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推动了企业的迅速发展,也因此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但是也因此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也使得企业审计风险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市场的实际需求,企业内部加强审计风险控制、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以便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推动企业的更长远发展。近年来企业审计风险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所以本文对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展开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讨论,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希望能给企业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建议。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产生原因;控制对策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促使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审计风险控制、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等也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重大改变。企业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与核查。但是,由于企业经营方式和信息使用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使得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树立和增强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才能够真正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为现代企业的高效運作、生产效益的提高以及长远发展奠定夯实的内部条件。
二、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审计工作主体独立性差
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具有独立性,这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审计工作都是在企业领导的指挥下展开的,由企业负责人直接支配,甚至有一部分审计工作人员是由企业财务人员转过去的,而财务人员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缺乏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通常会面临两难选择,不仅要接受政府审查部门的监督检查,还要时刻准备接受领导的支配。由此可见,这种双重管理,很难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审计方法不能及时得到更新
尽管当前大多数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均以采用了抽样技术,但是由于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行为不当,只是依靠既有的审计经验对样本规模与评价结果进行确定,这种抽样方法往往会导致许多重要问题被忽略,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审计风险。另外,部分企业内部仍不具备完善的审计制度,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没有事先制定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也没有完善的审计工作底稿,只是记录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就使得审计工作过程无法全面反映,也就使得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审计工作开展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诸多企业由于缺乏审计工作开展所必须的质量控制制度,使得审计工作的最终质量无从考核,同时也缺少与之相配套的奖惩机制,往往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不够高,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对审计工作敷衍了事,撰写的审计报告不够严谨,而且仅仅停留在表象描述。
(四)信息化发展对企业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由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财务软件来完成,导致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因此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环境与工作切入点也随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举例来说,针对财务数据的审计工作,由于当前大多数企业都通过财务软件收集财务信息,数据录入人员也仅仅只是负责数据的输入,财务软件会自动根据输入数据形成财务报表,但是如果企业采用改变记账或口径的手段,就会使得最终呈现的结果不同,尤其是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造成更大的难度。
三、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分析
(一)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独立性可以说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审计工作开展缺乏独立性就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现代企业应当重点强调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因为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监控、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手段,其组织地位应当独立于其它的管理部门,而这一独立地位应当在企业规章制度中加以明确规定,否则很容易造成使审计角色面临尴尬定位的局面。只有明确规定,才能为日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真正发挥出企业内部审计所具有的效能,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否真正发挥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
(二)及时更新审计方法,提高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及时更新审计方法,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能力的提高,同时这也是符合时代背景、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通常是事后进行审计,审计工作比较被动,不能及时规避和化解事先存在的风险,很难杜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舞弊行为,这很明显不符合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所以企业应当变被动审计为主动审计,高度关注审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功能,以便于让审计工作可以始终贯穿于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监督职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仅是依靠法律法规展开,还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审计人员在充分考虑企业实际运转情况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利益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科学化、效益化。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强对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特别是对于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等关键性内容进行考查,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减少或消除由于人为审计而导致的误差,进而能够充分确保审计计划的顺利进行,最终得出公正、客观、合理的审计评价,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的审计风向。审计结果与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相挂钩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同时也能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解决信息化中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企业内部审计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各个企业应当着力推进审计信息的发展,及时研讨并制定出与信息化背景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保障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企业应当及时添置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硬件软件,定期检测网络系统,确保审计工作时可以有高质量网络,加大力度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功能。另外,企业还需要定期实地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可以询问审计工作人员、检查审计日志系统,如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控制制度,长此以往,可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制度体系上防范审计风险的出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审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审计风险控制,应当委派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展开审计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导致审计风险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为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杰.互联网环境下电商企业审计风险探析[J].中国中小企业,2019(07):116-118.
[2] 杨探秋.浅谈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21-22.
[3] 乔镇,杨颖.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措施探究[J].中国市场,2017(29):204-205.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产生原因;控制对策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促使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审计风险控制、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等也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重大改变。企业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与核查。但是,由于企业经营方式和信息使用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使得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树立和增强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才能够真正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为现代企业的高效運作、生产效益的提高以及长远发展奠定夯实的内部条件。
二、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审计工作主体独立性差
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具有独立性,这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审计工作都是在企业领导的指挥下展开的,由企业负责人直接支配,甚至有一部分审计工作人员是由企业财务人员转过去的,而财务人员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缺乏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通常会面临两难选择,不仅要接受政府审查部门的监督检查,还要时刻准备接受领导的支配。由此可见,这种双重管理,很难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审计方法不能及时得到更新
尽管当前大多数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均以采用了抽样技术,但是由于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行为不当,只是依靠既有的审计经验对样本规模与评价结果进行确定,这种抽样方法往往会导致许多重要问题被忽略,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审计风险。另外,部分企业内部仍不具备完善的审计制度,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没有事先制定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也没有完善的审计工作底稿,只是记录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就使得审计工作过程无法全面反映,也就使得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审计工作开展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诸多企业由于缺乏审计工作开展所必须的质量控制制度,使得审计工作的最终质量无从考核,同时也缺少与之相配套的奖惩机制,往往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不够高,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对审计工作敷衍了事,撰写的审计报告不够严谨,而且仅仅停留在表象描述。
(四)信息化发展对企业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由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财务软件来完成,导致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因此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环境与工作切入点也随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举例来说,针对财务数据的审计工作,由于当前大多数企业都通过财务软件收集财务信息,数据录入人员也仅仅只是负责数据的输入,财务软件会自动根据输入数据形成财务报表,但是如果企业采用改变记账或口径的手段,就会使得最终呈现的结果不同,尤其是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造成更大的难度。
三、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分析
(一)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独立性可以说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审计工作开展缺乏独立性就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现代企业应当重点强调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因为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监控、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手段,其组织地位应当独立于其它的管理部门,而这一独立地位应当在企业规章制度中加以明确规定,否则很容易造成使审计角色面临尴尬定位的局面。只有明确规定,才能为日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真正发挥出企业内部审计所具有的效能,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否真正发挥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
(二)及时更新审计方法,提高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及时更新审计方法,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能力的提高,同时这也是符合时代背景、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通常是事后进行审计,审计工作比较被动,不能及时规避和化解事先存在的风险,很难杜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舞弊行为,这很明显不符合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所以企业应当变被动审计为主动审计,高度关注审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功能,以便于让审计工作可以始终贯穿于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监督职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仅是依靠法律法规展开,还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审计人员在充分考虑企业实际运转情况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利益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科学化、效益化。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强对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特别是对于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等关键性内容进行考查,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减少或消除由于人为审计而导致的误差,进而能够充分确保审计计划的顺利进行,最终得出公正、客观、合理的审计评价,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的审计风向。审计结果与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相挂钩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同时也能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解决信息化中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企业内部审计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各个企业应当着力推进审计信息的发展,及时研讨并制定出与信息化背景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保障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企业应当及时添置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硬件软件,定期检测网络系统,确保审计工作时可以有高质量网络,加大力度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功能。另外,企业还需要定期实地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可以询问审计工作人员、检查审计日志系统,如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控制制度,长此以往,可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制度体系上防范审计风险的出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审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审计风险控制,应当委派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展开审计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导致审计风险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为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杰.互联网环境下电商企业审计风险探析[J].中国中小企业,2019(07):116-118.
[2] 杨探秋.浅谈企业审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21-22.
[3] 乔镇,杨颖.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措施探究[J].中国市场,2017(29):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