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依托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业务规模、金融功能、社会形象实现了质的飞跃。在银行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农村信用社在巩固和发展农村市场的基础上,要积极面向区域经济,强化城区市场业务拓展,扩大城区市场份额,带动业务快速发展,这也是适应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稳步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经营机制的转化、信贷市场的深化、风险防控的强化而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有利于增强农村信用社适应市场、增强发展后劲。
一、要在坚持四个面向中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业务发展步伐,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定位的扩张,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快机制、产品和人员的创新改革,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依据四个面向的新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经营机制整合规范。农村信用社可以发挥体制上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条件进行自主而灵活的经营,在市场定位的选择上,必须扬长避短,采取“依托农村,拓展城市”的战略,制定适宜的市场营销和激励机制,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既要推行资产多元化经营,又要实行严格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研究发展新的市场攻关策略,加大直接营销力度,在巩固农村传统客户的基础上,稳定巩固社员客户,同时要侧重发展信用观念强的国家公务员、私营业主等中高收入群体。在资金组织上,重点抓好低成本资金的组织,减少内部各种无效资金占用,降低负债成本。在网点建设上,要根据市场趋向,打破按行政区域设置网点的格局,调整网点结构,增加社区网点数量,优化网点布局,对效益低下、粗放型和低于保本点的亏损网点要实行调整,逐步实行网点扁平化管理,提升网点规模和质量,确保较高的规模效益。二是加快业务产品的推陈出新。创新是推动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坚持“市场有需求、业务有效益”的原则,加大服务功能、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促进办公自动化、电子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动服务手段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发展通存通兑、个人电子汇兑、信通卡等一批安全、方便、快捷的现代结算工具。并依据农村、城市社区市场需求特点,抢抓个人理财业务先机,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和品种,逐步把产品结构向代收、代付、代保管、投资咨询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多元结构转变,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受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才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应将提高全员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升到重要的战略高度,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改变过去论资排辈的旧习惯,通过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竞争、使用机制。要重视加强干部员员工理论、操作、服务、营销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干部员工整体素质。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权责利和谐统一的薪酬制度,使员工的新酬水平与岗位责任与贡献挂钩,引导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心系客户,细心体察农民和城市金融需求的变化,自觉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服务水平,办实事,讲实效,在坚持四个面向的过程中,服务地方经济,惠及一方百姓。
二、要在坚持四个面向中优化信贷投向,提高资金投入效益,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作用
农村信用社要结合地区实际,在坚持四个面向中找准定位,明确优势,把准市场,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全面承担起为三农、为城市社区、为个体经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重任,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一是坚持面向三农,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纽带作用。农信事业,根在三农,农村信用社要把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放在信贷工作的首位,坚定立足农村、为农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推行客户经理、贷款证、联户联保、贷款上柜台等便民贷款举措,增加农村住房、消费、家电、助学等贷款品种,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保证农业信贷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的双赢目标。二是坚持面向城市社区,充分发挥零售银行的优势作用。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已经初步具备了零售银行的雏形,如何在城市社区打造零售银行新形象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要充分依托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和各类市场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和中介机构,逐步建立以“社区金融”为主要特点的服务体系。首先,应以发放社区小额贷款作为开拓市场的突破口,按照做小、做散、做市民的策略,大力支持社区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在此基础上,适应城市社区经济的新形势,大力建设发展金融超市、社区营业网点,并将其定位在信用社社区品牌“代言人”和抢占城区市场的“桥头堡”上,针对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包括各种金融产品在内的高质量社区银行服务,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做法,开展主动、定向和集合营销,并开发各种尽可能便捷的科技金融产品,如支持社区生活的各种自助交易、自助转账、消费信贷以及网上交易的一卡通、社区卡等,树立良好的社区金融形象,满足城市社区经济的多元需求。三是坚持面向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小企业成为地方经济的产业主导,农村信用社要把其作为信贷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按照“满足需求、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不断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在借助小额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传统信贷支持方式的同时,要加大中小企业的授权授信力度,并大力挖掘、开发新的信贷产品,对信誉好、经营实力强、还款有保证的中小企业可稳步开办票据质押贷款、提单质押、保单质押和与结算有关的各种新产品。对那些效益突出、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还要积极帮助其引进、吸收高新技术,促进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巩固发展一批稳定的优质信贷客户。四是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杠杆作用。要紧紧围绕产业化经营,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将信贷资金投向从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弱势产业向优势产业转移。要选准着力点,制定分区域、分层次、分行业的信贷支持策略,支持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根据产业化需求,合理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扶持养牛、养猪、养鸡和其它特色高效农业。要积极支持农业基地建设,培植拳头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努力使地区产业向生产现代化经营专业化和产品区域化靠拢,促进“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产业格局的形成。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地方经济布局、发展现状及趋势,把握信贷投向,重点加强对农村工业园区、市场体系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扶持覆盖面广,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规模效益。
三、要在坚持四个面向中注重风险防范,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确保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坚持四个面向,风险防范优先,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规模、质量、效率协调发展。一是要加强信贷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管好贷款投向,处理好经济过热与信贷投入关系,优化贷款决策,对所有贷款逐户建立健全资信档案,选择效益型产业放款,与政策、市场“隔热”的项目宜慎投入。其次,要管好贷款投量,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力求贷款面广、额小、户多、量大,防止“贷大”和垒大户,并由重放轻管向放管并重转变,重过程向只问结果转变,重建制向重执行转变,确保贷款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优势互补。再次,要管好贷款队伍,加强信贷人员和客户经理的素质建设,大力组织开展以规范管理、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信贷队伍,控制好贷款发放的第一道关口。二是要深化信用工程建设,培植良好的外部环境。继续加强“信用工程”建设,严格评审程序,建立发展信用评估体系建设,特别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工商、个私、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与管理,把“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工程的创建,与防范资金风险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信用单位和个人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真正做到“让利于民、服务于农”,努力塑造互惠互利、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信用关系,建设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三是争取地方党政支持,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各个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到打击农村逃废农信社金融债务、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工作中,形成一个以当地党政为领导,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共同建立和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局面。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和政府协调配合,推进县域担保体系建设,争取商业性担保机构和政府专项担保基金拓展农村信用社信贷担保市场,构建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和补偿机制,建设良好的经济融资环境,促进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再循环和持续发展,确保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
一、要在坚持四个面向中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业务发展步伐,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定位的扩张,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快机制、产品和人员的创新改革,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依据四个面向的新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经营机制整合规范。农村信用社可以发挥体制上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条件进行自主而灵活的经营,在市场定位的选择上,必须扬长避短,采取“依托农村,拓展城市”的战略,制定适宜的市场营销和激励机制,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既要推行资产多元化经营,又要实行严格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研究发展新的市场攻关策略,加大直接营销力度,在巩固农村传统客户的基础上,稳定巩固社员客户,同时要侧重发展信用观念强的国家公务员、私营业主等中高收入群体。在资金组织上,重点抓好低成本资金的组织,减少内部各种无效资金占用,降低负债成本。在网点建设上,要根据市场趋向,打破按行政区域设置网点的格局,调整网点结构,增加社区网点数量,优化网点布局,对效益低下、粗放型和低于保本点的亏损网点要实行调整,逐步实行网点扁平化管理,提升网点规模和质量,确保较高的规模效益。二是加快业务产品的推陈出新。创新是推动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坚持“市场有需求、业务有效益”的原则,加大服务功能、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促进办公自动化、电子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动服务手段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发展通存通兑、个人电子汇兑、信通卡等一批安全、方便、快捷的现代结算工具。并依据农村、城市社区市场需求特点,抢抓个人理财业务先机,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和品种,逐步把产品结构向代收、代付、代保管、投资咨询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多元结构转变,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受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才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应将提高全员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升到重要的战略高度,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改变过去论资排辈的旧习惯,通过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竞争、使用机制。要重视加强干部员员工理论、操作、服务、营销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干部员工整体素质。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权责利和谐统一的薪酬制度,使员工的新酬水平与岗位责任与贡献挂钩,引导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心系客户,细心体察农民和城市金融需求的变化,自觉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服务水平,办实事,讲实效,在坚持四个面向的过程中,服务地方经济,惠及一方百姓。
二、要在坚持四个面向中优化信贷投向,提高资金投入效益,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作用
农村信用社要结合地区实际,在坚持四个面向中找准定位,明确优势,把准市场,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全面承担起为三农、为城市社区、为个体经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重任,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一是坚持面向三农,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纽带作用。农信事业,根在三农,农村信用社要把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放在信贷工作的首位,坚定立足农村、为农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推行客户经理、贷款证、联户联保、贷款上柜台等便民贷款举措,增加农村住房、消费、家电、助学等贷款品种,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保证农业信贷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的双赢目标。二是坚持面向城市社区,充分发挥零售银行的优势作用。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已经初步具备了零售银行的雏形,如何在城市社区打造零售银行新形象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要充分依托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和各类市场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和中介机构,逐步建立以“社区金融”为主要特点的服务体系。首先,应以发放社区小额贷款作为开拓市场的突破口,按照做小、做散、做市民的策略,大力支持社区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在此基础上,适应城市社区经济的新形势,大力建设发展金融超市、社区营业网点,并将其定位在信用社社区品牌“代言人”和抢占城区市场的“桥头堡”上,针对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包括各种金融产品在内的高质量社区银行服务,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做法,开展主动、定向和集合营销,并开发各种尽可能便捷的科技金融产品,如支持社区生活的各种自助交易、自助转账、消费信贷以及网上交易的一卡通、社区卡等,树立良好的社区金融形象,满足城市社区经济的多元需求。三是坚持面向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小企业成为地方经济的产业主导,农村信用社要把其作为信贷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按照“满足需求、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不断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在借助小额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传统信贷支持方式的同时,要加大中小企业的授权授信力度,并大力挖掘、开发新的信贷产品,对信誉好、经营实力强、还款有保证的中小企业可稳步开办票据质押贷款、提单质押、保单质押和与结算有关的各种新产品。对那些效益突出、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还要积极帮助其引进、吸收高新技术,促进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巩固发展一批稳定的优质信贷客户。四是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杠杆作用。要紧紧围绕产业化经营,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将信贷资金投向从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弱势产业向优势产业转移。要选准着力点,制定分区域、分层次、分行业的信贷支持策略,支持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根据产业化需求,合理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扶持养牛、养猪、养鸡和其它特色高效农业。要积极支持农业基地建设,培植拳头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努力使地区产业向生产现代化经营专业化和产品区域化靠拢,促进“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产业格局的形成。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地方经济布局、发展现状及趋势,把握信贷投向,重点加强对农村工业园区、市场体系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扶持覆盖面广,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规模效益。
三、要在坚持四个面向中注重风险防范,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确保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坚持四个面向,风险防范优先,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规模、质量、效率协调发展。一是要加强信贷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管好贷款投向,处理好经济过热与信贷投入关系,优化贷款决策,对所有贷款逐户建立健全资信档案,选择效益型产业放款,与政策、市场“隔热”的项目宜慎投入。其次,要管好贷款投量,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力求贷款面广、额小、户多、量大,防止“贷大”和垒大户,并由重放轻管向放管并重转变,重过程向只问结果转变,重建制向重执行转变,确保贷款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优势互补。再次,要管好贷款队伍,加强信贷人员和客户经理的素质建设,大力组织开展以规范管理、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信贷队伍,控制好贷款发放的第一道关口。二是要深化信用工程建设,培植良好的外部环境。继续加强“信用工程”建设,严格评审程序,建立发展信用评估体系建设,特别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工商、个私、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与管理,把“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工程的创建,与防范资金风险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信用单位和个人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真正做到“让利于民、服务于农”,努力塑造互惠互利、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信用关系,建设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三是争取地方党政支持,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各个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到打击农村逃废农信社金融债务、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工作中,形成一个以当地党政为领导,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共同建立和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局面。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和政府协调配合,推进县域担保体系建设,争取商业性担保机构和政府专项担保基金拓展农村信用社信贷担保市场,构建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和补偿机制,建设良好的经济融资环境,促进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再循环和持续发展,确保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