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秸秆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增效、缓解资源约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今年全国“两会”上,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战略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密切关注,促进以秸秆为原料的产业化发展被纳入讨论议题。
目前,我国的秸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链条短、市场竞争能力弱。尽管各地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水平还比较低,没有形成规模化。面对如何提高秸秆产业化水平?如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提问,中国农科院资源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朱立志研究员的看法是:“关键在于将其推广普及和产业化。要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衔接,加固农业循环经济的价值链条。”
串联秸秆价值链条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秸秆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大量的秸秆未被科学利用,部分地区大量秸秆就地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朱立志研究员说。
朱立志长期从事农业循环经济研究,他的“价值循环理论”的核心就是“将农作物秸秆通过畜牧业作为饲料过腹还田回到种植业,研究发现,它们之间需要在秸秆的价值链条上合理地交易才能保证这种循环经济模式的更好运行,也就是说,秸秆中的物质单元只有通过价值链条才能在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畅通无阻地循环。”
在国际上,美国、丹麦、日本的秸秆产业化早已领先于中国。秸秆在美国用途很广,可用作饲料、手工制品、盖房、乙醇燃料。近年来,美国加大了秸秆综合回收利用的研发力度。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共同设立一项基金,资助有关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及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丹麦用秸秆发电,使电厂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百姓享受了便宜的电价,环境受到保护,新能源得以开发,同时还使农民增加了收入,串联起了一个“黄金圈”。目前,丹麦已成为全世界秸秆直燃发电的领先者。
日本每年产生的秸秆几乎被全部利用,目前日本从秸秆所含纤维素中提取乙醇燃料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形成了日本固化成型燃料的工业体系。
而我国年产农林业废弃物约14亿吨,其中仅玉米 、水稻、小麦等大宗作物的秸秆产量就达到6.5亿吨。然而,我国秸秆还田量不足20%,被烧掉或废弃的资源量超过50%。
朱立志强调,秸秆资源多级循环利用需要上联种植业,下联养殖业和菌业,辐射带动能源、加工和服务业,通过把秸秆资源利用的各种单独过程加“环”组“链”,逐步在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等各个环节上实现有机的产业化衔接,在大幅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附加值的同时,使农业本身也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产业化瓶颈待突破
我国秸秆来源比较分散,遍布广大农村,自身密度小且易腐烂,收集、运输和储存较为困难,秸秆原料的收集难、成本高成为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据了解,目前一斤秸秆收购价通常不超过一角钱。普通农户如果种植3亩地,来自秸秆总收入不到100元,却要支付人工费和运费,导致部分农民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不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雷雪芹讲:“以前秸秆还田,每亩地农民还得掏40元钱。如果把秸秆用来做草,每亩地直接增收400元左右。如果做成揉丝微贮饲草,每亩地又可增收500元左右。给奶牛喂秸秆揉丝饲草,能日增奶3~5公斤。让秸秆变废为宝,谁还舍得烧啊?”
朱立志研究员表示,“秸秆是农业的副产品,与玉米等粮食作物相比机会成本很小,将是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重点。目前,全国秸秆新型能源化开发利用量仅约640万吨,若大力发展秸秆生物质能源,可缓解农村能源紧张问题,也可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
但是,目前我国秸秆循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严重地制约了其产业化的发展。其中的原因除了原料收集成本高、政策扶持不够等原因外,缺乏龙头企业产业化带动最为关键。
因此,朱立志呼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建立激励补偿机制;加大秸秆禁烧补贴、秸秆青贮补贴、秸秆沼气菌种费补贴、秸秆反应堆技术补贴等方面的实施力度;将秸秆还田、打捆、青贮等机具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加大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补贴力度;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秸秆利用量进行补贴,增加秸秆收购价的提升空间,调动农户出售秸秆的积极性。”
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秸秆循环农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缓解资源约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手段和现实选择。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课题负责人介绍,2吨秸秆相当于1吨标准煤,通过秸秆固体燃料燃烧炉将秸秆燃料燃烧后的烟火净化成无污染的烟气,可直接烘干粮食。目前全国所有的蔬菜烘干企业烘干蔬菜所用燃料都是煤炭,一个中型的蔬菜烘干企业一年需要耗煤2000吨-3000吨,每年向空中排放一氧化碳5000吨-7500吨。如果采用秸秆固体燃料可大大减少煤耗,这是农村发展节能型能源的前景和出路。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已明确了秸秆饲料化利用是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内容之一,并提出2015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每年增加饲料化设施6000万立方米和年增加饲料化处理能力3000万吨的目标。
在《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指导下,秸秆的循环经济利用方法已经有很多,饲料青储等不少基础技术都已成熟。目前,依托农业科研单位与农业加工企业联合试验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等新型技术已在不断稳定,利用模式日渐清晰。
山东滨州是秸秆产业化利用先进市,年秸秆利用总量450万吨,利用率接近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南京连驰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农作物秸秆能源化的民营企业,自2005年成立以来,与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合作,进行农村多种秸秆气化利用的研发,获得12项国家使用发明专利,已形成一条地域性秸秆高效利用的产业链。
随着国家多次推进秸秆循环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生物能源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机会也带来了不少收益,就国内二级市场上的环保板块而言,与秸秆相关的个股,如长青集团、泰达股份、中粮生化最近就有不凡的表现。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但在江南的田间地头早已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景象。人们在企盼着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同时,延长秸秆产业链战略也在紧锣密鼓地布置之中,并逐步地串联起一条以秸秆为原料的循环经济价值链条……
今年全国“两会”上,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战略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密切关注,促进以秸秆为原料的产业化发展被纳入讨论议题。
目前,我国的秸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链条短、市场竞争能力弱。尽管各地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水平还比较低,没有形成规模化。面对如何提高秸秆产业化水平?如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提问,中国农科院资源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朱立志研究员的看法是:“关键在于将其推广普及和产业化。要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衔接,加固农业循环经济的价值链条。”
串联秸秆价值链条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秸秆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大量的秸秆未被科学利用,部分地区大量秸秆就地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朱立志研究员说。
朱立志长期从事农业循环经济研究,他的“价值循环理论”的核心就是“将农作物秸秆通过畜牧业作为饲料过腹还田回到种植业,研究发现,它们之间需要在秸秆的价值链条上合理地交易才能保证这种循环经济模式的更好运行,也就是说,秸秆中的物质单元只有通过价值链条才能在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畅通无阻地循环。”
在国际上,美国、丹麦、日本的秸秆产业化早已领先于中国。秸秆在美国用途很广,可用作饲料、手工制品、盖房、乙醇燃料。近年来,美国加大了秸秆综合回收利用的研发力度。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共同设立一项基金,资助有关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及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丹麦用秸秆发电,使电厂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百姓享受了便宜的电价,环境受到保护,新能源得以开发,同时还使农民增加了收入,串联起了一个“黄金圈”。目前,丹麦已成为全世界秸秆直燃发电的领先者。
日本每年产生的秸秆几乎被全部利用,目前日本从秸秆所含纤维素中提取乙醇燃料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形成了日本固化成型燃料的工业体系。
而我国年产农林业废弃物约14亿吨,其中仅玉米 、水稻、小麦等大宗作物的秸秆产量就达到6.5亿吨。然而,我国秸秆还田量不足20%,被烧掉或废弃的资源量超过50%。
朱立志强调,秸秆资源多级循环利用需要上联种植业,下联养殖业和菌业,辐射带动能源、加工和服务业,通过把秸秆资源利用的各种单独过程加“环”组“链”,逐步在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等各个环节上实现有机的产业化衔接,在大幅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附加值的同时,使农业本身也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产业化瓶颈待突破
我国秸秆来源比较分散,遍布广大农村,自身密度小且易腐烂,收集、运输和储存较为困难,秸秆原料的收集难、成本高成为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据了解,目前一斤秸秆收购价通常不超过一角钱。普通农户如果种植3亩地,来自秸秆总收入不到100元,却要支付人工费和运费,导致部分农民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不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雷雪芹讲:“以前秸秆还田,每亩地农民还得掏40元钱。如果把秸秆用来做草,每亩地直接增收400元左右。如果做成揉丝微贮饲草,每亩地又可增收500元左右。给奶牛喂秸秆揉丝饲草,能日增奶3~5公斤。让秸秆变废为宝,谁还舍得烧啊?”
朱立志研究员表示,“秸秆是农业的副产品,与玉米等粮食作物相比机会成本很小,将是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重点。目前,全国秸秆新型能源化开发利用量仅约640万吨,若大力发展秸秆生物质能源,可缓解农村能源紧张问题,也可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
但是,目前我国秸秆循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严重地制约了其产业化的发展。其中的原因除了原料收集成本高、政策扶持不够等原因外,缺乏龙头企业产业化带动最为关键。
因此,朱立志呼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建立激励补偿机制;加大秸秆禁烧补贴、秸秆青贮补贴、秸秆沼气菌种费补贴、秸秆反应堆技术补贴等方面的实施力度;将秸秆还田、打捆、青贮等机具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加大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补贴力度;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秸秆利用量进行补贴,增加秸秆收购价的提升空间,调动农户出售秸秆的积极性。”
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秸秆循环农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缓解资源约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手段和现实选择。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课题负责人介绍,2吨秸秆相当于1吨标准煤,通过秸秆固体燃料燃烧炉将秸秆燃料燃烧后的烟火净化成无污染的烟气,可直接烘干粮食。目前全国所有的蔬菜烘干企业烘干蔬菜所用燃料都是煤炭,一个中型的蔬菜烘干企业一年需要耗煤2000吨-3000吨,每年向空中排放一氧化碳5000吨-7500吨。如果采用秸秆固体燃料可大大减少煤耗,这是农村发展节能型能源的前景和出路。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已明确了秸秆饲料化利用是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内容之一,并提出2015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每年增加饲料化设施6000万立方米和年增加饲料化处理能力3000万吨的目标。
在《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指导下,秸秆的循环经济利用方法已经有很多,饲料青储等不少基础技术都已成熟。目前,依托农业科研单位与农业加工企业联合试验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等新型技术已在不断稳定,利用模式日渐清晰。
山东滨州是秸秆产业化利用先进市,年秸秆利用总量450万吨,利用率接近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南京连驰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农作物秸秆能源化的民营企业,自2005年成立以来,与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合作,进行农村多种秸秆气化利用的研发,获得12项国家使用发明专利,已形成一条地域性秸秆高效利用的产业链。
随着国家多次推进秸秆循环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生物能源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机会也带来了不少收益,就国内二级市场上的环保板块而言,与秸秆相关的个股,如长青集团、泰达股份、中粮生化最近就有不凡的表现。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但在江南的田间地头早已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景象。人们在企盼着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同时,延长秸秆产业链战略也在紧锣密鼓地布置之中,并逐步地串联起一条以秸秆为原料的循环经济价值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