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考验面前的媒体担当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闻报道中,突发性新闻事件具有破坏性、突发性、异常性、紧迫性的特点,尤其是重大自然灾害会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需要各大新闻媒体第一时间迅速反应,迅速掌握灾情的具体情况和细节,以强大的舆论引导力传播社会正能量,增强社会各界的凝聚力,践行媒体责任与担当。在新的传播形态下,新闻媒体要着力发挥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优势,形成传播矩阵,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和传播力。
  关键词:新闻报道;媒体责任;自然灾害;新媒体
  2020年6月份以来,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袭击中华大地。据央视报道,截止到6月底,全国共有26个省(区、市)遭受洪水灾害,受灾人口1374萬人,紧急转移安置74.4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78亿元。各地新闻采编人员闻“汛”而动,积极发挥脑力、眼力、脚力、笔力,践行新闻宣传工作者“四力”的要求,上下一心,迅速集结,投入到各地抗洪救灾的宣传报道中,勇做洪水中的“逆行者”,奔赴一线投身到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中。本文主要分析新闻媒体在洪水报道中的突出案例,在总结和学习前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闻媒体在重大灾难面前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一、践行“四力”,彰显责任与担当
  (一)抓住时机,发挥“笔力”,关心时局
  我国所处的地理纬度跨度大,全国各地水土资源分布不均,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我国在汛季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地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因此,主流新闻媒体在洪水灾害这类具有普遍性和多发性的突发性新闻报道中要遵循新闻报道的原则,找好“结果告知型新闻”报道的角度,握好手中的“笔杆子”。例如,在2020年抗洪救灾报道中,《湖北日报》于7月22日1点23分通过湖北日报客户端发文《水位急速上升,有溃坝危险!鏖战清江堰塞湖》,文章中指出清江上游马者村沙子坝滑坡垮塌,在清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并点明该地与恩施30公里的距离描述。新闻媒体注意水情,关注时局,以强烈的新闻敏感性进行预测性宣传报道,争取首先发声,抢先发声,践行着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二)深入一线,发挥“脚力”,传递灾情
  重大雨情汛情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新闻媒体工作者也会面临着大水封路、洪水入侵的困难,因此,在积极开展自救的前提下必须敏捷反应,根据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对事态性质的判断迅速奔赴抗洪救灾的现场,做好有备无患的准备,运用现代化新闻采、录播设备,达到抗洪一线,及时投入采访报道中,推送抗洪抢险的高质量新闻稿件和素材。例如,在湖南株洲市醴陵市遭遇50年一遇的重大雨情汛情后,该市融媒体中心新闻记者奔赴救灾一线,每人每天至少承担两次采访任务,摆脱交通受阻、通讯不畅的问题,记录下了现场抢险、救援、安置的鲜活新闻画面。融媒体指挥中心地处一楼,近百万元的设备面临着被洪水浸泡的威胁时,新闻工作者积极开展自救,拆除设备并将设备安全转移。为了保证抗洪救灾特别节目《抗洪时刻——我们在一起》顺利播出,各线记者、编辑、主持人划船进入中心,多组编辑协同作业,在停电前5分钟完成宣传任务,以强烈的使命感彰显着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三)练就“眼力”,让抗洪故事触动人心
  我国著名新闻教育家王中老先生的那句“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新闻媒体要在复杂的抗洪救灾险情面前,用敏锐的眼睛捕捉抢险救人的惊险画面,讲好抗洪救灾好故事。新闻媒体在自然灾害类事件报道中,要将摄像头对准党和各级领导及时了解灾情指挥救灾行动的画面;抗洪救灾中战士们浴血奋战在抗洪前线的英勇事迹;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提供救灾物资的数据;在抗洪抢险中人民群众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对未来几天洪水的走势、降雨情况以及应对措施等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例如,《湖南日报》在7月1日刊发的通讯中以“不要慌,要镇定……;党和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其他人怎么样?都安全了吗?”“你是最后一个被救起的人”作为标题和引语,新闻记者发挥眼力的作用,在采访中捕捉住了新闻人物刘雪平为救群众落水失踪前和7个小时后获救时的两段真实对话,用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捕捉了有温度而感人的新闻事件细节,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四)活用“脑力”,以新颖的报道形式增加传播力
  做好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工作是新闻媒体日常工作内容之一,随着社会新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移动设备的普及,新闻媒体在多年的洪水灾害报道中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活用“脑力”,对抗洪救灾实况进行动态报道。巧用新手段和新视角构建新型传播体系,综合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传播媒介提升抗洪救灾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发挥主流媒体传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媒体传播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新闻媒体在此次抗洪救灾宣传中都利用短视频、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跟受众进行直播互动,时时发布灾情讯息,做到了灾情报道的无缝对接。例如,在浙江兰溪遭遇6·25特大洪水自然灾害报道中,兰溪广播电视台利用FM90.8兰溪电台进行全天直播,让《兰溪之窗》网站介入政务平台开启“微直播”,电视实时滚动水位的最新信息,用无人机在三江上空进行航拍,全面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合力,协同宣传抗洪救灾的最新进展情况,兰溪广播电视台在灾情危急的时刻以立体化、全覆盖的报道形式获得了收视率和关注度的全面提升,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覆盖率和影响力。
  二、全媒体融合互补,形成传播合力
  (一)全面提升新闻传播的“广度”
  新闻具有及时性、接近性、真实性、准确性、公开性等特点。因此,当发生类似洪水灾害这类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时,新闻媒体应该发挥传播的优势,第一时间站出来对新闻进行解读和报道,及时向群众公开汛情,发挥稳定人心、防患未然、减少损失的舆论作用,凝聚社会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的主流媒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内容为王是其核心竞争力。而新闻客户端、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则具有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的跨时空传播优势。新闻媒体在洪灾报道中,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效融合,发挥各自优势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新闻媒体在新闻媒体报道内容上要尽量扩大新闻宣传覆盖的范围、增加新闻报道的广度,从多个角度进行记录,“广撒网”把报道做细做精。另外,新闻媒体还要发挥新媒体超时空优势,增加新闻报道传播的覆盖面,在抗洪期间争取广泛的点击量和关注度,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挖掘新闻传播的“深度”
  在全媒体时代这种全新的传播格局下,新媒体以碎片化的新闻内容给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体验,以海量、快捷的方式为受众提供了接受信息的“新闻快餐”。但是这种短、快、奇的新闻内容在受众脑海中停留的时间有限,挖掘较浅,无法让受众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因此,需要新闻媒体在抗洪救灾报道中,依靠传统主流媒体做深度报道的经验,全面客观地呈现新闻事件的全貌,以大局观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追根溯源,获取关键信息,为受众带来有深度、有厚度、有思想的中国声音,能开拓新闻媒体生存的空间,提升传播效果,彰显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进而做到传播力的最大化,提升自身影响力。例如,《新京报》官方账号以《洪水为何这么大?院士王浩谈2020年长江流域防汛》为题,请中国工程院王浩院长就洪水的诱因、未来长江中下游调控的工作重点以及暴雨洪水的特点和防御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报道中以一问一答对话的方式详细解读了此次南方区域性洪水受西太副高、西风带、高原积雪、太阳黑子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深度报道需要点面结合,完善细节报道的内容来支撑论点,以权威性、全面性、立体化的解读为核心,为受众带来深度的思考。
  (三)彰顯新闻报道的“温度”
  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想要呈现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则要让新闻报道尽量“接地气”,从百姓的视角出发,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出人文关怀。在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从受众最关心最热切的需求出发,关心基层人民的温饱、冷暖问题,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受众的粘度,让读者依赖新闻媒体,信任新闻媒体。在抗洪救灾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注意挖掘平淡而感人的细节,捕捉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救灾中的光辉,用“洪水不退,我们不退”这样简单的话语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唱响抗洪救灾的时代壮歌。《人民日报》刊文:南方暴雨,会影响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吗?用接地气的语言从“看田头,听农民怎么说”“看市场,听专家怎么说”“怎样减少损失”“接下来怎样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回应了农民朋友最关心关切的粮食、蔬菜是否会涨价的问题。《成都商报》讲述杨世友疾驰726公里,连夜返乡抗洪的人物故事,以平民视角传达了“家乡需要我,不想缺席”的抗洪精神和抗洪信念。
  三、结语
  新闻媒体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中国声音的传递者,肩负着传达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的伟大使命。在抗洪救灾的宣传报道中,新闻媒体以真实平凡的故事传达出动人的家国情怀,彰显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其他文献
《今日资讯》作为民生新闻栏目,本就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报道见长,近两年更是通过机制创新,鼓励更多记者投身火热的新闻报道最前线,宁可用“笨功夫”也要讲“好故事”。今年6月开始,《今日资讯》也一如既往地推出了“走河道看防汛”系列报道。三个月的时间里,记者深入全省11个地市的城市、乡村,沿河探访,走访了数十条河流,播发了近百条报道,实际排除防洪隐患超过三十个。整个系列报道新闻作品有思想、
期刊
摘要:2019年5月14日起,《人民日报》“钟声”专栏以类似的题目格式,连续发表对中美贸易战的评论,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舆论。这些有关“中美贸易战”的报道在议题设置上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表现为时间的连续性,内容的全面性以及表达的反复性。这样的议题设置也收获到了良好的效果,传达出了中国之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显示了在议题设置上的成功。  关键词:贸易战;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个性化、碎片化学习成为当前学习潮流,冲击着传统学习模式。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推进,新型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被应用到教学改革中每个领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也随之面临着全新机遇,这种以微课为载体,充分融合现代新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促使线上线下学习无缝衔接。本文通过新媒体技术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英语;翻转课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德育教育一直扮演者重要角色。在德育教育中,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新媒体的爱国主义资源利用得非常少,微信、微博、抖音也很少引入到课堂当中,对高职学生进行新媒体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事关学生个人和学校发展,更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理应担负的使命。笔者从高职院校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新媒体
期刊
摘要:地方党报要牢牢把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这个总阀门,把新闻触角延伸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探索创新方式,拓展选题广度,打磨精品策划,深化媒企互动,在“角度、广度、深度、力度、温度”上下功夫,为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彰显担当。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党报;经济报道;发力  一、在经济专题策划上持续发力  優化发展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闻报道要在改善发展环境,再创
期刊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主流媒体更要强化使命担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精心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大事小事,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本文以《荆门晚报》为例,探究疫情下主流媒体应该如何进行新闻报道,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与价值,实现主流媒体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疫情;主流媒体;新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网络的持续发展,传统纸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迎来了较多的发展机遇。传统媒体要想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打造融媒体矩阵,这样才能抢占舆论高地,在媒体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新媒体;报纸媒体;深入融合;挑战;策略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各个方面上的深度融合,如内容方面、平台方
期刊
摘要: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拥有校园新闻媒体,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宣传、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素质教育等多项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崛起,高校传统媒体对其主力受众大学生的有效传播却逐渐陷入困境。因此,在各高校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背景下,分析地方高校新闻媒体有效传播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解决的路径,恢复地方高校新闻媒体在学校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当前地方高校媒体工作
期刊
摘要:财经新闻作为纯垂直领域,视频化发展道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央视财经为例探究财经新闻视频化发展的路径,进而促进财经新闻的发展。  关键词:财经新闻;视频化;央视财经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数据爆炸式增长,互联网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媒介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过去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已经逐渐被新媒体取代,当今形势下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信
期刊
摘要: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一类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存在威胁的负面事件,它所引起的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尤其是各大新闻媒体对这类事件的报道,更是容易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定向的社会舆论引导。传统纸媒作为媒体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需要极其重视,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做出具体论述。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传统纸媒;新媒体;新冠疫情  一、纸媒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   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