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1888年格致书院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百年砥砺,积淀深厚,在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而富有光彩的一笔。今天,面对多元、多变的价值观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积极实践,为破解德育难题、增强实效开辟了一条新路。
课程化的校本德育
想让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学校通过系列化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引导学生明自主之责、立成才之志。“素质检测—自我认识—指导发展”为主线的教育系列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和努力方向,我们精心设计了《非智力个性素质测试》,把情感商数、意志力商数、道德商数、精神商数等引入测试量表。由此,学生得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自身发展要求也由盲目变得清晰,学生学会了自律,自觉地将他人要求内化成自我要求。
同时,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励志教育和学生发展指导系列课程,组织教师、家长、校友等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目标与自身责任。“学·思·行”校友沙龙是学生与老校友面对面的交流研讨活动;“华附大讲坛”则会邀请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座,钟南山院士、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梅洛博士、数学大师丘成桐等都曾来校与学生交流;高一年级“请进来”职业分享活动上,家长义工团请来校友与学生分享职业发展状况、入职条件及入职准备等经验;高二年级的“成长的足迹”交流活动,则是由校友向学生介绍学业、职业和留学发展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针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职业取向,我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测量分析,而且设置了系列化的指导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专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等内容,根据个人条件做好必要的准备。
多样化的实践体验
真正的德育是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内化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不会自动发生,对于成人感越来越强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不愿意服从外在的权威,不愿意接受简单的灌输,其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需要自主性的道德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
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性道德学习
我们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精选了4500多个课例供学生自主选择,这些课例涵盖了理想、学业、责任、诚信等内容。入学前,所有的新生都要在网络平台上自学这些课程,注册报到时要提交学习心得和体会。此外,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自主测试与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心灵家园,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参加测试和学习。
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新生做好新阶段的学业准备,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逐渐了解并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学业规划的方法。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
每年11月初,学校都会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到广东清远农村进行为期一周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农忙时节,学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农村社会调查,为村民服务,真实地了解“三农”现状。学校把研究性学习与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带着课题学农,一边劳动一边进行课题研究。学农期间,不少学生的研究论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同学们关于农村问题的调查报告和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这项活动坚持了23年,从未间断。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模拟面试主题活动
如今,面试已经成为就业、升职、升学的必经过程。“模拟面试”既是适应高校自主招生的需要,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活动以高二年级为主要对象,主要流程包括自我介绍、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现场问答和点评等。评委由学生、家长、校友共同组成。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发展性的生活指导
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的变化,独生子女普遍在心理、人格、自我认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此,学校开展了学生生活指导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全体、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生涯指导课程为主要载体,以健全人格为目标开展指导活动。首先,通过课程、网络平台、心理社团、专家讲座等,在普及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检测、自我调节。学校与香港著名心理学专家岳晓东博士合作多年,开展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教师直接参与班级主题班会、职业分享、成长经验分享及高考考前心理训练等活动,努力实现德育和心育的有机结合。再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制订和实施《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个案预警与干预工作条例》,设立和培训心理导航员或心理委员,聘用校外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落实心理咨询预约制度等,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形成班、年级、学校三级监护学生心理安全防护网。据第五届全球华人心理学大会反馈,这一心育模式在全国高中学校中尚属首创。
展望未来,我们会在“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这一核心教育价值追求的引领下,致力于中学德育课程化、系统化、体验化的探索,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校德育根植于鲜活的社会现实生活之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朱子平,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廖耀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苗 培
课程化的校本德育
想让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学校通过系列化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引导学生明自主之责、立成才之志。“素质检测—自我认识—指导发展”为主线的教育系列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和努力方向,我们精心设计了《非智力个性素质测试》,把情感商数、意志力商数、道德商数、精神商数等引入测试量表。由此,学生得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自身发展要求也由盲目变得清晰,学生学会了自律,自觉地将他人要求内化成自我要求。
同时,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励志教育和学生发展指导系列课程,组织教师、家长、校友等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目标与自身责任。“学·思·行”校友沙龙是学生与老校友面对面的交流研讨活动;“华附大讲坛”则会邀请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座,钟南山院士、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梅洛博士、数学大师丘成桐等都曾来校与学生交流;高一年级“请进来”职业分享活动上,家长义工团请来校友与学生分享职业发展状况、入职条件及入职准备等经验;高二年级的“成长的足迹”交流活动,则是由校友向学生介绍学业、职业和留学发展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针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职业取向,我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测量分析,而且设置了系列化的指导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专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等内容,根据个人条件做好必要的准备。
多样化的实践体验
真正的德育是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内化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不会自动发生,对于成人感越来越强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不愿意服从外在的权威,不愿意接受简单的灌输,其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需要自主性的道德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
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性道德学习
我们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精选了4500多个课例供学生自主选择,这些课例涵盖了理想、学业、责任、诚信等内容。入学前,所有的新生都要在网络平台上自学这些课程,注册报到时要提交学习心得和体会。此外,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自主测试与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心灵家园,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参加测试和学习。
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新生做好新阶段的学业准备,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逐渐了解并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学业规划的方法。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
每年11月初,学校都会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到广东清远农村进行为期一周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农忙时节,学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农村社会调查,为村民服务,真实地了解“三农”现状。学校把研究性学习与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带着课题学农,一边劳动一边进行课题研究。学农期间,不少学生的研究论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同学们关于农村问题的调查报告和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这项活动坚持了23年,从未间断。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模拟面试主题活动
如今,面试已经成为就业、升职、升学的必经过程。“模拟面试”既是适应高校自主招生的需要,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活动以高二年级为主要对象,主要流程包括自我介绍、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现场问答和点评等。评委由学生、家长、校友共同组成。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发展性的生活指导
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的变化,独生子女普遍在心理、人格、自我认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此,学校开展了学生生活指导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全体、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生涯指导课程为主要载体,以健全人格为目标开展指导活动。首先,通过课程、网络平台、心理社团、专家讲座等,在普及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检测、自我调节。学校与香港著名心理学专家岳晓东博士合作多年,开展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教师直接参与班级主题班会、职业分享、成长经验分享及高考考前心理训练等活动,努力实现德育和心育的有机结合。再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制订和实施《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个案预警与干预工作条例》,设立和培训心理导航员或心理委员,聘用校外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落实心理咨询预约制度等,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形成班、年级、学校三级监护学生心理安全防护网。据第五届全球华人心理学大会反馈,这一心育模式在全国高中学校中尚属首创。
展望未来,我们会在“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这一核心教育价值追求的引领下,致力于中学德育课程化、系统化、体验化的探索,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校德育根植于鲜活的社会现实生活之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朱子平,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廖耀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苗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