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太白镇单字调实验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研究当涂县太白镇方言单字调,并用spss20.0软件作相关的统计分析。依据实验统计数据讨论了太白方言单字调入声的演变趋势以及当涂方言内部的地域差异。
  关键词: 实验语音学 PRAAT软件 单字调 spss20.0
  当涂县(隶属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与江苏省的交界处,即长江流出安徽省界处的东岸。处于南京市上游,控长江之要津,扼金陵之咽喉。南连芜湖市、芜湖县、宣州市,北接江淮官话区的马鞍山市,由东北至东南分别与江苏省南京市的江宁县(江淮官话区)、溧水县、高淳县(属吴语区)毗邻,西面是长江,隔江与本省的和县(江淮官话区)相望。全县面积1400平方公里,人口65万之多,辖31个乡镇。
  当涂县太白镇位于芜湖、马鞍山两市之间,东依青山森林公园,西濒长江,南与芜湖市接壤,北临长江支流姑溪河,濒临当涂县城,因唐代大诗人李白归葬此地而得名。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经济繁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有“江南历史名乡”之美誉。
  当涂方言属江淮官话。江淮官话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当涂方言的著述不多,就笔者目力所及,尚未见太白方言的研究文献。太白方言内部有一定差异,其中年龄差异较为明显。本文以老年与中年为研究对象,用声学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其单字调。
  1.实验说明
  1.1发音人
  老年和中年各选一位典型发音人。两人均为土生土长的太白本地人,均无在外长期居住史,声音洪亮,自身的发音条件较好。下文用M1、M2标记两位发音人。
  1.2录音字表
  录音字表中每个单字是太白方言中可以单念,且每个字的调类和中古音对应一致。选字时,尽量少选擦音声母,因擦音声母在语图上表现为乱纹,不方便切音。
  1.3录音
  录音时间:2012年2月。
  录音器材:HP笔记本电脑、WL-832MV耳机。
  录音软件:AdobeAudition3.0。
  技术指标:采样率为44100HZ,精度16位,单声道。
  保存文件类型:WindowPCM(.wav)。
  录音时让发音人按字表顺序自然发音。录完后核对,补录误读音或漏读音。提取数据前对音档进行了降噪处理(降噪10dB)。为方便实验分析,用AdobeAudition3.0对所录的音按调类分组剪切。
  1.4标注
  本次实验用praat软件进行语音样本标注。标注分为两层,第一层汉字音节层(HY),确定每个音节的边界,标出汉字和实际读音的国际音标,再加上调类的序号。1、2、3、5、7分别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第二层为声调层(SD),根据生成的pitcher曲线走势,去掉弯头和降尾。
  关于声调承载段,学术界大体有三说:音节说、带音说和韵母说。1995年-1996年林茂灿认为声调信息由“音节主要元音及其过渡段”携带[1]。本次实验标注声调承载段以“音节主要元音及其过渡段”为据。图1是本文实验标注样本:
  图1 太白方言“尊”的标注
  1.5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有两大部分。首先是提取声调承载段的数据,用praat脚本程序提取声调承载段的基频数据,其次是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可分为两个部分,基频归一化和时长归一化,分别采用公式进行处理。基频归一公式:
  T=5*(lgx-lgb)/(lga-lgb)[2]
  其中X为所测点,lgb为整个调域中对数最小值,lga为整个调域中对数最大值。
  时长归一化公式:[3]
  公式中的Ndi是标准化处理后的相对调长,Di是绝对时长值,mD是所有调类时长的均值,n是方言中调类的个数。
  2.实验结果
  2.1音高研究
  注:T指调类,P指测量点。后文不再重述。
  将表2转化成T值,做出表3,通过表3做出图2和图3,并转化成五度值汇于表4。
  图2 M1单字调声调格局 图3 M2单字调声调格局
  注:传统值(1)来自《当涂县志》(中华书局,1996年)。传统值(2)来自《安徽江淮官话语音研究》第23页(孙宜志,黄山书社,2006年),两者均以当涂城关作为方言代表点。
  2.2调长研究
  通过时长归一,将M1、M2的绝对时长值转化成相对时长,做出以下表6和图4。
  图4 M1和M2声调相对时长柱状图
  3.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太白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调类;图2和图3显示,太白中、老年调型形态有同有异。表4显示,太白中、老年声调调类与传统研究结果相同,都是五个调类,但调值有较大差异。
  3.1地域差异
  表4显示,无论是城关方言内部还是太白方言与城关方言之间的调值有不少差异。传统值(1)与(2)差异最大的是上声,二者调型曲拱不同,(1)为降升调212,(2)为中升调35。其他四个调类调型曲拱一致:阴平低降调21,阳平中升调35(1)、24(2),去声高降调53(1)、54(2),入声都是高短调5。阳平和去声调值的细微差异在于音区高低,但都只有一度之差。传统值(1)出版于1996年,传统值(2)出版于2006年,二者的差异有可能是10年变化的结果,但不排除其他因素。
  太白实验值与城关传统值之间的差异是系统性的,主要表现在上声与入声,两调调型差异较大。太白的上声都是升降调254(M1)、232(M2),城关的上声是降升调212(1)和中升调35(2);太白的入声是接近舒化的高降调53(M1)和52(M2),城关的入声均为高短调5。这种系统差异是地域造成的,即太白与城关声调的不同是地域差异。   3.2代际差异
  3.2.1声调系统差异
  太白方言内部声调之间的差异很明显。摘取表4的相关内容列于下:
  中年和老年调类一样,都是五个,但调值明显不同。仔细分析,五调类的调型曲拱相同:阴平降、阳平升、上声升降、去声降、入声降,但音区特征不同。老年以低音区为主,如阴平、阳平和上声的21、12、232,每个声调都有低音区的1和2;中年多在高音区,每个声调都有高音区的4和5。这种整齐的分布特征具有系统性,应该是代际差异。老年发音人75岁,中年发音人58岁,是不同的两代人。
  3.2.2入声演变差异
  M1与M2的入声单看五度值都与去声比较接近。但图3显示,M2去、入两调的各测量点与时刻的对应关系明显不同,是不重合的两条线,说明M2的去声与入声是独立的两个声调。而M1的情况则不然,图2显示,M1去声与入声的基频轨迹线在前7个测量点重合,只在测量点8-10才略分离,似乎其去、入两调可归为一类。但笔者现场调查时,M1的去声与入声听感并不相同。那么M1两调的差别在哪里?笔者先用spss20.0对M1去声与入声的基频均值作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是否有差异,结果见下表7和基频均值折线图5。
  表7 单因素方差分析 图5 均值折线图
  表7显示,两组相伴概率为0.786,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M1去声与入声的两组数据之间没有明显区别。图5中线1为M1去声,线2为M1入声,两声调调型的均值折线中间没有折点,已连成一条直线,表明M1的去声与入声调型差别不显著,与表7检验结论一致。可以肯定,图2显示的M1去声与入声声调轨迹图正确无误。这表明,M1去声与入声的听感差异不在调型,另有依托。
  再查调长。根据表6数据排出M1和M2的调长降序序列:
  M1:T2-1.16>T3-1.04>T5-0.99>T1-0.98>T7-0.83
  M2:T1-1.10>T2-1.01>T5-1.00>T3-0.96>T7-0.92。
  入声T7的时长在五调类中最短,排第五,去声T5排第三,两调由排在第四的一个调类间隔开。可以判断,调长是造成去声与入声不同听感的重要因素。但M1与M2区别去声与入声的听感因素有所不同,M1主要是调长,而M2则有调长和调型双重因素。
  调长与调型是构成声调不可或缺的因素。从以上阐述可知,太白中年发音人只保留了入声较短的调长特征,调型已基本混同去声;而太白老年发音人则调型与调长两全。就入声变化而言,中年快于老年。
  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入声相对时长中年是0.83,短于老年的0.92,说明时长的舒化程度中年没有老年大。笔者认为这应是个人差异而不是代际之间的差异,因为M2的教育程度要高于M1,M2入声时长的舒化度更高或许是因为教育背景的关系。
  如果入声与去声分立,其区别特征在哪?按照现代音系学的区别特征学说列出太白方言单字调矩阵(“+”代表斜线前的特征类别,“-”代表斜线后的特征类别):[4]
  上述矩阵表述的去声和入声的区别特征完全一样,二者合一。当然,这是表格设计的缺陷,四项区别特征只包含调型的音区(高低)和曲拱(升降、平曲、凹凸),未包含调长。但即使添加了调长特征,太白入声与去声的区别性也不是很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太白入声调长的舒化正在进行中,并已近尾声。无论是中年的0.83还是老年的0.92,均已突破江淮入声舒化的临界值0.76。[5]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太白方言入声调有向去声调归并的趋势,调查中发现,有些入声字与去声字已很难区别。吴波在《江淮官话语音研究》[6]中指出:江淮官话入声舒化时,大都归入去声。宋益丹在《南京方言中的入声喉塞尾》[7]一文中也指出:江淮方言入声的喉塞尾日渐弱化、逐渐向舒声演化。
  4.结论
  结论1:太白方言单字调有五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中年各调类调值分别为:41、25、254、52、53;老年各调类调值分别为:21、12、232、52、53。
  结论2:太白方言内部差异明显,年龄差异尤为显著。中、老两派单字调调值差异明显,且中派和老派的入声均有归去的趋势。
  结论3:当涂县方言内部有地域差异。如城关镇与太白镇单字调调值的差异:一是调型的系统差异,二是音区特征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刘俐李.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巴蜀书社,2007.12.
  [2]朱晓农.基频归一化—如何处理声调的随机差异.语言科学,2004(2).
  [3]游汝杰,杨剑桥.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01.
  [4]石峰.语音学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
  [5]刘俐李.江淮方言入声时长变异实验研究.《中国语言学》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9.
  [6]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7.05.
  [7]宋益丹.南京方言声中的入声喉塞尾实验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6(2).
其他文献
由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发研制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以测试应试者汉语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国
从古希腊开始,自由教育思想便一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纽曼和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都非常重视对经典的研习和对批判思维的养成。纽曼的思想跟宗教息息相关,而施特
在介绍水泥立窑企业除尘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从沉降室至袋收尘、电收尘、水收尘等的使用经验和特点.
摘 要: 军校是我国培养未来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军校教育是提升我国军队人才总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军校教育的成效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军队发展水平,不仅关乎国内军事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军事竞争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军校大学生不仅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而在军事技能与思想政治学习这两个都非常重要的教育步骤之间,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军校 军校大学生
摘 要: 早自汉晋时期的名谒,到元明清时种类繁多的名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古代的名片大致可以分为汉晋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其使用范围、格式、体制等方面的一步步转变,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人的人际交往思维的不断变化。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名片的演变历程尚有模棱两可之处,对其中折射的交往思维尚未做纵观的、系统的阐发,本文试按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的源流,并试透过现象,阐发中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