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刀与玫瑰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et_li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思想就是行动
  用丰饶的笔旖旎写下
  看到不一定存在意义
  不记下则意义不存……
  
   厨 刀
  
  我想,要是让庖丁和达·芬奇穿越时空相遇,他们一定有一拼。庖丁是“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达·芬奇则是把牛的解剖图画出来,再制作各种工具,按照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刀具进行解剖。庖丁“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达·芬奇再把已经解剖了的各部位器官画出图谱。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中国的厨房里仍然是一把菜刀闹革命,打遍天下无敌手,而西式厨房是一排或者一盒各种刀具,一样刀具解决一个问题,从不企图制造万能钥匙。这样解释东西方刀具的不同当然偏狭,还有西方工业革命和饮食工业化、标准化,而我们一直注重独门功夫和私家菜等诸多因素促成了中国大厨用一把大刀翩翩起舞,西方主厨摆出十八般兵刃连连出招儿,弄出无以数计美味的今天饮食格局。
  我看电影,有时候真辜负了导演,像《史密斯夫妇》,我看的不是夫妻间的斗法和各种高科技合成的场面,我的注意力一下从他们的游戏中脱离出来,看到他们如实验室一样洁净的厨房居然不做吃的,居然看不见各种厨房用具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了武器,然后对射,然后把自己的家给轰了。我一个劲儿地可惜那个好厨房。我对厨房的热爱源自对美丽厨房的憧憬而不是做菜,对厨刀的热爱也多半像我对足球的附庸,与做口味诱人的菜没有太大关系,我是一个不奔主题的烹饪跑题主义者。
  我想,我做饭一直不大有长进首先是没有天赋,悟性差,然后是没有上过烹饪课。我做的那几样菜都是妈妈口传心授的,而妈妈也没总结什么可以操作的理论来指导我,还有就是我使用菜刀并不得心应手。一把大菜刀从小我就使不顺,切菜常有麻烦,到了煎炒烹炸的阶段已经兴味索然了,等到了洗碗擦厨房的阶段就要愤怒了。
  后来有人推荐我德国双立人牌刀具,我并不是冲着推荐去的,我是觉得这个1731年6月13日创立的牌子和我的星座搭配。我去买刀的时候,卖刀具的女孩问我,是您自己用吗?我说是。她推荐了一把多用刀和一把肉刀。说,您感觉一下吧,适合不适合您的习惯。我心想,我的习惯还在培养当中呢。挑了两把我觉得不会使我自己看上去很笨的刀回家了。其实,对于一个基本素食的人来说,那把肉刀基本不用,那把看上去更像匕首的多用刀真的很好使,切菜、切熟食见风就落,快!也不累手。后来又买了一把面包刀,解决了切热馒头切成饼的问题,而切西红柿什么的汤汁多的水果蔬菜也不会弄得滑不留手、满哪儿都是汤了。还有我的第一把双立人水果刀用了近10年了,一次也没磨过,依旧锋利。那年去德国,买了一堆双立人水果刀和削皮刀,比国内便宜,回来送人是不错的礼物。我属于患有储物症的人群,清点了一下自己的双立人刀具,哇,它们铺成了一列纵队,什么时候买的呢?
  中式刀工很讲究的,有直切、推切、拉切、锯切、铡切和滚刀切等多种刀法。那都是使用刀具的方法,但什么东西怎么切没说。我总结了一下各派切功的基本要点是要以被切食物的纤维走向为依据,比如,牛肉比较粗硬,要把纤维切断,就要横切,猪肉纤维较牛肉的软较羊肉的硬,那么就要斜着切断,羊肉随便怎么切;蔬菜也是,想要纤维多一些就顺着纤维的走向切,切成长条,像芹菜、白菜之类,想要好嚼就切断切碎,辨不清纤维方向的诸如萝卜、胡萝卜、土豆等随便切,切出花来谁管你?我有的是时间,我愿意磨蹭,我就把胡萝卜切成梅花谁都管不着。而好刀法的基本要求当然是不切到手喽。
  听说西方的叉子一开始是为了固定食物的,就是一手用叉子叉住食物,另一只手用刀来切,免得切到手指。在我们中国的故事里应该是用筷子固定的吧?不知道,我猜是这样的。在亚瑟王的故事里,那些骑士们用刀叉住肉直接送进嘴里,而不会把手弄得油唧唧的,要知道那时把手上的油腻洗干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骑士就可以用干净的手来与美丽的小姐握手了。《水浒》里的好汉好像没有谁在大块吃肉的时候想到女人需要一双干净的手,我觉得施耐庵是一个仇视女性主义者,他的笔下没有一个好女人,没有一个女人有好下场,更不要说得到男人的照顾了。
  “不要切到手”从人的角度来讲是技术,从刀的角度讲要够锋利,快刀虽然能斩乱麻,但快刀不容易伤手,伤手的刀多是慢刀。刀的轻重也很重要,我个人而言不大喜欢中国大片刀,虽然那是很多中国大厨的立命之本。不能太轻,太轻的话没有仪式感,不能太重,太重便只顾了用力而不能照顾到技巧。女人之于厨刀,太像情人关系,真的要合适并且相互欣赏。
  买了双立人的刀具以后我发现你不能舍弃它,这种可以传家的东西扔了可惜,但你又发现了它的缺点,那么就像已经成为了事实的婚姻,将就吧。我买的双立人刀具的刀把与刀身是铆合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刀把拐弯的地方容易藏污,那是我的大忌。每一次都要仔细清理刀把结合的部位。我想还是日本知名的刀具设计师山田子明为日本品牌Rosendahl设计的刀具比较符合我的心意。这套刀具选用的是德国的钢材,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很重要哦,那意味着在刀身上几乎找不到难以清理的地方,那种精巧儿朴实的美感可以把一个不善厨道的女人吸引进厨房。介绍的文字中说,“整把刀都是不锈钢锻造,但在刀把部分采取中空处理,在握把和刀身间取得良好平衡,使用上以灵活轻巧著称”。我想,那应该很合我的心意、手意。山田子明还在刀把上刻出鱼鳞花纹,增加了刀把和手之间的摩擦力,我想它一定不会滑手。
  我对整体刀具的喜好使得我注意到了它们的设计者,基特里欧(Antonio Citterio)是意大利人,1972年毕业于米兰工艺设计学院建筑系。在九十年代,基特里欧的家具设计获得重要的国际成就,他为许多知名大厂所设计的家具都展现简单而优雅的现代主义风格。他和奥利佛·罗(Glen Oliver Low)为Littala设计了系列厨房用具。图片上展示的面包刀、主厨刀等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眼睛,我想到Echo做的手工面包,想到她拍面包如拍婴儿屁股般的喜悦模样。如果用这样的面包刀将Echo做的面包切开该是怎样的芳香四溢呢?评论说:“每一样都优雅、简单大方且实用,并可以搭配家里的任何一种餐具或工具”。我又开始发痴了,对着那些刀具。
  更加平民化的是IKEA2003年的产品,在弯曲的刀把和砧板之间留下些许空间,以便灵活使用。因为我的手偏小,所以不会考虑刀把和砧板之间的距离,要是一个大男人手握寸铁就要有这样贴心的考虑。塑料的把手的确比不锈钢的把手更加柔和,也保护手指不会受伤。双立人刀具的塑料刀把是不是也是这样考虑的呢?有时候设计师也不是一味地迁就个别人比如我这样女人的想法和习惯呢。写《挑食的设计》一书的林桂岚说,“一把好刀,首先必须在握把上符合人体工学、有锐利的刀锋,以及讲究刀身的整体美感,并且追求使用上的安全”。谁说不是。
  能够把众多的厨刀耍得如武林高手一般的女人要这般高强的武艺(不对,是厨艺)干什么呢?如果单单为了自己的胃,很难有永恒动力。是谁把她们吸引进了厨房?我想,一是孩子,一是情人。孩子需要一把好刀的千斩万剁来把他们养大,而情人需要一把好刀切出好味的食物哄骗他们的胃来达到他们的心。男人女人都是如此,一个女孩决定嫁人了,说到被俘虏的原因,她说,他会做好吃的,还会用刮刀给蛋糕雕奶油花呢!看到她笑的模样好像看到了桌上美味。我对食物从无向往的心想不出桌上都有什么好菜能让她的笑声仿佛面对情人。
  
  玫 瑰
  
  玫瑰,méi gui,“瑰”读轻声,不读第一声或第四声。不是播音专业的人不用那么费劲去练习玫瑰的发音,英语玫瑰是rose,读成肉丝、柔丝或者洛斯都行,而肉丝和rose最接近。不去研究玫瑰的生物学分类,也要知道玫瑰是蔷薇科植物,这样我们就不会为分不清蔷薇和玫瑰而烦恼了,总之香的、小的蔷薇多半叫玫瑰,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灌木,有刺,扎得慌,所以有人称玫瑰为使人受伤的爱情。虽然保加利亚玫瑰最出名,但玫瑰原产地是中国。我对花一直没有偏爱,觉得所有的花都有好看之处,甚至用放大镜才能看见的岩须花我也觉得不错,但现在问我喜欢的花是什么?我一定会回答:玫瑰。
  做身体护理的时候,小女孩说,姐姐存点玫瑰精油吧,要涨价了。遂存了一瓶,10毫升的玫瑰精油涨到2000多了。把玫瑰精油滴一滴在化妆纸上,放在胸前,气味经久不息,甚至,10天之后,那张纸还是香香的。小女孩说化妆纸不用换接着用也行。一万朵玫瑰只能提炼出来一滴玫瑰精油,一万朵玫瑰的花魂缭绕在身上能不香吗?听说保加利亚玫瑰出油率高达万分之三点六,也就是说保加利亚的一万朵玫瑰能出产3滴半精油,那也足够少啊。只为了在任何时候都能闻到玫瑰的味道我们便残杀了无数朵玫瑰,觉得自己十分罪恶和可耻,但又在罪恶和可耻中快乐着。玫瑰精油用在厨房是暴殄天物,我想我不是惟一糟践东西的人,《红楼梦》里因为玫瑰露闹了不小的风波。我的厨房,没有那么多的闹事,还是做饮料玩儿的,掐一小枝自己在花盆里种的鲜薄荷,用纯净滚水冲,凉了以后滴一滴玫瑰精油,盖上盖子摇晃,再静养30分钟,一杯薄荷玫瑰饮就好了。慢慢喝,味道是分层次的,舌尖是薄荷的微小刺痛,舌底和口腔四壁被玫瑰铺了满口,慢慢咽下,一直香进胃的深处,再呼出一口气,吐气如兰就是这个意思了。喝薄荷玫瑰饮之前最好不要吃很荤的东西,口腔要干净,烤面包片是不错的选择,面包是植物种子做的,不会撞了玫瑰的味道。
  中国对玫瑰没有那么多缠绵悱恻的故事,到了明代用玫瑰花制酱、酿酒、窨茶已经非常普遍。我把几朵洗净的新鲜玫瑰放在瓶子底部,往里加蜂蜜,不用蒸煮,也不用捣制淘澄,看着玫瑰颜色变深,蜂蜜的颜色变红,有时候会有一丝细细的红线飘出来,十分妖娆和鬼魅。玫瑰蜂蜜怎么吃都行,不论什么花蜜都盖不住玫瑰的味道。我偏向做点心时用玫瑰蜂蜜替代糖。
  枪炮玫瑰乐队(Guns N’ Roses)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拥有最多歌迷的硬摇滚乐队。借用它的名字,我的文章可以叫《厨刀与玫瑰》了。刀其实是武器的一种。爱情要是发生在厨房里,多半对了地点,用厨刀这种武器进攻并夺取了政权才是稳定的爱情政权。送女人以玫瑰、给男人以厨刀,让他们在厨房相遇。
  (编辑·俞大振)
其他文献
年迈的父母住在乡下,每隔两个月我都要回老家去看望二老;而每次回去,我差不多都要“骗”一下父母!  我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庄户人,过惯了土里刨食的日子,所以生活十分节俭,家里吃的用的,总是能省则省,能用则用。每次回去,我总要给父母买些日用品和生活补品。可每次我都发现:二老不是嫌这个买贵了,就是嫌那个浪费了——在他们看来,家里原有的还能继续使用,新买的就算是浪费了。去年春节,我给家里买了崭新的蚕丝被、
不久前,我带着两岁半的儿子到住地附近的公园里玩耍。那天,他整个上午都缠着我要出去玩,可是变幻莫测的天气却阻止了他。后来,太阳终于出来了,他笑着对我说:“前院出太阳了!爸爸,公园里的秋千现在干了吗?”我告诉他说秋千现在干了。于是,他穿上了小雨靴。我拿上了他的小背包出门了。我们在路上时走时停,儿子不时地蹲下身去,捡起掉在地上的树枝,假装做成长剑来玩耍,我们就这样磨磨蹭蹭地来到了公园里的游乐场。  在我
一个好的出身只能决定你1/3的命运,另外2/3,是父母无法给你的,需要你自己去努力创造。    很多女孩子突然遭遇下岗,不是感慨命运不好,就是大骂老板有眼无珠,甚至埋怨父母无能,好工作、好运气全都跟自己无关,老天真是瞎了眼。接下来,她不是整天哀叹就是茫然,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什么才适合自己。  很少有女孩子庆幸:我终于可以自由地向命运挑战,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少有女孩子在自己面临
高中时,曾生总爱唤我兄弟,其实我的绰号叫猫妖,但曾生一直很不屑称我为“妖”,因为那时的我是一个胖乎乎、圆滚滚的女孩子。没有一点美丽的气息,更要命的是,我还留着硬硬的板寸,整天穿灰色系的肥大衣服招摇过市。可我却有一个比花妖更妖媚的闺蜜,叫桃桃。桃桃简直就是一个天造地设的美人坯子,又白又高又瘦又媚,令所有女生嫉妒,让所有男生喷血。  那时。我和曾生一起轰轰烈烈地大搞文学社,桃桃压根儿不认识曾生,只是
让狗羞愧   一楼住户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只大狗。初来乍到,它警惕性非常高,一有点儿响动就狂吠不已。我家在六楼,尽管每天上下楼蹑手蹑脚,但十有八九还是要被狂吠一通。我胆子小,狗一叫我就拼命跑,生怕它突然冲出来。  周日,我去接正在上英语培训班的小侄子到家里吃饭。刚进一楼,大狗照旧“汪汪汪”地叫起来,叫得我心惊肉跳。小侄子却一点儿也不害怕,扯起嗓子对着喊:“吐吐吐。”奇怪的是,“吐吐”几声后,大狗居然偃
夜色中提着皮箱拖着沉重的脚步上楼,走过一场烟火浩劫的爱情,精疲力竭了,觉得肚子“咕咕”作响,才想起还没有吃晚饭。冰箱里满满当当的,有水饺、馄饨,用塑胶袋装了,分成一小袋一小袋的。还有佐料,分成一小包一小包的,有虾皮、紫菜,还有香菜,放在微波炉里,只要几分钟的时间,热气腾腾的,氤氲地冒着乳、白色的热气,香气馥郁,给她以温暖的抚慰,像是母亲温柔的手从心土拂过。  单位在城东,父母在城西,一个是因为上班
和驴友们包车踩着星光离宁时。把心思分成三份:一份勾划行程。一份认识驴友,一份安慰睡虫。周五晚11时在南京登车。周六清晨4时却已在西塘地界。站在古镇入口。看一钩弦月挂在河边柳条上。面有三分喜气:今天必定是个大晴天,温柔的阳光必定给即将到来的旅行定下温暖的基调;心却有七分惆怅:上一次邂垢江南水镇是在七月夕阳下的同里。这次看来又要和烟雨江南失之交肩了。  事先订好的家庭旅馆确有几分雅致。二楼,临水。推开
一  微是她的QQ名,当初微加我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奇怪,觉得微与众不同。  我说:微,为什么要叫“微”呢?作为女人,叫“薇”岂不更好,更女性化一些。  微说:我是天地间微小的风景,我只是一粒沙子,本来就很渺小,微不足道啊!  我讶然。  我说:也是。微,其实我们都是沙粒,一阵风,就可以将我们吹得无影无踪。  微说:我们虽然微小如沙子,但我也会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出好看的颜色。  但不幸言中,微被一
[摘 要] 针对传统的机械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了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机械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首先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和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从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实验实践教学分配、校外实验室建设及考核机制等角度重点探讨了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培养措施,并结合其中需要改进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完善的措施和建议。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机械专业
杨杰,男,贵州师范大学本科在读,2017年进入贵州师范大学学习,现为李菲老师团队的主要成员,目前跟随李菲老师围绕喀斯特土壤微生物在石漠化修复治理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开展研究。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在人们体内和体表生存和繁衍的微生物,数量达1000亿个,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我们体内和体表的微生物以及含有的全部基因数量是人类基因组中基因数量的100倍。所以,从基因数量的角度说,我们99%是微生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