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如何定位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处在初级阶段,思想行为都尚无定性,易波动,难持久,受外界的影响大,难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父母、教师及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引导、帮助小学生了解、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渗透“价值观”:大处着眼,小处培育
国之强大,方有安身立命之所,国之兴亡,匹夫有责。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让学生明白,只有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才有我们安定幸福的生活,而祖国的繁荣强盛还要依靠他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比如在教学数学《位置与方向》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祖国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建筑,在学习查看地图过程中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自己的国家,看看周边的国家,感受世界之大。借此让学生感悟祖国的发展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作为祖国的未来要学好本领,变得强大,将来承担起护国安邦,振兴祖国的责任。这样不仅能在教学中渗透国家要富强的价值观,亦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教师的言谈举止在学生看来都是一种示范。比如老师谈吐优雅、举止文明,学生就会模仿学习,做一个文明人;在升国旗时,教师庄重严肃,行注目礼,学生便会对国旗产生敬仰之情,无形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情境,是一种民主、和谐氛围的体验,学生会对民主和谐的国家产生初步的向往情感;教学中适时结合一些新闻时事,让学生对国家形式,国际动态有初步了解,既能开阔学生眼界,又能培养学生关心时事,胸怀祖国的意识。
二、渗透“价值观”:创设氛围,引领成长
一个国家要发展壮大,公民就要有自由的言论平台,有更多民主权利。我国已逐渐发展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人民的权利和义务都能得到有力保障。要构建这样的法治社会,从小学生开始便要渗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看似跟法律法规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深刻的感受。首先,老师尊重、爱护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轻松自在。同时又有《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公约》等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感受遵纪守法的严肃性。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也能学会尊重他人。在没有偏爱、偏见,没有歧视的环境中自由愉快地学习,学生自然感受深切,利于养成公正的良好品性。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模式,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发声的平台。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既有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又可以听到同学间不同的见解,在探索中发现错误,理清思路,在不同的声音中获取新知识,成长、进步。比如数学《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让学生通过思考、分享、合作、归纳得出最优的解题方法。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提升了解题能力,又培养了共同协作的精神,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和和谐、自由、公正等核心价值观。
三、渗透“价值观”: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学习,与老师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父母。所以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塑造有重要影响,就像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教师心怀祖国,能唤出学生的爱国情感;老师爱岗敬业,能激发学生对学校、对学习的热爱;老师诚实守信,能影响学生拥有正直、守信的好品格;老师与人为善,能灌输给学生宽厚善良的处世之道。学生喜欢模仿老师,渴望得到老师关注和肯定,因此老师的行为、语言、神态、评价都在平时的共同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一)一言一语来渗透
小学的数学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情境图的设计,这样能帮助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而这些情境图就多有爱国、诚信、公正等价值观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魅力进行渗透,如:“我国的航天科技真是日新月异啊!我们一起来看看卫星是怎么运行的吧!”“淘气是个非常独立的孩子,每天都能井然有序地安排好自己的事情,我们来看看他如何安排自己作息时间的。”“同学们都很有爱心,为山区学校捐赠了很多图书,我们来帮忙清点以下数量吧!”
(二)言出必行来渗透
教师的行为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老师守时守信、言出必行的做事原则远胜过千遍的谆谆教诲。一个做事严谨、有原则的老师,必定不会有一群拖拉随性、松散敷衍的学生。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如何尊师重道,不如老师对学生的一份理解能换得更真心实意的崇敬之心。把阅读当作任务布置给学生,也只是强按牛头喝水,如果老师自己喜爱阅读,不断提升,经常与学生进行心得交流,自然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正面鼓励来渗透
小学生对老师往往是“仰视”的,因此老师的评价对他们至关重要,会成为他们内在的潜力。教师积极向上的评价能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乐于助人的行为。”“你的勤奋努力,是同学们的榜样!”“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与鼓励,能让学生感悟正确的价值观,拓宽眼界和胸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及对祖国下一代的渗透,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任重而道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德育教育应渗透在每一门学科当中。智育与德育并重,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短暂的40分钟课堂教学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合力,培育新时代人才,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践行。
一、渗透“价值观”:大处着眼,小处培育
国之强大,方有安身立命之所,国之兴亡,匹夫有责。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让学生明白,只有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才有我们安定幸福的生活,而祖国的繁荣强盛还要依靠他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比如在教学数学《位置与方向》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祖国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建筑,在学习查看地图过程中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自己的国家,看看周边的国家,感受世界之大。借此让学生感悟祖国的发展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作为祖国的未来要学好本领,变得强大,将来承担起护国安邦,振兴祖国的责任。这样不仅能在教学中渗透国家要富强的价值观,亦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教师的言谈举止在学生看来都是一种示范。比如老师谈吐优雅、举止文明,学生就会模仿学习,做一个文明人;在升国旗时,教师庄重严肃,行注目礼,学生便会对国旗产生敬仰之情,无形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情境,是一种民主、和谐氛围的体验,学生会对民主和谐的国家产生初步的向往情感;教学中适时结合一些新闻时事,让学生对国家形式,国际动态有初步了解,既能开阔学生眼界,又能培养学生关心时事,胸怀祖国的意识。
二、渗透“价值观”:创设氛围,引领成长
一个国家要发展壮大,公民就要有自由的言论平台,有更多民主权利。我国已逐渐发展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人民的权利和义务都能得到有力保障。要构建这样的法治社会,从小学生开始便要渗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看似跟法律法规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深刻的感受。首先,老师尊重、爱护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轻松自在。同时又有《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公约》等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感受遵纪守法的严肃性。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也能学会尊重他人。在没有偏爱、偏见,没有歧视的环境中自由愉快地学习,学生自然感受深切,利于养成公正的良好品性。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模式,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发声的平台。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既有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又可以听到同学间不同的见解,在探索中发现错误,理清思路,在不同的声音中获取新知识,成长、进步。比如数学《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让学生通过思考、分享、合作、归纳得出最优的解题方法。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提升了解题能力,又培养了共同协作的精神,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和和谐、自由、公正等核心价值观。
三、渗透“价值观”: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学习,与老师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父母。所以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塑造有重要影响,就像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教师心怀祖国,能唤出学生的爱国情感;老师爱岗敬业,能激发学生对学校、对学习的热爱;老师诚实守信,能影响学生拥有正直、守信的好品格;老师与人为善,能灌输给学生宽厚善良的处世之道。学生喜欢模仿老师,渴望得到老师关注和肯定,因此老师的行为、语言、神态、评价都在平时的共同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一)一言一语来渗透
小学的数学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情境图的设计,这样能帮助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而这些情境图就多有爱国、诚信、公正等价值观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魅力进行渗透,如:“我国的航天科技真是日新月异啊!我们一起来看看卫星是怎么运行的吧!”“淘气是个非常独立的孩子,每天都能井然有序地安排好自己的事情,我们来看看他如何安排自己作息时间的。”“同学们都很有爱心,为山区学校捐赠了很多图书,我们来帮忙清点以下数量吧!”
(二)言出必行来渗透
教师的行为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老师守时守信、言出必行的做事原则远胜过千遍的谆谆教诲。一个做事严谨、有原则的老师,必定不会有一群拖拉随性、松散敷衍的学生。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如何尊师重道,不如老师对学生的一份理解能换得更真心实意的崇敬之心。把阅读当作任务布置给学生,也只是强按牛头喝水,如果老师自己喜爱阅读,不断提升,经常与学生进行心得交流,自然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正面鼓励来渗透
小学生对老师往往是“仰视”的,因此老师的评价对他们至关重要,会成为他们内在的潜力。教师积极向上的评价能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乐于助人的行为。”“你的勤奋努力,是同学们的榜样!”“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与鼓励,能让学生感悟正确的价值观,拓宽眼界和胸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及对祖国下一代的渗透,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任重而道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德育教育应渗透在每一门学科当中。智育与德育并重,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短暂的40分钟课堂教学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合力,培育新时代人才,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