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是我国实施早龄教育的基本机构,招收的是3-6岁年龄区域之间的孩子,有明显的保育特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中,已经有明确的字眼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组织活动的最基本方式,而且还要保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自主游戏也就成为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活动。本文将从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游戏指导与介入作用两个角度分析幼儿园组织自主游戏活动所要注意的两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 自主游戏 活动策略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幼儿是一群天真无邪,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所以他们会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们玩游戏的规则与具体行为,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的游戏步骤,保证孩子可以快速融入具体的游戏情境之中。这种游戏组织方式虽然十分“高效”,能够最大可能地避免意外发生,但是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正是形成个人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所以如果教師忽视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在会让幼儿产生惰性、单一、僵化的思维习惯,并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可能组织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活动中优化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保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主性与创造性是指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与思想,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利用游戏材料展示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处事方式。虽然幼儿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或多或少都在家长的引导下参与了一系列成长活动,并不像老师所想的那样一无所知。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我们要充分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幼儿将自主游戏与个人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我曾经便以“小医院”角色扮演游戏组织孩子们扮演了医生与病人的角色,引导孩子认真回想自己与医生的交往经历,希望孩子们可以充分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而孩子们的表现是十分令人欣喜的。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对医生、护士的直观认识是“戴着口罩”,所以在游戏开始之前,这个孩子便利用绳子、白纸制作了简易口罩。还有一个幼儿从小因为消化系统发育不良总是到中医诊所做针灸,而这个成长经历则让他了解了中医看病的一般步骤,如把脉、擦拭银针与肚皮、按压肚子、扎针,等等。在“小医院”游戏中,这个幼儿也模仿中医的问诊特征完整地扮演了中医角色,为同样患有消化问题的“病人”做出了诊治。在本轮自主游戏活动中,我充分解放了孩子的天性与思想,而孩子们也不负众望地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真实经历参与了角色扮演游戏,丰富了游戏内容。不仅如此,每当自主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我都会认真与孩子们交流,倾听他们参与自主游戏活动的真实感受,保证自主游戏是孩子们真正乐于接受的好活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游戏指导与介入作用
虽然孩子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是组织自主游戏活动的基本前提,但是由于幼儿的学习成长与人生经历还十分浅薄,对事物的认识十分浅层,所以他们还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与适时干预下优化自己的游戏行为。而且,幼儿的定力较差,缺乏行为自制力与约束力,如果教师完全放任幼儿不管,那么孩子们很容易便会脱离自主游戏的初衷,降低自主游戏的保育功能。因此,幼儿教师应科学处理幼儿的自主活动行为与教师的游戏干预作用,以有效的教师干预进一步提高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组织效率与实施质量。
就比如在上述的“小医院”游戏活动中,我们班的区域材料中设置了担架、输液瓶等游戏设施,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游戏材料,造成了资源浪费。于是,我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小问题:“孩子们,如果我们必须要把病人送到医院就诊,但是病人却无法移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当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孩子们有一瞬间是十分安静的,但是很快便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有的孩子认为应该要主动拨打“120”求助电话(这是孩子父母教给孩子的基本常识),还有的孩子认为可以向老师、长辈求助等。于是,我便让扮演医护人员的孩子想一想如何才能安全地把病人移送到医院。于是,孩子们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寻找能够帮助病患移动的材料,充分利用了担架这一游戏资源。后来,还有的孩子突发奇想要自制轮椅,认为轮椅也是移送病患的好方法,并由此展开了游戏创造。除了在游戏活动中以教师介入引导孩子展开完善的游戏探索活动之外,我还会为孩子们讲解各种自主游戏的活动规则。这是因为幼儿并不识字,理解能力很差,需要我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孩子讲解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而且还需反复强调才能避免孩子违反游戏纪律。
总而言之,幼儿园所开展的自主游戏活动的基本前提便是孩子们的自主性,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们成为游戏活动的创造者与主动参与者,还要同时借助教师的游戏干预与指导力量优化自主游戏活动的组织效率,促使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园 自主游戏 活动策略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幼儿是一群天真无邪,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所以他们会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们玩游戏的规则与具体行为,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的游戏步骤,保证孩子可以快速融入具体的游戏情境之中。这种游戏组织方式虽然十分“高效”,能够最大可能地避免意外发生,但是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正是形成个人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所以如果教師忽视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在会让幼儿产生惰性、单一、僵化的思维习惯,并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可能组织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活动中优化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保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主性与创造性是指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与思想,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利用游戏材料展示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处事方式。虽然幼儿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或多或少都在家长的引导下参与了一系列成长活动,并不像老师所想的那样一无所知。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我们要充分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幼儿将自主游戏与个人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我曾经便以“小医院”角色扮演游戏组织孩子们扮演了医生与病人的角色,引导孩子认真回想自己与医生的交往经历,希望孩子们可以充分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而孩子们的表现是十分令人欣喜的。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对医生、护士的直观认识是“戴着口罩”,所以在游戏开始之前,这个孩子便利用绳子、白纸制作了简易口罩。还有一个幼儿从小因为消化系统发育不良总是到中医诊所做针灸,而这个成长经历则让他了解了中医看病的一般步骤,如把脉、擦拭银针与肚皮、按压肚子、扎针,等等。在“小医院”游戏中,这个幼儿也模仿中医的问诊特征完整地扮演了中医角色,为同样患有消化问题的“病人”做出了诊治。在本轮自主游戏活动中,我充分解放了孩子的天性与思想,而孩子们也不负众望地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真实经历参与了角色扮演游戏,丰富了游戏内容。不仅如此,每当自主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我都会认真与孩子们交流,倾听他们参与自主游戏活动的真实感受,保证自主游戏是孩子们真正乐于接受的好活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游戏指导与介入作用
虽然孩子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是组织自主游戏活动的基本前提,但是由于幼儿的学习成长与人生经历还十分浅薄,对事物的认识十分浅层,所以他们还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与适时干预下优化自己的游戏行为。而且,幼儿的定力较差,缺乏行为自制力与约束力,如果教师完全放任幼儿不管,那么孩子们很容易便会脱离自主游戏的初衷,降低自主游戏的保育功能。因此,幼儿教师应科学处理幼儿的自主活动行为与教师的游戏干预作用,以有效的教师干预进一步提高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组织效率与实施质量。
就比如在上述的“小医院”游戏活动中,我们班的区域材料中设置了担架、输液瓶等游戏设施,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游戏材料,造成了资源浪费。于是,我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小问题:“孩子们,如果我们必须要把病人送到医院就诊,但是病人却无法移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当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孩子们有一瞬间是十分安静的,但是很快便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有的孩子认为应该要主动拨打“120”求助电话(这是孩子父母教给孩子的基本常识),还有的孩子认为可以向老师、长辈求助等。于是,我便让扮演医护人员的孩子想一想如何才能安全地把病人移送到医院。于是,孩子们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寻找能够帮助病患移动的材料,充分利用了担架这一游戏资源。后来,还有的孩子突发奇想要自制轮椅,认为轮椅也是移送病患的好方法,并由此展开了游戏创造。除了在游戏活动中以教师介入引导孩子展开完善的游戏探索活动之外,我还会为孩子们讲解各种自主游戏的活动规则。这是因为幼儿并不识字,理解能力很差,需要我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孩子讲解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而且还需反复强调才能避免孩子违反游戏纪律。
总而言之,幼儿园所开展的自主游戏活动的基本前提便是孩子们的自主性,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们成为游戏活动的创造者与主动参与者,还要同时借助教师的游戏干预与指导力量优化自主游戏活动的组织效率,促使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董婕.浅谈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学周刊,2018(36):157-158.
[2]张晓凤.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J]学周刊,2018(35):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