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肠分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国癌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临床防治结肠癌确切有效,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其防治结肠癌最终通过对结肠癌干细胞调控而实现。当结肠癌干细胞分化成熟时,结肠癌将不再进展、甚至消退。本研究旨在探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抑制HT-29细胞增殖的作用,得出IC5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阿司匹林IC50干预24、48和72 h,肠分化标志物黏蛋白2(mucin 2,MUC2)、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 3,TFF3)、蔗糖酶-异麦芽糖酶(sucroseisomaltase)和溶菌酶(lysozyme)的m 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UC2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ucrase-isomaltase及lysozyme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阿司匹林能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TF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干预HT-29细胞48、72 h,与对照组比较,肠杯状细胞标志物MUC2、TFF3的m RNA表达均上调(P<0.05),肠吸收细胞标志物sucrase-isomaltase和潘氏细胞标志物lysozyme的m 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干预48 h,MUC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能影响人结肠癌HT-29细胞肠分化标志物的表达,且可能导致其向杯状细胞表型分化。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疾病活动期和静止期的交替。其中改变的T细胞功能和多克隆B细胞的激活,
伯格和安德尔(Berger & Udell,1998)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系统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在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信息条件的变化与中
本文从《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出发,着眼于送气与否、字母与音素的复杂对应、改写与省写规则以及声调符号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拼音教学难题。
FANUC 0i-TF数控轧辊机床在半闭环控制下稳定运行,全闭环时发生明显振动,使用FANUC 0i-TF数控系统中的双位置反馈功能解决机床振动等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洛克菲洛集团陷于巨额亏损当中,公司管理一片混乱.一批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士兵,接管了公司的财务管理,在全公司推行成本核算制度.源于成本核算的组织
在各种医疗机构纷纷市场化的今天,妇幼保健医院到底该走向何处?是忘掉自己的公益属性,一门心思的去"下海",还是墨守成规,干干地等待着政府的财政补偿呢?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疾
分别介绍了葡萄糖五乙酸酯的合成方法、检测方法、理化性质和相关用途,重点介绍了合成方法和用途。
近十多年来,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公路建设可谓红红火火。然而在起辉煌的成果背后,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与探讨。故加强阶段性、局部性的工程后评估工作,对公路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