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难以独善其身,股票型基金业绩惨淡,私募投资基金也风光不再。
盘点2012年中国基金业,让人五味杂陈、不胜唏嘘。据报道,可统计的1437只基金中仅有164只基金进行了分红,占比为11.41%。也就是说,2012年有近九成基金没有分红。2012年证券投资基金分红金额只有2011年的三成,更有华商、宝盈、东方、金鹰等1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甚至是“一毛不拔”。
对于中国基金业来说,2012年虽没有见到玛雅人所预言的世界末日惨象,但中国证券市场却频频遭遇“黑天鹅”事件。2012年因遭遇“黑天鹅”事件而导致股价暴跌的股票更是令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沉痛教训。
“黑天鹅”怎么“飞”来的
最近关于基金的报道中频频出现“黑天鹅”字样,“黑天鹅”究竟为何物?据说欧洲人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都坚信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因此,“黑天鹅”的存在意味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能改变一切。
现代社会正在进入风险社会,多重因素叠加共振,让风险爆发酿成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必须认识“黑天鹅”,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并从不可预知的未来中获益。资本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每次在这个领域飞出“黑天鹅”都引起了资本市场巨大的震撼,到目前为止都产生了严重的损害作用。
2012年A股市场频频爆发的“黑天鹅”事件,从“毒胶囊”、“螺旋藻含铅”、“问题黄酒”到近期的“塑化剂”,以前所未有的凌厉态势冲击资本市场,不少个股因此从天堂坠入地狱,给公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带来极大损失。25只涉及“黑天鹅”个股的基金,2012年内回报率落后业均0.6个百分点;2012年前三季度份额平均缩水2.15亿份,为业均1.46倍。作为机构投资者,基金业不能不认真对待突然而来的“黑天鹅”。
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黑天鹅”事件在2012年突然如此频繁地爆发?因为资本市场天然与信息网络联系在一起,我们不能不留意中国正在进入互联网2.0时代,这一巨大历史变迁给资本市场带来深刻影响。互联网2.0时代,每部能够上网的手机都可以成为移动互联的终端,博客、微博等成为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操控的自媒体。在微博舆论一路高歌猛进的年代,毫无预警的“黑天鹅”事件频发也就成为必然了。当前A股市场“黑天鹅”事件不断,固然有其内在的原因,一方面反映了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质量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终有爆发的一天;另一方面也为基金业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和投资的挑战。到目前为止,我国基金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和严峻的形势。
基金投资健康发展需健全机制
为了应对互联网2.0时代的挑战,建立起应对和化解“黑天鹅”事件的体制机制,我认为中国基金业必须尽快开展如下工作。
调整投资策略,更加深入地进行尽职调查,科学设计投资组合,开发新型投资产品。由于当代风险社会的不可预见性风险越来越多,审慎投资必然要求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设计。对于组合投资的基金产品,特别是资产规模较大的基金产品来说,高仓位持有单个证券,不可避免地将基金置于未知的、更高的风险环境下。基金公司应尽可能地将证券投资多元化,通过多元组合分散风险,不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建立舆情监测与应急管理机制。互联网2.0时代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如果引导不善,将对证券市场形成较大威胁。对基金公司来说,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建立起危机应急处置预案,对于投资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
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建立起严密的风控体系。虽然基金行业始终强调坚持稳健为本、规范运作,重视风险控制工作,但只有持之以恒地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避开市场的诱惑和管理人的道德风险,整个行业才能得以健康、稳步发展,才可能经得起“黑天鹅”事件的考验。
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基金业创新发展。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于2012年12月底对《证券投资基金法》进行第三次审议,可能最终通过该法(截至2012年12月25日发稿时,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尚未被表决通过——编者注)。我们期待这次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能够给基金业留下自主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并能够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章并落到实处。只有在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基金业才具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
严格执法和监督,保护广大基金投资人利益。《证券投资基金法》提高了立法的针对性,加大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力度。不仅立法要具体细致,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执法和监管。
要理财,更要理性
央行的2012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及收入水平下,基金、理财产品仍是最受居民偏爱的投资方式,占比达22.9%。
对于个人基金投资者来说,基金的本质就是委托理财,也就是说,将自己的钱委托给专业人士来打理,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虽然理论上来说,在大盘高点赎回基金,然后在低位买进基金,可以赚取差价,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我们在大盘还在不断走高的途中就卖出了基金,又在大盘临近拐点时追涨买入,增加了被套牢的风险。2012年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基金是理财而不是发财,我们在买之前要慎重选择,买之后更要克制冲动。
一般来说,纯债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等债基品种由于所持投资标的期限较长,适宜作为中期装备;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基主要投资流动性较强的现金、银行通知存款等品种,适合作为现金管理工具,尤其是期限在两周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更强。
基金作为一种理财工具,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集腋成裘,所以投资者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目标,为近期或未来的计划安排合理的现金流。对于有特殊用途的资金,投资目标更应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债券型基金应该是短期投资者的最好选择。为了应对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开支,有必要保留一定的现金头寸,货币市场基金是应急资金的最好归宿。
投资者需要重新衡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品种,切忌盲目投资高风险品种。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将资产合理配置在债券、存款等低风险品种。具体到各类型品种选择中,通过超配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低配股票型基金或积极配置型基金,达到设定的大类资产配置比重。
盘点2012年中国基金业,让人五味杂陈、不胜唏嘘。据报道,可统计的1437只基金中仅有164只基金进行了分红,占比为11.41%。也就是说,2012年有近九成基金没有分红。2012年证券投资基金分红金额只有2011年的三成,更有华商、宝盈、东方、金鹰等1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甚至是“一毛不拔”。
对于中国基金业来说,2012年虽没有见到玛雅人所预言的世界末日惨象,但中国证券市场却频频遭遇“黑天鹅”事件。2012年因遭遇“黑天鹅”事件而导致股价暴跌的股票更是令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沉痛教训。
“黑天鹅”怎么“飞”来的
最近关于基金的报道中频频出现“黑天鹅”字样,“黑天鹅”究竟为何物?据说欧洲人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都坚信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因此,“黑天鹅”的存在意味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能改变一切。
现代社会正在进入风险社会,多重因素叠加共振,让风险爆发酿成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必须认识“黑天鹅”,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并从不可预知的未来中获益。资本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每次在这个领域飞出“黑天鹅”都引起了资本市场巨大的震撼,到目前为止都产生了严重的损害作用。
2012年A股市场频频爆发的“黑天鹅”事件,从“毒胶囊”、“螺旋藻含铅”、“问题黄酒”到近期的“塑化剂”,以前所未有的凌厉态势冲击资本市场,不少个股因此从天堂坠入地狱,给公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带来极大损失。25只涉及“黑天鹅”个股的基金,2012年内回报率落后业均0.6个百分点;2012年前三季度份额平均缩水2.15亿份,为业均1.46倍。作为机构投资者,基金业不能不认真对待突然而来的“黑天鹅”。
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黑天鹅”事件在2012年突然如此频繁地爆发?因为资本市场天然与信息网络联系在一起,我们不能不留意中国正在进入互联网2.0时代,这一巨大历史变迁给资本市场带来深刻影响。互联网2.0时代,每部能够上网的手机都可以成为移动互联的终端,博客、微博等成为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操控的自媒体。在微博舆论一路高歌猛进的年代,毫无预警的“黑天鹅”事件频发也就成为必然了。当前A股市场“黑天鹅”事件不断,固然有其内在的原因,一方面反映了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质量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终有爆发的一天;另一方面也为基金业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和投资的挑战。到目前为止,我国基金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和严峻的形势。
基金投资健康发展需健全机制
为了应对互联网2.0时代的挑战,建立起应对和化解“黑天鹅”事件的体制机制,我认为中国基金业必须尽快开展如下工作。
调整投资策略,更加深入地进行尽职调查,科学设计投资组合,开发新型投资产品。由于当代风险社会的不可预见性风险越来越多,审慎投资必然要求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设计。对于组合投资的基金产品,特别是资产规模较大的基金产品来说,高仓位持有单个证券,不可避免地将基金置于未知的、更高的风险环境下。基金公司应尽可能地将证券投资多元化,通过多元组合分散风险,不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建立舆情监测与应急管理机制。互联网2.0时代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如果引导不善,将对证券市场形成较大威胁。对基金公司来说,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建立起危机应急处置预案,对于投资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
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建立起严密的风控体系。虽然基金行业始终强调坚持稳健为本、规范运作,重视风险控制工作,但只有持之以恒地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避开市场的诱惑和管理人的道德风险,整个行业才能得以健康、稳步发展,才可能经得起“黑天鹅”事件的考验。
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基金业创新发展。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于2012年12月底对《证券投资基金法》进行第三次审议,可能最终通过该法(截至2012年12月25日发稿时,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尚未被表决通过——编者注)。我们期待这次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能够给基金业留下自主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并能够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章并落到实处。只有在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基金业才具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
严格执法和监督,保护广大基金投资人利益。《证券投资基金法》提高了立法的针对性,加大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力度。不仅立法要具体细致,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执法和监管。
要理财,更要理性
央行的2012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及收入水平下,基金、理财产品仍是最受居民偏爱的投资方式,占比达22.9%。
对于个人基金投资者来说,基金的本质就是委托理财,也就是说,将自己的钱委托给专业人士来打理,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虽然理论上来说,在大盘高点赎回基金,然后在低位买进基金,可以赚取差价,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我们在大盘还在不断走高的途中就卖出了基金,又在大盘临近拐点时追涨买入,增加了被套牢的风险。2012年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基金是理财而不是发财,我们在买之前要慎重选择,买之后更要克制冲动。
一般来说,纯债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等债基品种由于所持投资标的期限较长,适宜作为中期装备;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基主要投资流动性较强的现金、银行通知存款等品种,适合作为现金管理工具,尤其是期限在两周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更强。
基金作为一种理财工具,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集腋成裘,所以投资者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目标,为近期或未来的计划安排合理的现金流。对于有特殊用途的资金,投资目标更应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债券型基金应该是短期投资者的最好选择。为了应对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开支,有必要保留一定的现金头寸,货币市场基金是应急资金的最好归宿。
投资者需要重新衡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品种,切忌盲目投资高风险品种。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将资产合理配置在债券、存款等低风险品种。具体到各类型品种选择中,通过超配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低配股票型基金或积极配置型基金,达到设定的大类资产配置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