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都无法将自己举起
传说印度雅利安人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种,能举起超过自己体重五倍的东西。他们有一个习惯:两人见了面,都要相互将对方举起高过头顶,这是一种见面的礼仪。
一位哲学家第一次进入雅利安人村寨时,便被人举了起来。轮到哲学家举那个雅利安人了,对方是一个重约100公斤的大个子,尽管哲学家也有着70多公斤体重,还是没能将那人举起来。
因害怕雅利安人说自己没有礼貌,哲学家灵机一动说:“尽管你们能将任何人举过头顶,但是你们却无法将自己举起!”
于是,很多人决定一试,他们想了各种办法,还累得气喘吁吁,却没一个人能将自己举起来。
一个人,如果脱离了别人的帮助,哪怕体重再轻,也无法将自己举起。相反,如果获得别人的帮助,哪怕体重再重,也能依靠别人的力量攀上山顶。
(摘自《读书文摘》文/沈岳明)
给别人一个台阶上
一天,我到一个朋友家串门,发现朋友在和一个抄表员吵架。
原来,抄表员把水表数字抄错了,朋友不愿多交冤枉钱,就一直争吵着,抄表员也一直坚持自己没错,架越吵越凶。此时,朋友父亲回来了,了解情况后对抄表员说:“对不起,孩子不懂得变通,给您惹麻烦了,千万别在意……”边说边付钱,并送抄表员出了门。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分钟,抄表员又返回来,对着朋友的父亲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您对我工作失误的谅解,感谢您的宽宏大量!”
我和朋友都对此不解,朋友的父亲说:“仅仅把钱给人家,只是给别人一个台阶下,向别人承认自己的不足,是给别人一个台阶上,其效果如何,你们也看到了。”
我们常说,给别人台阶下,得饶人处且饶人。其实,不如自己主动揽“过”,给别人一个“宽心”的台阶上,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摘自《演讲与口才》文/张 玮)
抢救
凌晨,五六位男女抬着一位老人,急匆匆来到急救室:“快救救我父亲!”
医生诊断后发现:病人已死亡数小时以上。老人的儿女们放声痛哭,一个儿子怒目而视:“医生,我的父亲他没死,你一定得救活他!”
医生无奈,只得一边抢救,一边让家属看心脏监护器显示屏。这样持续了好久,家属的哭声渐小渐弱,情绪渐渐平稳……
医生朋友说,后来才知道,那个晚上,这位病人被送了四家医院,总共抢救了四次,他接手的是最后一次。他明明知道病人已逝,但还是一丝不苟地抢救。也许是他的工作态度打动了家属,当家属说“谢谢你医生”时,他才歇了手。“抢救结束了,并非无用功——你知道,其实我也是在抢救家属,我成功了。”医生说。
(摘自《做人与处世》文/莫小米)
王鱼的教训
太平洋中有一种鱼叫王鱼,本来没有鱼鳞,但一些王鱼想有鳞,就吸引一些小动物附在自己身上,先给它们一些好处:一点自己的分泌物,然后把小动物身上的物质吸干,使之成为身上的鳞片。
当王鱼有了这些鳞片之后,身体像个大气球,体积比过去大四倍,貌似强大。可当这种王鱼进入后半生时,身体机能退化,鳞片慢慢脱离,便无法再适应这个世界,往往会变得异常烦躁,靠攻击别的鱼解脱自己。可惜它已没有了鳞片的保护,常常是遍体鳞伤。于是,王鱼就会自残,往岩石上猛撞。
王鱼死得很惨。有人说,它们不该选择附属物作为自己的鳞片,因为那本来就不是自己的。
而人又何尝不是呢?为了一些身外之物,很多人丢却了最原始的那份自然、简单,最后也失去了自己。
(摘自《中国剪报》文/赵功强)
传说印度雅利安人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种,能举起超过自己体重五倍的东西。他们有一个习惯:两人见了面,都要相互将对方举起高过头顶,这是一种见面的礼仪。
一位哲学家第一次进入雅利安人村寨时,便被人举了起来。轮到哲学家举那个雅利安人了,对方是一个重约100公斤的大个子,尽管哲学家也有着70多公斤体重,还是没能将那人举起来。
因害怕雅利安人说自己没有礼貌,哲学家灵机一动说:“尽管你们能将任何人举过头顶,但是你们却无法将自己举起!”
于是,很多人决定一试,他们想了各种办法,还累得气喘吁吁,却没一个人能将自己举起来。
一个人,如果脱离了别人的帮助,哪怕体重再轻,也无法将自己举起。相反,如果获得别人的帮助,哪怕体重再重,也能依靠别人的力量攀上山顶。
(摘自《读书文摘》文/沈岳明)
给别人一个台阶上
一天,我到一个朋友家串门,发现朋友在和一个抄表员吵架。
原来,抄表员把水表数字抄错了,朋友不愿多交冤枉钱,就一直争吵着,抄表员也一直坚持自己没错,架越吵越凶。此时,朋友父亲回来了,了解情况后对抄表员说:“对不起,孩子不懂得变通,给您惹麻烦了,千万别在意……”边说边付钱,并送抄表员出了门。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分钟,抄表员又返回来,对着朋友的父亲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您对我工作失误的谅解,感谢您的宽宏大量!”
我和朋友都对此不解,朋友的父亲说:“仅仅把钱给人家,只是给别人一个台阶下,向别人承认自己的不足,是给别人一个台阶上,其效果如何,你们也看到了。”
我们常说,给别人台阶下,得饶人处且饶人。其实,不如自己主动揽“过”,给别人一个“宽心”的台阶上,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摘自《演讲与口才》文/张 玮)
抢救
凌晨,五六位男女抬着一位老人,急匆匆来到急救室:“快救救我父亲!”
医生诊断后发现:病人已死亡数小时以上。老人的儿女们放声痛哭,一个儿子怒目而视:“医生,我的父亲他没死,你一定得救活他!”
医生无奈,只得一边抢救,一边让家属看心脏监护器显示屏。这样持续了好久,家属的哭声渐小渐弱,情绪渐渐平稳……
医生朋友说,后来才知道,那个晚上,这位病人被送了四家医院,总共抢救了四次,他接手的是最后一次。他明明知道病人已逝,但还是一丝不苟地抢救。也许是他的工作态度打动了家属,当家属说“谢谢你医生”时,他才歇了手。“抢救结束了,并非无用功——你知道,其实我也是在抢救家属,我成功了。”医生说。
(摘自《做人与处世》文/莫小米)
王鱼的教训
太平洋中有一种鱼叫王鱼,本来没有鱼鳞,但一些王鱼想有鳞,就吸引一些小动物附在自己身上,先给它们一些好处:一点自己的分泌物,然后把小动物身上的物质吸干,使之成为身上的鳞片。
当王鱼有了这些鳞片之后,身体像个大气球,体积比过去大四倍,貌似强大。可当这种王鱼进入后半生时,身体机能退化,鳞片慢慢脱离,便无法再适应这个世界,往往会变得异常烦躁,靠攻击别的鱼解脱自己。可惜它已没有了鳞片的保护,常常是遍体鳞伤。于是,王鱼就会自残,往岩石上猛撞。
王鱼死得很惨。有人说,它们不该选择附属物作为自己的鳞片,因为那本来就不是自己的。
而人又何尝不是呢?为了一些身外之物,很多人丢却了最原始的那份自然、简单,最后也失去了自己。
(摘自《中国剪报》文/赵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