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热议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以上语句来自于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首段,余下部分风格几乎一样。但是阅卷过程中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老师给出55分,经作文阅卷大组商议后最终被判为满分。作文及专家点评在网络上公开后立刻引发热议。参加议论的有学者、教授、作家,甚至资深媒体人和网络大咖。满分作文引发争议正常。但意见分歧之尖锐、持续时间之长,甚至惊动了语文统编教材的最高权威,恐怕是公布者没有预料到的。
  公众如此关注作文评分,当然是关乎每个学生的升学大事,也关乎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引。因为作文分的占比大,相差1、2分于阅卷老师自己都感觉不到,于高考生则影响极大。我儿子2018年高考600分,他心仪的学校武汉理工大学的起录分是602分。我笃定问题出在作文,并且是因为他字写得不好。我想起了40年前参加高考语文阅卷的经历。1980年我刚毕业留校在附中,中文系主任和人事处长找我,要我参加高考阅卷,此事保密。每天早晨8点教育局会把密封的考卷送来,我把阅完的考卷交回,换另一批卷子,每批250份。那几天我通宵达旦,白天也只去餐厅打饭。我的意思是盛夏人到深夜会很疲倦,精神也难集中,看作文时字写得漂亮工整或潦草难辨,区别真的很大。相比那时,现在作文阅卷评分就要公平公正得多。现在通常会有两人评阅,如果评阅分数差不多,取平均分,如果两次评阅分数相差较大,则会再请第三人评阅,最终由作文审查组判分。但那次阅卷我个人的收获却很大,每份考卷是一角钱,四天挣了近两个月的工资。
  《生活在树上》满分理所应当
  浙江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资深传媒人朱学东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给满分,我也不反对。”网红作家马伯庸说:“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
  晦涩难懂得高分可以但不能提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认为: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给其满分,并不是鼓励其他学生也效仿这种做法,而是尊重、倡导个性化表达。
  “掉书袋”的高考作文值得讨论
  徐贲《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从警句学会思考,而不是用警句代替思考。一旦把警句格言孤立起来,警句格言也就会变成空洞浮泛的表述,变成陈词滥调、机械思维,甚至变得不知所云、不伦不类。
  张中行《文言津逮》:把文言“融会”到笔下,而不是“搀杂”在文章里。写文章,偶尔引一两句子曰、诗云之类,以增强内容的分量,当然可以,但这引文还是以文言的面貌出现,没有“化入”现代文,并不是所谓的借鉴。
  韩少功写作演讲实录:读经典不是复制知识,各种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更新升级。好药没有用好的话,就是毒药。一个读书人如果没把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马克思的底子打好,缺乏坚实的理性和逻辑训练,一上来就“后现代”,天天给你玩“解构”,肯定也只能把自己给废了。
  这是一篇不及格的作文
  两篇观点极端的文章,我们只看看标题就够了。一是曹林的《这篇作文污辱了我们的智商》,一是赤评的《专家为什么这么好骗》。摘几段指此文“主题错误”“语句不通”和“套题”“误评”的言论以供参考。
  ——“振翮”一词,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或经济正高速发展、在腾飞等。但此文“振翮”用词不当。
  ——作者借用了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这一形象,结果,却把意思弄反了。他以“树上的男爵”为传统的指代,不料这个“男爵”是一个反传统、反现代的后现代形象。
  ——我很怀疑此文事先押过题。从《生活在树上》这个标题来看,就是一个万能标题,凡议论人生,皆可套用。
  ——语文阅卷组组长经常进行写作培训,还出了写作辅导书。更重要的是,他公开提出高考作文就是要反对套话作文,套话作文就不能及格。
  ——我推测一下阅卷者的心理:第一位阅卷老师觉得没怎么看懂,所以比较谨慎,给39分。后两位老师看到文章有那么多的生僻词汇量,觉得不简单,39分给低了,给55分高分。既然前面两位都给了55分高分,作为组长当然必须更懂,想来想去,只有给满分。
  权威的评判和文学博士的三个小故事
  既然对这篇满分作文充满了争议,那当然要有个最后的评判。这就非中国语文统编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莫属了。他在微博上一边认为不应苛责考生,更要尊重阅卷组的权力,一边也说学生不要仿效这篇作文。温儒敏教授强调了阅卷的权威,同时也强调阅卷不能搞公开化,不然考试的严肃性就无从谈起。
  下面是自称“文学博士”的网上原文:
  不知道这篇文章大家读起来难不难,反正我是看着很费劲。说实话,看文章的同时,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个又一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作家苏叔阳曾经把一段文字念给诗人流沙河听:“審美主体对于作为审美客体的植物的生殖器官的外缘进行观感产生生理上并使之上升为精神上的愉悦感。”流沙河浑然不懂,问这是什么意思?苏叔阳解释说:“看花很愉快。”
  第二个,是章太炎作文,喜欢用《说文解字》中之古籀文书之。某年,有湘人某公逝世,以巨金求章撰一祭文。旧例,开吊时,须请人在灵前朗诵,本拟嘱袁伯夔丈读之,袁丈先观一过,觉其文既深拗,古文又太多,敬谢不敏。乃求章氏自读。乃章自读时,至许多古文处,竟亦偶尔忘却,竟亦期期艾艾终场了。
  第三个,是鲁迅先生在26岁那年,曾用文言文写过一篇文论,叫做《摩罗诗力说》。文章当然不错,有人评价说,《摩罗诗力说》是当时中国文化思想界最高的作品。但由于文章长且难懂,后来鲁迅自己也说,“如《摩罗诗力说》那样,简直是生凑。倘在这几年,大概不至于那么做了。”
  无须等待的结局
  8月中旬,陈建新老师卖书、网上授课和作文讲座的实证充斥网络。武汉一退休教师更上书浙江教育考试院,称既当教练又当裁判不合理不合规。8月13日,浙江教育考试院发布公告:因陈建新老师未经允许擅自透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分细节,严重违反评卷工作纪律,停止其教育评判工作。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一经查实,必将严肃处理。无论其“调查”或“处理”的结局如何,已无关“阅读”了。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古诗词中,经常能读到与鸟儿有关的诗句。然而,不同的鸟儿有不同的含义,有的鸟儿代表喜悦,有的鸟儿透着悲伤。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诗词里的那些鸟儿,它们有什么寓意,寄托了什么情感?  黄鹂:又名黄莺、仓庚,羽色鲜黄可爱,鸣声清亮婉转,常常出现在歌咏春天的诗里。一般代表着轻快、喜悦的感情。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鸿雁:“鸿”的本义是大雁,古人相传,鸿雁可以替人传递书
期刊
枇杷是蔷薇科,属乔木,原产中国东南部,别名金丸、芦枝,其果实、花、叶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认为枇杷果“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枇杷果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那么在古诗人的眼里,枇杷又是怎样的呢?  诗圣杜甫是吃过枇杷果的,证据是他寓居成都草堂时所写的五言律诗《田舍》:“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诗里的“枇杷树树香”,
期刊
爱,看不见,只能感受得到。可是,你见过《史记》上的爱吗?我就见过。  那时,我在广东南海一个电子厂打工。厂里工作很累,工友们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娱乐生活却很枯燥。一有空,同宿舍的人,不是喝酒,就是打牌。  可是,刘小虹却不这样。他来自湖南,初中只读了两年,因为父亲生病死了,家中又穷,孩子又多,只好到广东来赚钱。他说,母亲的最大愿望,就是他能尽快赚钱,回家盖新屋,娶一个老婆,最好是外地姑娘,自由
期刊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78级摄影系学生邓伟,领到了学校配发的海鸥205旁侧取景照相机。他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为刚经历过磨难的文化名人拍照。理由很簡单:这些人多生于清末,再不拍,就来不及了。  带着惶恐与崇敬,邓伟鼓起勇气敲开了一扇扇陌生的门,门后是一个个高山仰止的名字,也是一位位秉性各异的倔强老人:巴金、沈从文、茅盾、萧军、丁玲、冰心、叶圣陶、梁漱溟、冯友兰、杨绛、钱钟书、萧乾、费孝通、艾青、李
期刊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才情并茂的先辈们留下了无数咏月名篇。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等等,可谓篇篇珠玉,馥胜茗香。“诗言志,歌咏言”,古人诗词中的月亮常常寄托着思乡怀远、高洁旷达、感喟时空等清幽的情感,多着墨于月亮的静态之美。  描写月亮运动的词句,数量相对要少一些。如“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
期刊
性格决定命运,你有什么样的脾气,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人生来不是来生气的,世事无常,何不把心放宽一些。只要脾气好,凡事都会好。  脾气别太软,学会拒绝  老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善良是人需具备的必要品质,但善良也要有度,不能过分善良。  斗米恩,升米仇,有时你的过分善良只会成为别人“绑架”你的借口。当你的好心变成别人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一次不让人满意,都会成为别人口中唾骂的“恶人”。  人先要
期刊
科举其实就是古代的高考,是真正的“一考定终生”,所以古代考生与家长都相当重视,马虎不得,特别是在临考前。古代考生在考试前几天都会做些什么?一般必做三件事。  烧高香:盼望“祖坟冒青烟”  所谓“祖坟冒青烟”,是祖坟风水显验的通俗说法。风水本是古代中国人十分朴素的建筑选址理论和基本的环境观。但到后来,与国运、家运、寿命、仕途等掺和到了一起,风水便变异成了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江湖秘術,至今都大有人相信
期刊
01  凉白开最解渴,大实话才动人。  02  人生六个字:慢慢熬,糊涂过。  03  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04  当我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说的话这么值钱。  05  能睡着,说明心安,此前问心无愧;想醒来,说明心美,当下正是所要。人生,也不过是这六字的快活。  06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07  朋友用心交,父母用命孝。  08
期刊
那是在15年前,我到这个城市出差。谈完生意,我去商场给同事买些礼物。  平时,我逛商场喜欢随身带一些硬币,因为商场附近有时会有乞讨的人,给上一两枚硬币我心里会踏实些。  这天也是一样,口袋里依旧有些硬币,于是我就将十几枚硬币散给一帮乞讨的小乞丐。  就在这时,我看见一个男孩高举着一块牌子看着我,无疑,他想引起我的注意。  我朝他走过去,看他约摸十三四岁,衣着破旧却很干净,头发也梳得整齐。  他不像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