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领悟遣词造句的奥妙,感受语言的魅力,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现在,我摘取《桥》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
一、读薄句子,唤发感悟——于词语扩散中走向简约
1.紧扣题眼,认识自然之桥
镜头一:师:刚才有同学发现这篇课文的题目虽然是《桥》,可课文里真正写桥的句子却很少,你能找到吗?(生读“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生1:这是一座窄窄的桥,窄得只能容下一个人走过。
生2:这还是一座古老的桥,人走上去会听到吱嘎吱嘎响,还感觉到摇摇晃晃的。
生3:我从“只有”这个词中感受到了桥对人们非常重要,因为此时,它是人们的唯一出路。(生读句子,重读了“只有”)
师: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是的,这座普通的桥,一头是死神的逼近,一头却是生存的希望。请大家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两个句子。
“桥”是课文叙事的一条脉络,学生看见的是那座窄窄的木桥,是有形的桥。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读出了词语的内涵,也读懂了这座自然之桥,为体会无形的桥作铺垫。
2.想象画面,点染词语亮度
镜头二:师:用心感受,看看哪些词让你感觉到洪水的可怕和死亡的逼近。
生1:我从“泼”和“倒”中感觉到雨非常大,雨水排山倒海般从天而降。
师:好一个排山倒海,你从句子中看到了画面。一个“泼”字、一个“倒”字,你还想到了哪个四字成语?
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
教师的语言智慧、提问技巧、恰到好处的点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热情与能力。教师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提升的形式,点染了词语亮度,学生在读、画、议中感受到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如临其境!
二、读厚“老汉”,潜心感悟——于简约教学中追寻丰满
1.推波助澜,叩问人物内心
镜头三:生(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山给你什么感觉?
生:高大挺拔、巍峨、有气势……
师:站在山脚看山得仰视,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生读句子)
师:这句话哪个词写了老汉的长相?(清瘦)这一位老汉并不魁梧,他是那么的清瘦,可却说——他像一座山!为什么?
生:因为洪水来了,人们都很慌乱,只有老汉像山一样稳固,镇定如山。
师:老汉,我想问问你,我能看出,你是第一个来到桥边,一边是咆哮的洪水,一边是逃生的木桥,你为何站在那儿不走呢?
生:我想带领全村人脱离险境,因为我是他们的党支部书记,我有责任保护他们。
2.聚焦叹号,悬念凸显活力
如教学“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一画面,老师抛开了繁杂的分析,只是出示了两个句子:一个是原句,一个是把感叹号换成了句号,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感受到老汉的喊话声,虽然是沙哑的,但是從这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有力,从而更强烈地体会语言的魅力——小小的标点,同样能传情达意。这一独特的教学方式,更是彰显了语文的简约之美。
三、读出心声,升华感悟——于教学无痕中解读简约
1.练笔抒怀,聆听如泣如诉
镜头四:师:祭奠的这天,整个村庄都呜咽了。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跪下了一片。此时此刻,你就是悲痛欲绝的获救村民,你心中一定涌动着万语千言。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你想对老支书说的话吧!
生:老书记,谢谢您,要不是您,我可能早被年轻人挤到河里去了,我会永远记住您!
师:你是村民中的一位老人,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您。
生:书记,谢谢您!我会像您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
……
这样的留白与补白,让老汉精神再次彰显,定格成一幅永不褪色的画面。整个课堂因而具有更多的人文内涵。
2.触摸“桥”情,共筑永恒桥魂
镜头五: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课题,作者以“桥”为题,这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生:这是一座生命桥。
生:这桥是老汉的精神、品格的象征。
生:这是连接桥,一头连着党,一头连着百姓。
师:是啊,这是老支书以自己的英勇无畏、沉着冷静、不徇私情把村民们送上的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桥,深沉地读课题——
生:桥!
学生在心灵与文字、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搭建起来的是一个情感的桥梁,沉淀下来的是学生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形象和永恒的桥魂。这样的提升与拓展,让学生富有了独特的感悟能力,而课堂,也充满了无限的思维张力、情感提升力和生命的活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读薄句子,唤发感悟——于词语扩散中走向简约
1.紧扣题眼,认识自然之桥
镜头一:师:刚才有同学发现这篇课文的题目虽然是《桥》,可课文里真正写桥的句子却很少,你能找到吗?(生读“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生1:这是一座窄窄的桥,窄得只能容下一个人走过。
生2:这还是一座古老的桥,人走上去会听到吱嘎吱嘎响,还感觉到摇摇晃晃的。
生3:我从“只有”这个词中感受到了桥对人们非常重要,因为此时,它是人们的唯一出路。(生读句子,重读了“只有”)
师: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是的,这座普通的桥,一头是死神的逼近,一头却是生存的希望。请大家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两个句子。
“桥”是课文叙事的一条脉络,学生看见的是那座窄窄的木桥,是有形的桥。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读出了词语的内涵,也读懂了这座自然之桥,为体会无形的桥作铺垫。
2.想象画面,点染词语亮度
镜头二:师:用心感受,看看哪些词让你感觉到洪水的可怕和死亡的逼近。
生1:我从“泼”和“倒”中感觉到雨非常大,雨水排山倒海般从天而降。
师:好一个排山倒海,你从句子中看到了画面。一个“泼”字、一个“倒”字,你还想到了哪个四字成语?
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
教师的语言智慧、提问技巧、恰到好处的点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热情与能力。教师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提升的形式,点染了词语亮度,学生在读、画、议中感受到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如临其境!
二、读厚“老汉”,潜心感悟——于简约教学中追寻丰满
1.推波助澜,叩问人物内心
镜头三:生(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山给你什么感觉?
生:高大挺拔、巍峨、有气势……
师:站在山脚看山得仰视,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生读句子)
师:这句话哪个词写了老汉的长相?(清瘦)这一位老汉并不魁梧,他是那么的清瘦,可却说——他像一座山!为什么?
生:因为洪水来了,人们都很慌乱,只有老汉像山一样稳固,镇定如山。
师:老汉,我想问问你,我能看出,你是第一个来到桥边,一边是咆哮的洪水,一边是逃生的木桥,你为何站在那儿不走呢?
生:我想带领全村人脱离险境,因为我是他们的党支部书记,我有责任保护他们。
2.聚焦叹号,悬念凸显活力
如教学“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一画面,老师抛开了繁杂的分析,只是出示了两个句子:一个是原句,一个是把感叹号换成了句号,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感受到老汉的喊话声,虽然是沙哑的,但是從这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有力,从而更强烈地体会语言的魅力——小小的标点,同样能传情达意。这一独特的教学方式,更是彰显了语文的简约之美。
三、读出心声,升华感悟——于教学无痕中解读简约
1.练笔抒怀,聆听如泣如诉
镜头四:师:祭奠的这天,整个村庄都呜咽了。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跪下了一片。此时此刻,你就是悲痛欲绝的获救村民,你心中一定涌动着万语千言。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你想对老支书说的话吧!
生:老书记,谢谢您,要不是您,我可能早被年轻人挤到河里去了,我会永远记住您!
师:你是村民中的一位老人,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您。
生:书记,谢谢您!我会像您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
……
这样的留白与补白,让老汉精神再次彰显,定格成一幅永不褪色的画面。整个课堂因而具有更多的人文内涵。
2.触摸“桥”情,共筑永恒桥魂
镜头五: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课题,作者以“桥”为题,这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生:这是一座生命桥。
生:这桥是老汉的精神、品格的象征。
生:这是连接桥,一头连着党,一头连着百姓。
师:是啊,这是老支书以自己的英勇无畏、沉着冷静、不徇私情把村民们送上的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桥,深沉地读课题——
生:桥!
学生在心灵与文字、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搭建起来的是一个情感的桥梁,沉淀下来的是学生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形象和永恒的桥魂。这样的提升与拓展,让学生富有了独特的感悟能力,而课堂,也充满了无限的思维张力、情感提升力和生命的活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