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气田的生产设施,特别是油水井及管道、站场、道路大多分布在广大的农村中,这从客观上决定了油气田与地方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因此,新的时期油地关系日趋复杂化,协调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油地关系是否健康发展,影响油地和谐共建共谋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保障油气田生产顺利,促进油地经济和谐发展,就是油地协调工作人员应当深度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油地关系 主要难点 对策思考
1 新时期油地工作的主要难点
油地关系,说到底就是石油企业与当地政府,工业与农业,农民与工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的油地关系协调,主要是针对油气田在办理征用、占用、使用、许可等有关手续中与地方发生的关系进行协调。当前,油与地经济形式日趋变化,各方面的利益交织冲突,使原本就协调困难的油地关系进一步复杂化,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让原本就协调困难的油地关系雪上加霜;二是油地之间的利益博弈日益加剧;三是漫天要价,胡搅蛮缠,个别行为想借机发财;四是地方势力干预油气田土建工程,干扰市场秩序;五是地方政府搞建设,强行收回已征的油气水井土地。
由于油气田工作、生活区域和机构设置分散,城乡兼有、油地交叉,与周围城镇、乡村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再加上受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土地补偿标准提高及地方城镇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新形势下的油地关系的协调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协调难度越来越大。
2 做好油地协调工作需要的对策
油地协调工作对于促进油气田和地方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油地双方必须共同联手,综合治理,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长期的工作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油地工作必须坚持“统一管理体制,统一协调机制,统一赔付标准”的原则,不断调整、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工作措施,有效的地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2.1 以人为本,油地共建,寻求做好油地工作的关键点
近几年来,油地双方本着“油地结合、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以相互支持双方的发展为己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彼此建立了经常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使油地关系更加融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共建活动富有成效。工作中,牢固树立油地关系也是生产力的思想,油地共建是搞好油地关系协调工作的前提和关键点,始终把搞好油地共建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和沟通,成立油地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建立油地联系会议制度,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座谈会,解决问题,交流思想,达成共识。
2.2 以我为主,联防联治,为油气田生产经营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
近年来,随着原油价格的攀升,一些人见利忘义,在单井及外输管线上打眼,大肆偷盗油气田的油气,不仅严重制约了油气田的正常生产,而且由此发生的污染赔偿和工农关系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要净化油区的治安秩序,为油气田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就必须发挥油地工作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处理好内部治理与外部协调的关系。
在油区治理上,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加强内部管理,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一是加强内部的巡逻防范,以二、三级单位为主,成立专门的护矿队伍,对油区实行24小时不停的监控,对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守护,防患于未然。二是在科技防范上下功夫,大力推广应用新型防盗取样阀、防盗闸门、防盗锁,安装油井生产监控设备,这些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自我防范能力。三是强化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对油、气、水、电的私接乱挂现象做到常抓不懈,对违法偷盗行为保持高压姿态。
2.3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密切油地关系,促进油地协调工作顺利进行
现在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争工程,生卡硬要、随便挡车阻工现象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复杂的油地关系,只靠油气田自己的力量已无法协调解决这些矛盾,只有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出面协调,才能搞好油气田的油地协调工作。与地方政府形成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地方保护势力的打击力度。长时期以来形成的油地关系紧张、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地方保护主义难逃其责。油气田从各个层面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并通过打击涉油犯罪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加大对幕后保护力量的打击力度,各级公安机关开展油区治安整治活動,加大对内部建筑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集中力量打击乱停工、乱收管理费、严重扰乱建筑工地秩序的各类霸头,净化油气田建筑市场秩序。
2.4 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油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油地工作部门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工作运行快捷,坚持原则的特别能战斗的群体。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随着油气田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油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作风过硬、处事公正、开拓创新的油地工作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油气田开发。一是强化油地工作的制度建设。油地联合例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制度等。实践证明,这些制度对搞好油地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二是强化油地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办法和政策,争取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分析能力,处理矛盾坚持原则、公平公正、依法办事,做到有理、有力、有节。三是强化超前意识。我们要求油地工作人员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重检查、重督导、重预防、重考核。
2.5 协调油地工作要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做到日常工作与沟通协调相结合。油气田生产施工到哪里,协调服务就跟到哪里,积极主动地协调好在勘探开发建设中与地方上的矛盾和纠纷,竭尽全力为油气田排忧解难。采取“提前介入,预防为主,及时化解,全程跟踪”的原则,积极与生产、勘探、开发、安环、基建等部门加强沟通、主动配合,及时掌握生产运行与施工动态,把握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二是做到赔偿支付与兄弟单位协商相结合。在全力维护油气田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不断建立完善区域内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搭建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平台,适时到油区内各单位协商解决影响生产建设的难点问题。
三是做到区域内补偿费用与标准统一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临时性用地费用赔付标准和细化考核标准,严控临时用地费用支出,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加大现场核查力度,杜绝结算费用与实际发生不符现象的发生。
四是做到岗位责任与有效机制相结合。面对日趋复杂和多样的油地环境,各单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主动从维护油气田整体利益的大局出发,做到岗位责任与有效机制相结合。
五是做到油区管理与加强严打相结合。针对油区内非法种地、私搭乱建、侵占土地、压覆管道及盗窃油气等违法行为,各单位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发现苗头及时清理整治。
3 结束语
良好的油地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基础上的,油气田有关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的联系,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通报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为油气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强与油气田的沟通,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展经济,造福于民,绝不让油地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影响油地关系大局,损害双方利益,制约油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连宇如何处理好油地工作中的几大关系《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05期
关键词:油地关系 主要难点 对策思考
1 新时期油地工作的主要难点
油地关系,说到底就是石油企业与当地政府,工业与农业,农民与工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的油地关系协调,主要是针对油气田在办理征用、占用、使用、许可等有关手续中与地方发生的关系进行协调。当前,油与地经济形式日趋变化,各方面的利益交织冲突,使原本就协调困难的油地关系进一步复杂化,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让原本就协调困难的油地关系雪上加霜;二是油地之间的利益博弈日益加剧;三是漫天要价,胡搅蛮缠,个别行为想借机发财;四是地方势力干预油气田土建工程,干扰市场秩序;五是地方政府搞建设,强行收回已征的油气水井土地。
由于油气田工作、生活区域和机构设置分散,城乡兼有、油地交叉,与周围城镇、乡村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再加上受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土地补偿标准提高及地方城镇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新形势下的油地关系的协调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协调难度越来越大。
2 做好油地协调工作需要的对策
油地协调工作对于促进油气田和地方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油地双方必须共同联手,综合治理,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长期的工作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油地工作必须坚持“统一管理体制,统一协调机制,统一赔付标准”的原则,不断调整、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工作措施,有效的地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2.1 以人为本,油地共建,寻求做好油地工作的关键点
近几年来,油地双方本着“油地结合、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以相互支持双方的发展为己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彼此建立了经常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使油地关系更加融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共建活动富有成效。工作中,牢固树立油地关系也是生产力的思想,油地共建是搞好油地关系协调工作的前提和关键点,始终把搞好油地共建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和沟通,成立油地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建立油地联系会议制度,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座谈会,解决问题,交流思想,达成共识。
2.2 以我为主,联防联治,为油气田生产经营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
近年来,随着原油价格的攀升,一些人见利忘义,在单井及外输管线上打眼,大肆偷盗油气田的油气,不仅严重制约了油气田的正常生产,而且由此发生的污染赔偿和工农关系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要净化油区的治安秩序,为油气田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就必须发挥油地工作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处理好内部治理与外部协调的关系。
在油区治理上,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加强内部管理,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一是加强内部的巡逻防范,以二、三级单位为主,成立专门的护矿队伍,对油区实行24小时不停的监控,对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守护,防患于未然。二是在科技防范上下功夫,大力推广应用新型防盗取样阀、防盗闸门、防盗锁,安装油井生产监控设备,这些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自我防范能力。三是强化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对油、气、水、电的私接乱挂现象做到常抓不懈,对违法偷盗行为保持高压姿态。
2.3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密切油地关系,促进油地协调工作顺利进行
现在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争工程,生卡硬要、随便挡车阻工现象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复杂的油地关系,只靠油气田自己的力量已无法协调解决这些矛盾,只有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出面协调,才能搞好油气田的油地协调工作。与地方政府形成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地方保护势力的打击力度。长时期以来形成的油地关系紧张、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地方保护主义难逃其责。油气田从各个层面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并通过打击涉油犯罪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加大对幕后保护力量的打击力度,各级公安机关开展油区治安整治活動,加大对内部建筑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集中力量打击乱停工、乱收管理费、严重扰乱建筑工地秩序的各类霸头,净化油气田建筑市场秩序。
2.4 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油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油地工作部门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工作运行快捷,坚持原则的特别能战斗的群体。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随着油气田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油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作风过硬、处事公正、开拓创新的油地工作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油气田开发。一是强化油地工作的制度建设。油地联合例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制度等。实践证明,这些制度对搞好油地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二是强化油地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办法和政策,争取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分析能力,处理矛盾坚持原则、公平公正、依法办事,做到有理、有力、有节。三是强化超前意识。我们要求油地工作人员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重检查、重督导、重预防、重考核。
2.5 协调油地工作要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做到日常工作与沟通协调相结合。油气田生产施工到哪里,协调服务就跟到哪里,积极主动地协调好在勘探开发建设中与地方上的矛盾和纠纷,竭尽全力为油气田排忧解难。采取“提前介入,预防为主,及时化解,全程跟踪”的原则,积极与生产、勘探、开发、安环、基建等部门加强沟通、主动配合,及时掌握生产运行与施工动态,把握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二是做到赔偿支付与兄弟单位协商相结合。在全力维护油气田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不断建立完善区域内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搭建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平台,适时到油区内各单位协商解决影响生产建设的难点问题。
三是做到区域内补偿费用与标准统一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临时性用地费用赔付标准和细化考核标准,严控临时用地费用支出,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加大现场核查力度,杜绝结算费用与实际发生不符现象的发生。
四是做到岗位责任与有效机制相结合。面对日趋复杂和多样的油地环境,各单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主动从维护油气田整体利益的大局出发,做到岗位责任与有效机制相结合。
五是做到油区管理与加强严打相结合。针对油区内非法种地、私搭乱建、侵占土地、压覆管道及盗窃油气等违法行为,各单位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发现苗头及时清理整治。
3 结束语
良好的油地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基础上的,油气田有关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的联系,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通报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为油气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强与油气田的沟通,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展经济,造福于民,绝不让油地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影响油地关系大局,损害双方利益,制约油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连宇如何处理好油地工作中的几大关系《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