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宁夏作为全国生态移民实施较早、规模较大的省区,目前生态移民政策已实施完成,生态移民安置区居民的生活正处于适应阶段。现以宁夏青铜峡同富村、同兴村为实地调研对象,运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生态移民安置区居民关于生产收入、生活基本情况、政府工作、邻里关系四个方面做了研究分析,了解目前居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移民 生活满意度 实地调研
生态移民是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条件且扶贫成本太高,则通过移民来解决脱贫问题,这些参与移民的群众称“生态移民”。宁夏作为全国生态移民实施较早、规模较大的省区,为了根本上解决中南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建设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十二五”期间内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产条件地区的7.88万户34.6万人口实行整体搬迁,搬迁到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好的地方定居以及重建家园。通过调查居民生活满意度,可以反映出移民工程取得的效果,了解到居民在安置区居住稳定后的生活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以宁夏青铜峡市邵刚镇同富村与青铜峡镇同兴村为例,进行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选定宁夏青铜峡市邵刚镇同富村与青铜峡镇同兴村为实地调研地,在被访对象中,100%为回族,男性占比为43%,女性占比为47%,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所占比例为66%,学历在初中及以下所占比例为91%,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100%的受访对象为农村户口,其中91%受访对象的工作为农民。
2.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对其关注的问题进行着重记录,了解真实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调研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在调查过程中,由调查者向被访对象逐个发放调查问卷,大多数居民文化程度较低,需要由调查者询问、解释及填写,造成发放问卷数量较少。
二、调研数据分析
1.关于生产收入方面满意度: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现在移民安置区居民的主要生产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搬迁使他们的生产方式来源由务农改为务工,仅有8%的居民不仅来源于务工,还来源于家畜养殖;(2)8%的居民认为现在生活水平在安置地属于比较好的水平,57%的居民认为一般,35%的居民认为不太好,占比还是较多;(3)在调查安置区居民家庭现在的经济状况与刚搬来后前两年相比如何,4%的居民认为提高了很多,30%的居民认为提高了一些,47%的居民认为差不多,15%的居民认为差很多,4%的居民认为差很多,此数据表明安置区居民的收入并没有比搬迁之前提高很多;(4)安置地的物价水平跟老家比,38%的居民认为高很多,38%的居民认为高一些,20%的居民认为差不多,4%的居民认为低一些,可以看出居民的花费比之前会高一些;(5)在统计中,了解到居民的月支出中食物消费为主要支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在数据中,会发现安置区居民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很多,花费却更高,因此居民关于生产收入这方面的满意度不是很高。
2.生活基本情况方面满意度:(1)对于现在的住房条件,6%的居民非常满意,45%的居民满意,34%的居民基本满意,15%的居民不太满意,在调研时发现安置区大部分居民已盖了新房;(2)对于现在的生活用水、用电设施相比之前,54%的居民表示非常满意,36%的居民表示满意,6%的居民表示基本满意,4%的居民表示不太满意,居民表示现在的用水用电都方便很多;(3)对于现在的道路建设情况以及出行,45%的居民非常满意,45%的居民满意,8%的居民基本满意,2%的居民不太满意,在调研时,可以看到道路修的很好,居民反映现在安置区有公交车通行,出行很方便;(4)从安置区住房到,34%的居民认为方便,60%的居民认为比较方便,6%的居民认为有些地方方便,有些不,集市、医院、超市、学校现在都距离移民安置区较近,但是居民表示想要到好一点的医院还是很远;(5)对于现住安置区社会治安状况,30%的居民认为很好,47%的居民认为比较好,23%的居民认为一般,居民表示他们一起居住的村民,搬迁之前大多数都来自同一个村子,平时也没有其他人来这里,没有出现过丢东西这类事件。对于生活基本情况方面居民表示较为满意。
3.政府工作方面满意度:在调研过程中,(1)对于政府的宣传工作,66%的居民满意度在基本满意以上,但发现政府平时的宣传工作做的很多,但居民不是很了解,原因有二:一是居民一般很少主动去了解一些政策,对于政府宣传的事情也不在乎,认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对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情才会比较积极,二是政府宣传的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宣传只是纸质版,有时候只是贴在宣传栏的地方,居民对此的关注度不高;(2)对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虽然有68%的居民选择是基本满意及以上,但是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此类技能培训对居民的益处不大,并没有居民会通过技能培训掌握并且用此技能就业;(3)对于政府发放补助效率情况而言,70%的居民满意度在基本满意以上,一般到规定的时间资金都能够到位,村干部会及时发放;(4)对于体育文艺场所设施,87%的居民满意度在基本满意以上,居民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极低,这和不同民族的习惯有关,回族居民更愿意在空闲的时间做礼拜,所以在建的广场上一般只会有小孩。相对而言,居民对政府工作这一方面满意度不是很高,但是原因是多方面,不仅仅是政府工作还存在问题,居民的意识也还没有转变,双方都要共同为建设更好的社区而努力。
4.邻里关系方面满意度:(1)现在的邻居关系与原来相比,53%的居民表示非常融洽,34%的居民表示比较融洽,10%的居民表示一般,只有4%的居民表示不太融洽,调研的安置区居民大多都是从同一村子搬迁过来,居民之间都很熟悉,搬迁到安置区之后,居民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减少,表示与邻居相处不太融洽的居民可能是交流少,或许不是同一村子的居民;(2)当遇到困难时,6%的居民首先会想到找政府,21%的居民会想到找邻居或本村村民,11%的居民会想到找朋友,62%会选择自己解决,从数据可见,少数的居民遇到困难会想到找政府,更多的是选择自己解决,这种现状需要很久才能改变;(3)对于村里干部和群众的关系,2%的居民认为非常好,32%的居民认为很好,26%的居民認为一般,38%的居民认为不太好,2%的居民认为很不好,可以看出村里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大多数居民与村里干部的交流少,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去找村干部;(4)对于移民安置区目前的社会风气,13%的居民非常满意,38%的居民满意,36%的居民基本满意,13%的居民不太满意,认为满意的居民主要是从居民之间的关系、氛围方面考虑,认为不满意的居民是从居民的习惯与积极向上的态度方面考虑。在邻里关系方面,居民反映都较为满意,但是安置区的氛围还是有待加强。 三、存在的问题
1.教育质量存在问题:调查问卷数据显示:50%的居民觉得与以前相比,安置地点的教学质量在差不多或差一些的水平,甚至有8%的居民认为差很多,即使60%的居民对于安置区教育设施持满意态度,20%的人认为非常满意,但居民现在更注重的是教学质量,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很重视。在调查中,居民反映安置地小学教育质量较差,主要是学校年轻老师较多,流动性很大,经常一年就会换一位老师,学生只是在不断地适应不同的新老师,这样学习内容很难衔接上,学生的成绩也很难提高。对此,居民们是很担心,希望这种现状可以得到改善。
2.就业困难:在调研时,了解到生态移民使移民收入来源由务农转变为务工,生态移民安置区居民主要的生产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平时妇女在村子周围的葡萄园做零工,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做,村里的男性一般都会外出打工,但是由于是回族,很少有人出外省,再加上现在需要这类工人的工作越来越少,导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现在居民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在填写问卷时,会遇到很多赋闲在家的劳动力,他们就在村子周围做些零活,经常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人口较多的家庭负担就会很重,就业是他们现在很急需解决的问题。
3.回族聚居安置区文化娱乐少:在安置区,政府建好了广场,配备了齐全的健身器材,但是实际运用的人很少,因为调研的移民安置区中的居民都是回族,据居民反映,对于回族如果有空闲的时间会去做礼拜,没有人会选择去做做运动,风靡中国的广场舞也不会有人去跳,广场上一般只有小孩一起玩,除此之外村子里也没有举办过其他的活动,居民之间的交流只是通过一起聊天、干活,平时下午有时间就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但是这样的交流仅仅限制于相互认识的居民之间,来自不同村子之间的居民交流就会很少,之间的融合情况一直不是很好。因此现状为移民安置区的文化娱乐极少,几乎没有组织举办过各类活动。
4.居民依赖心理强:在就业方面,安置区居民认为当自己就业困难时,就应政府提供解决办法,赋闲在家的居民没有收入来源,抱怨目前的工作难找,但是并没有看出他们自己努力了些什么,在调研期间,很多居民认为补贴过少,家庭负担太重,应该给予更多的其他补贴,有部分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刚搬迁那几年不愿意出去劳作,在家就花着补贴的钱,近两年慢慢的家庭经济不好了,才开始逐渐的外出打工获得收入,这种依赖心理会使居民的发展得到限制。
5.居民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生态移民工程使得一些居住在干旱、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利地方的居民搬迁到基础设施建设完好,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发展良好的移民安置区,但是这样的变化,对这些居民而言,是离开熟悉的家乡,去往陌生的地方生活,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生产方式上,搬迁使他们从务农变为务工,从熟悉的工作转变为外出打工,虽然收入会增多,但是一旦工作难找,他们就会出现赋闲在家的现状,这样没有了收入,但是花费依然很多,大多数居民认为安置区的物价高,日常生活开销大,而收入如果不如以前,那么居民的生活条件会下降;部分居民搬迁到安置区之后,周围不是熟悉的邻居,很难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来,搬迁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使得部分居民家庭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也会影响安置区居民的整体发展能力。
6.部分居民住房条件依然较差:被访对象是已在安置区居住五年时间的居民,大多数居民家中都已盖起了新房,据居民反映政府帮助建的房子太小,必须要自己重新再建新房才能够家人居住,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居民家里是没有建新房的,住房条件依然较差,大部分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花费较大。
四、建议
1.加大教育投资:虽然目前安置区的教育设施很好,但是教育质量是更重要的,居民对此的需求很强烈,移民安置区的教育质量跟不上,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流动性强,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教师待遇差,环境也不是很好,大多数教师更愿意去更好的地方发展。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加大教育投资,一是需要提高教师待遇,留住教师;二是为安置区学校提供更多师源,增强移民安置区师资力量,如此留得住,有人来,才能使移民安置区的教育质量渐渐变好,以后的发展才能更好。
2.加强教育技能培训:政府举办技能培训,原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应根据移民特点和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移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对于教育工作,是从思想上改变移民,使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寻找更多的就业方向,如对于想创业的居民,教予更多的经营知识等;对于培训工作,组织移民进行分层、分期、分班培训,注重培训内容与移民及用工单位实际需求的衔接,也可以链接相关企业来对需要的居民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安排实践应用或上岗就业,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再加之对想要创业的居民、或者发展特色产业的居民进行政策支持,才能使移民安置区真正的发展起来。
3.对于回族安置区,寻找适合回族文化的娱乐项目: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移民安置区居民的生活比较单调,大多数居民反映平时的的空闲时间就是居民坐在一起聊聊天,因为民族之间的习惯不同,她们也不会去广场跳舞等等,现在居民的需要不仅仅是温饱问题,还有精神上的需要,但是有些娱乐项目对于回族来说,他们不去接受的,所以为了丰富移民的生活,需要寻找适合回族文化的娱乐项目,比如:放映关于回族文化的电影,可以进行前期调研,询问居民的的意见;举办回族特色饮食的比赛,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选举出众人认同的冠军,可以以此为创业点,弘扬民族特色文化。
4.针对移民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在调研过程中,能够发现移民安置区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很多问题政府无法去解决,可以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由社会组织进行实地调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或者不同类型的问题撰写出相应的项目,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实施,最终解决移民安置区存在的各类问题。
5.对于贫困家庭,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生态移民工程是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产条件地区的人口实行整体搬迁,搬迁到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好的地方定居以及重建家园,但是部分居民由于搬迁到安置区之后,收入来源发生改变,家庭人口压力大,劳动力少,而家庭花费却更高,家庭条件反而更差,成为贫困家庭,也没有能力盖建新房,对于这类贫困家庭,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住房补贴、教育补贴、就业培训等等,使家庭劳动力能够外出工作,家里孩子能够安心上学,家庭更有希望。
参考文献:
[1]何国长.移民是西部民族地区解决地理性贫困的有效途径[J].甘肃科技纵横,2008 年( 第37卷) 第3期.
[2]李培林,王晓毅.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宁夏生态移民调研报告[J].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5月第3期( 总第178期).
[3]张伟,张爱国.生态移民后居民满意度研究—以宁夏中卫市鸣钟村为例[J].老区建设,2016年第24期.
[4]康梦霞,魏晓航,龙茜,付文杰.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后生活满意度调查[J].青年与社会,2013.
[5]周莉,黄越.宁夏生态移民发展能力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4年3月第35卷第1期.
[6]李增刚,夏永侠.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广饶县移民安置点为例[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9.
[7]束錫红,聂君.宁夏生态移民迁移意愿的实证研究.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8]韩学雨.生态移民安置模式满意度比较研究--以宁夏为例[D].宁夏大学,2015.
[9]魏涛.生态移民满意度驱动机制研究[D].宁夏大学,2014.
[10]王瑞娟.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生态移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11]刘成斌,风笑天.三峡移民迁移满意度的转变及其根源[J].人口研究,2007(01).
关键词:生态移民 生活满意度 实地调研
生态移民是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条件且扶贫成本太高,则通过移民来解决脱贫问题,这些参与移民的群众称“生态移民”。宁夏作为全国生态移民实施较早、规模较大的省区,为了根本上解决中南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建设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十二五”期间内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产条件地区的7.88万户34.6万人口实行整体搬迁,搬迁到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好的地方定居以及重建家园。通过调查居民生活满意度,可以反映出移民工程取得的效果,了解到居民在安置区居住稳定后的生活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以宁夏青铜峡市邵刚镇同富村与青铜峡镇同兴村为例,进行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选定宁夏青铜峡市邵刚镇同富村与青铜峡镇同兴村为实地调研地,在被访对象中,100%为回族,男性占比为43%,女性占比为47%,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所占比例为66%,学历在初中及以下所占比例为91%,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100%的受访对象为农村户口,其中91%受访对象的工作为农民。
2.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对其关注的问题进行着重记录,了解真实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调研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在调查过程中,由调查者向被访对象逐个发放调查问卷,大多数居民文化程度较低,需要由调查者询问、解释及填写,造成发放问卷数量较少。
二、调研数据分析
1.关于生产收入方面满意度: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现在移民安置区居民的主要生产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搬迁使他们的生产方式来源由务农改为务工,仅有8%的居民不仅来源于务工,还来源于家畜养殖;(2)8%的居民认为现在生活水平在安置地属于比较好的水平,57%的居民认为一般,35%的居民认为不太好,占比还是较多;(3)在调查安置区居民家庭现在的经济状况与刚搬来后前两年相比如何,4%的居民认为提高了很多,30%的居民认为提高了一些,47%的居民认为差不多,15%的居民认为差很多,4%的居民认为差很多,此数据表明安置区居民的收入并没有比搬迁之前提高很多;(4)安置地的物价水平跟老家比,38%的居民认为高很多,38%的居民认为高一些,20%的居民认为差不多,4%的居民认为低一些,可以看出居民的花费比之前会高一些;(5)在统计中,了解到居民的月支出中食物消费为主要支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在数据中,会发现安置区居民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很多,花费却更高,因此居民关于生产收入这方面的满意度不是很高。
2.生活基本情况方面满意度:(1)对于现在的住房条件,6%的居民非常满意,45%的居民满意,34%的居民基本满意,15%的居民不太满意,在调研时发现安置区大部分居民已盖了新房;(2)对于现在的生活用水、用电设施相比之前,54%的居民表示非常满意,36%的居民表示满意,6%的居民表示基本满意,4%的居民表示不太满意,居民表示现在的用水用电都方便很多;(3)对于现在的道路建设情况以及出行,45%的居民非常满意,45%的居民满意,8%的居民基本满意,2%的居民不太满意,在调研时,可以看到道路修的很好,居民反映现在安置区有公交车通行,出行很方便;(4)从安置区住房到,34%的居民认为方便,60%的居民认为比较方便,6%的居民认为有些地方方便,有些不,集市、医院、超市、学校现在都距离移民安置区较近,但是居民表示想要到好一点的医院还是很远;(5)对于现住安置区社会治安状况,30%的居民认为很好,47%的居民认为比较好,23%的居民认为一般,居民表示他们一起居住的村民,搬迁之前大多数都来自同一个村子,平时也没有其他人来这里,没有出现过丢东西这类事件。对于生活基本情况方面居民表示较为满意。
3.政府工作方面满意度:在调研过程中,(1)对于政府的宣传工作,66%的居民满意度在基本满意以上,但发现政府平时的宣传工作做的很多,但居民不是很了解,原因有二:一是居民一般很少主动去了解一些政策,对于政府宣传的事情也不在乎,认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对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情才会比较积极,二是政府宣传的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宣传只是纸质版,有时候只是贴在宣传栏的地方,居民对此的关注度不高;(2)对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虽然有68%的居民选择是基本满意及以上,但是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此类技能培训对居民的益处不大,并没有居民会通过技能培训掌握并且用此技能就业;(3)对于政府发放补助效率情况而言,70%的居民满意度在基本满意以上,一般到规定的时间资金都能够到位,村干部会及时发放;(4)对于体育文艺场所设施,87%的居民满意度在基本满意以上,居民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极低,这和不同民族的习惯有关,回族居民更愿意在空闲的时间做礼拜,所以在建的广场上一般只会有小孩。相对而言,居民对政府工作这一方面满意度不是很高,但是原因是多方面,不仅仅是政府工作还存在问题,居民的意识也还没有转变,双方都要共同为建设更好的社区而努力。
4.邻里关系方面满意度:(1)现在的邻居关系与原来相比,53%的居民表示非常融洽,34%的居民表示比较融洽,10%的居民表示一般,只有4%的居民表示不太融洽,调研的安置区居民大多都是从同一村子搬迁过来,居民之间都很熟悉,搬迁到安置区之后,居民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减少,表示与邻居相处不太融洽的居民可能是交流少,或许不是同一村子的居民;(2)当遇到困难时,6%的居民首先会想到找政府,21%的居民会想到找邻居或本村村民,11%的居民会想到找朋友,62%会选择自己解决,从数据可见,少数的居民遇到困难会想到找政府,更多的是选择自己解决,这种现状需要很久才能改变;(3)对于村里干部和群众的关系,2%的居民认为非常好,32%的居民认为很好,26%的居民認为一般,38%的居民认为不太好,2%的居民认为很不好,可以看出村里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大多数居民与村里干部的交流少,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去找村干部;(4)对于移民安置区目前的社会风气,13%的居民非常满意,38%的居民满意,36%的居民基本满意,13%的居民不太满意,认为满意的居民主要是从居民之间的关系、氛围方面考虑,认为不满意的居民是从居民的习惯与积极向上的态度方面考虑。在邻里关系方面,居民反映都较为满意,但是安置区的氛围还是有待加强。 三、存在的问题
1.教育质量存在问题:调查问卷数据显示:50%的居民觉得与以前相比,安置地点的教学质量在差不多或差一些的水平,甚至有8%的居民认为差很多,即使60%的居民对于安置区教育设施持满意态度,20%的人认为非常满意,但居民现在更注重的是教学质量,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很重视。在调查中,居民反映安置地小学教育质量较差,主要是学校年轻老师较多,流动性很大,经常一年就会换一位老师,学生只是在不断地适应不同的新老师,这样学习内容很难衔接上,学生的成绩也很难提高。对此,居民们是很担心,希望这种现状可以得到改善。
2.就业困难:在调研时,了解到生态移民使移民收入来源由务农转变为务工,生态移民安置区居民主要的生产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平时妇女在村子周围的葡萄园做零工,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做,村里的男性一般都会外出打工,但是由于是回族,很少有人出外省,再加上现在需要这类工人的工作越来越少,导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现在居民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在填写问卷时,会遇到很多赋闲在家的劳动力,他们就在村子周围做些零活,经常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人口较多的家庭负担就会很重,就业是他们现在很急需解决的问题。
3.回族聚居安置区文化娱乐少:在安置区,政府建好了广场,配备了齐全的健身器材,但是实际运用的人很少,因为调研的移民安置区中的居民都是回族,据居民反映,对于回族如果有空闲的时间会去做礼拜,没有人会选择去做做运动,风靡中国的广场舞也不会有人去跳,广场上一般只有小孩一起玩,除此之外村子里也没有举办过其他的活动,居民之间的交流只是通过一起聊天、干活,平时下午有时间就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但是这样的交流仅仅限制于相互认识的居民之间,来自不同村子之间的居民交流就会很少,之间的融合情况一直不是很好。因此现状为移民安置区的文化娱乐极少,几乎没有组织举办过各类活动。
4.居民依赖心理强:在就业方面,安置区居民认为当自己就业困难时,就应政府提供解决办法,赋闲在家的居民没有收入来源,抱怨目前的工作难找,但是并没有看出他们自己努力了些什么,在调研期间,很多居民认为补贴过少,家庭负担太重,应该给予更多的其他补贴,有部分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刚搬迁那几年不愿意出去劳作,在家就花着补贴的钱,近两年慢慢的家庭经济不好了,才开始逐渐的外出打工获得收入,这种依赖心理会使居民的发展得到限制。
5.居民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生态移民工程使得一些居住在干旱、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利地方的居民搬迁到基础设施建设完好,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发展良好的移民安置区,但是这样的变化,对这些居民而言,是离开熟悉的家乡,去往陌生的地方生活,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生产方式上,搬迁使他们从务农变为务工,从熟悉的工作转变为外出打工,虽然收入会增多,但是一旦工作难找,他们就会出现赋闲在家的现状,这样没有了收入,但是花费依然很多,大多数居民认为安置区的物价高,日常生活开销大,而收入如果不如以前,那么居民的生活条件会下降;部分居民搬迁到安置区之后,周围不是熟悉的邻居,很难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来,搬迁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使得部分居民家庭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也会影响安置区居民的整体发展能力。
6.部分居民住房条件依然较差:被访对象是已在安置区居住五年时间的居民,大多数居民家中都已盖起了新房,据居民反映政府帮助建的房子太小,必须要自己重新再建新房才能够家人居住,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居民家里是没有建新房的,住房条件依然较差,大部分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花费较大。
四、建议
1.加大教育投资:虽然目前安置区的教育设施很好,但是教育质量是更重要的,居民对此的需求很强烈,移民安置区的教育质量跟不上,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流动性强,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教师待遇差,环境也不是很好,大多数教师更愿意去更好的地方发展。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加大教育投资,一是需要提高教师待遇,留住教师;二是为安置区学校提供更多师源,增强移民安置区师资力量,如此留得住,有人来,才能使移民安置区的教育质量渐渐变好,以后的发展才能更好。
2.加强教育技能培训:政府举办技能培训,原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应根据移民特点和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移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对于教育工作,是从思想上改变移民,使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寻找更多的就业方向,如对于想创业的居民,教予更多的经营知识等;对于培训工作,组织移民进行分层、分期、分班培训,注重培训内容与移民及用工单位实际需求的衔接,也可以链接相关企业来对需要的居民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安排实践应用或上岗就业,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再加之对想要创业的居民、或者发展特色产业的居民进行政策支持,才能使移民安置区真正的发展起来。
3.对于回族安置区,寻找适合回族文化的娱乐项目: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移民安置区居民的生活比较单调,大多数居民反映平时的的空闲时间就是居民坐在一起聊聊天,因为民族之间的习惯不同,她们也不会去广场跳舞等等,现在居民的需要不仅仅是温饱问题,还有精神上的需要,但是有些娱乐项目对于回族来说,他们不去接受的,所以为了丰富移民的生活,需要寻找适合回族文化的娱乐项目,比如:放映关于回族文化的电影,可以进行前期调研,询问居民的的意见;举办回族特色饮食的比赛,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选举出众人认同的冠军,可以以此为创业点,弘扬民族特色文化。
4.针对移民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在调研过程中,能够发现移民安置区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很多问题政府无法去解决,可以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由社会组织进行实地调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或者不同类型的问题撰写出相应的项目,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实施,最终解决移民安置区存在的各类问题。
5.对于贫困家庭,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生态移民工程是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产条件地区的人口实行整体搬迁,搬迁到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好的地方定居以及重建家园,但是部分居民由于搬迁到安置区之后,收入来源发生改变,家庭人口压力大,劳动力少,而家庭花费却更高,家庭条件反而更差,成为贫困家庭,也没有能力盖建新房,对于这类贫困家庭,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住房补贴、教育补贴、就业培训等等,使家庭劳动力能够外出工作,家里孩子能够安心上学,家庭更有希望。
参考文献:
[1]何国长.移民是西部民族地区解决地理性贫困的有效途径[J].甘肃科技纵横,2008 年( 第37卷) 第3期.
[2]李培林,王晓毅.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宁夏生态移民调研报告[J].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5月第3期( 总第178期).
[3]张伟,张爱国.生态移民后居民满意度研究—以宁夏中卫市鸣钟村为例[J].老区建设,2016年第24期.
[4]康梦霞,魏晓航,龙茜,付文杰.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后生活满意度调查[J].青年与社会,2013.
[5]周莉,黄越.宁夏生态移民发展能力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4年3月第35卷第1期.
[6]李增刚,夏永侠.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广饶县移民安置点为例[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9.
[7]束錫红,聂君.宁夏生态移民迁移意愿的实证研究.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8]韩学雨.生态移民安置模式满意度比较研究--以宁夏为例[D].宁夏大学,2015.
[9]魏涛.生态移民满意度驱动机制研究[D].宁夏大学,2014.
[10]王瑞娟.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生态移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11]刘成斌,风笑天.三峡移民迁移满意度的转变及其根源[J].人口研究,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