,重燃琼茜生命的希望,而他因此付出生命。数字是最客观的证据,作者通过数字将整个小说串联起来,以客观的数字反映出故事的趋势,揭示出琼茜从死走向生的过程。
五、结语
《最后一片叶子》作为欧亨利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不仅仅表达了作品本身的优秀,更是赞美了贝尔曼的奉献精神。这幅作品唤起了生的希望,代表着广大底层人民对生命的渴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片叶子很平常,贝尔曼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是贝尔曼的第一幅也是最后一幅作品,代表了人性的崇高和无私。整篇文章的聚焦点为最后一片叶子,琼茜将其视为自己生命消失的征兆,也正是最后一片叶子使她枯萎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付出生命换来的杰作,是他生命留在世界上的结晶。在最后的一片叶子中存在着生与死的对立。除文本所表达的主题外,形式的特点也暗含着作品的主题。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叙事时间进行分析,揭示出小说中的深层主题生与死的二元对立并客观地分析数字揭示出生死极端间的过程。总之,对小说形式的研究既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又利于读者把握小说的叙事特征。
参考文献
[1] 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 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申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经浩.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
[6] 吴丽聪.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叙事单元及魅力解析[J].作家,2013.
作者简介
胡雪苗(1994—),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