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87-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由此我们可以体悟到,评价教育办的好不好的标志是人民满不满意,学校办得成功与否的指标是人民是否满意,即学生是否满意、家长是否满意、社会用人单位是否满意。在辽宁省锦州有这样一所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践行着“让更多学生有出彩的人生”的教育之路,这就是在东北享誉盛名的学府——渤海大学培训学院。
渤海大学建于1950年2月,是辽宁省政府举办的综合性大学,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学校占地2000亩,总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设有16个二级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
渤海大学培训学院是渤海大学的二级学院,现有各类学生5000余人。开办了计算机类、语言类、经济管理类、艺术类、教育类、机械建筑类六大类二十多个本专科专业。学院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作为办学的出发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厚德卓能,知行合一”的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由高校名师和行业一线的专家组成双师型教学队伍,实施“学历+技能”的双证制教育模式,为学生顺利就业、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办学26年来,学院已经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优秀毕业生,形成了“道德为灵魂、才能为根本、就业为保障”的办学特色。我院已连续三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先进办学集体,连续七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实验学校,是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认为学生既是工作对象,又是学校的主体,具有双重属性。
学生是学校的工作对象。学校的业务是由“招生——教育教学——就业”三个环节组成,正好与社会再生产“采购——生产——销售”是一致的。其中,招生类似采购环节,即为学校准备工作的对象;教育教学环节如同工厂的生产环节,即按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标准进行培养;就业相当于工厂的销售环节,即将学校“生产”的“商品”“推销”到消费领域——用人单位。在社会再生产三环节中,采购环节影响生产环节、生产环节影响销售环节,销售影响着下一个循环,只有销售顺畅,才能进入社会再生产的第二个循环,反之社会再生产循环就停止。同样的道理,招生环节影响到教育教学环节,生源质量的好坏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教学影响到就业,教育教学质量高,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就能够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反过来,就业环节又影响招生环节,毕业生只有就业好才能吸引更多的学苗来校学习,从而进入下一个业务循环,使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说,社会对学校评价标志是毕业生,毕业生的品质就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商品是企业的代表,毕业生是学校的代表,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满意,也就是代表对学校满意。世界上一流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及国内的清华、北大等高校,人们之所以认可,并不是学校的大楼和环境,主要是认可从这些学校出来的毕业生。担任哈佛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牛津大学培养了4位英国国王、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英国首相、3位圣人、86位大主教及18位红衣主教;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有6位曾当选美国总统,这些学生就代表了学校的质量和办学水平。所以说,一个学校是否被学生和家长认可,关键在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归根到底取决于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否高,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较大的影响。
学生又是学校的主体。市场上充满竞争,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没有一个企业是被竞争对手所打败,而是被客户所打败。客户不认可的企业,也就失去了市场,它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基础。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企业失去客户中,68%是由于某个员工没有处理好客户的抱怨而导致的。在行销学中有个调查数据:在25个不满意的客户中,有1个客户抱怨;有24个客户不满意,但不抱怨;这24个不抱怨的客户中,有6个存在严重的问题,这24个不抱怨的客户分别向10—20人讲述他们的不满经历。也就是说,这25个客户会向250—500个潜在客户讲述他们的不满经历。所以商家都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改善同客户的关系,利用各种手段来赢得客户的心,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个原理在我们的办学中同样适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成才的学习环境和服务,学生就是我们的客户,如果学生对我们的学校满意,就会向他们的家长、亲戚、同学、朋友传递好的信息;反之就会向社会传递对我们学校的不良的信息,从而影响了潜在客户——未来的生源对我们学校的选择。一个学校招生情况的好坏,绝不是招生人员在市场上的营销运作能力和学校投入广告的力度大小,而取决于该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这种声誉是学校多年来的积累,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馈,取决于历届毕业生和在校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学校要想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时时刻刻地关注学生的需求,把学生满不满意作为工作评价的标准,努力把关系到学生利益的各项工作做好。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学费是学校的经费来源,学生就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二是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投入得到相应的回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相对差些,因此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难题。除了学校配备必要的先进教学设备,配备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任课教师,同时要配备专职的班主任教师跟班陪读管理,另外还要配备辅导教师,从教、管、导各个环节进行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性教育,克服在学习、思想、生活上的困难,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体验到成功,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学业。三是“以德树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深化孝字启航的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学校在按教学计划正常组织教学的同时,要根据用人单位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能力标准进行技能训练。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习实践,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四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的软硬件条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楼、宿舍、食堂等这些学习和生活条件要求标准都很高。学校在保证教学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硬件投入的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设施,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应该“以生为本”,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就业和创业砝码,让更多的学生有出彩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由此我们可以体悟到,评价教育办的好不好的标志是人民满不满意,学校办得成功与否的指标是人民是否满意,即学生是否满意、家长是否满意、社会用人单位是否满意。在辽宁省锦州有这样一所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践行着“让更多学生有出彩的人生”的教育之路,这就是在东北享誉盛名的学府——渤海大学培训学院。
渤海大学建于1950年2月,是辽宁省政府举办的综合性大学,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学校占地2000亩,总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设有16个二级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
渤海大学培训学院是渤海大学的二级学院,现有各类学生5000余人。开办了计算机类、语言类、经济管理类、艺术类、教育类、机械建筑类六大类二十多个本专科专业。学院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作为办学的出发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厚德卓能,知行合一”的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由高校名师和行业一线的专家组成双师型教学队伍,实施“学历+技能”的双证制教育模式,为学生顺利就业、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办学26年来,学院已经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优秀毕业生,形成了“道德为灵魂、才能为根本、就业为保障”的办学特色。我院已连续三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先进办学集体,连续七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实验学校,是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认为学生既是工作对象,又是学校的主体,具有双重属性。
学生是学校的工作对象。学校的业务是由“招生——教育教学——就业”三个环节组成,正好与社会再生产“采购——生产——销售”是一致的。其中,招生类似采购环节,即为学校准备工作的对象;教育教学环节如同工厂的生产环节,即按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标准进行培养;就业相当于工厂的销售环节,即将学校“生产”的“商品”“推销”到消费领域——用人单位。在社会再生产三环节中,采购环节影响生产环节、生产环节影响销售环节,销售影响着下一个循环,只有销售顺畅,才能进入社会再生产的第二个循环,反之社会再生产循环就停止。同样的道理,招生环节影响到教育教学环节,生源质量的好坏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教学影响到就业,教育教学质量高,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就能够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反过来,就业环节又影响招生环节,毕业生只有就业好才能吸引更多的学苗来校学习,从而进入下一个业务循环,使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说,社会对学校评价标志是毕业生,毕业生的品质就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商品是企业的代表,毕业生是学校的代表,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满意,也就是代表对学校满意。世界上一流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及国内的清华、北大等高校,人们之所以认可,并不是学校的大楼和环境,主要是认可从这些学校出来的毕业生。担任哈佛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牛津大学培养了4位英国国王、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英国首相、3位圣人、86位大主教及18位红衣主教;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有6位曾当选美国总统,这些学生就代表了学校的质量和办学水平。所以说,一个学校是否被学生和家长认可,关键在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归根到底取决于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否高,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较大的影响。
学生又是学校的主体。市场上充满竞争,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没有一个企业是被竞争对手所打败,而是被客户所打败。客户不认可的企业,也就失去了市场,它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基础。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企业失去客户中,68%是由于某个员工没有处理好客户的抱怨而导致的。在行销学中有个调查数据:在25个不满意的客户中,有1个客户抱怨;有24个客户不满意,但不抱怨;这24个不抱怨的客户中,有6个存在严重的问题,这24个不抱怨的客户分别向10—20人讲述他们的不满经历。也就是说,这25个客户会向250—500个潜在客户讲述他们的不满经历。所以商家都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改善同客户的关系,利用各种手段来赢得客户的心,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个原理在我们的办学中同样适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成才的学习环境和服务,学生就是我们的客户,如果学生对我们的学校满意,就会向他们的家长、亲戚、同学、朋友传递好的信息;反之就会向社会传递对我们学校的不良的信息,从而影响了潜在客户——未来的生源对我们学校的选择。一个学校招生情况的好坏,绝不是招生人员在市场上的营销运作能力和学校投入广告的力度大小,而取决于该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这种声誉是学校多年来的积累,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馈,取决于历届毕业生和在校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学校要想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时时刻刻地关注学生的需求,把学生满不满意作为工作评价的标准,努力把关系到学生利益的各项工作做好。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学费是学校的经费来源,学生就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二是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投入得到相应的回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相对差些,因此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难题。除了学校配备必要的先进教学设备,配备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任课教师,同时要配备专职的班主任教师跟班陪读管理,另外还要配备辅导教师,从教、管、导各个环节进行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性教育,克服在学习、思想、生活上的困难,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体验到成功,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学业。三是“以德树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深化孝字启航的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学校在按教学计划正常组织教学的同时,要根据用人单位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能力标准进行技能训练。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习实践,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四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的软硬件条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楼、宿舍、食堂等这些学习和生活条件要求标准都很高。学校在保证教学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硬件投入的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设施,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应该“以生为本”,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就业和创业砝码,让更多的学生有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