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阶段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许卓娅教授引领的音乐教学研究团队很早就开始关注在音乐活动中渗透社会性教育的研究。如何设计和实施渗透社会性教育的音乐活动呢?我和我的名师工作坊中的成员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下面以“彩虹鱼找朋友”为例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历程。
一、活动设计阶段
(一)聚焦研究内容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包含很多方面,是不可能仅仅通过组织几个教学活动达成的。但作为具体的研究内容,我们需要聚焦。工作坊大多数成员谈到中班上学期幼儿虽然愿意交往,但仍缺乏交往技能,对已有交往技能的使用也不熟練。另外,“自我中心”意识使得他们还很难做到主动分享。于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我们决定聚焦交往、分享意识的培养来设计一个中班音乐教学活动。
(二)选择故事情境
一般来说,我们设计活动方案时首先要选择音乐作品,而对于设计渗透社会性教育的音乐活动来说,我们首先要选择具有社会性教育价值的故事。
经典的童话故事中的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并能让幼儿从中体验真、善、美。于是我们组织了一次“交往故事大搜索”的活动,让工作坊的所有成员从经典绘本、动画片、电影、电视、舞台剧等中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表现表达、隐含交往和分享目标价值的故事。大家纷纷通过网站、图书馆、书店等寻找合适的故事。每找到一个故事,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体验并表演其中的故事情境,希望能找到更合适的故事情境。最后,大家认为绘本故事《我是彩虹鱼》中关于彩虹鱼送鳞片的情境比较适合,但还需要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进行调整,使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通过集思广益,最后我们把故事情境调整成:彩虹鱼想找其他小鱼玩,可是小鱼希望彩虹鱼送鳞片给它,开始彩虹鱼不给,小鱼就不跟它做朋友。后来,小鱼不断地想办法让彩虹鱼送鳞片给它,从一开始着急地说“给我给我”,到后来有礼貌地说“请给吧朋友”,再到很好听地说“请给我吧朋友,谢谢”。而彩虹鱼也在不断地想办法让小鱼跟它玩游戏,从一开始傲气地说“不给不给”,到让小鱼用蒙眼猜同伴声音的方法送小鱼鳞片,再到快乐地分享鳞片并和小鱼一起游戏。大家体验、表演了调整后的故事情境,觉得这些情境能让幼儿明确故事主题、体验角色的心理,使活动更具有张力,能让幼儿保持兴趣。
(三)选编合适的音乐材料
为了所选择的音乐材料的结构、性质与故事的结构、角色相匹配,我们开始在大量的音乐作品中进行筛选。由于工作坊成员都是爱好音乐的教学骨干,很快传统歌曲《鱼儿好朋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的歌词与彩虹鱼的情境非常相似。《鱼儿好朋友》旋律简单,但歌词稍显复杂。为了让幼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音乐的关键经验和交往的经验,我们改编了歌词,使之既简单又符合找朋友情境:一条鱼,游呀游,孤孤单单找朋友;两条鱼,游呀游,摇摇尾巴找朋友;三条鱼,游呀游,快快乐乐找朋友;许多鱼,游呀游,转个圈儿做朋友。
针对中班幼儿还缺乏交往技能的特点,我们增加了在歌曲结束后使用礼貌语言进行对话的内容,并将角色对话自然地用歌曲的4/4节拍来表现。一开始我们设计的念白为,小鱼:给我 吧 好吗|;彩虹鱼:给你给你 0 0|;小鱼:谢谢谢谢 0 0|。然后我们请几个不同发展水平的中班幼儿先尝试一下,看看设计是否合适。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总是不能等教师(彩虹鱼)说完“给你给你”空两拍后再说“谢谢谢谢”,总是在教师(彩虹鱼)说完“给你给你”后马上接“谢谢谢谢”。最后我们将念白调整成:给我 吧 好吗|给你给你谢谢谢谢|(小鱼的念白为加粗黑色字体,彩虹鱼的念白为常规字体,此时的曲谱和念白见附)。这样的念白既符合中班幼儿的对话特点,又符合角色情境和4/4节拍,也不会让间奏处的念白显得冗长拖沓。
(四)设计教学环节
幼儿的经验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体验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在“彩虹鱼找朋友”活动中,我们将礼貌交往语言融入许多环节的设计中。比如,在“学唱歌曲”环节后,我们设计了“彩虹鱼想找小鱼做朋友,可当小鱼向彩虹鱼要鳞片时,彩虹鱼却不愿意分享鳞片”的戏剧性矛盾冲突。这时,孩子们通过扮演小鱼的角色,反思交往语言是否有礼貌,于是进入了“角色对话,创编念白”的环节。当幼儿扮演小鱼使用有礼貌的邀请语言时,彩虹鱼想:如果不分享鳞片,就要独自游玩,很孤单。于是,彩虹鱼想出了让小鱼猜同伴的声音(即让小鱼说有礼貌的邀请语言)的游戏,将彩色鳞片奖励给猜对的小鱼,活动便进入了“猜出音源,奖励鳞片”的环节;通过猜音源游戏,彩虹鱼体验到分享以及和同伴一起游戏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因此,它更乐意将最漂亮的闪光鳞片分享给使用有礼貌的邀请语言的小鱼,进入到“循环邀请,分享鳞片”环节。在全部的小鱼都得到鳞片后,彩虹鱼与小鱼一起随着快乐的变奏曲在大海里愉快地游戏。在最后的环节中教师引导:“你喜欢彩虹鱼吗?如果你是小鱼,你想对彩虹鱼说什么?”在层层推进的游戏环节中,幼儿逐渐感受到彩虹鱼从“不愿意分享”到“奖励他人”再到“乐于分享”的心理过程,并体验“分享是快乐的”,从而提高分享意识和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的能力。
二、实践优化阶段
(一)第一次实践
大家对上述的活动设计充满了期待,但缺乏实践的勇气,于是我担任了首次实践的执教者。因为工作坊成员分别来自全区16所幼儿园,聚在一起不容易,所以第一次实践我没有让大家进行现场观摩,而是先由我自己通过全程录像的方式,对设计的方案及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我发现孩子对活动充满了兴趣,但对于中班初期的幼儿来说,要记住三段歌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并为幼儿在第7、8小节按照节拍使用有礼貌的邀请语言提供更充分的表现空间,我决定进一步调整。我通过微信群与工作坊的成员们展开线上研讨,大家认为可以按照《鱼儿好朋友》的旋律,根据彩虹鱼找朋友的故事情节创编一段体的歌词,让幼儿反复游戏。即“彩虹鱼,游呀游,想要找个好朋友。给我吧好吗?给你给你,谢谢谢谢”。再次调整后的歌曲更加简短,减轻了幼儿的记忆负担。 (二)第二次实践
第二次实践还是由我执教并全程录像,然后将视频上传到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的精品空间。首先让所有成员在线观看,然后要求每位成员对此次试教活动发表“三赞三建议”(或困惑)。其中,有的成员觉得教师的着装发型要与鱼的角色相吻合,以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情境;有的觉得使用的道具纱巾虽然漂亮但影响了幼儿的动作表现,换成闪亮的不干胶鳞片可能更合适。更多的教师提出了困惑:如何让幼儿合拍地念白?能否让幼儿自主创编合拍的念白?等等。我对大家的建议、困惑进行了梳理,并组织所有成员在线下研讨。
我首先通过暖身游戏“彩虹鱼找朋友”带大家进入角色,然后将所有成员分成A、B两组。每一组自主推选组长主持研讨活动,研讨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交流研讨结果。
A组研讨的结果是:合拍是音乐活动的关键经验,音乐活动的角色念白有别于语言活动的角色念白。为了支持幼儿合拍地进行角色念白,教师的鱼游动作要自然地按照4/4的节拍来做,给幼儿提供示范。幼儿可通过模仿、创编等形式体验4拍子的鱼游动作及稳定节拍。教师在第6小节的后两拍可以加上提示性语言“说吧”,以提醒幼儿在第7小节顺利地进行合拍念白。也可以让幼儿一边念白一边用双手按4/4拍稳定地拍胸部。幼儿有了合拍经验,才能比较顺利地在第7、8小节合拍地进行角色念白。
B组研讨的结果是:可以给幼儿提供自主创编角色念白的空间,支持幼儿创编。教师启发幼儿:“小鱼们,我们可以怎样有礼貌地对彩虹鱼说?”根据幼儿的回答提炼多种合拍的念白进行学习。
我将两组的研讨结果进行梳理,再次对活动设计进行优化,总的思路是既要渗透社会性教育,又要关注音乐的关键经验,还要给幼儿创设一定的自主空间。这样的调整策略是否合适呢?我们需要进一步验证。模拟教学现场就是便捷的检验方式。所谓模拟教学现场就是让成员们来当幼儿,我来当老师。通过体验互动,大家对音乐活动“彩虹鱼找朋友”的教学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我从故事的选择、音乐材料的选择和改编,融入交往、分享目标的环节设计以及活动实施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让教师们进一步明晰如何设计和组织渗透社会性教育的音乐活动。
三、实践提升阶段
通过教学前准备以及几次实践后的线上线下研讨,大家对“彩虹鱼找朋友”的活动设计和组织策略越来越明晰,但“知道了”不等于“会做”。于是,我又组织了几次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
(一)由高级榜样成员先实践
适时地提供榜样非常重要,可增添成员们实践的信心。所以,接下来我安排了团队中的高级榜样C老师进行教学实践。C老师先通过自己试教的录像进行自我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我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一起寻找解决策略。最后,大家看到了C老师在教学中的精彩表现以及孩子们积极投入、快乐游戏的情景,都想亲自实践。
(二)自主结伴开展实践
既然大家有了要親自实践的想法,我便建议所在幼儿园距离相近的成员自主结伴,互相观摩,共同研讨。在这一轮的实践中,因为在现场观摩的老师互相熟知,人数又少,所以执教教师的压力不会很大。通过同伴互助,他们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案,并在发现同伴的亮点和不足中更加明晰活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实践展示
我为工作室的成员们搭建了不同层级的展示平台,有片级展示平台、区级90课时培训平台、市级研讨平台、国培项目培训平台、全国幼儿园音乐研讨会平台等,满足了不同水平成员展示的需要。如何基于不同层次幼儿的经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游戏以支持幼儿的学习,是我们不断研究的问题,接受挑战、获得成功是我们的追求。“彩虹鱼找朋友”的活动设计获得了全国第十届幼儿园音乐研讨会一等奖,工作坊成员们也在大会上展示了活动,分享了设计理念,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一、活动设计阶段
(一)聚焦研究内容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包含很多方面,是不可能仅仅通过组织几个教学活动达成的。但作为具体的研究内容,我们需要聚焦。工作坊大多数成员谈到中班上学期幼儿虽然愿意交往,但仍缺乏交往技能,对已有交往技能的使用也不熟練。另外,“自我中心”意识使得他们还很难做到主动分享。于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我们决定聚焦交往、分享意识的培养来设计一个中班音乐教学活动。
(二)选择故事情境
一般来说,我们设计活动方案时首先要选择音乐作品,而对于设计渗透社会性教育的音乐活动来说,我们首先要选择具有社会性教育价值的故事。
经典的童话故事中的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并能让幼儿从中体验真、善、美。于是我们组织了一次“交往故事大搜索”的活动,让工作坊的所有成员从经典绘本、动画片、电影、电视、舞台剧等中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表现表达、隐含交往和分享目标价值的故事。大家纷纷通过网站、图书馆、书店等寻找合适的故事。每找到一个故事,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体验并表演其中的故事情境,希望能找到更合适的故事情境。最后,大家认为绘本故事《我是彩虹鱼》中关于彩虹鱼送鳞片的情境比较适合,但还需要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进行调整,使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通过集思广益,最后我们把故事情境调整成:彩虹鱼想找其他小鱼玩,可是小鱼希望彩虹鱼送鳞片给它,开始彩虹鱼不给,小鱼就不跟它做朋友。后来,小鱼不断地想办法让彩虹鱼送鳞片给它,从一开始着急地说“给我给我”,到后来有礼貌地说“请给吧朋友”,再到很好听地说“请给我吧朋友,谢谢”。而彩虹鱼也在不断地想办法让小鱼跟它玩游戏,从一开始傲气地说“不给不给”,到让小鱼用蒙眼猜同伴声音的方法送小鱼鳞片,再到快乐地分享鳞片并和小鱼一起游戏。大家体验、表演了调整后的故事情境,觉得这些情境能让幼儿明确故事主题、体验角色的心理,使活动更具有张力,能让幼儿保持兴趣。
(三)选编合适的音乐材料
为了所选择的音乐材料的结构、性质与故事的结构、角色相匹配,我们开始在大量的音乐作品中进行筛选。由于工作坊成员都是爱好音乐的教学骨干,很快传统歌曲《鱼儿好朋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的歌词与彩虹鱼的情境非常相似。《鱼儿好朋友》旋律简单,但歌词稍显复杂。为了让幼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音乐的关键经验和交往的经验,我们改编了歌词,使之既简单又符合找朋友情境:一条鱼,游呀游,孤孤单单找朋友;两条鱼,游呀游,摇摇尾巴找朋友;三条鱼,游呀游,快快乐乐找朋友;许多鱼,游呀游,转个圈儿做朋友。
针对中班幼儿还缺乏交往技能的特点,我们增加了在歌曲结束后使用礼貌语言进行对话的内容,并将角色对话自然地用歌曲的4/4节拍来表现。一开始我们设计的念白为,小鱼:给我 吧 好吗|;彩虹鱼:给你给你 0 0|;小鱼:谢谢谢谢 0 0|。然后我们请几个不同发展水平的中班幼儿先尝试一下,看看设计是否合适。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总是不能等教师(彩虹鱼)说完“给你给你”空两拍后再说“谢谢谢谢”,总是在教师(彩虹鱼)说完“给你给你”后马上接“谢谢谢谢”。最后我们将念白调整成:给我 吧 好吗|给你给你谢谢谢谢|(小鱼的念白为加粗黑色字体,彩虹鱼的念白为常规字体,此时的曲谱和念白见附)。这样的念白既符合中班幼儿的对话特点,又符合角色情境和4/4节拍,也不会让间奏处的念白显得冗长拖沓。
(四)设计教学环节
幼儿的经验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体验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在“彩虹鱼找朋友”活动中,我们将礼貌交往语言融入许多环节的设计中。比如,在“学唱歌曲”环节后,我们设计了“彩虹鱼想找小鱼做朋友,可当小鱼向彩虹鱼要鳞片时,彩虹鱼却不愿意分享鳞片”的戏剧性矛盾冲突。这时,孩子们通过扮演小鱼的角色,反思交往语言是否有礼貌,于是进入了“角色对话,创编念白”的环节。当幼儿扮演小鱼使用有礼貌的邀请语言时,彩虹鱼想:如果不分享鳞片,就要独自游玩,很孤单。于是,彩虹鱼想出了让小鱼猜同伴的声音(即让小鱼说有礼貌的邀请语言)的游戏,将彩色鳞片奖励给猜对的小鱼,活动便进入了“猜出音源,奖励鳞片”的环节;通过猜音源游戏,彩虹鱼体验到分享以及和同伴一起游戏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因此,它更乐意将最漂亮的闪光鳞片分享给使用有礼貌的邀请语言的小鱼,进入到“循环邀请,分享鳞片”环节。在全部的小鱼都得到鳞片后,彩虹鱼与小鱼一起随着快乐的变奏曲在大海里愉快地游戏。在最后的环节中教师引导:“你喜欢彩虹鱼吗?如果你是小鱼,你想对彩虹鱼说什么?”在层层推进的游戏环节中,幼儿逐渐感受到彩虹鱼从“不愿意分享”到“奖励他人”再到“乐于分享”的心理过程,并体验“分享是快乐的”,从而提高分享意识和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的能力。
二、实践优化阶段
(一)第一次实践
大家对上述的活动设计充满了期待,但缺乏实践的勇气,于是我担任了首次实践的执教者。因为工作坊成员分别来自全区16所幼儿园,聚在一起不容易,所以第一次实践我没有让大家进行现场观摩,而是先由我自己通过全程录像的方式,对设计的方案及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我发现孩子对活动充满了兴趣,但对于中班初期的幼儿来说,要记住三段歌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并为幼儿在第7、8小节按照节拍使用有礼貌的邀请语言提供更充分的表现空间,我决定进一步调整。我通过微信群与工作坊的成员们展开线上研讨,大家认为可以按照《鱼儿好朋友》的旋律,根据彩虹鱼找朋友的故事情节创编一段体的歌词,让幼儿反复游戏。即“彩虹鱼,游呀游,想要找个好朋友。给我吧好吗?给你给你,谢谢谢谢”。再次调整后的歌曲更加简短,减轻了幼儿的记忆负担。 (二)第二次实践
第二次实践还是由我执教并全程录像,然后将视频上传到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的精品空间。首先让所有成员在线观看,然后要求每位成员对此次试教活动发表“三赞三建议”(或困惑)。其中,有的成员觉得教师的着装发型要与鱼的角色相吻合,以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情境;有的觉得使用的道具纱巾虽然漂亮但影响了幼儿的动作表现,换成闪亮的不干胶鳞片可能更合适。更多的教师提出了困惑:如何让幼儿合拍地念白?能否让幼儿自主创编合拍的念白?等等。我对大家的建议、困惑进行了梳理,并组织所有成员在线下研讨。
我首先通过暖身游戏“彩虹鱼找朋友”带大家进入角色,然后将所有成员分成A、B两组。每一组自主推选组长主持研讨活动,研讨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交流研讨结果。
A组研讨的结果是:合拍是音乐活动的关键经验,音乐活动的角色念白有别于语言活动的角色念白。为了支持幼儿合拍地进行角色念白,教师的鱼游动作要自然地按照4/4的节拍来做,给幼儿提供示范。幼儿可通过模仿、创编等形式体验4拍子的鱼游动作及稳定节拍。教师在第6小节的后两拍可以加上提示性语言“说吧”,以提醒幼儿在第7小节顺利地进行合拍念白。也可以让幼儿一边念白一边用双手按4/4拍稳定地拍胸部。幼儿有了合拍经验,才能比较顺利地在第7、8小节合拍地进行角色念白。
B组研讨的结果是:可以给幼儿提供自主创编角色念白的空间,支持幼儿创编。教师启发幼儿:“小鱼们,我们可以怎样有礼貌地对彩虹鱼说?”根据幼儿的回答提炼多种合拍的念白进行学习。
我将两组的研讨结果进行梳理,再次对活动设计进行优化,总的思路是既要渗透社会性教育,又要关注音乐的关键经验,还要给幼儿创设一定的自主空间。这样的调整策略是否合适呢?我们需要进一步验证。模拟教学现场就是便捷的检验方式。所谓模拟教学现场就是让成员们来当幼儿,我来当老师。通过体验互动,大家对音乐活动“彩虹鱼找朋友”的教学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我从故事的选择、音乐材料的选择和改编,融入交往、分享目标的环节设计以及活动实施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让教师们进一步明晰如何设计和组织渗透社会性教育的音乐活动。
三、实践提升阶段
通过教学前准备以及几次实践后的线上线下研讨,大家对“彩虹鱼找朋友”的活动设计和组织策略越来越明晰,但“知道了”不等于“会做”。于是,我又组织了几次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
(一)由高级榜样成员先实践
适时地提供榜样非常重要,可增添成员们实践的信心。所以,接下来我安排了团队中的高级榜样C老师进行教学实践。C老师先通过自己试教的录像进行自我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我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一起寻找解决策略。最后,大家看到了C老师在教学中的精彩表现以及孩子们积极投入、快乐游戏的情景,都想亲自实践。
(二)自主结伴开展实践
既然大家有了要親自实践的想法,我便建议所在幼儿园距离相近的成员自主结伴,互相观摩,共同研讨。在这一轮的实践中,因为在现场观摩的老师互相熟知,人数又少,所以执教教师的压力不会很大。通过同伴互助,他们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案,并在发现同伴的亮点和不足中更加明晰活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实践展示
我为工作室的成员们搭建了不同层级的展示平台,有片级展示平台、区级90课时培训平台、市级研讨平台、国培项目培训平台、全国幼儿园音乐研讨会平台等,满足了不同水平成员展示的需要。如何基于不同层次幼儿的经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游戏以支持幼儿的学习,是我们不断研究的问题,接受挑战、获得成功是我们的追求。“彩虹鱼找朋友”的活动设计获得了全国第十届幼儿园音乐研讨会一等奖,工作坊成员们也在大会上展示了活动,分享了设计理念,收获了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