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倡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力图探索和构建“以话题为线索,以任务为中心”的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运用策略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笔者认为研究和掌握任务型语言教学,并把它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势在必行。那么,“任务型语言教学”具体该如何实施?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特点及意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学习者用语言做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任务型英语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自然地使用英语,在使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任务型教学倡导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伴合作和交流,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语言实践中构建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这也是构建主义在语言教学中的反应。
任务型教学强调把真实的语言素材引入教学中。输入真实的语言材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输出地道的语言。情景教学就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现行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所涉及的话题大多数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如文具、打电话、旅游、购物、问路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如临其境,学以致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开放性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上。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任务的结果也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如五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习完“Safety”这一内容后,笔者让他们设计一些班级或者学校安全警示牌,用以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这个语言学习任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任务类型及实施策略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面向每位学生,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自己的教学,尽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因此要尽量设计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任务或活动,通过完成任务或参与活动的方式来习得语言,学会交际。
(一)拼图任务
拼图任务是指把一些细碎、凌乱的小图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然后各组用英语汇报拼图结果。这类任务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一部分图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应付。如学习动物时,教师可以把动物“分身”,让各小组比赛看哪组拼得快并用英语进行汇报。学生们兴趣特别浓。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猜测性任务
猜测性任务是让学生在猜一猜游戏过程中运用语言,符合儿童好奇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实物或者幻灯片显示,让学生猜测某人在做什么。这个过程可以是师生、生生的互动。
(三)调查性任务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布置他们感兴趣又乐于完成的任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学生调查的对象。同学们依照教师设计的内容进行调查。在调查任务中,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完成任务,巩固、运用了所学语言。
(四)交际性任务
实际运用语言是真正的学以致用。所以每教完一个模块后,根据模块要求,设置一些交际性任务,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编自导,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完“food and drink”后,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在外用餐的英语情景,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在这个任务中,学生在真实的英语交际任务中灵活运用语言,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单词、语法、功能用语等的内容,比起生硬的读书、背书又上了一个台阶。
(五)创造性任务
创造性任务是指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任务。这类任务是由两人或者多人小组合作完成,时间不充分的话,可以考虑安排在课外完成。在这个任务中,团体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学习“My bedroom”一课后,笔者让学生设计自己梦想的卧室并写几句话描述卧室。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或者自己画等形式完成,也可以与同伴一起完成,还可以用“I have ... bedroom. It is ... There is / are ... It has ...”句型进行描述,让所学语言得到最有效的操练和运用。虽然创造性任务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但是它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成就感,因此很受学生欢迎。
三、运用任务型教学需要把握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与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有很多相似之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恰当的任务,注重让学习者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和真实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各项活动一定要体现情景化,让小学生在有情景的活动中感受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一个学生对学习英语是否具有动力,决定于他是否对英语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所以,首先强调的是兴趣性原则。
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就是接近现实生活的各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要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解决各类问题,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课堂中使用语言的任务正是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的模拟和演练。课堂上要设计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参与和完成一定的真实的任务,掌握相关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语言和他们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意义,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习惯。而且通过完成这项任务,直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达到“用中学”“学中用”“活学活用”的目的。
(二)激励性原则
所谓激励性是指我们所涉及活动的结果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因此,我们的“活动必须有具体的任务结果”,这样才能确保任务性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接受新知识要有启发性,以便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冲突,使他们产生“新奇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竞赛和游戏活动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学习任务之一。如:Guessing game、Sharp eyes等符合儿童好奇心的特点,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
(三)以人为本,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原则
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都会存在水平差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尤其是要照顾学习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只做旁观者。可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取得双赢,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新课程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任务型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会把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微型任务所得的各种奖品,如星星、贴纸等分单元贴在学生的学习档案上,或者记录在小组学习的档案里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各单元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在小组间起到激励、竞争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一般会取得一个有形的非语言结果,如手抄报、调查报告、手工制作等这些是评价学生学习任务的主要依据之一。笔者通常会对这些有形结果进行展出和交流,学生很容易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积极性。
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它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要遵循其教学原则,设计合理、有效的任务,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让英语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运用策略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笔者认为研究和掌握任务型语言教学,并把它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势在必行。那么,“任务型语言教学”具体该如何实施?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特点及意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学习者用语言做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任务型英语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自然地使用英语,在使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任务型教学倡导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伴合作和交流,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语言实践中构建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这也是构建主义在语言教学中的反应。
任务型教学强调把真实的语言素材引入教学中。输入真实的语言材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输出地道的语言。情景教学就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现行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所涉及的话题大多数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如文具、打电话、旅游、购物、问路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如临其境,学以致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开放性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上。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任务的结果也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如五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习完“Safety”这一内容后,笔者让他们设计一些班级或者学校安全警示牌,用以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这个语言学习任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任务类型及实施策略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面向每位学生,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自己的教学,尽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因此要尽量设计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任务或活动,通过完成任务或参与活动的方式来习得语言,学会交际。
(一)拼图任务
拼图任务是指把一些细碎、凌乱的小图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然后各组用英语汇报拼图结果。这类任务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一部分图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应付。如学习动物时,教师可以把动物“分身”,让各小组比赛看哪组拼得快并用英语进行汇报。学生们兴趣特别浓。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猜测性任务
猜测性任务是让学生在猜一猜游戏过程中运用语言,符合儿童好奇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实物或者幻灯片显示,让学生猜测某人在做什么。这个过程可以是师生、生生的互动。
(三)调查性任务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布置他们感兴趣又乐于完成的任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学生调查的对象。同学们依照教师设计的内容进行调查。在调查任务中,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完成任务,巩固、运用了所学语言。
(四)交际性任务
实际运用语言是真正的学以致用。所以每教完一个模块后,根据模块要求,设置一些交际性任务,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编自导,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完“food and drink”后,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在外用餐的英语情景,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在这个任务中,学生在真实的英语交际任务中灵活运用语言,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单词、语法、功能用语等的内容,比起生硬的读书、背书又上了一个台阶。
(五)创造性任务
创造性任务是指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任务。这类任务是由两人或者多人小组合作完成,时间不充分的话,可以考虑安排在课外完成。在这个任务中,团体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学习“My bedroom”一课后,笔者让学生设计自己梦想的卧室并写几句话描述卧室。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或者自己画等形式完成,也可以与同伴一起完成,还可以用“I have ... bedroom. It is ... There is / are ... It has ...”句型进行描述,让所学语言得到最有效的操练和运用。虽然创造性任务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但是它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成就感,因此很受学生欢迎。
三、运用任务型教学需要把握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与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有很多相似之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恰当的任务,注重让学习者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和真实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各项活动一定要体现情景化,让小学生在有情景的活动中感受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一个学生对学习英语是否具有动力,决定于他是否对英语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所以,首先强调的是兴趣性原则。
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就是接近现实生活的各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要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解决各类问题,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课堂中使用语言的任务正是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的模拟和演练。课堂上要设计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参与和完成一定的真实的任务,掌握相关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语言和他们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意义,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习惯。而且通过完成这项任务,直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达到“用中学”“学中用”“活学活用”的目的。
(二)激励性原则
所谓激励性是指我们所涉及活动的结果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因此,我们的“活动必须有具体的任务结果”,这样才能确保任务性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接受新知识要有启发性,以便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冲突,使他们产生“新奇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竞赛和游戏活动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学习任务之一。如:Guessing game、Sharp eyes等符合儿童好奇心的特点,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
(三)以人为本,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原则
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都会存在水平差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尤其是要照顾学习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只做旁观者。可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取得双赢,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新课程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任务型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会把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微型任务所得的各种奖品,如星星、贴纸等分单元贴在学生的学习档案上,或者记录在小组学习的档案里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各单元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在小组间起到激励、竞争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一般会取得一个有形的非语言结果,如手抄报、调查报告、手工制作等这些是评价学生学习任务的主要依据之一。笔者通常会对这些有形结果进行展出和交流,学生很容易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积极性。
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它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要遵循其教学原则,设计合理、有效的任务,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让英语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