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看不见,只能感受得到。可是,你见过《史记》上的爱吗?我就见过。
那时,我在广东南海一个电子厂打工。厂里工作很累,工友们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娱乐生活却很枯燥。一有空,同宿舍的人,不是喝酒,就是打牌。
可是,刘小虹却不这样。他来自湖南,初中只读了两年,因为父亲生病死了,家中又穷,孩子又多,只好到广东来赚钱。他说,母亲的最大愿望,就是他能尽快赚钱,回家盖新屋,娶一个老婆,最好是外地姑娘,自由恋爱,那样,就不用出昂贵的彩礼了。
可是,刘小虹却生性害羞,不喜欢在女孩子面前表现。
相反,他喜欢看书,躲在蚊帐里看。有时,还喜欢拿着笔写小说、散文或者诗。我曾看过他写的诗,不过感觉并不咋样。
有一次,他向我请教如何写文章。因为我在厂里负责厂报的编辑,还曾在东莞的小小说大赛中获过两次优秀奖,时常收到各地的稿费单。在他眼中,我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文化人”。
可我想,他连字都常写错,句子文理不通,毫无文彩,底子太差,并无天分,我如何教他呢?
但面对他充满期望的脸,我又不忍心打击他。正好,我想起厂图书馆里有许多图书,于是就说:“要写好文章,就必须先把语言写通顺了,言简意赅。你要先炼字与词组,这样,你先借《史记》来看吧。”
第二天,刘小虹果真从厂图书馆借来《史记》,利用业余时间看了起来。
可是,这对于他显得太残酷了,因为《史记》里全是文言文。我建议他用文白翻译本,并提醒他,《史记》上的文言文是非常美的,语感好,抑扬顿挫,若译成白话文,就不美了。但是,对于文章结构、思想内涵,就算译成白话文,也是不改其光彩的。
他用的是笨方法,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去学。不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对比白话文来看懂。后来,我让他仿照《史记》上的某个人物传记,依瓢画葫芦,写厂里某个人。嘿,还真是有用呢!渐渐地,他写的文章像模像样了。而且,精炼有力,勾画巧妙。
靠着这个方法,他的文章渐渐有了进步,能在厂报上发表文章了。我呢,带着他去镇里的文化馆,去见那些有成绩的文友。他呢,还常写些文章让人指教,而我常常是第一个读者。
我鼓励他,要学着写身边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文以载道,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让读者有所收获,或是做人道理,或是令人难忘的精彩故事,不可平淡,更不可重复别人。
我还说,这一点,我也是从《史记》上学来的。司马迁是千古文学大家,又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忠勇之人。他的文章,往往义正词严,阐释着中华传统的做人道理。如“礼义诚信”,如“为民请命”,如“除暴安良”……
当然,更多时候,我不耐烦他的求教,常常打发他一句话:“多读《史记》吧,它可是写好文字的好老师呢。”
于是,他常常捧着《史记》来看。有时,夜很深了,他还打着手电筒,躲在被子里看书;有时,为了记得住,他还抄《史记》上的文章,写在字条上,一有空,就认真地背,然后,再应用在写作中。时间一长,他床上的笔记本,竟然堆了一大堆……
厂里借的《史记》有时限,借不长久,他就用自己的微薄工资新买了一套,当成了宝贝。一次,有个工友坐在他床上吸烟,结果把书烧出一个小洞,瘦弱的他,竟然大发雷霆,跟人打起架來,还受了伤、流了血。我知道,他是把《史记》当成了好朋友,爱惜得很了。
那年六月间,东莞第七届小小说大奖赛揭晓,我获了优秀奖,再一看,竟然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刘小虹,获奖小说是《审孝子》。我当时还不敢信,一问,真的是他。他说,都是《史记》教得好,自己才有这样的成绩。
后来,刘小虹因为文字功底深厚,被当地一家行业报纸聘为编辑,终于脱离了生产第一线,可以坐在写字楼里写自己喜欢的文章了。再后来,他在报纸与杂志上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还频频在各地的征文比赛中获奖。当初厂里图书馆的那个经常给他借书的女管理员爱上了他,成了他的女朋友。他的月收入,也上万了。
他成功了,也成熟了,懂理了。有一次,他得知当地的一个黑心老板开办的工厂偷排污水污染环境,还拖欠外地民工的工资。他就利用自己的写作特长,写成举报信,主动向市劳动监察大队举报。结果,黑心老板被查处,拖欠的工资也发放到民工手中。可是,他却被人打了黑棍。虽然后来那打黑棍的人受到了惩处,但他却留下了偏头痛的毛病。
不过,他依然不改见义勇为的习性。他说,这是《史记》教给他的做人的道理。
那天,我去找他,因为他又获奖了,有不菲的奖金,要他请喝酒。他却说,要去书店买十套《史记》,送给当地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们,要让《史记》惠及更多的穷孩子,让他们也成才成人,成为《史记》里所描绘的那些中华英雄一样顶天立地的人!
(源自“中华书局”)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