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要进行有效的训练。现就我在作文起步教学方面的体会抛砖如下,以期引玉。
一、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因此,作文的起步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有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良好的基础。
在指导学生写一种课间活动时,首先,我让学生说有哪些课间活动,他们有的说丢手帕,有的说踢毽子,有的说丢沙包,有的说跳绳……然后,要求学生先想想这些活动的规则或玩法,再有条理地说,要使别人听了就想玩,谁说得最好,老师就带全班同学玩一次谁说的活动。
如此一来,全班同学情绪高涨,纷纷争着说,每个人都极力想说清楚。一位女同学把丢沙包的活动规则说得很清楚,于是,我带着学生出去玩了一次丢沙包的活动,学生们开心极了,最后,我叫他们把这次活动过程写下来,学生高高兴兴地动笔作文,效果很好。
认真上好讲评课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作文起步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点,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议,充分肯定学生的作文成绩,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热情鼓励,着力诱发习作的火花,对中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二、训练观察方法
1.借助实物进行观察
如何训练学生学会观察?形象直观的事物学生最容易接受。在教学中,我注意借助实物进行作文起步教学。一次,作文题目为“我心爱的玩具”,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种玩具带到班上来,摆在桌面上,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抓特点、想用途,最后展开想象,围绕“心爱的玩具”来写一个片段。
2.学会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在训练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培养他们掌握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边观察边思考,直到弄清这些问题为止。如在教学第五册基础训练1看图写话中,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观察:①出示图片A,整体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图中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②覆盖复合片B,进一步观察图中人物,启发想象:这时,院子里来了谁?她是老爷爷的什么人?从她身上背的、手里拿的,想象她一定是从哪儿来的?从她和爷爷脸上的表情来看,小姑娘在向爷爷报告什么好消息?
3.留心观察周围景物,动脑动笔
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不仅当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而且在事后细心回味,把一些印象深的东西整理出来,通过多看、多想、多练笔的训练,逐步增强观察能力。有一次,学校组织秋游,地点是“鸵鸟园”。在去之前,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鸵鸟园”这个词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有的说“那是鸵鸟的乐园”……我又问:“你们想到鸵鸟园去玩吗?”“想!”……请你们把观察到的情景记在脑子里,回去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好,你们愿意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愿意”。在游玩时,学生们个个认真观察,人人动脑记忆,有些学生兴奋地对我说:“老师,鸵鸟张开翅膀的时候好像孔雀开屏!”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学生作文普遍写得有内容,而且真实具体,活灵活现。
三、运用作文心理学原理
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罗伯特·希尔里奇博士在他所撰写的《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课堂作品出版法”的观点。“课堂作品出版法”符合作文教学心理学的原理,也符合作文起步教学规律。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而“课堂作品出版法”就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愿望,激发了他们的作文动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当我宣布要把每个同学的作文在班上展出时,学生们个个动脑思考怎样把自己的作文写好,格外认真地进行阅读和修改。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的作文少了许多错别字、病句,还能较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也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教会学生作文,确非易事。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的我们,要真正地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在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要把握基本要求,这样才能为小学生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石桥小学)
一、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因此,作文的起步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有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良好的基础。
在指导学生写一种课间活动时,首先,我让学生说有哪些课间活动,他们有的说丢手帕,有的说踢毽子,有的说丢沙包,有的说跳绳……然后,要求学生先想想这些活动的规则或玩法,再有条理地说,要使别人听了就想玩,谁说得最好,老师就带全班同学玩一次谁说的活动。
如此一来,全班同学情绪高涨,纷纷争着说,每个人都极力想说清楚。一位女同学把丢沙包的活动规则说得很清楚,于是,我带着学生出去玩了一次丢沙包的活动,学生们开心极了,最后,我叫他们把这次活动过程写下来,学生高高兴兴地动笔作文,效果很好。
认真上好讲评课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作文起步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点,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议,充分肯定学生的作文成绩,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热情鼓励,着力诱发习作的火花,对中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二、训练观察方法
1.借助实物进行观察
如何训练学生学会观察?形象直观的事物学生最容易接受。在教学中,我注意借助实物进行作文起步教学。一次,作文题目为“我心爱的玩具”,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种玩具带到班上来,摆在桌面上,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抓特点、想用途,最后展开想象,围绕“心爱的玩具”来写一个片段。
2.学会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在训练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培养他们掌握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边观察边思考,直到弄清这些问题为止。如在教学第五册基础训练1看图写话中,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观察:①出示图片A,整体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图中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②覆盖复合片B,进一步观察图中人物,启发想象:这时,院子里来了谁?她是老爷爷的什么人?从她身上背的、手里拿的,想象她一定是从哪儿来的?从她和爷爷脸上的表情来看,小姑娘在向爷爷报告什么好消息?
3.留心观察周围景物,动脑动笔
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不仅当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而且在事后细心回味,把一些印象深的东西整理出来,通过多看、多想、多练笔的训练,逐步增强观察能力。有一次,学校组织秋游,地点是“鸵鸟园”。在去之前,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鸵鸟园”这个词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有的说“那是鸵鸟的乐园”……我又问:“你们想到鸵鸟园去玩吗?”“想!”……请你们把观察到的情景记在脑子里,回去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好,你们愿意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愿意”。在游玩时,学生们个个认真观察,人人动脑记忆,有些学生兴奋地对我说:“老师,鸵鸟张开翅膀的时候好像孔雀开屏!”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学生作文普遍写得有内容,而且真实具体,活灵活现。
三、运用作文心理学原理
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罗伯特·希尔里奇博士在他所撰写的《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课堂作品出版法”的观点。“课堂作品出版法”符合作文教学心理学的原理,也符合作文起步教学规律。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而“课堂作品出版法”就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愿望,激发了他们的作文动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当我宣布要把每个同学的作文在班上展出时,学生们个个动脑思考怎样把自己的作文写好,格外认真地进行阅读和修改。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的作文少了许多错别字、病句,还能较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也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教会学生作文,确非易事。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的我们,要真正地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在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要把握基本要求,这样才能为小学生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石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