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化工导论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化工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工导论课程是大学化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文章围绕该课程,分析并讨论了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教学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讲授方式,学生对课堂讨论较为充分的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更高。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认可度,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明辨性思维能力,获得了较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发表英文学术论文是评价研究生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在华留学生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对于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显示中国软实力非常重要。面向留学研究生开设高等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并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符合国家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对实现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留学生高等学术论文写作全英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框架、特色和收获,并展望了课程未来的发展前景。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华东理工大学分离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围绕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要求,课程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从重组课程内容、案例贯穿授课全过程、实施慕课教学和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科教融合和学术育人的“学习共同体”、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与实践措施。
在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是该专业育人的重要任务。文章从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出发,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方案,并结合具体的课程实践进行阐述。相关课程实践表明,学生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得以提高,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得到增强。
绿色发展是化学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践行绿色工程教育理念是新工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达成的重要保证,是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有力支撑,更是课程思政内涵的具体体现。郑州大学化工专业基于绿色工程教育理念开展教学体系改革,将绿色工程教育理念渗透到基础化学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及实验类课程的教学中,并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及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绿色工程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西北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文章介绍了工业催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提出通过加强工科学生对催化基础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建立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全局观、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贯通式引导、引入前沿学术成果、对接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环节等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中对于绿色化学、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应用,将有助于降低化学产品或材料的使用及生产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在高分子专业教学中引入生命周期和系统思维,是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因素并设计绿色生产方案的有效途径。文章设计了一种利用沉浸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并掌握绿色工程系统思维的方法,以便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设计最优方案,避免材料生产和使用中的有害影响。实践表明,学生能够从研发、销售、使用、回收的全周期出发对项目进行评估,该方法对于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的教学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文章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农学、生物等各类专业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学体系。青岛农业大学构建了以化学基本原理为核心、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为教学对象、定量分析技术和实验测定并重的立体化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凸显了农化特色,体现了多所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通过优化教学师资队伍,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改进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推行全程考核方法,使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植物生物学是生物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课程教育团队实施了以创新性人才培养为主线的“四位一体”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大一理论教学、大二和大三实验实习、大四毕业论文等环节,坚持理论教学打基础、实验教学强能力、实习教学长见识、毕业论文重创新,确保大学四年学习不断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植物生物学打造“金课”提供了参考。
针对石油炼制工程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度不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较差等问题,西南石油大学利用化工专业学生在炼厂实习的机会,开展该课程的现场教学,通过重构教学内容,采用“思学用”融合、任务驱动、构建知识网络、增加跨学科知识等教学方法,强化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全程贯穿“课程思政”;通过开放式考题、过程化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现场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能力、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安全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一些高校实验教学助推人才培养的探索,聚焦高校实验教学质量保障和改进机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执行标准不够严格等问题,南京工业大学立足自身实际和办学特色,构建了质量保障体系,施行质量监测,强化信息应用,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相关经验可为其他高校保障和改进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